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色(一)(2 / 2)

李綱麵有難色,轉而振作精神,慷慨而言:“臣以為,宰執之中,隻有張叔夜可以去。如果種師道還在,也可以。如果派不知兵之人前去都督眾將,恐怕會誤了大事的。”

“是何言耶?祖宗家法,以文臣為樞密,難道文臣不可以將兵,不可以打仗?”尚書左丞耿南仲,一直以趙桓東宮舊人自居,年齡資曆都在李綱之上,而今位居其下,心有不甘,屢屢找李綱的麻煩。這一次,終於被他抓住了把柄,自然要窮追猛打了。

“臣也以為,李綱的話有失偏頗。昔年,韓忠獻公、範文正公、富文忠公先後經略關陝,功績斐然,至今沿邊諸路念誦其德。三人無不是以文臣將兵,僅此可見李綱之謬也!”唐恪也在一旁幫腔。

唐恪所說的三人,就是前朝名相韓琦、富弼、範仲淹。這三個人,先後督師關中,確實立下了大功。唐恪這樣說,道理自然是充分的。

李綱正身端坐,麵色如常,似乎根本不想辯駁。

樞密使吳敏委屈得眼圈發紅,哽咽道:“臣願赴秦鳳帶兵,如不能保境安民,請陛下治臣之罪。”

吳敏雖然沒有明著反對李綱,這樣說話,如同直接扇李綱嘴巴子一般。

現在這樣的情況,李綱是很難做事的。今後,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李綱去辦,看來,宰執還需調整啊!

念及於此,趙桓笑了笑道:“君臣議事,要的就是把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大家把話說開就好了。宰執總共不過七人,朝裏也有大事要辦,還是暫時不要動了。朕看這樣:依照河北兩路的辦法,秦鳳路設置三個大總管:曲端守涇原、環慶兩路大總管,吳階權熙河路、秦鳳路大總管,劉琦權鄜延路、永興軍路大總管。軍事上就這樣,你們再議議,派何人去做經略安撫使好些,提幾個人選上來,明日再商議。朕的意思,大總管管軍,經略安撫使管民,互不統轄。這樣,既可以讓他們全力辦差,也少了些物議人非。”

官家的話沒有說透,其實是可以防止尾大不掉。原來的經略安撫使管的地方雖小,卻是軍政一把抓;今天的大總管、經略安撫使管的地方雖大,互相製橫,若沒有相互勾結之事,譬如朝廷打出去的拳頭,想收回來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眾宰執都是人精,焉能不明白這些?

張邦昌道:“陛下聖明燭照,臣萬萬不及。臣等立即擬定經略安撫使的人選,進呈禦覽。”

趙桓擺擺手,示意宰執們可以先行退下了。延和殿內的紅燭在“劈啪”作響,趙桓癡癡地望著蠟燭,想著心事。

剛剛走到殿外,張邦昌拉住吳敏問道:“元中公留步:官家所說的劉琦是何許人也?”

吳敏字元中,呼字而不名是大宋的傳習。

吳敏搖搖頭,雙手一攤,表示自己也不清楚。

劉琦如果是位高明顯之輩,他們一個宰相一個樞密使沒有不知道的道理。劉琦如果是一個岌岌無名之輩,他們不知道還有情理可原。可是,他們不知道的,官家卻知道,這就奇怪了。聯想到官家提拔韓世忠時的情景,連韓世忠的妻子都知道叫什麼名字,這樣的官家,精明得可怕啊!

張邦昌、吳敏越想越怕,急匆匆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