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STYLE具體分為五種:第一種是最原始的泥地競速比賽。第二種是泥地跳躍比賽,利用泥上做成的坡度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三種是街道賽,利用模仿街道障礙的道具場地進行比賽。第四種是半管道賽,在半管道場地裏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五種是平地花式賽,在指定的平地裏利用BMX車做各種平衡滑行的動作進行比賽。
平地花式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它的動作有上百種,其中最基本的是車上靜平衡,如後輪點地跳,前輪點地跳,擦輪,定車,飄,過橋等。初學者在提高靜平衡能力後才能練習更高難度的動平衡,即在自行車運動中做動作。
BMX的車身一般采用合金製成,可以承受從幾米高的地方摔下的衝力。設計上也有許多的特殊之處,如不受車間線的限製,可以做360度轉動的車把,前後輪都有可供腳踩的“火箭筒”等。一輛車隻要換一些小的零件就可以做出不同的玩法,可以滿足不同性格的人的需要。
3.騎行的基本技術
(1)踏蹬方法
自行車運動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腳尖朝下式和腳跟朝下式三種。
①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一些優秀運動員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
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圓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②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目前不少運動員,尤其是短距離運動員采用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點是,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向下。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範圍較小,有利於提高頻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利於自然通過臨界區。
③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隻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短暫休息,達到恢複肌肉疲勞的目的。
(2)跟車騎行技術的要領:
首先是縮短與前麵車的距離,以不影響視線,容易觀察前麵路麵為好。公路騎行,跟車距離一般在15-30公分左右。同時要注意風向和風力。風從正麵迎來,應由一個領騎,其他人在後麵排成一路縱隊,跟在前車左側方或左側方15-30公分處。如風從左方來,可跟在前車右側後方;風從右方來,可跟在前車左側後方。如果側風較大,跟隨前車距離要近;如果側風小,跟隨前車的距離可稍遠些。在下坡時向旁邊騎開些,轉彎時稍向後,以免發生事故。
(3)上、下坡騎行技術:
上坡騎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動作,不可突然用力,隻有企圖擺脫對手和處於戰術需要時,才可突然加速。一般情況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騎行或提拉式騎行方法,否則會過多地消耗體力,不利全程比賽。
下坡騎行要達到理想效果,運動員就要勇敢機智,膽大心細,精力集中,兩眼密切注視前方路麵,隨時準備果斷處理路麵上出現的任何情況;不僅要充分利用車子運動慣性滑行,而且要敢於主動踏蹬,加大速度。
4.自行車的規格與要求
根據國際自行車聯合會規定:競賽自行車有公路賽自行車(包括越野賽自行車)、場地賽自行車和摩托領先賽自行車。作為競賽的自行車,第一,必須是人力推動;第二,不準裝有任何防風(減少空氣阻力)設備,但可裝變速器;第三,自行車長不能超過2米,高不得超過75公分,中軸與地麵距離為20-30公分,中軸到前軸距離為58-75公分,中軸與後軸之間的距離不得少於55公分,車座前端垂線在中軸後不能超過12公分。車把寬度不少於75公分。車輪直徑、車座、車架形式等可自行選用。
七、輪滑運動須知
輪滑運動是一項融健身、競技、娛樂、趣味、技巧、休閑、驚險於一體的風靡世界的運動,非常適合於大眾健身,輪滑運動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消除疲勞、調解精神。
1.種類
俗稱“滑旱冰”是腳蹬四輪特製鞋在堅實平坦的地麵上進行滑行運動,包括速度輪滑、花樣輪滑和輪滑球及單排輪滑和雙排輪滑。在輪滑場上舉行的輪滑項目即是花樣輪滑。速滑分公路賽和場地賽兩種。場地賽項目男子有500米、1000米、155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20000米等項;女子有500米、10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等項。
關於單排輪滑這一名稱的由來,還有一則小小的曲故:
1980年,明尼蘇達州兩位熱愛冰上曲棍球的兄弟,為了在球季之餘能夠繼續學習,便將輪子裝在刀底座之內,於是產生了第一雙單排輪滑鞋。正式的學名為In-LineSkate,這就成了今天單排輪滑的正式名稱。
1995年,ESPN第一屆極限運動便把特技單排輪滑運動推向了全世界。特技單排起源於美國,其特技鞋也不同於普通單排輪滑,而是在單排輪滑上附加了許多配件。最終使單排輪滑更刺激。
2.注意事項
(l)穿適合自己的鞋。對於初學者,大小合適的輪滑鞋至關重要,否則,輕則影響技術動作的掌握,重則引發傷害事故。並且要根據所參與的輪滑運動的類型選擇輪滑鞋,速度輪滑、花樣輪滑、輪滑球和極限輪滑對鞋的要求各不相同。
(2)要有正確的技術指導。學習任何一項運動,基礎入門是最重要的。
(3)要有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對於初學者,安全護具必不可少,主要包括護腕、護肘、護膝,其他護具,如手套、護踝、護腿、護身在參加不同的項目時可以有所選擇地加以使用。
3.輪滑鞋保養小常識
(1)切勿在草地、泥地上經過,因這樣會磨損輪子,損壞軸承。
(2)下雨天水泥地板很滑,水會使軸承生鏽。
(3)如果軸承生鏽,買一小瓶潤滑油(汽油,機油也可),將軸承放進去泡三四天即可。
(4)如果鞋套太薄,可以買一個氣囊鞋墊。
八、滑板運動須知
滑板運動是衝浪運動在陸地上的延伸。前者受地理和氣候條件的限製,而後者則有更大的自由度。
1.基本裝備
滑板板麵:一般是以5層、7層、9層楓木板微波冷壓製成。也有鋁合金,碳纖維等材料做成的板麵。板頭板尾都是翹起的。22毫米以上的板麵,基本上能算是U池板麵了。19毫米左右的板,大多都是供在平坦的路況下使用,此類板麵配上小輪子後,做起動作來靈活、快捷。另外,不同公司的板,腳窩的深淺也不一樣。有些滑手喜歡腳窩深的板,這樣能更方便地做出和翻板有關的動作。
滑板支架:滑板支架又稱滑板橋,橋在滑板性能的好壞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美國出產的滑板橋大多都是特殊鋁合金製造的,幾乎不再有斷裂的情況發生。滑板橋的橋距是不同的,有126毫米、129毫米、134毫米、139毫米、146毫米等等。
滑板輪的硬度、直徑及反彈性對其速度來說至關重要。
2.基本要領
(1)把重心放在不動的那隻腳上,在撐滑地麵時身體稍微向前傾。
(2)轉彎:把平時撐滑地麵的慣用腳放在板尾翹起處,並且施加壓力,而另一隻腳微微抬起,而此時板子會斜翹起。再用手和身體(特別是腰)做適當的旋轉,以身體轉動的力量來控製轉彎時角度的大小。
(3)停止:最平常的方法就是直接下來並且拿起板子,或用習慣用腳的腳根磨擦地麵使速度慢下;也可用後麵那隻腳將翹起處用力壓下,使板子成45度,這樣會很快停下來。
基本動作
Ollie:也就是豚跳,是滑板騰躍技巧中最基本的動作。在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重心壓在前腳,後腳在起跳時突然發力,使板彈起來,然後前腳往上收,越高越好,在收腿到頂端時,稍稍往前踢送一下,後腳也要往高處收並控製好板尾,自然落下,盡量在落地時把雙腳位於板頭和板尾的螺釘處,這樣不至於在落地太重時會踩斷板。
Kickfilp:注意移動中腳的位置,前腳用腳尖向板頭(身體背後方向)45度削出,其他類似Ollie動作。開始時,可先在草地上練習把板踢得翻起來順了後,再練習在泥地上,踢翻站上去,控製好時間和節奏很重要。
Heelfilp:和Kickfilp類似,用腳跟向板頭(身體正麵方向)45度削出,要掌握節奏。
Popshove-it:準備姿式如Ollie,起跳時後腳踩下去要有點角度,前腳不要有踢的動作,隻是往上收,動作整體很輕盈。
醜Boardslide:這個動作要點就是騎馬蹲襠式。不要滑,先練停在那兒,然後轉身90度架上去,重心稍向前,站穩。練熟以後,建議在杠上打點蠟,這樣要好滑一點,中度接近杠,架上去,重心稍前,雙手前伸。先滑短一點,一米左右,滑到頭時雙腿把板順拉直下。練熟後,方可再練稍高些的杠子。
九、蹦極運動須知
蹦極是一項適宜於青年人的富有刺激的新興運動。
蹦極者先從製高點作自由落體運動,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當達到蹦極索的自由長度時,下降加速度逐漸變大,同時動能向彈性勢能轉化;當達到蹦極索的最大伸展長度時,彈性勢能達到最大值。然後繼續上下彈數次,完成全過程。
蹦極運動發展至今已經有了多種形式,大致可分為3種。
橋梁蹦極:在橋梁上伸出一個跳台,或在懸崖峭壁上伸出一個跳台。
塔式蹦極:主要是在廣場上建造一個斜塔,然後在塔上伸出一個跳台。
火箭確極:顧名思義,將人像火箭一樣向上彈起,然後上下彈躍。
1.玩法
綁腰後躍式:此跳法最適宜於彈跳初試者。綁腰站於平台上,采用後躍的方式往下跳。
綁腰前撲式:學會綁腰後躍式後,可以試試這一種跳法。與前一種跳法惟一不同的是彈跳者臉朝下。
綁腳高空跳水式:將裝備綁於腳踝上,彈跳者站在跳台上,臉朝下,展開雙臂,向下俯衝。
綁腳後空翻式:這種需要強壯的腰力及十足的勇氣。將裝備綁於腳踝上,彈跳者站於跳台上,背朝地麵,展開雙臂,向後空翻。
綁背彈跳式:將裝備綁於背上,手抱胸,雙腳往下懸空一踩,人仿佛由高空墜落。
2.注意事項
(1)凡是有心、腦病史的人不能參加。
(2)凡是深度近視者要慎重。因為硬式蹦極跳下時頭朝下,人的身體以9.8米/秒的加速度下墜,很容易腦部充血而造成視網膜脫落。
(3)跳下前應充分活動身體各部位、以防扭傷或拉傷。
(4)著裝要盡量簡練、合身,不要穿易飛散或兜風的衣物。
(5)跳出後要注意控製身體,不要讓脖子或胳膊被彈索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