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足球運動發展的百年史中,足球比賽時的戰術隊形經曆了無數次變革,其目的無非是尋找到一種更為有效,更能克敵致勝的戰術布陣。毫無疑問,在未來的年代,還會有新的戰術隊形問世。

近代日本足球

發展概況日本近代足球運動起源於1873年。當時一名叫阿奇福羅德·羅西阿斯·達古拉斯(少佐)的人和他的部下應聘指導日本海軍,在東京築地首先開展了足球運動。以後,體育訓練場的G·A裏朗德教練通過對學校學生進行指導,逐漸將此項運動在日本全國推廣起來。

1917年,日本足球隊首次參加國際比賽,即在東京芝浦舉行的第三屆遠東運動會。不久,借英格蘭足球協會贈送大銀杯之際,於1921年成立了日本足球協會,同時舉辦了第1屆日本足球錦標賽。1929年加入國際足聯(FIFA)。在1930年遠東運動會足球比賽中獲得優勝。1931年日本足球協會製定了象征統一、指導、發展和光榮的會旗。這個時期,日本足球發展迅速,水平提高很快,首次參加在德國舉行的奧運會足球賽,戰勝了歐洲足球勁旅瑞士隊,轟動了世界足壇。遺憾的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迅速發展的日本足球運動消聲匿跡了。戰後,經過許多人的努力,足球運動才重新振興起來,並於1950年回到國際足聯的懷抱。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賽前夕,日本足協聘請了聯邦德國的坦庫拉瑪教練,由於球隊得到了嚴格正規的訓練,終於在東京奧運會奪得第6名的佳績。這一成績極大的鼓舞了日本足球界,足球運動進一步盛行起來,並於1965年率先在全國成立了日本足球聯盟。

1968年在墨西哥奧運會上,日本足球隊達到鼎盛時期,接連戰勝許多世界強隊,摘取了奧運銅牌。從那時起,日本的少年足球運動也得到了普及與發展,後備力量不斷湧現,日本足球隊在國際舞台上非常活躍。雖然近10多年,日本足球隊沒有獲得奧運會和世界杯賽的出線權,但是在國內,以全日本足球聯盟為中心開展了學校、工廠、成年、青年、少年等多層次的全國比賽,其規模和影響逐年擴大。

日本足球協會及比賽日本足球協會是日本足球界總體代表的團體組織,宗旨是普及與振興足球運動;增進和發展國民的身心健康。由全國47個都道府縣足球協會評議委員和會長,推薦評論員,組織的評議會是最高決策機關。評議會下設理事會,理事會是協會的執行機構,由理事會長、副會長、常務理事組成,任斯二年(經選舉可以繼續留任);理事會每月召開一次。

日本足球協會登記在冊的球隊包括加盟足球隊,分別由如下五種類型的隊組成。

第一種:成年人組成的足球隊(不受年齡限製);第二種:不滿18歲選手組成的球隊;第三種:不滿15歲選手組成的球隊;第四種:不滿12歲選手組成的球隊;第五種:女子足球隊(年齡不限)。

第二、三、四種的年齡以當年度的4月2日為基準。根據1988年各年齡段足球登記數及選手數,第一種為4729個隊,104128人;第二種為3906個隊,143269人;第三種為4357個隊,166986人;第四種為7451個隊,246037人;第五種470個隊,9647人。

合計20976個隊,670067人。

日本足球協會為了普及與提高足球運動水平,下屬有各種足球隊的組織,到目前為止,被承認的足球組織如下:日本足球聯盟1、2部;全國社會人足球聯盟;全日本大學足球聯盟;日本小足球聯盟;日本青年俱樂部足球聯盟;日本青少年俱樂部足球聯盟;全國高等專門學校足球聯盟;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聯盟足球部;全國中學體育聯盟足球部。

日本足球協會主辦的主要比賽有:天皇杯全日本足球錦標賽;日本足球聯盟1、2部比賽;JSL杯足球錦標賽;全國社會人足球錦標賽;全國地區聯盟決賽;總理大臣杯全日本大學足球賽;全日本大學足球錦標賽;東西大學足球對抗賽;全日本大學足球地區對抗賽;全日本教員足球錦標賽;全國高等專門學校足球錦標賽;國民體育大會足球賽;全國高中體育大會足球賽;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全日本青年俱樂部足球錦標賽;全日本青年俱樂部東西對抗賽;全日本青少年足球大會;全國中學生足球大會;全日本青少年俱樂部足球錦標賽;全國自衛隊足球錦標賽;全日本自治體職員足球錦標賽;全日本青年足球錦標賽;全日本女子足球錦標賽;全日本少年足球大會。

