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大同(1 / 2)

六月十四,阿巴海派出往得勝堡送信的精銳八旗抵達得勝口外。

得勝口的口子,是一座橫跨長城的石砌磚包城門,寬度可過一輛大車。口子上建有木樓。口子外是得勝口甕城和馬市。

馬市邊長五十丈,南門與得勝口翁城相通,北門外依山而建大店一座,占地十餘畝,房二十餘間,叫作北致遠店,專做口外商人的車馬生意。

北致遠店背靠一座平頂山,名叫“掠馬台”。台上矗立一座火路墩,墩兵早就發現八旗兵。此時北致遠店人去樓空。

得勝口馬市和掠馬台之間的狹窄空間擺不下八旗那麼多的威武之師。為首的文館官員庫爾禪領通譯一名,策馬到城下向明軍大聲表明來意。

得勝口東側沿長城脊梁建有一大墩台,長寬各為八丈,高四丈,石砌磚包,設有垛口、箭孔,墩台中央有房屋。這是守口將士值班的地方,叫做邊墩。

邊墩守軍放下吊籃,庫爾禪放入七封書函。

一名守軍查看幾遍書函,向下隊庫爾禪喊了一聲:“你們等著。”

守軍抱著七封信函“等等等”沿長城向東跑出十丈,進入關口馬市樓。馬市樓是一高一低兩個建築,它既是馬市的標誌,又是駐口一文一武兩名長官辦公的場所。

“值班”的武官是一名千戶。千戶接過信函疑惑地搖一搖,聽一聽,看也不看,反正一個字也不認識。

“你先回去等著。”

千戶吩咐守軍一聲,抱著七封書函去找文官。

文官看一遍書函上的抬頭文字直咧嘴:“好家夥,軍門、巡撫、中官、總兵、東路參將、北東路參將一人一函。好在這裏還有守備的一函,先去送到鎮羌堡!”

馬市樓以南五十步就是鎮羌堡。但是這五十步是直線距離,人要過去得繞一下。

千戶跑著下了長城,抱著七封書函回到得勝口內寬闊的正街。

這條大街南北方向,剛入口子有老爺廟、戒台、胡神廟,緊接著大街兩旁店鋪林立,南京羅緞鋪、杭州綢緞鋪、潞洲鍛鋪、臨清帛鋪、絨線鋪、雜貨鋪、等等等等。

向南跑半裏地之後千戶來到十字街口。街口是一座建築,名叫“紫塞閣”,東南西北四座門。

紫塞閣的東門二十丈不到就是鎮羌堡。

紫塞閣的南門是商業街的延續,穿過占地四十餘畝、房屋二百餘間的南致遠店,再經過二裏地就是得勝堡。

紫塞閣的西門二十丈不到則是市場堡。

所謂得勝“一口三堡”,就是得勝口、得勝堡、鎮羌堡和市場堡。

市場堡城高三丈,周長一百八十丈,方形,石砌磚包,開東門,門頂設馬市樓。堡內空曠無屋,是一座舉行交易的大露天市場。每逢開市,卯時鍾聲一響開啟城門,居南、北致遠店的商人便雲集市場堡進行交易。

鎮羌堡可謂兩麵臨邊。因為長城在此拐了一個彎,鎮羌堡向北五十步、向東五十步均是長城。鎮羌堡負責防守的長城一共二十二裏,含邊墩二十八座,火路墩七座。堡牆高三丈八,周長一裏七分,內駐守備一員,官軍一千零五十三名,馬騾二百六十八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