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電影戲(3 / 3)

“白楊樹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嫌他長的高不求接啥。”

“紅公雞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先他不下蛋光愛吱啦。”

“牛籠嘴我問你賣錢做啥?又沒牛又沒驢給你帶家。”

“五花馬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先他性情壞愛踢娃娃。”

“大狸貓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嫌他吃老鼠不吃尾巴。”

“大黃狗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嫌他不咬賊光咬你媽。”

“作飯鍋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嫌他打攪團愛起疙瘩。”

“風箱子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嫌他燒起火來七哩啪啦。”

“小板凳我問你賣錢做啥?我嫌他坐下低不如圪蹴下。”

屏幕前的百姓含著笑半張著嘴在心裏一塊兒跟著唱,日子好像又回到了從前。

第一折是文戲,第二折是武戲,要考驗耍皮影子的手上功夫了。

咚咚鏘鏘的鑼鼓點中,一對門神出場,二話不說就開始對打,從地上打到天上。百姓們看得如癡如醉的時候,第二折結束了,到底也不知道誰最後打贏了。

第三折還沒開始百姓們就興奮不已。

因為往後幾折都是大明朝禁演的戲!

全是楊家將!

楊家滿門忠烈,大明朝可能怕有損忠臣烈士的光輝形象,隻要抓到這些戲,連演的帶看的全部打板子。達官貴人可以請戲班子到家裏來演楊家將,普通百姓哪有這種機會?

一對才子佳人,一對門神在屏幕上不停地變換身份出場,看影子戲的人越來越多。

屏幕前頭擠不下,有人就跑到屏幕後頭看。經常在看到高潮的時候,屏幕上突然出現一個黑黑的大腦袋。

這時前後都有百姓大聲的喊:“圪蹴下!”

慢慢地,屏幕上會突然冒出一支手的影子,岔開五指使勁搖擺一下,不等觀眾嗬斥,手影子又沒了,然後一群孩子嘻嘻地笑。

可能是在第七折,或者第八折結束,下一折還沒開始的時候,這幫孩子忍不住開始自己表演影子戲。

一會是一隻鳥影子扇著翅膀飛過屏幕,一會兒是一隻可能是狗影子的東西從屏幕下方跑過。

突然屏幕中央出了一個完整的半人身影。

這人影舒展柔軟的雙臂翩翩起舞,一會兒象一隻天鵝,一會兒象一株柳樹。

隆興長的掌櫃的氣呼呼地上去想把搗亂的人轟走,剛上前幾步麻溜地跑回來吩咐夥計,“快!快去再拿幾匹白布,把屏幕搞大些。”

搗亂的是二奶奶!

原來隻有四尺寬的屏幕拚成了八尺高兩丈寬。

琪琪格玩得更嗨了,她的影子在屏幕上舞動遊走,倏忽變大,倏忽變小。

“咚咚嗆嗆”鑼鼓家夥響起,“咿咿呀呀”胡琴開始伴奏。

孤兒們一下子湧上去群魔亂舞。

琪琪格玩夠了,突然後悔,回去肯定要被一哥責怪了。

沒想到唱戲的百姓對她說:“二奶奶再幫著墊會兒場,我們要商量一下。”

下一折開始的楊家將變了,不再是紙影子戲,改成了真人影子戲。

專業的樂戶裝扮一番,胳膊上搭一塊布就是水袖,腦袋上插兩根草就是雉雞翎。

真人影子投射到屏幕上栩栩如生,打鬥的時候楊六郎一槍紮一個番兵真真切切透心涼,其實演員在後台還離著一尺遠。

琪琪格帶領的孤兒被分配了龍套的角色。演員一招呼,孤兒們舉著長矛從左跑到右就是宋軍,再一招呼,舉著刀從右跑到左就是蕃兵。

演戲的隻管在後台演,唱戲的隻管唱。

屏幕前的百姓聚得烏央烏央的。

這已經不是皮影子戲了,皮影戲班子靠油燈絕對出不來這種大效果,所以百姓們都叫這種戲為“大電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