關於競賽製度,與日本足球協會無關者不經本協會許可,不可以自行招聘外國球隊組織比賽。另一方麵,聯盟的球隊包括隊員在國外進行比賽時必須得到日本足球協會的認可。

關於財政經濟,根據1988年度的決算為1,690,872,020日元。主要收入是來自加盟球隊的登記費、日本體育協會補助金、國內比賽和國際比賽的收入、各種雜誌和資料出版所得資金、足球的檢定費、捐款、後援會的援助金等等。這些費用主要用於舉辦國內和國際的比賽、出訪比賽、指導費、事業費和一般管理費等。

“金蛋”學院1993年4月,石川縣樺任市開辦了一所“全日本足球專業學院”。它是一所專業性的學校,招收高中畢業生,進行嚴格的訓練,同時學習專業知識,學製為兩年。似乎它證實了年輕人對足球的狂熱,該校招生定員為40人,而報名者卻有近400人。教研室主任川崎達也對此深感不解:“為什麼足球專業如此受歡迎呢?” 這所學校比5月舉行的日本職業足球隊聯賽提早一步開學,但它的沿革還應早一些。三年前,在金澤市的體育專科學校成立了足球分校,這所學校就是從那個足球分校中分離出來的。

在40名學員中,有全國足球賽的參賽者,也有職業隊——俱樂部隊隊員。

一名學員說:“沒能當上職業隊隊員,而上大學學習成績又不夠。”這所學校的學員有許多人是有過“戰績”的。因此,其實力堪稱一流。

實戰技術學習和訓練安排在下午。上午在教室學習解剖學和健康管理法等課程。為將來成為輔導員和教練員,需要學習必要的專業知識。川崎達也說:“現在很缺少支撐足球運動的裁判員和教練員等方麵的人才。有的學員即使能成為隊員,也不能不考慮到將來退役後的生活”。

一位家在關西地區的學員說:“我爸爸認為,上了這所學校就一定能參加日本職業足球聯賽。”雖然並沒有畢業後一定能成為職業隊隊員的保證,但是,至少說明,如果不能參加職業隊聯賽,學員的家長對100多萬日元的學費負擔就會感到為難。也有無憂無慮的學員。

在這所學校裏的兩年,終日與足球打交道,學員可以繼續追求高中時代未能實現的理想。當然,兩年後也可能“不了了之”,可是,他們的教練筱原暢講的一句話不能不使這些學員發奮訓練和學習,筱原教練說:“現在僅僅是一個開始,這裏一定會生出金蛋來。”

日本足球運動的展望日本足球協會近年內所追求的是2002年力爭在日本舉辦第17屆世界杯足球賽。為此,日本足球協會已積極地開展工作。如充實現有的設施,提高足球在日本的社會地位,增加國際交流與比賽,特別是日本足球隊在國際足壇中的活動。為了具備以上條件,日本足球界今後幾年將計劃建立職業足球隊,並已在實施中。

日本足協近期的任務是在廣島舉行的第十二屆亞運會以及在福岡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另外,準備爭取亞洲足球錦標賽設在日本舉行。目前,日本國內愛好足球運動的人和各種比賽日益增多,足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日本社會各階層人士。這些有利的因素,促進了少年足球的進一步普及與開展。因此,日本足球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

中國現代足球風格探索

中國的現代足球風格來源於中國足球運動的實際。

觀看世界杯賽和國內比賽,感覺和印象截然不同。主要是比賽場上的氣氛不同;攻防的節奏不同;比賽中球員顯示的氣質不同。當然,戰術技術也有不同點。主要的感覺和印象是中國足球風格與現代足球風格大有徑庭。這就是中國足球運動的實際。

中國足球風格以“小快靈”為代表。報刊對“小快靈”的宣傳報道不少,多有讚譽,影響甚大。它在國內各隊都有表現,在國家隊的典型表現,則是1985年使人難忘的那場“5·19”使中國隊一敗塗地的足球。

