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生活
一、如何防止毒蛇
蛇咬急救,就是人被毒蛇咬傷後至送醫前的緊急處理。其目的在盡快排除傷口內的蛇毒,減輕傷者痛警,挽救傷者性命,其處理方法正確與否,對傷者的健康關係甚大。
以往蛇咬急救的方法是這樣的:
(1)在傷口通往心髒的上方處捆緊止血帶。
(2)將刀消毒後在傷口上劃割十字開刀。
(3)用吸m器將毒血吸出。
現在就按照以上的方法,再根據實際狀況加以檢查:
止血帶名字的錯誤
首先要知道血液和淋巴在人體之重要。
血液在人體有以下的功能:
(1)輸送:紅m球將氧氣及營養輸送到各器宮補充體力的消耗,再將二氧化碳輸送到肺部,將代謝廢物輸送到腎髒排出體外。
(2)防衛:白血球能防止並吞噬外來的細菌及毒
素,血小板能製造血凝素防止傷口大量出血。
(3)調節:維持電解質水分和酸堿度之平衡,以調節體溫。
淋巴是人身防衛係統的一部分,從淋巴結經過淋巴管輸送淋巴通及淋巴球到血泡滲入白血球中約占百分之三十,有阻擋毒素侵入的功效。
由此證明人體對蛇毒作戰的主力軍就是血液,雖然連戰皆敗,但因不斷增援,仍能減緩蛇毒的擴展。如果緊紮止血帶,阻止血液通過,等於切斷援軍,加速蛇毒惡化,所以這不能叫止血帶,應該是壓縮帶,是為防止傷D淋巴腫脹向上蔓延而用的,捆緊時要根據傷口淋巴腫脹的大小向上方心髒處移動,而目不能太緊,以免阻礙血液流通。
開刀的危險
在傷口開刀,不但沒有用而巴會造成更糟的後果,因為毒蛇在咬人之後,毒想集中在傷口中間,如果開刀劃割十字,等於幫了蛇的忙,替麥浪打開四條血路,跟著向刀口四周擴散,傷口本采隻有一點,開刀後變成一麵了。再說毒蛇的毒牙是長短不一,例如一條約一米長的龜殼花毒蛇,它的毒牙竟然有兩厘米長,咬人的最少也會咬入人身一厘米多,開刀的一定要割人身體一厘米深才能有效,如果因害怕不忍心,隻是在傷口劃兩刀,見血就行了,那等於白開刀,更糟的是會感染細菌。
還有毒蛇咬人的部位,事先被吸者誰也無法指定在何處,乃一正好咬在動脈的近旁,開刀不慎割斷動脈,那不是更危險嗎?
吸血太遲
吸血的動作是正確的,但時間卻延誤了。因為毒蛇咬人後,其毒液留在傷口中央大約可集中四五秒鍾,之後就會隨著時間及血管分
布狀況向四局擴散,如按照以往的急救方法,從捆紮、開刀至吸血,最快的動作也要經過二十秒鍾以上,這已經是很長的時間了,毒素和人身細胞不知已結合多少了,再吸m也沒有啥用,除非將傷口那塊肉吸》。急救蛇傷先認齒痕
蛇咬急救,再說明一點,就是被蛇咬傷後的緊急救治。
根據以上事實分析,就知道急救蛇傷時千萬不要開刀,最重要的是爭取的同,第一秒鍾就要先確定是否被毒蛇咬傷。因為在過去的事例中,曾有些人被無毒蛇咬傷,結果亂開刀,害慘了自己,因為我們所遇見的蛇,不一定全是毒蛇,因此被蛇咬傷後不一定就是被毒蛇咬傷,遇到夜晚被蛇咬傷,或是咬人的蛇已經逃脫,就更要靠傷口的判斷,因為凡是毒蛇一定長有毒牙,咬人之後通常留有兩顆毒牙痕,是在上兩排小牙痕的前端,毒牙痕與小牙浪中間有距離者是屬出血毒,平行排列者是屬神經毒,如果沒有毒牙痕就不是被毒蛇咬傷。用不著緊張。
確定是被毒蛇咬傷之後,第二秒鍾開始趕快技血,可隨手拉些石片或木片,將傷口四周的m亂聚在傷口中央,用力擠出,用吸m器當然很好,問題是要能及時應用,否則可用嘴吸出吐掉。但要注意嘴裏不可有姓牙、口瘡牙周病等,不然從傷口吸出又從嘴裏進去了。如能有高粱酒或鹽水含在口中更加安全。
