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男心理問題的應對策略(3 / 3)

(3)學會一些交際技能

如果你在與人交往時總是失敗,則由此而引起的消極情緒當然會影響你的合群性格。如果你能多學習一點交往的藝術,自當有助於交往的成功。例如,多掌握幾種文體活動技能,如跳舞、打球之類,你會發現自己在許多場合都會成為受別人歡迎的人。

(4)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莊子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與人相處時,當然不應苛求別人,而應當采取隨和的態度,但那是有限度的。因為隨和不是放棄原則,如果那樣,根本就不會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自然無從使自己合群了。

保持人格完整的最好辦法,是在平素的接人待物中,把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態度明白地表現出來,讓別人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這樣,別人就會知道你的作風,而不會勉為其難地要你做你不願做的事,而你也不會因經常需要拒絕別人的要求而影響彼此間的人際關係了。

(5)學會和別人交換意見

合群性格的形成有賴於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人際關係肇始於相互間的了解,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又要靠彼此在思想上和態度上的溝通。因此,經常找機會與別人談談話、聊聊天,討論某些問題,交換一些意見是十分必要的。

友情是在相互的施與愛之中生長的。孟子說得好:“愛人者恒愛之”。你如果能主動伸出善意的手,它馬上就會被無數友情的手握住的。

十一、如何打開自己的心扉

過分、浮誇的感情並不可取,但我們不能因此對生活中真正打動我們內心的人和事也裝做視而不見。把感情封閉起來,戴上所謂成年人的千篇一律的麵具去生活,隻會使我們的生活腐敗變質。

人類的內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結而成的,所以我們才能在鄰居或朋友之間建立起誠摯的友誼;才能在夫妻間建立起成功美滿的婚姻和家庭;社會也才能通過感情的紐帶協調轉動。真摯的感情無影無形,但它卻比任何實際的東西都更有價值,正因為如此,尋找失落的童年時的笑聲和真情,也才會成為人們曆盡磨難後的夢想。

天性天朗、熱情、奔放的人根本就沒有必要去追求少年老成的效果,以致於製造出一副扭曲的性格,它比肢體的殘疾更令人悲哀。裝出一副老於世故的外表和麻木不仁的麵孔去迎合某種觀念和大眾化的口味,是脆弱、怯懦的表現。走出自我封閉的圈子,注意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並大膽表現它是美好和幸福的。

當我們要壓抑自己的感情,想把它封閉起來時,我們有必要反躬自問:我怕的是什麼?我為什麼不能更自由、更真實地生活在世界上,而不是在麵具裏?

為了你生活得更快樂,更有意義,請你摘下成年人的臉譜,重視你的內心吧。

(1)信任他人

如果你對新結識的人表現冷淡,這往往意味著你對人的信任感和孩子般天真的直覺已被自我封閉的重壓毀滅了。那麼,你就不會從你周圍的人們中獲得樂趣。

這時,你應該放鬆自己緊張的生活節奏,不妨和初次見麵的人打打招呼;或者在你常去買東西的小店裏和售貨員聊聊;或者和剛結識的新朋友一道參加郊遊。努力尋找童年時交友的感覺,信任他人和你自己,而不要每時每刻都疑竇叢生。

(2)學會對自己說:“沒關係”

孩子們常常發出無緣無故的笑聲,他們的煩惱從不悶在心裏。我們常常會被生活中各種各樣傷腦筋的事壓得兩腿打顫。其實,生活中果真有那麼多的煩惱嗎?許多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隻是我們把它放大了而已。我們要學會對自己說“這沒關係”,這樣,我們的生活裏就會常常充滿開懷的笑聲。

(3)順其自然地去生活

不要為一件事沒按計劃進行而煩惱,不要為某一次待人接物禮貌不夠周全而自怨自艾。如果你對每件事都精心策劃,以求萬無一失的話,你就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感情緊緊封閉起來了。你已經忘記了自己小時候是一副什麼樣子。

應該重視生活中偶然的靈感和樂趣,快樂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價值標準,有時能讓自己高興一下就行,不要整日為了一個明確目的,為解決某一項難題而奔忙。

(4)不要為真實的感情梳妝打扮

如果你和你的摯友分離在即,你就讓即將湧出的淚水流下來,而不要躲到盥洗室去。為了怕人說長道短而把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掩飾起來,這種做法沒有任何道理。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都是這樣,遵從你的心,聽取你心靈的聲音。正如巴魯克教授所說,這樣即使做錯了事,我們也不會太難過。

十二、怎樣減輕心靈的負擔

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現代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所體驗。心理壓力可來自於各個方麵,總的來說有社會、生活和競爭三個壓力源。如家庭生活的負擔,學習的繁重,人際關係的緊張……