不能簡單地說,“小快靈”不是藝術足球的雛形,因為,“小快靈”的負作用大於正作用。它和現代足球風格截然不同,主要表現在“小”字上。所謂大中小是指傳球範圍。如果指傳球的距離,則是長傳、中傳和短傳。

眾所周知,兩點之間曲線肯定比直線長。當然,進攻幾乎不可能是直線的。

但是,小範圍內短傳過多,必然影響速度。在比賽中,傳球距離完全要看實戰需要,絕無事先提倡“小”和“短傳”的道理。相反,應當憑水平的可能,盡量中傳、長傳。然而,“小”的觀念鞏固了,造成球員膽子小,兵馬未臨城下,予先退避三舍。“小”造成視野小,看不遠,也不去看。因為要“小”,經常見到毫無意義的倒腳、橫傳、回傳,有時四五個人,甚至七八個人在小範圍內紮堆子。因為誰都知道,球不會很快從這堆子裏出來。

“小”和“快”是矛盾的,但和“靈”是統一的。“靈”一般在小範圍內或個人動作中體現。

中國各隊的“靈”屬於初級水平。世界上巴西隊算最“靈”的,但卻連續兩屆大賽未進入前四名。重要原因之一,正是他過多著眼於短傳滲透和“靈”。

大賽之後,基辛格說:“巴西隊弱點在所難免,隊員有時為他們的高招奇技得意忘形,竟忘了比賽的目的是要得分。”可見,“靈”的作用是有限的,要服從一定的目的。而為靈而靈,有害無益。

總之,“小”是真的,“靈”是相對的,而又“小”又“靈”的快,實在難以實現。

形成中國現代足球的風格,要下決心,橫掃中國足球軟弱、盲目、刻板的球風。立壯誌,形成中國獨特的現代足球風格——“猛準變”,即“凶猛、準確、多變”的風格。

快是現代足球的主要標誌之一,也是現代足球的發展方向。而“猛”是快的前提,沒有凶猛的風格,談不上快;“準”是快的目的,沒有準確的風格,快是盲目的,是假快真慢;“變”是快的手段,沒有多變的風格,快就無法實現。

足球首先是一項激烈的凶猛的運動,它對於觀眾有更強烈的刺激作用。這是它不同於其它運動的首要特點。它不同於排球,比賽雙方身體互不接觸;也不象籃球,“接觸”過多要犯規,被罰球,丟分。足球運動允許合理衝撞。因而,它能更鮮明地體現出:兩強相爭,勇者勝。所以說,凶猛是現代足球的基本風格。誰要是設想,現代足球會向更溫柔、更靈活、更藝術化的方向發展,那誰就太天真了,它絕對不會發展成藝術球操。它的發展方向必然是更激烈、更凶猛、對抗性更強。當然,這種對抗性不可能無限地發展。但是,就目前世界足球運動的狀況看,對抗性的發展方興未艾。它仍然是觀眾的主要心理要求。

很清楚,藝術的對抗性的發展,和對抗性發展中表現的藝術性是統一的。觀眾需要對抗中表現的藝術性,而為藝術的藝術足球肯定要被曆史淘汰。

國內一些把“凶猛”和“文明”擺在一起比較,甚至對立起來的觀點和作法,無疑是無知的,愚蠢的和有害的。應當還給足球運動員勇敢者的美譽,還給觀眾如醉如癡的狂熱的感情。

有沒有野蠻球員?有沒有鬧事觀眾?有的。否則,何來一份“足球世界”雜誌?但是,“凶猛”不同於“野蠻”;“狂熱” 不同於“鬧事”。如果說快速是現代足球的主要標誌,那麼,高級技術的凶猛始終是現代足球的先導。

