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莫沉迷港台流行歌曲
聽流行歌曲並非是低級趣味,它是一種文藝形式,它像電影、話劇、相聲一樣,可以陶冶情操、豐富人們的生活情趣。隻是想提醒許許多多尚未成熟的少女少男,切不可被這類歌曲完全俘獲,為之入迷,為之忘情。
對一個人來說,聽流行歌曲也是一種娛樂。任何娛樂,一旦入了迷便會有害無益。玩電子遊戲機是如此,玩撲克牌是如此,鬥蟋蟀是如此,聽流行歌曲也同樣如此。
迷戀港台流行歌曲對一個少女少男來說,其危害至少有兩個方麵:
1荒廢學業
由於心思全部傾注於收聽流行歌曲、抄錄歌詞、收集歌星趣聞軼事,當然上課就無心聽講,課後也無心做作業。成績倒退便是必然的結果。
2損害身心
如果說荒廢了學業經過努力還可以補救的話,那麼由迷戀港台流行歌曲所造成的對身心的損害,則是難以挽回的。
港台流行歌曲中盡管也有不少積極向上,健康奮發的內容,但許多歌曲則是一種狹隘的感情宣泄。情呀,愛呀,痛苦呀,悲哀呀,夢呀,魂呀……幾乎全都充斥在這些歌曲之中,這對尚不能完全把握自我的少女少男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腐蝕。這類歌曲聽多了,就會失去理想和追求,精神就會萎靡不振,情趣也會變得低下。對青少年來說,這種損害猶如一棵樹被害蟲侵蛀了一樣,就很難健康成長。
生活中無數事例,使我們痛切地看到港台流行歌曲正在吞噬許多少女少男健康的精神和思想,正在腐蝕他們純潔的心靈。港台流行歌曲可以聽,但切莫沉迷。
要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標和動力,這才是人生的關鍵。
四、走出狂熱癡迷的誤區
少女少男出現迷戀歌星、影星的情形並非罕見。當一個包裝精良又借助宣傳媒體推出的歌星、影星、球星“輪番式”“全景式”進入她們的生活圈時,是很容易打動她們稚嫩的心的。她們有許多夢幻,許多企盼,似乎能在青春偶像身上找到某種慰籍。於是,許多女孩懷著美好的虔誠的心靈尋找精神的綠洲,將偶像看成自己理想的體現。
少女崇拜某一偶像是很正常的,並非是壞事,有些還可以激發起一個人向上進取的精神。但不能失之偏頗,走向極端,不能把偶像看成是一個沒有缺點的完人,當作神明來對待了。在“追星族”裏這種情況確實很常見,有的甚至發生爭執或互相攻擊,鬧出不愉快的事來。
盲目崇拜,這是少女期心理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塊“跳板”,每個人在“跳板”上所呆時間長短不會是一樣的,因為各人的“過渡期”不同。
在規勸時要注意方式方法,用事實說服人。當她們說得十分起勁時,不要用尖刻的話語去剌痛她們,也不要用嘲笑的口吻去抨擊她們的癡迷行為。有時可以講講自己“走出偶像”的切身體會,比較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幫助她們擺正偶像的位置。
五、不要傾心言情小說的氛圍
為什麼女孩子會如此傾心於這類小說呢?
當然是被書中那些愛情故事深深地吸引著,她們在那些男女主人公的戀愛生活中寄托了自己對於異性、對於戀情、對於男女交往的甜蜜幻想。這是一個神秘的領域,是青春早期少女從未驗過的,而在言情小說中卻細膩而詳盡地表現出來了,因而心中向往。
有的女孩子喜歡這類小說,並不完全是因為那些帶有悲劇色彩的愛情故事,而是因為這類小說中所創造的那種纏綿悱側、哀怨悲愁、慵懶倦怠的藝術氛圍。例如,一個女孩子曾把台灣某作家在《不曾失落的日子》中抒發慵懶情調的句子抄在日記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