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牌”風波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期間,美國男排在小組賽中在2:0落後的情況下,連勝三局,最後以3:2險勝日本隊。賽後仲裁委員會突然宣布日本隊3:0勝美國隊,一時眾說紛紜。第二天,美國男排全體隊員剃光頭上場比賽以示抗議更改比賽結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日本隊前兩局2:0領先,第三局又以14:13領先的時候,第一裁判用“黃牌”警告美國一隊員,這名隊員第三局已經被黃牌警告過一次,規則規定第二次警告應出示紅牌,同時判該隊失一分或失去發球權。由於這時是日本隊發球,所以隻能罰一分,這樣日本隊將以15:13勝該局,比賽也將結束。但是由於這位獨聯體裁判執法不嚴,美國隊“大難不死”,士氣高漲,最終以3:2贏了這場比賽。賽後,日本隊提出異議。仲裁委員會經過研究決定判日本隊3:0勝美國隊。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場由於裁判誤判導致賽後更改結果的國際性比賽。
國際排聯
國際排聯的全稱叫國際排球聯合會,英文縮寫為FIVB,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目前其會員協會已發展至200個。
1931年波蘭排球協會主席克裏波韋基,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國際手球聯合代表大會上,提出成立國際排球組織的倡議,但是當時沒有能夠形成決議。1936年柏林奧運會舉行期間,國際手球聯合會召開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捷克、波蘭等18個國家的代表。會上決定成立由波蘭、美國、捷克等國為代表組成的排球技術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後來被認為是國際排聯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成立國際排聯的勢力被迫中斷。1946年1月,捷克的布拉格斯巴達俱樂部排球隊訪問波蘭。波蘭排協在此期間召開了有捷克排協的耶拉貝克·斯比裏特和現任新西蘭排球協會主席貝納塞克等參加的會議,決定當年夏季在布拉格再次商討成立國際排聯事宜。1946年8月26日,捷克、法國和波蘭排協的代表在布拉格召開會議。法國的鮑爾·利博、捷克的斯比裏特等出席了會議。會議宣讀了意大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和比利時排協支持成立國際排球組織的書麵材料。最後會議作出決定:1成立特別委員會,籌備國際排聯及附屬機構;2在各國宣傳排球;3根據排球起源國——美國的競賽規則,製定通用的排球規則;41947年在巴黎召開成立國際排聯大會;5在布拉格舉行歐洲和世界排球錦標賽;6爭取使排球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等內容。
1947年4月17日至21日在巴黎成功地召開了國際排聯成立大會。確定國際排聯總部設在巴黎,英語和法語列為國際排聯的正式語言,法國人鮑爾·利博被選舉為第一任國際排聯主席。會議決定:1948年在羅馬尼亞舉行歐洲男子排球錦標賽並召開代表大會。從此,排球運動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1984年洛杉機奧運會期間,國際排聯代表大會改選了主席,由墨西哥排聯主席阿科斯塔取代了領導國際排聯37年並作出卓越貢獻的鮑爾·利博先生,成為國際排聯的第二任主席。國際排聯總部於1984年12月14日從巴黎遷至瑞士的洛桑。
中國排球協會於1952年10月28日成為國際排聯臨時會員。1954年1月11日成為正式會員。1970年退出國際排聯,1974年又恢複,重新成為正式會員。
國際重大比賽介紹
國際重大比賽的種類
目前,國際大型排球比賽有許多種,其中影響最大、規格最高的有:世界排球錦標賽、奧運會排球賽和世界杯排球賽。這三種世界性大賽都是每四年舉行一次,比賽的時間是錯開的,每種比賽都有預選賽。另外1990年開始舉行的國際男子排球聯賽和1993年開始舉行的世界女排大獎賽由於設有百萬美元巨獎,也開始引起世人矚目。其他比較重要的比賽還有:世界大學生排球賽和世界青年排球錦標賽等。