總之,不論年長、年少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壓力感。雖然這是社會文明時代產生的一種自然形態,但是,久而久之日積月累,往往會造成某種障礙或生理機能失調,看上去也類似於病態。因此減輕自己的精神壓力是必要的。

為了減輕精神壓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正確認識

人生活在社會中,有點壓力是正常的,比如一個習慣於緊張工作的人,一旦退休卻感到非常不適,覺得無聊,甚至苦惱。長期的養尊處優,沒有壓力感的人實際上很難經受環境的考驗,會加速肌體的衰退。因此對來自正常的壓力並不需要全麵排除,但是,應當有個尺度,太大的壓力,太重的心理負擔當然要想辦法減輕了。

(2)主動疏泄

當感到壓力太大時,應當學會主動疏導發泄,把自己的體驗講給親人、同學、朋友,讓鬱悶釋放出來,這樣就會覺得有所安慰。

(3)調整轉移

參加文娛或體育活動,增加自己的興趣,調整自己的情緒,以豁達的心情麵對現實,樂而忘憂。

(4)重新評價

這是指對自己或客觀事物而言,當需求與可能之間發生矛盾時,必然要有所取舍。若事與願違就要進行重新評價,不能期望值太高,更不能盲目追求,急躁從事。在受到困擾時可暫時避開,在心平氣和時再思考,不要鑽牛角尖。

(5)增強信心

為此,應當加強意誌和魄力的訓練,培養自己不畏強手,敢於拚搏的精神。

除此以外,還應當注意生活節奏的調節,加強休息,提高工作效率。這樣,精神壓力就會減輕了。

十三、少女怎樣進行自我調節

現代青年女性正在體驗著前所未有的生活。客觀地講,她們身心所承擔的壓力通常要超過男性。由於女性的身心條件及其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她們在許多領域都無法與男性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她們對自己的期望值又很高,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

調查表明,青年女性中,絕大多數爭強好勝,心氣兒高,但在個性、情緒和能力方麵還沒有具備相應的條件,於是在過高的追求中遇到挫折時,便怨天尤人,不能承受現實,以至出現心理障礙。

據了解,少女常見的不適應就是感到疲勞。這是一種莫名其妙的疲勞,她們常常自覺身體虛弱無力,即便多休息也不容易緩解。除此之外,還有頭昏、困乏、偏頭痛、痛經、月經不凋等常見症狀。

心理上的不良症狀更加複雜,因為它較之生理上的不適更加難以辨認。少女們偶然感到煩悶、不快和失眠等現象,應該說是正常的,但如果長期如此,或頻繁發作,或出現暴躁易怒、焦慮,沒有原因的悲傷,難以集中精力、伴有失落感等,則說明已出現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應及時疏通或找心理醫生治療。

(1)學會休息

休息並不是簡單的睡覺或不幹活,它應該是一種對精神和肌體的有效調節。

(2)生活有序

要想心身健康,精力充沛,就必須保持生活的規律性,其最好的辦法是有計劃地安排生活,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盡量避免使自己的生活一次做過多的變化,防止過度疲勞。

同時,要注意飲食的調節,有些女孩子因為過度緊張忙碌,常常以方便麵代替正常的飲食。殊不知,常食方便麵會造成營養不良,使腦供血不足,影響充沛的精力,以至惡性循環。如此,不僅不利於工作和身體,還會影響其質量與健康。因此,再忙,也要注意飲食的合理搭配,吃飯時間應盡量有規律,即定時定量,不過冷過熱,不一飽一饑,以免傷害胃腸。

(3)努力超越

所謂超越,實際上是一種合理化的方法。生活中沒有解不開的結,遇到問題,不要急躁,更不要抱怨、氣餒。要正確認識到自身的弱點,在個性上克服依賴、狹隘、虛榮、過於好強等惡習。要善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突破口和最佳處理方式,切不要鑽進牛角尖兒,

愁苦鬱悶而不能自拔。要學會自我安慰,凡事以寬心、大度處之,虛心學習他人之長,從而擺脫生活中的煩惱。

十四、如何才能使情緒高漲

以往認為憂鬱症病人總是中老年人,但近來發現,年輕人也並不少見。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沮喪、萎靡不振直到有自殺念頭,甚而最終自殺,都是憂鬱症的表現。

患了憂鬱症應找醫生診治,但是,如果自覺近日情緒有些不佳,也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1)先做起來

把每天起床到熄燈要做之事寫下來,不論吃飯、洗澡均一一列出;如果事情較複雜,則可分解為小的幾步驟。要記住,等到有想做的念頭才做是錯的,而應先做起來,才有可能做下去,因為憂鬱者永不會有想做什麼的念頭。

(2)幫助別人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在幫助他人時會感到自我的價值。同時幫助他人必定與人接觸,也是對抗憂鬱的辦法,因為憂鬱者總是與社會隔離,與他人極少往來的。

(3)笑口常開

憂鬱者通常停止一切娛樂,這是憂鬱更嚴重的原因。研究也證明,人們的行為決定人們的情緒,整天不苟言笑,情緒也必定受到影響而處於低落狀態。所以提議憂鬱者走路不要拖拉著足底,應步伐輕快;不要低頭縮頸,而要昂首挺胸;不要愁眉苦臉,而要笑口常開——甚至先假笑也能促發真笑的到來!

