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優秀歌曲欣賞(1)(3 / 3)

28.《馬兒啊,你慢些走》

〔作品簡介〕

這是一首抒情獨唱歌曲,由李鑒堯作詞、生茂作曲,創作於1964年。它經過歌唱家馬玉濤的演唱,很快成為膾炙人口的完美的藝術型抒情歌曲,經久為人們喜愛和欣賞。這首作品創作的成功經驗,曾為周恩來總理所讚許,指出它的調子是“集南北之大成”。全曲由衷地抒發了對社會主義祖國發生的巨大變化的欣喜感情。

〔作品欣賞〕

這首作品采用了頗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筆墨,似是一人騎在馬上,漫遊祖國美麗的山川、迷人的景色,看到人民辛勤的勞動碩果和建設步伐。歌曲在一個歡快的前奏下開始,似是騎馬而去。馬蹄飛奔的節奏,成為歌曲的內在律動,貫徹始終,也好像是人們內心情緒的律動,湧上心頭。音樂的第一段豪放開朗,音調悠揚灑脫,似是對馬而語,實是自言自語。經過抒情性的間奏後,音樂進入第二部分。這裏節奏較為緊湊,曲調略帶敘述性,描繪了祖國各方麵發生的巨大變化,每句起首,均由切分節奏帶起,頓挫有致,抑揚分明,增強和渲染歌者見到的美好景物,讚歎之情溢於曲外。作品的第三部分,是第一段的變化再現。由“哎—”帶出,頗有“詠歌之不足,故嗟歎之”的意味。行腔高亢挺拔,其中裝飾音的潤腔手法,增加了細膩的執著的感情。

這首作品的音樂語言不拘一格,裏麵有高亢挺拔的北方音調,也有委婉秀麗的南方色彩,還有某些少數民族的音調。作者把它們糅合在一起,創造了新的音樂語言,完美地表達了作品的主題內容。其中裝飾音潤腔手法的運用,尤為獨到和細膩,不僅使歌詞清晰地傳達出來,還對旋律起到豐富和增添色彩的作用。整個作品層次分明,感情處理細膩入微,確實不失為一首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作品。

29.《誰不說俺家鄉好》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呂其明作詞、蕭珩作曲。這首歌以山東民歌為基調,旋律抒情、明朗,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表達了人民對家鄉、對解放軍的熱情,讚頌之情。

〔作品欣賞〕

這首歌曲分節歌形式,帶擴充的單樂段。歌曲一開始就具有明朗、舒展的色彩,由於歌詞運用了“一座座”、“一朵朵”、“一片片”、“綠油油的”、“望不盡的”等一係列排比,配上起伏有致、優美抒情的旋律,仿佛向人們展現出一幅豐收、美麗、喜人的錦繡畫卷,同時也表達了軍民間的骨肉之情。樂段結束後,緊接著是一個長拍漸強的襯字“哎”的出現,將音樂的情緒推向高潮。感情深切真摯,歌聲更加明亮、甜美。“誰不說俺家鄉好”的後麵,貼切地運用了山東民歌中富有特性的襯詞“得兒依兒喲”,增強了歌曲的感染力,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聽後,回味無窮。曲尾“哎”的運用更讓人有餘音未盡之感。

30.《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凱傳作詞、王酩作曲,創作於1976年。

這是一首將敘述與抒情有機結合起來的歌曲,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易學易唱。

〔作品欣賞〕

這首歌曲采用樂段形式。第一句

則強調了“暖”和“心”。這樣,重要的字強調出來了,情感自然地從旋律中流露了出來。“清清泉水流不盡……軍民魚水情意深,情意深”這一段親切如語。通過敘述,緊接著襯詞“哎”的出現,節奏拉寬,盡情抒發,對比強烈,一直發展到高潮。唱到“唱親人邊防軍,軍民魚水情意深”時,旋律由低到高,又由高回旋到低,更顯得婉轉、優美、深情。