傷口部位肌肉脂肪的厚薄,及微血管分布的多少,對毒液擴散的快慢都有關係,迅速吸出毒血雖不能除盡蛇毒,但可排除部分毒液,減輕其危險性,然後再用壓縮帶,無論是繩索、衣物、手帕、藤蔓草莖等都可以利用。捆紮在傷口通往心髒的上方處,使傷口保持清潔,抬高部位,緩慢行動,去找西醫注射血清或是找中醫用草藥治療,都會很快痊愈。注意防蛇
人一旦被毒蛇咬傷之後,就算有最好的治療方法,無論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都要遭受極大的痛苦,如能在事先做好預防,根本不被毒蛇咬傷那才是上策,通常人被毒蛇咬傷的部位,大多是在腳部、小腿部手部署處,因此在山野中活動的,特別要注意防範,對蛇不可太接近,也不要暴露容易被蛇咬傷的部位,例如不可赤腳亂走,最好穿鞋襪、加鞋套或綁腿,可保護小腿及腳部。
做事要戴手套,爬樹、采草。取水、拉柴的,要先看清楚再下手,夜晚活動時一定要用手電筒照明,不可摸黑取物,走進草叢樹叢的要持棍打探,進入洞穴中住宿時,先用火咽向小洞隙處秦燒以清除其中有無毒蛇毒蟲,露營地之睡臥處要保持幹淨,並在營帳外圍約一尺處挖一圈抵為,將上掛在圈外,築成一圈小牆,每晚臨睡前在溝內灑上一些石灰。雄黃、鹽料或白花油等,或是揀些香煙蒂泡水灑下,都有防蛇之效,亦可防雨水流進。
不要怕蛇。而是要提高警覺,做好防範,自可保證安全,以往有些人對蛇過分懼怕而產生許多錯覺,例如有一次一個學生跑來對我說,他在前麵發現一條赤足青竹絲毒蛇,身體有飯碗那麼粗,我聽了特別感興趣,因為在台灣地區至今還從末發現過超過五尺長的赤尾青竹絲毒蛇,如果這條蛇的身體有飯碗那麼粗,其長度起碼也在五六尺以上,這真是難得遇見的珍寶,於是就馬上趕去提,等捉到之後一看也不過三尺長,因為剛吃下一個青蛙,肚子鼓得大大的,這位學生因為害怕未敢多看,隻看見鼓起的肚子。
還有一次,一個學生氣喘籲籲地跑采,對我說那邊有一條蛇,仰起頭在追他,我聽了感到很新奇,因為我在山野中訓練野外求生已有二十八年,每次遇到蛇都是我追它,從未遇到有蛇來追我,幹是就趕快去找這條會造人的蛇,等找到之後發現,事實上是這位學生先看見蛇,突然驚叫一聲,蛇被他嚇了一大跳,便抬起頭來望他,這時他看見蛇一抬頭轉身就往回跑,在同時,蛇因受驚也很快向那邊跑去了,也就是說人和蛇在同時背道而馳月o裏會有蛇在追他。捉蛇與吃蛇
學習野外求生的安全知識,不但要知道如何認蛇、如何防蛇如何急救,還得知道如何捉蛇及吃蛇,因為蛇類也算是山野中的美味佳喜,又好吃又有營養,在野外求生的困難狀況下,一個人每日如能捕食一條兩三斤(出版者注:1斤一500克)重的蛇,保管不會餓死,捉蛇時切記兩個原則,就是“快”與“準”,也就是下手要快,捉拿的要準,以下例舉捉蛇法以供參考。
用手捕捉:直接用手捉蛇,必須是行家,否則不可冒然嚐試,如果直接一手握蛇頸,一手握蛇尾,雖然能將蛇迅速製服,但會引起蛇的反抗掙紮,最好先捉住蛇尾,並將尾部提高地麵先隨蛇遊走,同的逐漸將手向前移動,然後很快握住蛇頸,但不可太用力,這樣捉蛇可減少蛇的反抗,適用於較大的蛇。
