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去過寧夏,不由問道:“西夏不是黨項人所建立的嗎?怎麼會是東胡呢?還有吐蕃怎麼也會和東胡扯上關係?”
達海回答:
“西夏人是黨項人不假,是東胡也不假,孫參謀不覺得這兩個詞很像嗎?中原人多以為黨項的是羌族,其實是黨項的皇族卻是源自東胡鮮卑的拓跋氏,雖然被唐朝皇帝賜姓為李,其實同南北朝時的北魏拓跋氏同出一脈。”
“至於吐蕃,是另有一支同北魏拓跋氏同宗的鮮卑人在河西建立北涼之後,進入青海甘南,成為羌族的首領,最後成了吐蕃的皇族,所以青藏便被也叫做唐古特,那裏的高山就叫做唐古拉山。”
耿秀才是寧夏人,他對達海的說法予以確認:“確是有此一說,西夏皇帝李元昊曾自稱其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李元昊還頒布過“剃發令”,凡黨項男子,一律剃光頭頂,隻留邊緣一圈,以示回複東胡風俗。”
“這個拓跋氏也太厲害了!”,孫一感慨道。
“孫參謀”,達海略略一笑,“其實同他們的祖宗比起來,拓跋氏根本算不上厲害。”
“敢問拓跋一家的祖宗是哪個?”
達海深深地看一眼二人,緩緩說道:“他們都是鮮卑人。鮮卑,就是三代中的夏朝皇族!”
耿秀才立刻跳起來:“豈有此理!絕不可能!”
達海苦笑一聲:“耿參謀,可否容我把話說完再殺我?”
孫一立刻道:“達海博士請放心,我們這裏有作學問的自由,我們豈敢因為不同意你的觀點就歸罪你?”
達海略略吃驚:“此話當真?孫參謀能做主?”
“能!”,孫一堅定地回答,“不過既然是作學問,就得講究一個實事求是,還請達海博士擺出事實自圓其說。”
耿秀才雖然氣不過,但是依然向達海言道:“你放心,孫參謀這個主絕對可以做得了。這裏不同於大明,估計也不同於你們愛新國,否則,否則我就已經死好幾回了!”
“好!那就好!”,達海聲音發顫,顯然有些激動,“這些話我平時是不敢講的。今天一吐為快!”
達海站了起來,滔滔不絕地說道:
“北國的草原大漠先是匈奴稱雄,那時鮮卑人退居大鮮卑山自保。匈奴東逃,便是鮮卑獨領風騷。之後突厥西來,鮮卑再退守東胡。盛唐之後,鮮卑化做遼、金、夏、吐蕃占據北國乃至中原,被蒙古一一擊破,人口消亡殆盡,現在隻剩下錫伯一支。”
“先說這鮮卑山。鮮卑人不是因山得名,而是山因鮮卑得名。鮮卑人走到哪裏,就把哪裏的大山喚做鮮卑山。鮮卑山是漢語翻譯,鮮卑山的名字真正對音應當寫作’夏恩阿林’,草原上的人都知道,’夏恩阿林'就是白色的山。'阿林'是錫伯語和滿語中都是高山的意思,'夏恩'才是山的名字,’夏恩'讀快了便是漢語中’鮮’,’夏恩阿林'連起來讀就是’興安嶺’。”
“草原上有兩條興安嶺。黑龍江兩側的大山分別是外興安嶺和內興安嶺,內興安嶺又分為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這些名叫’興安’的山嶺無一不是高大的雪山。黑龍江滿語叫'薩哈連烏拉',蒙語叫'喀喇木連',意思都是'黑色的大河',在隋唐時,黑龍江的漢語名字就叫'黑水'。故而有鮮卑源於白山黑水一說。”
“等等”,孫一忍不住打斷達海,“西夏人崇尚白色,西夏還有個名字叫白高大夏國,是不是和這個白山黑水有關?”
孫一匆匆地參觀過西夏王陵,那裏的帝王雕塑身著白色帝袍。這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算得上奇特了,給孫一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西夏王陵景區一進門的位置有一塊方匾上書四個大字,猛一看上去象漢字,細一看一個字也不認識。導遊說是西夏文,翻刻於西夏王陵出土的石碑,如何發音已經無人知曉,專家破譯後四個字按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的意思分別是“白”、“上”、”國”、”大”,因為出土的西夏漢文佛經有“白高大夏國”的字樣,後世便認為按西夏文法應該是“白高大夏”。
至於西夏為什麼叫白高大夏,導遊開玩笑說也許是因為西夏是白種人建立的國家,也許是因為流經西夏的黃河源於青藏高原的雪山。反正是個千古之謎。
另外,導遊介紹說西夏文著作《夏聖根讚歌》開首三句:“黑頭石城漠水邊,赤麵父塚白河上,高彌藥國在彼方”,據說指示了西夏的起源。西夏文還有記載:“白河本源:白高河水源出,本源白坡,民庶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