耿秀才評價:“既然如此,如今的東胡就不宜再叫女真,明廷應該給他們換個名字才好,比如叫做諸申以示區別。”
達海苦笑:“南朝漢人向來自尊,從不屑於了解外族番邦的這些故事的。”
孫一道:“達海博士客氣了。漢人這不是自尊,是自大和狂妄。”
達海讚奇道:“孫參謀心胸開闊。”
孫一請教:“那麼今日的滿侏部族同完顏氏後人沒有關係,也不認為他們是普通諸申,滿侏是從哪裏來的呢?”
達海遲疑一下,回答道:“愛新覺羅家族是從天而降的。”
孫一笑了,要說這個世界有一個人是從天而降的,那就是他自己。
後世有一種說法,滿洲人其實是通古斯人,孫一便問:“達海博士,你是否知道通古斯人是什麼意思?”
達海仔細打量孫一一眼,說道:“通古斯是突厥語。在大草原上有兩種廣泛流傳但卻相近的語言。成吉思汗的時代流行的是蒙古語,成吉思汗之前流行的是突厥語。比如蒙語中的阿勒坦,到了突厥語就是阿勒泰。在今日的瓦剌以西,喀爾喀以北的地方不少部落說的語言依舊是突厥語。突厥語的‘通古’就是‘東麵’,通古斯依舊是‘東邊的人’。通古斯和諸申、女真、女直、肅慎、東胡其實是同一個詞。”
孫一追問:“金子的蒙語發音做阿勒坦,突厥語發音叫做阿勒泰,完顏金國發音做阿勒楚。唯獨愛新金國的滿語發音做愛新。達海博士,這能不能說明滿侏同完顏氏後人錫伯族的關係,還不如蒙古人或突厥人同錫伯族親近?”
達海躲避孫一的目光,仰望天空:
“孫參謀,這地上的人就像天上的雲。上個時辰可能有兩朵雲合成了一朵,下個時辰就可能有一朵雲會被大風吹散。你說天上的這些雲彩裏,哪一朵是去年的今天你看到過的那朵?”
———————
參考資料
達海
達海(滿語拉丁轉寫:Dahai;1595年-1632年),賜號“巴克什”,或曰“榜式”、“把式”。滿洲正藍旗人,通曉蒙、漢語,朝鮮文獻曾誤以為達海為漢人。其子孫係紫帶。
《滿文老檔》評價曰:與古賢無異。乃一國僅有之賢人也。
二十歲時,努爾哈赤召達海入文館,與明朝、蒙古、朝鮮遣使通信,皆由達海起草;在國內傳令,用漢文的時候都由達海傳宣。並奉命翻譯《明會典》及《素書》、《三略》。
皇太極即位後,將文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額爾德尼負責記錄國政,另一部分由達海負責翻譯漢字書籍。
崇禎五年,因之前由噶蓋和額爾德尼二人創製的滿文照搬蒙古語字母,存在著諸多清濁輔音以及元音o和ū采用相同字母以至於難以分辨的情況,所以黃太極令達海改製滿文。達海在滿文旁加圈點以分辨不同輔音和元音。又添加雙元音字頭,使得滿文同漢字對音之時更加準確,自此滿文才算創製成功。
同年,達海隨皇太極征察哈爾,亡故,年三十八歲。
《滿文老檔》崇禎五年七月十四日載:
滿州大軍至擺斯噶爾地方駐營畢,遊擊職達海巴克克什病故。六月初一日,得疾,至第四十四日,即七月十四日未時卒。未年,三十八歲。
病極,汗召侍臣垂淚曰:“我原以為達海患平常疾病,今聞病篤,深惜其未及寵任,後當優恤其子。爾等可以我言往告之。”
遂賜達海蟒緞一、緞二,命侍臣攜往。侍臣將比諭轉告達海。巴克什達海感愴垂淚,然病已危篤,不能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