奧運會排球賽
奧運會雖然已舉辦了二十五屆,但是排球在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時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參加奧運會排球比賽的隊一般隻有東道主隊、上屆奧運會冠軍、世界錦標賽冠軍以及在奧運會前一年舉行的各洲錦標賽的冠軍才能有資格參加。1981年國際排聯做出新規定,以後世界杯男子冠軍隊也有資格直接參加奧運會比賽,但女子世界杯冠軍目前還無權直接參加。到1992年為止,奧運會排球賽已舉辦了七屆。
世界杯排球賽於1965年9月在波蘭的首都華沙舉行了首屆男子比賽,到目前已舉辦了六屆;女子比賽於1973年在烏拉圭舉行了第一屆比賽,至今已舉辦了五屆。世界杯排球賽的前身是亞洲、歐洲和美洲三大洲排球隊參加的世界“三大洲排球賽”。1981年國際排聯決定限男、女各8個隊參加世界杯決賽階段的比賽,比賽采用單循環賽辦法進行。1989年國際排聯決定將1993年世界杯提前兩年,在1991年舉行,將以後的世界杯賽提前在奧運會的前一年舉行。
參加世界杯排球賽的隊是:東道主隊、上屆世界杯賽冠軍,世界錦標賽冠軍,以及亞洲(包括大洋洲)、歐洲、北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南美洲和非洲等洲際預賽的冠軍隊。如果各洲的冠軍隊已屬於當然的參加者,則由第二、三名按順序頂替。這種比賽雖然聚集了各大洲的最強隊,但由於各洲的名額有限,有時一些強隊也不一定能進入決賽圈。例如1981年舉行的世界杯男子比賽,上屆世界錦標賽第五、第九和第十名的捷克斯洛伐克隊、民主德國隊和保加利亞隊,因在歐洲世界杯預選賽中落選而未參加世界杯賽,而上屆世界錦標賽的第二十四名的突尼斯隊由於是非洲冠軍卻參加了世界杯決賽。而且,由於日本早在1977年就以一百五十萬美元買下了世界杯排球賽的永久主辦權,撈得永久東道主身份,因此,每屆比賽亞洲至少有男、女各兩個隊參賽。所以,這種比賽參加的隊並不一定都是世界強隊,他們僅僅代表各洲的排球水平。
國際排壇著名人物
朗平:中國女排的第一主攻手,外號“鐵榔頭”。她身材高1.84米、力量大、反應迅速、靈敏協調,扣球出手快、變化多,自1978年從北京隊入選國家隊後,以其精湛的球技和勇敢頑強的作風,為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立下了汗馬功勞,贏得了世界排球界人士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世界女排三大扣球手之一,榮獲第三屆世界杯賽“優秀運動員獎”,並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陣容。
海曼:美國女排黑人運動員,有“世界第一炮手”的美譽,身高1.96米,四號位強攻威力驚人,為世界上扣球成功率最高的運動員之一,多次帶領美國女排向世界冠軍衝刺,但都未能如願以償。海曼從美國女排退役後轉戰到日本某俱樂部,患“馬爾凡綜合症”突然壯烈地死在了比賽場上,世界排壇的一顆巨星過早地隕落了。
張蓉芳:中國女排主攻手。張蓉芳原是四川省女排隊員,個子不高,隻有1.74米,1976年選入國家隊。為了彌補身高的“先天不足”,張蓉芳自覺加強訓練,同時還注重“巧”,經過長期、精心的琢磨,終於練就了一手“三快一刁”(眼快、手快、腳快、球路刁)的絕招,使自己在強手如林的世界女排中占據一席之地。她能攻能守,能打能吊,球路變化多端,以巧製勝,大家稱之為“怪球手”。
孫晉芳:中國女排“場上靈魂”,世界最佳二傳手。孫晉芳自身條件並不算好,但她非常刻苦,除了每天的訓練任務外,還要加班練習傳球,無論嚴冬酷暑從未間斷,訓練中越是困難的球,她練得越起勁,終於練就了一身真功夫。孫晉芳1976年從江蘇隊調入國家隊,集訓不到半年,技戰術水平便有了長足的進步,她在場上反應靈敏,應變力極強,能根據場上瞬息的變化,結合隊友的特點和要求,準確地傳出不同時間、高度和位置的球,不失時機地組織進攻和防守,為中國女排的“五連冠”立下赦赦戰功,在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上,她一人獨得:“最佳運動員獎”、“優秀運動員獎”、和“最佳二傳手獎”,這在世界杯賽曆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薩文:原蘇聯男排隊員,曾四次榮獲最佳進攻和攔網獎,身高2米,體重97公斤。
