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你也配姓趙?(3 / 3)

參考資料

建州女真是野人

《滿文老檔》崇禎八年十月十三日載,皇太極親口否認滿侏和完顏金國的任何關係:

是日,汗曰:“我國之名原有滿洲、哈達、烏拉、葉赫、輝發等,無知者方稱為諸申。諸申者乃席北超墨爾根親族也,其與吾人何幹?此後,一切人等當稱我國原名滿洲,倘稱諸申者罪之。”

清人修的明史中,對滿洲先世建州女真情況全都避而不談。此外,又利用修《四庫全書》之機,把明人關於建州曆史的記載,加以禁毀、刪改。這樣,從14世紀到17世紀中期的建州史實就成為空白,致使後來的學者在研究女真社會曆史發展、風俗習慣、生產情況、文化生活等方麵,都缺乏充分的史實依據。

《國榷》一書,在當時並未刊出,因之並沒有經過四庫館臣的刪改。

書中永樂元年十一月辛醜條下記載說:“女真野人頭目阿哈出等來朝。設建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永樂二年二月癸酉條:“置奴兒幹衛”,下注:“女直野人”。

永樂八年八月乙卯條:“建州衛指揮使釋家奴為都指揮僉事,賜姓名李顯忠”,下注:“釋家奴,指揮阿哈出之子”。

如果《國榷》此說可信,則建州女真來自“野人”地區。

因為建州女真是外來戶,並且文明程度較低,故而努爾哈赤在早年間被其他鄰居女真部落首領嘲笑恥與為伍便順理了。也解釋得通後金強大以後不認同他們和其他女真鄰居是同族,而是以滿語“滿侏”和“諸申”加以區別,並認定諸申是滿侏的奴才。

努爾哈赤一詞,為滿語“奴兒幹”加上一個詞尾“赤”。即“nurgan+ci=nurgaci”

“赤”表示“從……而來”。一直以來學界認為是從“野豬”而來,意思為“野豬皮”。

其實,奴兒幹還可以是“野人”,努爾哈赤意思就是“從野人地區而來”。

朝鮮早年的文獻記載,朝鮮國最早以為後金的國名為努爾哈赤,後來發現努爾哈赤是酋長的名字。

其實可以大膽推測,朝鮮早年並沒有搞錯,可能建州女真就是自稱“努爾哈赤”,表明這個族群是從奴兒幹地區遷徙過來的。或者字麵意思直譯就是“野地方來的”,”野人來的“。

這個族群的名字可能在某一個時間被轉化成了酋長的名字。朝鮮翻譯努爾哈赤為“老乙可赤”發音等於“老野可赤”,翻譯其弟舒爾哈齊為“小乙可赤”發音等於“小野可赤”,是有道理的。

更甚至努爾哈赤可能都不是阿哈出/李顯忠一脈的嫡係血緣,而是建州女真中的“野種”,才得了這麼個名字。

後金強大之時,自然想擺脫自己的“野人”出身。最先是各種攀附望族,然後是改族名為滿侏,入主中原之後幹脆就把建州曆史予以禁毀,

由於努爾哈赤早年的被辱經曆,努爾哈赤硬拗自己的先祖是天降之人。但是如何個天降法,清史各種文檔中都沒記錄——直到皇太極在崇禎八年五月編出一個三仙女的故事:有三個仙女洗澡,神雀叼來一枚朱果,最小的仙女吃了,產下滿洲先祖。

三仙女的故事剛編出來時是個大失敗,經過一段時間之後才逐漸固定下來。

《滿文老檔》第一版的三仙女故事裏發生地在黑龍江。這很可能是努爾哈赤家族的真正起源地。但是由於滿洲女真自認為起源於長白山,幾個月後故事裏的地點改為長白山。以後官方版本的故事發生地都在長白山。

前幾版的三仙女故事沒有解決愛新覺羅同其它覺羅的矛盾關係,即本章賈道士所提出的幾個邏輯悖論。後來修正為:先祖長大後,三仙女告訴先祖,你姓愛新覺羅。換句話說,把原來根本無法自圓其說的悖論變成不容質疑的公理:仙女的規定,就是這樣,沒什麼為什麼。

皇太極的三仙女傳說不僅《把馬褂》中替努爾哈赤圓了說法,還撇清了滿清皇族同完顏金、覺羅趙的關係。據溥儀講,他在出紫禁城之前一直相信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