而舉城舉國的狂熱則是現代足球的必然產物。

可以預見凶猛剽悍的中國現代足球風格,也可以預見億萬群眾的中國現代足球的狂熱。

準確是技術問題,但首先是一種風格。

中國足球運動中的“不準”是普遍現象:高射炮司空見慣;大漏勺時有發生,為對手傳球也不算什麼新聞。

“519”那場球,特別是下半場,香港隊收縮防守,中國隊遠射無力,毫無辦法。實在不該輸的球輸了,這是怎麼回事?全國都震驚了。

遠射技術並不神秘,也不算高難,相信任何一個球員都能講出遠射的基本要領。培養一個距門30米的準確的遠射手,用一兩年時間足夠了。可是,中國足球的遠射能力卻始終如故。在中國足球風格中,準確這個概念是模糊的。三十米開外就射門?哪兒有那麼準。這是中國隊心理的正常情況。中國隊的“不準”已經有了規律性。別人都摸透了。

中國足球隊在第十屆亞運會的表現已不出所料,和叢學娣、張勇軍的三分球一樣,都無可辯駁地證明,準確的風格,何等重要。毫無疑問,中國隊一旦形成準確的風格,攻防水平必將實現飛躍。準確是足球的生命。必須形成準確、再準確一點的足球風格,必須培養一個又一個的神射手。對這一點必須有足夠的認識。

多變不是指足球變化的頻數和頻率,而是指變化的質量。即變化得出人意料之外。

古人說,“出奇製勝”。如何“出奇”?就是要有新的創造,而創新本身就是領先。中國足球不能步人後塵,機械模仿,吃別人的剩食沒有味。

長傳衝吊打多了,大家都有戒備就不奇了。習慣打沉底傳中是一種惰性的表現。防守反擊貴在防守和反擊的轉化速度快。在對方以為球還在前場調整時,球已經飛到對方門前了,這就叫“出奇”。看了第十三屆世界杯足球大賽,有 人認為,以後足球將進入防守反擊的時代。實際上這屆大賽更注重防守,這是從第十二屆大賽的防守反擊來的。目前一般的防守反擊戰術已經過時,而反防守反擊戰術已經產生。在別人訓練反防守反擊時,你剛訓練防守反擊,這就叫吃別人的剩食。

女排領先於世,重要一點在於她具備了多變的風格。繁多的使外國人稱之為令人“眼花繚亂”、“魔術般的”戰術,都出自中國女排。而男女乒乓球隊在亞運會的雙雙失利,則是反例。在廣闊的足球舞台上,戰術技術的發展變化是無窮無盡的。中國足球需要吸收世界上最新的東西,更要放下包袱,開動機器,創造別人沒有的東西。否則,永遠步人後塵。

多變是一種風格,並不是具體的某一種戰術技術。有人認為:“中國隊應當盡快確定自己的戰術風格。不能今天這麼打,明天那麼打。”這是誤解。

戰術風格是在戰術實施中體現出來的。但戰術並不就是風格。背飛是一種戰術,但不能說中國女排具有背飛風格。戰術風格確實不能、也不易變來變去。

但戰術則要求有更多更新的變化。因為:比賽對手是變化的;臨場攻守勢態千差萬別;臨場完成有效動作的條件瞬息即變。所以,臨場采用那一種戰術,完全要依據場上情況臨時、臨分、臨秒作出判斷和處理。關於戰術的爭論,主要看實效,來不得半點主觀武斷。至於,一些球員不聽話,大多數是刻板的球風造成的。

多變風格的最顯著的優勢,在於它能充分發揮球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刻板尤能窒息人才。前聯邦德國人稱自己踢的是“自由足球”。巴西的球星產生於“街上足球隊”。中國的教練卻問:“都是經過多年的係統訓練,為何實戰效果卻截然不同?”刻板的戰術風格來源於思想的保守和教條。為打戰術而打,說打長傳衝吊,就不管場上什麼情況,先打它半場,再聽教練怎麼說,像一陣風似的。甲教練來了,強調個人突破;乙教練來了,大講配合。於是,球員今天這麼打,明天那麼打,如此等等,刻板遺患,不可勝數。

七十年代中國、朝鮮、韓國、伊拉克、伊朗等隊同處亞洲一流水平。十年後,中國下降到亞洲二流水平。原因很多,關鍵還是經驗太少,教訓不足,對於中國足球這個事物,沒有一個飛躍性的認識。

袁偉民同誌指出,中國足球需要綜合治理。綜合治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能抓準中國足球運動中主要的、帶動各個環節的東西。事實說明,隻有口號和精神力量是不夠的,還要明確自己的風格,也就是明確中國足球要走的路。

