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火燒哪家強(1 / 2)

北直隸河間府滄州縣城

滄州縣有個著名的鐵獅子,相傳是周世宗柴榮北征時候下令修建的。曾經這裏水患頗多,人民飽受其害。自從有了鐵獅子鎮守,這一代海波平靜,人民也就樂居如此。一時間,成為北直隸和山東兩地之間的重鎮。正所謂南來北往都是客,春去秋來人不同。

但凡是初來此地的遊客,必會來鐵獅子這裏遊覽一番。來多了,也便不再稀罕。倒是鐵獅子不遠的火燒鋪,無論您來過多少次滄州縣,都一定要來吃一吃。且看自南門來的這位中年男子,高大的身材,頭戴鬥笠。一路形色匆匆,一看便知是急著趕路的人。即使是遊客頗多的鐵獅子也沒能吸引他的目光,反倒是在火燒鋪前停留了一番,然後找了個位置坐下。

這人正是隨戚繼光下山的神偷後人吳情。在路上,戚繼光向吳情交待了他的囑托。因為山東倭寇之患日益嚴重,原來鬆散的世兵體製已經不能滿足抵抗倭寇的重任了。戚繼光的想法是一方麵嚴格執行世兵製,加強原有的衛所守衛;另一方麵實行募兵製,招募青壯年加入,組成擁有強大戰鬥力的常備兵部隊。這種涉及到全國軍事改革的提案本就不該由戚繼光這種下級軍官提出,再加上是會改變組製更沒有人願意擔這個責任,所以戚繼光的上書在進入內閣之前很可能就被斃掉了,內閣大臣們也不會審核通過,更別提被皇上看到了。所以,戚繼光想找吳道人幫的忙就是要把自己的上書交到內閣首輔大人嚴嵩或者副首輔大人徐階的手中,這樣就能更有機會被皇上看到。

其實,以吳道人師徒的本領,即使是要進入皇宮給皇上親眼過目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紫禁城守衛森嚴,大內高手的武功更是高深莫測,偷入皇宮實在是太危險。即使成功了,萬一龍顏大怒,且不說提案能不能被接受,戚家全家都可能麵臨殺頭之罪。戚繼光戰場勇武,但平日行事謹慎,不會出此下策。但如果提案能被嚴嵩或者徐階接受,成功率就會大很多。隻不過戚繼光自己把守海防,不能親自進京,故而才想到請吳道人出山。偏偏吳道人早已故去,這才力勸了吳情出馬。

吳情一方麵被戚繼光的衛國之心打動,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替九泉下的吳道人積德,故而接到了請求之後便飛奔向了京城。路上僅憑泉水和小棗充饑。這一日來到了滄州府,雖說鐵獅子名揚四海,對吳情也沒有吸引力。不過火燒鋪的驢肉火燒實在是香氣襲人,吳情一路狂奔也略有疲憊,便打算在此歇息一下,吃個火燒再走。

正在等待時,忽然不遠處兩人吵鬧起來。人們好看熱鬧,都圍攏了上去。吳情有要事在身,本不想參與這檔子閑事兒。卻發現吵鬧的二人之中有一人是火燒鋪老板,這老板在吵架自然就沒人做火燒了,吃不到火燒自然就惹的吳情心中不爽,就走過去看看到底二人在吵些什麼。

原來,這店家老板是河間人,做的是正宗的河間驢肉火燒。往來過客,做生意的自然要吆喝,言語間自然會說道河間驢肉火燒天下第一,自己的火燒又是河間第一。滄州縣屬於河間府,人們自然覺得他說的話不為過。但偏偏路人裏有個保定府的人,而保定也是以盛產驢肉火燒而著名。保定人覺得你吹自己的火燒河間第一也就罷了,但河間火燒天下第一自己可萬萬不能認同。便提了自己的意見,認為自己家鄉的保定驢肉火燒更勝一籌。店家老板一聽大怒,這不是在自己的店前砸生意麼,便同這保定人理論起來。一來二去,兩人便吵起來。

人越聚越多,兩人吵的越盛,吵來吵去,內容無非是保定的驢火更好,河間的驢火更牛。可是到底好在哪裏,也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吳情站在人群外圍,想到這驢肉火燒是吃不上了,再好吃自己也沒有口福,正打算走。忽然間,一個青年文士搖晃著羽扇翩翩而入,笑道:“二位切莫再吵,聽小生言語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