(4)堅持運動

用不著劇烈運動,隻要比一般行走稍快一些的輕快步伐就有心理安撫功效。此外,慢跑步、騎自行車、遊泳也都能增強自信,改善情緒,有提高活力的作用。這些都是憂鬱者極為需要的。每周堅持體育運動3—4次,每次曆時20分鍾即可收效。

(5)振奮精神

憂鬱者要避免黑色和深藍色服裝及環境,多接觸鮮豔色彩有振奮精神作用。

(6)音樂療法要是你想排除憂鬱,先聽使人憂鬱的曲子,3—4小節之後逐漸改變樂曲,直到與你所需要的情緒相似的曲調。不要一開始就找歡快的曲調。

(7)飲食療法

憂鬱者不能靠喝含咖啡因的飲料來振奮精神,這是飲得越多越使人憂鬱焦慮的物品。倒是吃蛋白質食物如貝殼類、魚、雞、瘦肉,可以使人振奮起來,少量即有效果。

(8)亮光不論藍燈光還是白燈光都有好處,不須在陽光下曝曬,隻要多在戶外活動,室內保持充分亮光就有作用。

十五、排除消極的暗示心理

暗示,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意識,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在中國的古代成語故事中,“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等都是心理暗示在起著微妙的作用。

現代科學證明,暗示對於人體的生理機能有明顯影響。有人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設計一個兩端平衡的蹺板,讓實驗者躺在上麵假想自己騎自行車“蹬”腳蹬。雖然身體未動一絲一毫,但不斷的自我暗示使沒有外力作用的平衡蹺板朝腳底傾斜。原來假想的意向性運動使下肢血管擴張,血流向下肢,敏感的蹺蹺板就發生了變化。

消極的暗示作用能擾亂人的心理、行為及人體生理機能並造成疾病。許多神經衰弱官能症,往往是由於自我暗示而加重的。

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你反複播放“消極的心理磁帶”,便會養成根深蒂固的消極模式,使自己在意識或無意識中發生動作和行為。

性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告訴我們,青年男女彼此向往與追求,是性心理發展的正常表現。在與異性接觸中,男女青年都會出現性欲望與性衝動,這是青年在發育中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與心理現象。與異性有關的電影、電視、報刊。雜誌等大眾傳播媒介通過知覺。思維。想象與情感而引起或者增強了性欲望,從而感情表現得特別豐富,有時候甚至是想入非非。

這種情況如果時間短暫,就不應大驚小怪,從生理和心理角度講,對性欲不應處處壓抑。而應通過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來發泄,如記憶等。

如何消除消極的暗示呢?

(1)喚醒體內積極的暗示作用

當你發現自己陷入自卑暗示心理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時,默念或默記“自己是心理健康者”數十遍乃至數百遍,並且做到持之以恒,積極的暗示就會潛移默化地起作用,達到健全心理機能的功效。

(2)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

多和人交談、接觸;在和異性接觸中切勿太敏感,對異性言談舉止作出符合實際情況的合理化解釋。交往的對象不要集中聚焦或單打一;正確處理好戀愛和事業的關係,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這樣和異性的接觸就會變得落落大方,自然得體,並把和異性交往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十六、排除羞澀和膽怯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某種程度的羞澀和膽怯,不過有些人表現得特別嚴重。

實驗證明,具有強烈羞怯心理的嬰幼兒在遇到一宗突發事件時,心跳頻率比正常嬰兒快,延續時間也較長。羞澀心理有先天的因素,具有這種先天因素的嬰兒長大後也往往帶有極端羞怯型特征。

影響人的心理、個性、性格的因素很複雜。但是,不管這種心理是不是天生的,我們總是有能力糾正自身不良的心理狀態和性格類型的。羞澀心理會大大妨礙與他人交際,會對人產生強烈的心理壓力,以至縮短壽命。

為了克服心理上的羞怯感,建立起正常的自信心,醫生和心理學家們提出了以下一些有益的建議:

(1)有意識地多和周圍的人接觸

在和別人交談中不要躊躇、畏縮,要相信自己說的話和別人說的話是同樣重要的。

(2)和別人接觸時,多想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忘掉你自認為可能的缺點和弱點,甚至不妨把優點列成表,每天提醒自己,以增強信心,克服自卑感。事先想好你想說的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顯示自己這方麵的經驗和技能。

(3)多做深呼吸

如果你在人多的場合感到羞怯、恐懼時,可以立刻做幾次深呼吸,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聽聽他人的談話。要牢記住,別人也與你一樣關心著自己留給周圍人的印象,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羞怯心理。

事實上,可以說沒人真正徹底地克服了羞怯心理。但是,大多數人學會如何帶著它一起生活。向別人開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像政治家、名演員這樣一些大部分時間都在眾目睽睽下度過的人也承認,麵對公眾時,也常出現羞怯感,他們每天都在同羞怯心理作鬥爭。

努力克服和控製著羞怯心理,會帶來很多好處,其中最主要的是向別人提供一個進一步了解你、關心你的機會。

無疑,在克服羞怯心理的初期,會使羞怯者不自然,甚至難受的感覺,但一旦成功克服羞怯心理,便會在和別人交往、或個人前程上踏上平坦的道路。實際上,克服羞怯心理並不困難,人類是地球上最高級、最有智慧的生物。

十七、克服病態的懷舊心理

懷舊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例如思念故鄉、故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對故土的思念能激發人的愛國熱情。

但是社會中有一些人以另一種方式懷舊。他們認定今不如昔,生活在今天,而誌趣卻滯留在昨日,一言一行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這種懷舊稱之為病態懷舊心理現象。

病態懷舊心理的產生有社會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從社會原因來看:由於社會結構與階層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資源與利益重新分配組合,社會地位與經濟利益受到衝擊的那一部分人,極易產生失落感,但又無能為力,隻能通過懷舊的方式來表達現實的遺憾。

隨著現代文明和大都市的大規模崛起,原有的生活環境在無情地解體。在大城市人們告別了四合院、胡同、裏弄,但又被困在鋼筋水泥的框架中。在鄉村,詩篇一樣的田野,不斷被公路、鐵路吞噬;工業汙染了大地;電視使世界和人們接近,卻又使人們的心靈彼此疏遠。這一切都使一些人感到不適與恐懼。

從主觀方麵看:懷舊實質上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躲避和遁逃,懷舊是一種特殊的機製。它把我們所不想回憶的痛苦和壓抑隱藏了、忘卻了,以致於我們自己永遠不會再想起。而另一方麵,它又把我們過去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大大強化了、美化了,以致於人們在幾次類似的回憶後把自己營造的回憶當作真實。

懷舊起源於個人的失落感。失落導致回首,以尋找昔日的安寧與情調。

病態懷舊心理其主要表現有:

(1)依戀過去的事情

保存大量的舊照片、舊服裝、舊書、舊報紙;給孩子取舊時代的名字;有些飯館酒樓仍取的是知青時期“向陽屯食村”、“黑土地酒家”、“老三屆飯館”、“北大荒火鍋城”之類的舊名稱;流行歌曲的歌詞也越來越“土”,什麼“籬笆牆”、“牛鈴搖春光”、“向你借半塊橡皮”,歌曲創作向童年、鄉村延伸。

(2)依戀過去的友人、戀人

有人十分熱衷搞同鄉會、同學聯誼會。這包括幼兒園園友、小學校友、中學校友、大學校友……

(3)依戀過去的經曆

有的人過分看重過去所取得的功績,把所獲得的獎狀、勳章、獎品保存得完美無缺,時常追憶當年那輝煌的經曆。相比之下,現在這榮譽的光環正逐漸在消失,心理時常有失落感。

病態的懷舊行為阻礙個體適應環境,對社會變革產生阻力。在人際交往中隻能做到“不忘老朋友”,但難以做到“結識新朋友”,個人的交際圈也大大縮小。有病態懷舊行為的人很難與時代同步,這有礙於他們自身的進步與發展,應進行適當的調節。

病態懷舊心理的自我調適方法有:

(1)積極參與現實生活

如認真地讀書、看報,了解

並接受新生事物,積極參與改革的實踐活動,要學會從曆史的高度看問題,順應時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問題。

(2)尋找最佳結合點

如果對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難,可以在新舊事物之間尋找一個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創輝煌,不忘老朋及發展新朋友,繼承傳統厲行改革等。從新舊結合做起。

(3)發揮積極功能

正常的懷舊有一種尋找寧靜、維持心靈平和、返樸歸真的積極功能。這方麵的功能多一些,病態的、消極的心態就會減少。因此,也不應對懷舊行為一概反對,正常的懷舊還是要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