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好口才
東漢末年的文學家孔融,字文舉,從小就思維敏捷,有文才,也有口才。
他10 歲那年,隨父親到洛陽。李膺是統轄7 郡的長官,辦公地點就在洛陽,孔融要去會一會這位掌大權的人。
李府是不輕易讓人進去的,隻有那些社會名流和本家親戚才可以,否則,門房都不通報。孔融跟門房問:“我是李府的親戚。”通報之後,便把他讓進前廳坐下等候。
李膺出來,見是個小孩子,心中不悅,但也很客氣地問:“你和我是什麼親戚呢?”孔融說:“想當年春秋時期,我的先人仲尼(孔子)曾向您的先人伯陽(老子)請教過,他們有師生之誼,這樣,我們孔李兩家是曆來都有通家的交情,還不是親戚嗎?”李膺見小孔融很會講話,就喜歡上他了,對他說:“留在這兒吃飯吧?”孔融說:“可以吃。”李膺對這種回答有些不滿,說:“我要教教你作客人的禮節:但凡主人讓你吃飯時,就不必說謝謝了。”這說的是反語,是嫌孔融沒說句客氣的話。
誰知孔融回答說:“我也教教您老人家當主人的禮節吧:要留客人吃飯,就不必征求客人的意見。”李膺這時對孔融十分驚服,便說:“你將來是大有出息的。
可惜我活不了多久,看不到你出息的時候了。”孔融說:“大人離死還早著呢?”李膺問:“你怎麼知道?”孔融說:“不是有句俗話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嗎?說人快死的時候,說的話都中聽。你老人家一向不說中聽的話,所以我說您還能活許多時候呢!”孔融在李府,先談孔李兩家“世交”的關係,再談“為主之禮”,又勸告李膺要“言善”。孔融的辯論,非常機警,也通情達理。
在他們談話時,大夫陳韙進來了,聽了一段孔融的議論。
發現李膺被辯得無話可說時,想為李膺解圍,便不知趣地暗指孔融說:“小時候聰明的孩子,長大了未必能有什麼出息。”孔融一聽,馬上反唇相譏:“想必你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了。”一句話,把陳韙說了個大紅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