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品齋小廣場麵前,前來圍觀的市民、媒體,要比第一天晉級賽的時候,更多更壯觀,今天這三十六位選手,他們采取的賽製,是三十六進十八,十八進九,九個人裏麵取出前三名來,完了直接進最後的三個人大決賽。
第一輪三十六進十八的晉級賽當中,選手們做的菜肴,依舊是一品齋主辦方指定出來的題目,與前兩次的炒菜不同,這次的題目,是做一道燉菜。
燉菜雖然是相對簡單的菜肴,但非常考驗廚師的功底,同樣的材料,手藝高低不同的廚師,燉製出來的菜肴,味道自然截然不同。
這點,從張帆跟石保國身上,就體現的淋漓盡致了。
張帆跟石保國,完全是兩個極端,張帆走的是傳統基礎上,變著花樣兒創新的路子,而石保國,他走的則是完全歸於傳統,尋找傳統正宗做法的路子。
兩人選擇的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路,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在同一場比賽當中,共同競技,當然了,在前一場比賽當中的自然不能算,因為他們倆個人被分到了不同的小組當中。
比賽開始後,張帆和石保國在初期的備料環節當中,他們兩個似乎都並沒有顯露出太過異於常人的地方,都表現的中規中矩,但是,當進行到燉菜中段的時候,兩個人身上,與眾不同的地方就展露出來了,石保國表現出來的,是傳統燉菜手藝當中的聽字訣,他會根據燉菜鍋裏麵,發出的聲音頻率,來控製手上的火勢大小。
而張帆呢,他似乎特意摒棄掉了聽這個功能,而是選擇了看字訣和聞字訣,張帆看的東西,不是說他隔著鍋蓋,去看裏麵燉製食材的具體情況,而是看鍋蓋小孔以及周邊透露出來的蒸汽,根據這些常人都不會在意的東西,去判斷裏麵的情況。
另外,張帆的鼻子,可是非常靈敏的,通過鍋蓋周邊蒸汽,他可以敏感的聞到裏麵傳達出來的一些隱晦味道,甚至張帆的鼻子,靈敏到什麼程度呢?他幾乎光用這種辦法,就能清晰無誤的辨別出來燉菜鍋裏麵,各種食材散發出來的各種味道,是呈現出一個什麼樣的具體形態,通過這種異於常人的辨別手段,張帆在不斷的控製著手裏開關按鈕,或者增強火勢,或者降低火勢。
人群當中,一個推著糖葫蘆小車的老頭,他顯然是這裏麵極為特殊的一個觀眾,此刻,這個老頭的目光,一會兒在石保國身上瞧瞧,一會兒在張帆身上看看,老頭被歲月侵蝕的臉上,時不時的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別人看張帆和石保國的時候,隻覺得他們動作似乎很特別,不知道具體有什麼效用,而賣糖葫蘆的老頭則不同,他是現場當中,真正少有的,能看出其中門道的觀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