31.《祝酒歌》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韓偉作詞、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創作於1977年。

粉碎“四人幫”,結束了十年浩劫,祖國又迎來了明媚的春天,億萬群眾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作者剪裁了當時互相舉杯祝賀、共慶勝利這一具有代表性的畫麵,真實生動地表達了我國各族人民幸福、喜悅的心情和對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強烈願望與信心。歌詞簡練、集中,感情真摯動人。

〔作品欣賞〕

這首歌曲的結構是帶再現的複二部曲式。

引子部分吸取了我國北方民間吹打樂中常見的xxxx鑼鼓點的節奏型,使情緒歡快、跳躍。歡快跳蕩的引子,引出了第一段舒暢又有些含蓄的歌聲。第一樂句吸取了戲曲音樂中的小甩腔,旋律線是一個正虹形,音域在低、中區進行。第二句是在第一句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由於音域有所提高,情緒較前激動。第三樂句經過節奏上的緊縮,增加了動力,使第四樂句顯得格外舒展、深沉。

經過兩小節的間奏,歌曲速度轉為稍快,情緒較前火熱,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

這一段的旋律是從前奏脫胎而來的,它活躍、跳蕩,很好地表達了歡欣、喜悅的感情。

第三段歌詞是曲調是由第一樂段的旋律發展變化而來的。它基本上保持了原來的節奏型,但音域提高了,曲調顯得挺撥、剛勁,具有虎虎生氣。

歌曲結束時,以引子為素材的再現部分提高了八度,使歌曲感情更為激動、熱烈。最後以稍慢的速度,級進上行的旋律線,推出了高潮,圓滿地結束了全曲。

32.《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秦誌鈺等作詞,呂遠、唐訶作曲,創作於1978年。這首歌曲是彩色故事片《甜蜜的事業》中的插曲。這首歌曲的旋律舒展、開朗、優美、動聽,表現了青年人輕鬆愉快的心情。

〔作品欣賞〕

這首歌曲采用了小快板的速度和3/4的拍子。全曲為六個樂句的一段體結構。第一、二樂句非常對稱,其節奏完全相同。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複,但兩句的落音不同,第一句落在3上,而第二句落在6個,這兩個音正好是羽調式的屬音和主音,因此,這兩句給人以羽調式的感覺。

第三、四兩個樂句的節奏也完全相同,與第一、二樂句形成了對比,但在音調上卻有著密切的聯係。

在經過五小節的華彩“啊”之後,引出了歌曲的第五、六樂句,這兩個樂句的節奏也基本相同,比前麵樂句的節奏更加緊湊,旋律也處在全曲的較高音區,是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特別是最後一句,無論從曲調和詞義上,都是對全曲的概括和總結,點明了全曲的主題思想: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這首歌曲采用了六聲音階的宮調式,宮調式本身具有的明亮、開朗、向上的特征,正好與歌曲的情緒相吻合,可以看出,作曲者在調式的選擇上是很講究的。

32.《再見吧,媽媽》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陳克正作詞,張乃誠作曲,創作於1979年。

歌曲以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戰士出征時向母親告別為特定情景,反映了我解放軍戰士對祖國、對母親無限熱愛。表現了戰士勇敢堅強的品格和誓死保衛祖國的犧牲精神。

〔作品欣賞〕

這是一首把抒情性和剛毅性融為一體的獨唱歌曲,深情的告別中蘊含著決心和力量,委婉的曲調中顯示著英勇堅強的性格。歌曲選用3/4節拍,使歌腔的抒情性具有親切、誠摯的特點。全曲由三段組成。第一段是在具有戰鬥氣氛和緊迫感的前奏聲中引入的。戰士深情的呼喚著媽媽,曲調著意刻畫了揮手告別時親切、真摯的語氣:

並重複了一次,使感情進一步加深。緊接著在節奏上有所緊縮,並強調了附點音符,使曲調具有進行曲的風格,四個短句顯得剛健、威武,形象地渲染了戰鬥迫在眉睫、部隊出征迎敵的氣氛。第二樂段曲調在節奏上仍和第一句保持統一,但在音域上向高音區發展,使感情更為激動,並通過疊句使叮嚀、安慰的情感得到很好的發揮。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變化再現,為了形象地描繪戰士告別母親,隨著出征的行列漸漸遠去的情景,作者把第一樂段的材料,重新加以組織,把“再見吧,媽媽”放在了最後,並重複了三次。尾聲是高音區假聲輕唱的“媽媽”,使歌曲的意境更為感人。

34.《太陽島上》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秀田、邢籟、王立平作詞,王立平作曲,創作於1979年。是電視片《哈爾濱的夏天》的插曲。歌詞形象、生動,音樂節奏舒展、自如,旋律優美、動聽,全曲生氣勃勃,充滿了青春的活力,表達了青年人對真摯的愛情和美好的理想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作品欣賞〕

這首歌曲的前半部旋律特別舒暢,抒情美妙的歌聲仿佛把人們帶到了美麗的太陽島上。這一部分的旋律,其發展手法主要用了重複和變化重複。旋律中每個樂句都從弱拍開始,特別是後麵旋律中6-4,5-3的兩次六度大跳,都增強了旋律的動力感,使旋律的氣息更加寬廣,情感得到了盡情的抒發。

歌曲的後半部節奏較緊湊,旋律變得較前活躍,充分表達了青年人的歡樂、喜悅的心情。

歌曲中的無詞伴唱,更是錦上添花,使整個歌曲顯得瑰麗多彩,活潑新穎。

這首歌曲的旋律進行很有特點,非常動聽,特別是在旋律的顯要地方,多次的強調下屬音“4”的出現,給人以一種特殊的情趣,使旋律清新、別致,顯示了作曲者非凡的創作才能。這首歌曲是近年來最受人歡迎,給人以深刻印象的抒情歌曲之一,它被評為1980年的優秀群眾歌曲是當之無愧的。

35.《軍港之夜》

〔作品簡介〕

這首歌曲由馬金星作詞、劉詩召作曲,創作於1980年。

這是一首反映我海軍生活的抒情歌曲。歌詞以海軍軍艦遠航後返港的夜晚為特定情景,從一個側麵展示了我海軍指戰員忠於祖國、熱愛海疆的內心世界。歌詞意境迷人,語言樸實親切:“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以及“待到朝霞映紅了海麵,看我們的戰艦又要起錨”。這些充滿詩情畫意的描述仿佛使我們身臨其境。這裏顯示的是海軍指戰員們返航後靜謐安詳的畫麵,也寓意了他們在祖國海疆不畏勞苦破浪前進的戰鬥生活。從靜中使我們產生動的聯想。

〔作品欣賞〕

這首歌曲曲調優美、親切,感情真摯,很有藝術魅力。以主三和弦分解進行的引子,帶有軍號的特色:35.35.311335.……使我們聯想到熄燈號已經吹過,勞累一天的海軍戰士進入了夢鄉。緊接著出現了帶有南海漁歌風味的旋律:每樂句第二小節的切分節奏,給人以搖動的感覺。

在前四句節奏舒展、旋律起伏不大的“寫景”之後,通過節奏的緊縮和旋律中出現的大跳,使感情激動起來,形成了與前段的對比,側重於寫情。

結束句是五小節的擴充樂句,是重複前樂句的曲調,但隻用“嗯”演唱,使整個歌曲具有民謠的特色和催眠曲的情趣。

這首歌曲由於音域隻有九度,歌詞和曲調結合得非常自然貼切,旋律的進行多用級進和小跳,曲調流暢且易上口,因而深受群眾歡迎,流傳很廣。

36.《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張枚同作詞,穀建芬作曲。創作於1980年。

這是一首格調清新、激勵鬥誌、雅俗共賞的優秀歌曲。歌詞生動簡練,形象鮮明,真實地表現了八十年代青年一輩,麵對宏偉的“四化”建設,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反映了他們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麵貌。