如果捉的是毒蛇就要格外小心,必要時可緊握蛇尾,用力甩兩圈以防蛇頭至上來咬人,或用衣服先將蛇蓋住,再用手壓住隔衣找到蛇頭,然後翻開衣服,握住蛇頸,如果遇到很多的蛇,最好的方法是將蛇捉住之後擠開蛇嘴八烏蛇的尾巴插進蛇雞內使蛇成一圓圈放在地上,蛇就逃不擇,然後再繼續去提別的蛇,職業捕蛇人用電擊的方法本文免予介紹。
在野外求生69,蛇類算是一種食物,隻要能抓到蛇,無論真有毒或無毒,砍掉蛇頭和蛇尾,剝捧蛇皮除去內髒,蛇身肉統統可以吃。
蛇肚裏能吃的內髒最大的一條肉是蛇肝,可加入蛇身肉一同煮食或烤食,蛇心是暗紅色會鼓動不能吃,蛇膽是暗綠色軟球可以吃,但必須破開吃,否則囫圇吞下去,還會從大使原狀拉下來,但因破開之後膽波太苦,最宜調蜜糖食之,雄蛇的膽鞭及白色蛇油可以食,屬出血毒蛇之責波也能吃,但必須溶化在高粱酒中,變為白奶狀之後再食用,毒蛇的頭曬幹可磨製成粉,蛇皮可製皮包皮鞋皮帶等川今毒蛇泡製成藥酒,可治療風濕關節痛,並能強腎補精,延年益壽,可說蛇的全身都值錢,如能大批養殖,以供所需,必可成為賺錢的新行業。
分析起采,蛇類對人類,還是益處多害處少,由於人類生活範圍的擴展,迫使蛇類生存的範圍越來越小,除非萬不得已,切記不要濫殺蛇類,世上萬物都有它生存的權利,蛇類在大自然中,對生態發展自有其平衡的作用,例如有人在糧倉內放蛇,成為最《圭的滅鼠方法,台灣山地蛇類被大批捕殺之後,反使腦齒類動物大批繁殖,例如紅腹鬆鼠之為患,造成了大小林木果樹、農作物的損壞,如果殺光了世界上的蛇類,人類的生活不知將會遭遇到如何的後果。
台灣山地沒有虎,溪流就是富不見的猛虎,它色然沒有虎形與虎嘯,一旦吃起人來卻勝過猛虎。在戶外活動中,溪流附近比較容易到達,玩水的人多,因而大家失去了警覺心,每年在溪流中溺斃的人數相當多;其中有的是因遊泳玩水,有的是因劃船操舟,有的是因釣魚捉蝦,有的是因溯溪橫渡。拉查其原因,都是對溪流特性沒有正確的認識,發生意外遭遇傷亡;如果在事先對溪流詳細研判和選擇,自可避免無謂的傷亡。
二、溪流橫渡與操舟須知事項
台灣的地形是個多山島,山地和丘陵地占有全麵積的百分之七十。由於山多路短坡陡,落差很大,溪流中的水都流的很急湍,流水經過長期的切割造成許多塊岸地形,從表麵看來很平靜,實則下麵常有強急的暗流和回旋流,金水的人一旦不慎跌倒,會卷人陷流在水底翻滾,爬不起來,而遭遇溺斃。
任何溪流(不是小水溝)從表麵觀察,都可以研判出它的危險程度。通常能夠橫渡的溪流分為以下三種:
平流溪:這種水域都屬衝積層,表麵雷似平靜而緩慢,水下卻藏有危險。因水下溪床的地形都是兩邊高中間低,溪底泥沙多,由於山洪暴發財的衝擊,造成了許多大小不等的隱坑,有著強急的陪流;渡水的人碰到暗流的,因腳下踏在泥沙上無法著力,就會失去平衡,被暗流衝走,或是陷入路坑無法逃脫而遭溺斃。
水花溪:這種水域和平流溪正好相反,因為溪床淺石塊多,溪水急湍流過時,翻起疊層浪花,表麵看來危險,實際卻很安全,因為溪底堅實,沒有暖流,隻要踏腳點穩固不打滑,很容易渡過。
積水溪:這種水域水麵寬闊水下難測,都是在溪流的彎道處和陡峭的崖壁下,因溪水急流而下,碰撞到崖壁,形成了暗流或回旋流,非常危險,不會遊泳的人千方不可輕意橫渡。怎樣橫渡溪流
1水花溪水深在膝蓋以下的,可以單人橫渡,但必須步步為營,前
腳本踏穩,後腳不要提起,並已順著水流向下遊外向前進,渡到對岸。
