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儲貳(1 / 3)

靖康六年四月,上南巡之前,封詔書於玉盒之內,秘密選定太子人選,而世人莫知。

秘密建儲,是為永例!

——《世祖本紀》

“陛下,這是剛剛送到的軍報,天武軍團都指揮使種無傷、積石軍團都指揮使吳璘,合兵四萬,出擊吐蕃,斬敵兩萬餘人,斬吐蕃脫思麻部讚普合窮波於積石山口,脫思麻、阿柴部悉數平定。”知樞密院事何栗恭恭敬敬,雙手將軍報奉上。

今天是四月十三,趙桓的生日,朝廷稱之為乾龍節的日子,本來是放假的日子。靖康以來,列祖列宗的生日,朝廷應該有的慶祝活動並沒有減少,而趙桓自己的生日,除了放假一天,再沒有其它慶祝活動。皇宮大內的日常用度,減了又減,趙桓一餐不過七八個菜,就是想通過身體力行的表率作用,提倡一種節儉之風。國家不是沒有錢,隻是用錢的地方太多,西夏、金國還未平定,強敵未去,焉能歌舞升平?

吳璘前幾天上了一個折子,將吐蕃阿柴、脫思麻兩部的具體情況據實上奏。阿柴部構成比較複雜,族人主要為吐穀渾人,還包括吐蕃、黃頭回紇、草頭韃靼,以西海湖(注:現在的青海湖)為中心,力量相對弱一些,讚普董氈與大宋關係一直很好。而脫思麻部讚普合窮波,娶了原來吐蕃中心地區烏思部讚普的女兒為妻,采取遠交近攻的策略,野心勃勃,一心想做一個象鬆讚幹布一樣的英雄。在並吞了周圍的十幾個小部落之後,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阿柴部。

吳璘、種無傷以及熙鳳路經略安撫使張所,三人共同議定:保持吐蕃現在的分裂局麵符合大宋的利益,如果不能維持現狀,就把阿柴、脫思麻兩部土地並入大宋。以西海湖為中心的廣大區域是不可多得的優良牧場,西夏的產馬之地——涼州也可算作這一牧場的延伸,吳種張三人,一定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力主出兵的。

和宰執們已經商議過,同意出兵,但是要速戰速決,以最小的損失,取得最大的戰果!算算日子,朝廷的命令應該還在路上,他們的捷報已經到了,這個吳璘,這個種無傷,動作夠快的嗎!

軍報中說的很詳細,脫思麻部四萬大軍進攻阿柴部,兩部大戰於西海湖畔,種無傷坐山觀虎鬥,任由阿柴部損失殆盡,再突然進兵奮擊,大敗合窮波。同時,吳璘率軍抄了合窮波的老窩,攻占河卜卡莊園,搶占積石山口,封鎖進入烏思部的道路。吳、仲合兵,夾擊合窮波,合窮波被吳璘於兩軍陣前斬殺,兩部一戰而平。

看完奏本,趙桓微微一笑,道:“議議吧,看看這件事情該怎麼辦!”

李綱眯著三角眼,若有所思;何栗低頭不語;王稟行伍出身,出任宰執時日尚淺,猜不透那兩人的心思,索性不猜,道:“有了以西海湖為中心的馬場,好處不言而喻。陛下理當重賞有功人員,伏請聖裁!”

何栗不說話,一定是有自己的難處:軍方將領立下大功,他這個樞密院長官當然應該為下屬請功,但是,朝廷的命令還沒到,仗已經打完了。也就是說,這個勝仗,與他這個長官沒什麼關係,這就有些尷尬了。再者說,如果軍團都指揮使不聽招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要樞密院何用,恐怕也非朝廷之福!

念及於此,趙桓道:“可有不同意見?”

剛直的趙鼎,道:“吳璘、種無傷,擅自出兵,開啟戰端,此風不可漲,朝廷一定要有所處分,否則,要我們這些宰執做什麼?”

簽書樞密院事張浚,斟酌著說道:“處分不應過重,他們畢竟打了勝仗,否則,士子們又要鬧了。”

是啊,因為政事改革的事情,百官、士子們已經鬧過一陣子,趙桓采取果斷措施,流放了十幾名官員,這才壓了下去。宰執們的感受要顧及,也不能寒了前方將士的心,還有幾十萬軍人在看著,處理這件事情,一定要慎重啊!

“相公為何不言?”既然你不說話,就直接問好了,不說是不行的!

李綱手撫胡須,道:“臣以為,吳璘、種無傷、張所三人,暫時將功勞記錄在案,不予升賞;立功官兵,則該怎麼賞就怎麼賞!新占土地,並入熙風路,歸經略安撫使司管轄。陛下看這樣處置,可是妥當?”

秦檜聞言,連連點頭,道:“相公老成謀國,這番處置極為允當,請陛下聖裁!”

趙桓亦道:“就這麼辦吧!朕還要去龍德宮,卿等可以退下了!”

“是!”以李綱為首,宰執們退了出去。

人說,娘親的苦日,孩兒的生日,每當這個時候,都會想念不在世上的娘親。母親薨逝於大觀二年,屈指算來已經二十三年,那個時候,他剛滿八歲。母親的死,緣於內侍閹宦的妄意迎合,父皇還命令刑部侍郎周鼎徹查。在獄中,母親受了很大的委屈,後來,他們什麼都沒查到,母親回來了,精神很差,人也垮了。就是那樣,母親從未說過父皇的不是,一句都沒有呢!不久,母親去世,他恨父皇,恨那些誣陷母親的人。如果細細追究,父皇難辭其糾。一邊是含恨而死的母親,一邊是日漸蒼老的父親,可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