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戰車和大炮(1 / 2)

在張家口交易到“便宜”蟒緞的消息象潮水一般在滿洲大營傳播。

一時間滿洲軍隊士氣高昂,阿巴海的聲望直線上升。

寧完我成了一條沒人理睬的流浪狗,範文程隱隱有取代寧完我原來地位之勢。

第二日,滿洲大軍出人意料地沒有繼續前進。

滿洲汗的心腹阿什達爾漢從阿濟格處回來。稟報大汗阿濟格在張家口的舉動有異常。

阿巴海得知後立刻下令原地戒備。

滿洲軍隊在長城外二十裏的地方列營三十座,每座營盤都挖掘深寬各一丈的深溝團團圍住。

阿巴海同時嚴正軍紀。四位蒙古台吉因為擅自離開大纛旗行走,被滿洲汗罰歿所騎鞍馬,各隨從鞭撻三個九,施貫耳刑。大軍如臨大敵,將領們猜測紛紛。

到了中午,阿巴海大帳傳出合理解釋:八旗將士再接再厲,展我軍威,一舉迫使南國講和。

大汗阿巴海遣葉努率領歸降蒙古人中有銀兩者往張家口繼續貿易,遣阿什達爾漢、龍什、達雅齊塔布囊、衛寨桑往張家口同南國官員交涉議和。

與此同時,於距明邊牆十五裏地方,令漢軍排開攜帶火炮進行演試。

……

宣府監視太監王坤、巡撫沈棨、宣鎮總兵董繼舒齊聚一堂,一籌莫展。

王坤不住地發問:“董總兵,兵部有新消息嗎?”?董繼舒回答:“有!”

“快說。”

“保定總兵劉國柱、通州總兵楊禦番、薊門總兵鄧玘、昌平總兵陳洪範,天津總兵王洪全部陷在山東。兵部五月份已經增調關寧總兵金國奇率靳國臣、祖大弼、祖寬、張韜、吳襄、吳三桂等五千關寧兵,東江總兵黃龍以及義勇總兵劉澤清三麵進兵圍剿。兵部要我們務必守住宣鎮,還要我們拖住滿洲兵勿使其前往薊鎮。等山東叛亂平複,各路大軍就來增援,要我等備好各路客軍的糧草供應!”

王坤惱道:“兵部那幫酒囊飯袋,那還不得讓我們等到猴年馬月!”

董繼舒氣鼓鼓地應和:“誰讓人家山東先出事!我們現在隻

能埋怨建奴來得太晚了!”

王坤轉而求助沈棨,“沈軍門,你曾在遼東與袁崇煥、孫元化同事,你給我們交個實底,建奴到底有多厲害,我們究竟能不能守住宣鎮?”

沈棨回答:“隻說去年冬天張春帶四萬大軍援救大淩河吧。朝廷的四萬大軍裝備的戰車火器之多可謂亙古未有,剛接戰時,張春擺出戰車陣,戰車上的火器壓製得建奴節節敗退。”

“不料建奴當道排開四十位紅夷大炮驚天動地的一通猛轟。王公公請想,一位紅夷大炮就可糜爛數十裏,四十位紅夷大炮齊放,簡直如人間地獄一般。我四萬大軍中,紅夷大炮僅僅三位,敢問如何能抵擋?”

“趁我戰車陣糜爛,建奴披甲兵衝鋒,我四萬大軍反勝為敗,最後竟潰不成軍,一日之間,張春等三十餘將竟被生擒。僅總兵吳襄率數十人僥幸逃歸!”

沈棨言道:“能抗建奴者,唯有紅夷大炮也。將數百位紅夷大炮沿長城一字排開,我宣鎮自當無憂。可惜,莫說紅夷大炮,就是將軍炮我宣鎮數量都不足!莫說將軍炮,就是火藥鉛子我宣鎮都供應不上。莫說火藥鉛子,就是軍餉我宣鎮都停發了三個月。”

沈棨總結:“去年間建奴就有四十位紅夷大炮,加上去年建奴虜獲張春的三位紅夷大炮、祖大壽大淩河的兩位紅夷大炮,加上今年建奴新鑄的紅夷大炮,王公公請想,這次建奴軍中能有多少位?我宣鎮如何能抵擋?”

宣府太監王坤、宣鎮總兵董繼舒皆低頭不語。

……

曆史上大淩河之戰滿清確實出動了紅夷大炮,但是據後世考證,滿清當時僅僅有三門而已,其餘皆詐稱。

顯然,當時的明朝官員也樂得接受滿清有四十門大炮的說法。因為如此一來,大淩河的失利就可以歸咎為“非是我軍不盡力,而是敵軍的炮火太猛烈。”

事實上,當時張春手下的援軍裝備了大量的配備了火器的戰車。不用說,火器戰車是滿清騎兵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