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府,古稱明州府。洪武十四年為避國號諱,太祖皇帝朱元璋取采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改稱寧波府。這個名字,與戚繼光當年的“但願海波平”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希望海波平定,處處安寧之意。
到了寧波府,三人在戚繼光的帶領下直奔練兵場。本想著是兵士們是一股刻苦操練的模樣,出乎意料的是,大家都在練兵場上站著。頂著灼熱的日光,一動不動。雖說也能體現出戚家軍軍紀嚴明,但此刻該是操練之時,不該傻站在日光之下啊。
戚繼光大怒,正欲發作。忽見點將台上站著幾人。為首者,身材魁梧,膀大腰圓,身披金甲紅袍。
胡守仁也看見了,仔細瞧去,不是戚家軍的人。戚家軍的點將台怎容他人來站?未等戚繼光發話,胡守仁晃著大腦袋就走上去:“哎,上麵的人,你們是誰呀?站在我們戚將軍的點將台上幹什麼?快下來,快下來。”
戚繼光想了想,沒阻止胡守仁胡鬧,而是靜觀其變。
台上的人聽到喊聲,先是打量了打量了戚繼光三人,然後把目光集中在為首的那人身上,顯然是等待他發號施令。
為首那人捋了捋胡須,緩緩轉過身來,一眼也沒看胡守仁,而是盯著戚繼光,許久後道:“久聞戚繼光軍紀嚴明,手下就是這麼隨便說話的?”
戚繼光嗅出了火藥味,馬上說道:“守仁。”
胡守仁聽到這話,馬上就知道該怎麼辦,跪下道:“末將犯了擅言之罪,請將軍發落。”
戚繼光點了點頭,軍威自然要立,但也不能丟了戚家軍的威風,對點將台上的人施禮道:“在下戚繼光,未知將軍高姓,在我點將台上是為何故?”
那人冷笑道:“你戚繼光的點將台,我俞某上不得?”
戚繼光顯然心中一動,但仍保持一軍主帥的威儀,毫無變色,再施禮道:“原來是俞將軍。”
“戚繼光,我剛才問你,你戚繼光的點將台,我上得上不得?”那人繼續追問道。
“旁人上不得,但俞將軍上得。”
“我跟旁人有何不同?”那人再問。
“俞大猷將軍,名震湖廣浙江福建,乃是我大明頭號猛將,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呢。”戚繼光雖然滿口稱讚之言,但仍不卑不亢。戚繼光見此人英武不凡,早覺不是平常人物。聽得姓俞,自然便知道是名震天下的俞大猷了。前文曾提到,眾人向皇帝進言,為赴山東平倭,推薦的人選正是這個俞大猷。也因為皇帝震怒,才迎來了戚繼光出頭之日。
那人哈哈大笑:“既然你知道是我俞大猷,那我占了你的點將台,你不生氣麼。”
“末將得見俞將軍真容,高興還來不及,為何會生氣?不過這點將台乃是行軍操練發號施令之地,還請俞將軍到營所一坐,容末將向將軍多多請教。”
那人再笑:“嗬嗬,請教何須到營所,校場之上,才是請教之地。”說罷,拎起身旁的镔鐵棍,縱身跳下點將台,一棍向戚繼光打來。
雖然言語間充滿爭鬥,但畢竟是大明兩個將軍在談笑,又不是敵手,誰知會突生此變故。戚繼光早有準備,雙手推開胡守仁和吳情,一橫長槍,擋住了俞大猷這一擊。
戚家軍見主帥被攻擊,再也不能傻站著,紛紛操武器圍上來。吳情和胡守仁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俞大猷狂笑道:“戚繼光,這是你的營地,你大可下令部下圍攻我。”
戚繼光一搖頭,對部下們說:“胡守仁,帶著他們繼續練站立,順便看看本將軍如何向俞將軍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