薩文的摸高達到了3.62米,彈跳力相當驚人,他憑借身高和出色的彈跳力,在網前高點強攻,具有很大的威力;他的高壓攔網,常使對手一籌莫展,他在1976年—1982年所有的國際比賽中,為蘇聯隊取得輝煌戰績立下了汗馬功勞。
汪嘉偉:中國男排出色的快攻手,他的身材不算高大,身高1.92米,但身體素質非常好,他首創了“前飛”、“背飛”戰術,由於起跳前衝力大,騰空時間長,球路變幻莫測,讓對手防不勝防,無可奈何。在二十一屆奧運會上,他表現出色,進攻成功率名列榜首,被評為“最佳扣球手”,帶領中國男排衝出亞洲,走向了世界。
廣瀨:日本女排隊員,以防守稱著世界排壇。
廣瀨從小參加排球訓練,高中畢業後參加了由日本著名教練小島孝治率領的“尤尼奇卡”隊,入隊後,廣瀨以驚人的毅力投入大強度的防守訓練,她雙肘的繭子竟達10厘米,可見她魚躍救球之多。
1980年廣瀨選進日本女排,在1981年的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中,大顯身手,獲得了“防守獎”,一躍成為世界防守明星。
廣瀨有一條座右銘——“隻要前進!”有人問她為何技術如此出色,她回答:“首先必須下定決心,無論再難也要把球救起來。其次,訓練時要不滿足,要做出努力,設法擴大自己的防守範圍,哪怕一厘米,二厘米也好。”廣瀨防守的目標是:不僅能救起險球,而且還要設法到位,使二傳手能夠傳出扣球手好打的球。
沈富麟:中國男子排球隊主力隊員,世界著名二傳手之一,聰明、靈活、穩健,技術全麵,戰術意識強,能根據場上的複雜變化,巧妙地組織進攻,有“神秘的二傳手”之譽。他的技術嫻熟,運用自如,而且傳球動作特別隱蔽,傳出的球到位率幾乎能達到百分之百。
沈富麟曾多次代表我國參加國際比賽,技術發揮出色,曾在第四屆世界杯男子排球賽中,被評為“優秀二傳手”。
沈富麟現擔任中國男子排球隊教練,正以科學的訓練,嚴格的管理,加上他穩健的作風,率領中國男子排球隊走出低穀,走向世界。
路易斯:古巴女子排球隊主力隊員,是當今世界排壇的第一主攻手,她雖然身材矮小,隻有1.73米,但“黑色橡膠”人種使她具有超人的彈跳力,她的進攻如一枚枚炸彈,在對方場地上落地開花,使對手隻有望球興歎,自愧不如,再加上她的其它出色技術,使她成為當今女子排壇上一顆最耀眼的明星:“加勒比海旋風”的風頭。
大鬆博文:日本國家女排教練。他在六十年代初期,在閱讀大量資料,積累多年帶隊經驗的基礎上,又深入研究探索了排球運動的發展規律及特點後,獨創了前臂墊球,滾動救球防守和勾手飄球,特別是以嚴格的管理、嚴格的要求和高密度、大強度的訓練,使日本女排姑娘在六十年代曾三次奪得世界冠軍。他的訓練經驗與訓練作風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說大鬆博文對世界排球運動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袁偉民:中國女排教練。袁偉民原為中國男排隊員,退役後執教江蘇女排,後任中國女排主教練。袁偉民以他豐富的帶隊經驗,嚴格的訓練、管理方法和細致入微的思想工作,帶領中國女排從一九八一年開始,連續保持“五連冠”,這在世界排球史上也屬罕見,袁偉民教練總結出的“三從”、“一大”訓練方針(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科學地大運動量訓練)一直為中國體育隊伍引用。袁偉民現為中國國家體委副主任。
紮耶采夫:前蘇聯男子排球隊優秀二傳手。他的靈巧的雙手和雜耍般的傳球技術,使對方無法琢磨;再加上他其它的完美技術和紮實的基本功,以及嚴謹的訓練、比賽作風,使他成為世界排壇八十年代的一顆煜煜發光的明星,他曾帶領前蘇聯男排以絕對實力多次摘取世界冠軍的桂冠。
巫丹:26歲,中國女排隊員,來自四川。巫丹從小接受當排球教練的父親和田徑教練的母親的訓練,對排球運動表現出極高的天賦,雖然她身高並不出眾(1.78),但她出色的身體素質和良好的球感以及聰明的大腦,使她在十六歲便在同齡人中出類拔萃,十七歲入選國家隊,一直至今,成為目前中國女排唯一的“五連冠”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