2水深超過膝蓋而未超過腰部時,單人不可橫渡,因在水中站立不穩,容易跌倒。最好兩人一組,手掌相對,手指交叉握緊,橫渡的上遊的人可抵住水的衝擊力,確保下遊的人移動,然後再調換,彼此相互確保,穩定前進。
3如三人一組,可排成一麵,用小臂交卷,用手抓穩兩邊人的大青,橫渡時兩人確保一人,循環前進。
4如五人一組,可以用手臂搭在同伴的肩上,圈成五角形,其中最好有三個以上是男性,橫渡時由三人確保兩人,或由四人確保一人,循環前進。
5平流溪的中間較深,
用以上方法都不適當,最好是遊泳方式橫渡。但遇到不會遊泳的人那就麻煩了,必須先派善泳者牽一條鋼繩遊過對岸,再由細繩拖一條大繩過去,在樹幹上或石頭上綁牢拉緊,其他人用約環扣在繩上,順著繩索的下遊,一次一人個別橫渡,最後留下一個善家者收回繩索。如溪麵不太寬,也可采用竹竿或樹幹橫架在溪流上,手扶前進。
6積水溪因水麵寬、水下深,水流難測,危險性高,橫渡時首先要會遊泳。有時因裝備太多太重,無法背負遊泳時,隻有就地取材,自製橫渡輔助工具;例如用兩根長木棍或竹竿,綁成V字架,尖頭向前夾在兩臂下,頭浮水麵劃水前進。
用三根竹竿綁成A字架,尖頭向前套在身上,兩臂夾在A字兩邊,劃水前進。
用四根竹杆或木棍,綁成井字架,套在身上,夾在管下,劃水前進。
用兩個大塑膠袋(最好雙層)吹滿氣,用繩索綁緊袋口連接一起,橫過胸部將膠袋夾在兩臂後麵,漂浮水麵遊泳前進。
收集五個以上的空水壺,平排一行,用竹片央在兩麵,用繩索綁緊,兩手扶在前麵,頭浮水麵,用腳打水前進。
7遇到瀑布,切記不可強渡,除非是帶有裝備齊全的專業溯溪者,通常人隻有找尋岸邊的小徑,或是向上攀崖繞道,再選適當地點橫@。
8觀天氣,看水色,是橫渡溪流之前首先要注意的;遇有台風來襲,鋒麵過境,午後雷陣雨,都不宜橫渡,看見溪水變得混濁,也不宜橫渡,因為在後麵可能會有大水衝下采。急流操舟要小心
急流操舟,就是幾個人乘坐一隻橡皮艇,在急流中順水而下漂流,這是近年來夏季最熱鬧的戶外活動,因為它夠新鮮、夠刺激、夠緊張、夠冒險,青年人都非常向往,這使戶外活動,由平淡轉變為積極,由欣賞轉變為參與。如花蓮的秀姑巒溪,以及宜蘭太平山的多望溪,都是急流操舟的好地方,以下提出幾頂安全問題,應該事先預為防範。以免發生意外傷亡。
1操舟肘一定要戴安全帽,穿救生衣,加護膝(因膝蓋部位最易受傷)。
2保持規定標準人數,不得超載。
3不準攜帶兒重操舟。
4每人都要參加安全保險。
5初次參加者應先學習操舟要領。
6.橡皮艇要規定使用年限及次數,扡應定期標驗,不合規定者予以淘汰。
7每逢大雨過後,應即刻派人探家,如發現河道險灘有所變動,應在上遊適當地點設立警自標誌。
8救生員必須受過急流救生專業訓練,好隨船帶領照顧,或是能機動隨時救援。
9凡是已劃為操周兩岸地區,要嚴禁濫墾及違建,保持原始自然的風景。
10從起點站、中途站,到終點站,都要設立餐廳急救站,及黨大的洗手間。
11由政府輔導,同業訂立公約,無論是停車、休息用餐沐浴、更衣、租船、購物、照像等,都要有統一合理的價格。
12逐步改善,提高服務品質,確保遊客的安全,不但要吸引國內人工,更要招攬國外觀光客。
三、海濱遊泳須知
