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海解說道:“完顏金國的部族稱為女真,為了避皇帝的名諱又寫作女直。要說清這件事,就得從這個部落的名字說起。其實女真讀音的時候應該讀作諸真。”
耿秀才點頭稱讚,“達海博士所言極是,女字在古音裏與汝、奴同音,均讀作諸或祖。譬如女媧其實便該讀作祖媧。”
達海也對耿秀才點點頭,接著說:
“有道是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音。漢文的諸真和滿語的諸申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都是源自於蒙語:“東邊的人”。
“諸”在蒙語裏是“東麵”的意思。蒙語的人讀作”沁“,比如哈喇沁,科爾沁。滿語的人讀作“申”,比如烏克申。轉成漢字的時候變成了“真”或者“慎”。
蒙古人把興安嶺以東的所有部落都叫做“東邊的人”。這便是女真一詞的來曆。”
孫一和朵兒紅討論過這個問題,於是插嘴道:“看來不管是女真還是諸申,還是籠統地叫做東胡比較好。”
達海表示讚同,並補充道:“其實還有古時的肅慎,這些都是東胡的轉音。東胡本身包含了很多部族,史上還有不少部族遷入遷出,就好比中原的江南。因為完顏氏金國興起於東邊地方,便得族名女真。其實完顏氏金國的部族“女真”與興安嶺以東的所有東胡部落合稱的“女真”,二者完全是不同的意思。”
達海接著說:“完顏氏國初無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國相寨、太子莊。之後升皇帝寨曰會寧府,建為金都上京,據記載地方在“按出虎”。以中原漢字記音,向來有意略去舌音,比如阿勒坦汗被記為俺答汗。這個“按出虎”,仔細對音,其實應該寫作“阿勒楚滸”。”
大家都在仔細聽,達海慢慢說道:“其實聽到金都在阿勒楚滸,我估計你們有人都已經明白了。”
“先說這個“阿勒楚滸”的“滸”。大家都知道先帝努爾哈齊率軍大戰明軍於“薩爾滸”,“水滸一百單八將”。“滸”本為胡語,後來傳入中原,意思就是“水邊”。“薩爾滸”就是薩爾河畔,“阿勒楚滸”就是阿勒楚河畔。
再說這個“阿勒楚滸”的“阿勒楚”。完顏氏在阿勒楚河畔建了一座城,名字叫做阿勒楚喀,完顏氏打下的國家,名字叫做阿勒楚溫。阿勒楚對應成蒙語就是阿勒坦,就是金子的意思。阿勒楚就是金河,阿勒楚滸就是金河之濱,阿勒楚喀就是金都,阿勒楚溫就是金國。”
孫一問:“達海博士,那麼這個金河'阿勒楚',金都'阿勒楚喀'在什麼地方?”
達海回答:“阿勒楚河先彙入天河鬆花江,鬆花江再彙入大水黑龍江。阿勒楚喀現在又稱阿城,或者白城。”
“阿城!”
孫一猛然領悟,後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附近的阿城!孫一的老爸曾買過他們的股票“阿城鋼鐵”,剛買入就停牌,被套好幾年,老爸念叨了好幾年。愛新金國的發源地在赫圖阿拉城,屬於後世的遼寧省沈陽市附近的撫順。離著完顏金國的發源地有一千裏地。沒準兒二者還真沒有關係。
達海說道:“其實完顏氏的部族我們不妨稱為阿勒楚人。阿勒楚人僅是東胡的一支,而且也沒有征服全部東胡。東胡在南者臣服於完顏氏,編入金國籍,號熟女真;在北者不籍,號生女真,又叫野人女真。阿勒楚人出興安領,又並入了不少西邊的草原部落。於此可知阿勒楚人和東胡的關係。”
“人之常情,打下了江山總要派自己人去管理,更何況是中原那麼大一塊地方。完顏氏建都燕京,遷走了大部分部族。完顏氏金國被蒙古滅國之後,興安嶺以東地區的部族幾經滄海桑田。幾百年間,有的部落來了,有的部落走了,有的部落散了,有的部落改了名字。今日這些“東胡”,和完顏金國那時的那些“女真”已經大不一樣。中原朝廷不了解情況,誤以為這些人還是完顏氏金國的同族,所以才有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說法。其實,完顏氏金國的後裔在興安嶺以東僅僅殘存錫伯族一支。明廷四夷館以原來完顏氏所創的大小金文發來文書,東胡已經無人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