女子足球世界女子

足球運動是在六十年代初從歐洲掀起的,以後逐漸發展到亞洲、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區。由於世界女子足球運動發展不平衡,水平相差也較大。

歐洲各國開展女子足球運動普遍較好,水平也較高,以挪威、瑞典隊為代表。原因是:(一)男足基礎好,女足也容易開展,自願參加女足運動的人數多。如瑞典、英國、意大利、前西德、法國等國女子足球隊員達十萬之多,有的甚至達幾十萬之眾。(二)有組織。普遍成立了女足俱樂部和協會,定期舉辦國際、國內女足聯賽,其水平和臨場經驗在比賽中得到不斷提高。(三)隨著歐洲女子足球運動的蓬勃發展,女足刊物在歐洲相繼出現,如瑞士、意大利等國發行了《女子足球》、《足球運動男女平等》等刊物,這些刊物詳細介紹了各國女足的發展狀況,指導著女子足球運動健康發展。歐洲女足在1988年廣州國際女子足球錦標賽中.奪得冠亞軍,不是偶然的。參賽的隊數以歐洲隊最多,足以說明歐洲女足的普及程度。

亞洲和拉丁美洲以巴西、中國和中國台北隊為代表。其實力能與挪威、瑞典等歐洲強隊抗衡。但亞洲女足的普及程度和整體發展水平與歐洲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國台北將是今後幾年裏我們衛冕的主要攔路虎。另外,日本、韓國和北朝鮮女子足球運動的發展有深厚的潛力,不可小看。尤其是北朝鮮國家體委已決定發展女足運動,未來的數年內,也會有飛躍的進步。擁有許多足球強國的拉丁美洲,1988年首屆廣州女子足球錦標賽隻有巴西一個隊參賽,就取得了第三名。目前一些拉丁美洲國家對女子足球還不感興趣,但因這一地區足球是傳統項目,基礎好,實力強,一旦重視了女足的發展,其實力不可估量。

北美地區以美國隊為代表。雖然,美國隊曆來對足球不夠重視,但女足卻走在了前麵,在多次國際比賽中都取得了好成績,其水平完全可與歐洲、亞洲強隊匹敵,是世界女足強隊之一。

澳洲和非洲,女足水平明顯不及其它各洲。1988年參加廣州國際女足錦標賽的科特迪瓦隊,其水平是12個隊中最差的。但,我們也不應小視這兩大洲,尤其是非洲近幾年男足崛起,水平令人刮目相看。

世界女子足球運動的開展,已有三十多年的曆史。近幾年,由於國際足聯對女足開展的重視,女足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隨著各國足協對女足的不斷重視,女足的技戰術水平將全得到進一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女子加入到女足的行列。

中國女子足球運動開始於七十年代末,1979年陝西省西安東方機械子弟學校成立了我國第一支女子足球隊,也就是這支球隊第一個奪得全國女子足球賽冠軍。接著北京、遼寧、廣東、雲南、廣西、江西等先後成立了女子足球隊,發展到1988年全國一線隊伍三十多支。一些體育院係也從1981年先後開設了女生足球教學課,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女足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

我國女足從1982年8月6日在北京舉辦首屆女子足球邀請賽後,到目前為止舉辦全國性比賽15次,舉辦國際邀請賽3次,參加國際和亞洲杯賽5次。

1986年12月參加第六屆亞洲杯女子足球錦標賽,以全勝(淨勝球多)的優勢捧杯而歸,實現女足率先衝出亞洲的願望,並多次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威震世界足壇。尤其是在第七屆亞洲杯女子足球錦標賽衛冕成功,擊敗了中國台北隊,以全勝的成績,再次確立了亞洲女足霸主地位。被 國際足壇公認為世界女足最強隊之一。這是值得慶賀的。

中國女子足球隊能在短短數年,兩次奪得亞洲冠軍,進入世界女子強隊之林,這說明女足運動是一個大有潛力,大有發展的項目。因此,我們應更加努力,一抓到底,使我國女足更快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國際足聯已作出決定,鑒於女子足球在國際上開展程度及按照其正常的運動發展,1991年舉行第一屆世界女子足球錦標賽並確定由中國承辦。國際足聯還提議將女子足球列為1996年奧運會項目,我們應抓住這個難得時機,樹雄心,抓措施,加速我國女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