遊山玩水,本是正當的戶外活動,在沿海風景地區,更是夏日遊樂最佳去處,但不幸常有意外滅害發生,造成許多無謂的傷亡,如事先能夠認識和防範,就可以避免危險。鬼浪凶猛鬼沒,就是在平靜的海麵,突然衝來的大浪,凡是在近海礁石處和防波堤上釣魚玩耍的人,常有被鬼浪卷人大海的悲劇。鬼沒的發生,與氣候有關,如事先消加注意,就能避免。本省每年在春末夏初的期由於大陸冷氣團和海洋熱氣團相遇,形成了不穩定的鋒麵,影0向到海浪大小起落不定,有時人在距海麵十多米高的礁石上,也會被突起而來的鬼浪卷落海中,因此在鋒麵籠罩下的日子裏,不宜在海邊近水處逗留。夏秋季節,由幹烈日照曬,地麵熱氣蒸發,升上高空遇冷,形成了氣團雷雨,也會出現鬼浪和雷擊,發生的時間多在午後兩三點鍾,一陣過去又會轉睛,采的快去的也快,如在下午發現天空有灰黑色的積雨雲升起,而且氣壓製氏,應立即離開海邊暫時躲避,春雪雨過去之後再出采活動。
但有些人不顧危險,卻敢在海邊雷雨下散步,有些人穿戴雨衣雨帽在雪雨下坐在海邊釣魚,因四月地形平坦,人在地麵變成了一個突出的導電目標,最容易遭受雷擊。
喜歡在海邊釣魚的人,應加穿一件救生背心,無論寒暑都要養成習慣,以防萬一遇到鬼浪,並且不要穿牛仔褲,以免濕水後兩腿動作不便,不要穿皮鞋,要穿膠底鞋,有絕緣效果,並可減少滑溜。
潮水斷路
在淺海礁石區玩耍的人,常有被漲潮圍困、斷絕回路的危險,事先如能算準漲潮的時間,就能維護安全,因海潮的漲退有一定的時間,就以台灣北部淡水的海潮為例,每月的第一日開始,高潮的時間是十一時十八分,低潮時間是十七時十八分,第二日高潮時間是十二時零六分,低潮時間是十八時零六分,以下每天向後類推,一直到月中十六日,又輪回到第一日相同的時間。由此可知,雖然各地區漲潮的時間都有差別,但高潮距低潮之間的時間,都同樣是相隔六小時,如果選在高潮後的第四到第六小時之間,去礁石上玩耍或釣魚,就安全多了。
退潮時的海浪不大凶猛,在海中玩水的人,如遇到有泳技不佳,或是套在橡皮圈中,或是坐在橡皮艇中的人,最容易被退潮的海浪拖人海中,當發現有退潮現象時,要特別注意自身和同伴的安全,以免發生危險。
礁石傷腳
赤腳走在海邊的珊瑚礁上,常有被割傷的危險。因為海邊的珊瑚礁,乃是由許多珊瑚蟲繁殖的形成的,珊瑚蟲會有碳酸鈣,生長時期需要在淺海進行光合作用,遇到海水退潮或寒流侵襲,都會死亡,於是活的上來壓死的,一層一層向海麵發展,形成了大片石灰岩物質。表麵上有許多突出的尖端像刀刺,最容易割傷腳部,退潮後,夾留在珊瑚礁縫隙內的海膽,全身長滿硬刺,也能刺傷人的腳部,因此走在珊瑚礁上麵,一定要穿鞋襪,並要小心家畜,免被割傷。
水母打人
水母像個小帽子漂遊在海水中,下麵完著長長的觸須,上麵附著強烈的毒液,一旦接觸人身,就能很快的由皮膚毛孔滲入,受傷處立刻變得紅腫刺痛,嚴重時造成休克,十分危險。因此凡是發現有水母的海域不可玩水,在水中發現有水母的,要趕快避開,萬一被水母打傷,可用氟水治療,或用尿水洗擦亦可。
鯊魚咬人
鯊魚是海水中的流氓,種類甚多,約有兩百五十餘種,大部分都會向人攻擊,所找的對象都是單獨遊泳的人,或是身有破傷流血的人。它最可怕的武器就是嘴裏鋒利的牙齒和身外粗糙的魚皮,但鯊魚是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東西,但對反光較敏感,聽覺也不好,隻有嗅覺特佳,尤其對死魚昧和血腥味,非常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