〔作品欣賞〕

這首歌歌詞分三段,第一段側重於寫景。展現了粉碎“四人幫”之後,祖國一派欣欣向榮的大好春光,以及年輕人相會時歡快、興奮的心情;第二段表達了年輕人對“天也新,地也新,城市鄉村處處增光輝”的向往,以及要為實現這個美好理想獻身的雄心壯誌;第三段是第二段內容上的補充。它從另一個側麵,強調八十年代的新一輩不要辜負大好春光,不要有愧於時代和前輩對我們的期望,使歌詞的主題思想更為突出。

歌曲采用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八小節組成,多用同音反複,一字一音:

音域在八度之內,在旋法上很注意曲調與歌詞語氣、四聲的結合,唱來親切、質樸。

第二樂段是副歌。由於這段曲調音域增寬了,旋律側重於在高音區進行,節奏上也適當地拉寬,因而在情緒上較前段激動、奔放,並具有互勉和號召的特點。

這首歌曲在節拍的運用上采用了243444更替使用的手法,在表達歌詞的語氣、語勢上,收到了貼切、自然、親切的效果;結束句把“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重複了兩遍,並在最後一句出現了全曲長時值的最高音2·,使歌曲結束在自豪、自信的情緒中,給人以奮發向上的激勵作用。

37.《我愛你,中國》

〔作品簡介〕

這首歌是作曲家鄭秋楓與詞作家瞿琮合作,為電影《海外赤子》寫了大量動人的插曲,其中最出色、最為群眾熟悉的是《我愛你,中國》。這首歌,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1980年它一從銀幕飛出,便久唱不衰。多年來,它是歌唱家和歌手們最普遍的保留節目,也是廣大群眾最喜愛的抒情歌曲之一。

〔作品欣賞〕

這首歌歌詞質樸無華,然而感情強烈。大串的排比句,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對祖國的崇高之愛。這裏雖然沒有氣勢磅礴的詞句,卻有動人心魄的激情。在讚美祖國的抒情歌曲中,如此集中著墨於渲染赤子之情,應該說,此歌的詞作者是匠心獨運的。

曲作者承襲了“五四”以來優秀歌曲的創作風格,選擇了有鮮明的民族音樂特征的音調,熟練地運用作曲技巧,精巧地安排音樂結構,譜寫成這首雅俗共賞的歌曲。曲調既有濃鬱的民族色彩,又有鮮明的創作個性。全曲共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式的樂段。

它的速度比較自由,音調明亮、高亢,旋律線幅度大。風格既類似戲曲中的導板,又近乎高原上的山歌。但它沒有任何模仿的痕跡,而是創新的。這是一個極為精彩的開頭,音樂形象鮮明、動人,完整地呈示了主題,巧妙地刻畫了意境。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主體部分。作者有意識地加大旋律的起伏,掀起了感情上第一個波瀾,展現了激動的情緒,並取得藝術上的對比效果。但是,抑揚格句式、節奏型和旋律線型,卻仍舊保持不變,在音樂發展上起著統一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結尾樂段。歌唱者的感情和聲樂技巧,在這段裏獲得了充分發揮的機會。旋律的發展,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起伏有致。尤其是最後兩個樂句,感情充沛,美妙動人。全曲結束時,由最高音2迤邐而下,最後由3跳進至主音1,確實不同凡響,堪稱點睛之妙筆。

38.《在希望的田野上》

〔作品簡介〕

這首歌由曉光作詞,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創作於1982年。

這首歌曲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旋律既優美動聽,又熱情奔放,節奏明快,描繪出一幅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秀麗景象,反映了今天農村的新形勢和希望。

由於這首歌曲的音樂語言生動、曲調新穎、健康向上,因而給人以鼓舞和力量,深受群眾的喜愛,成為近年來反映農村生活的一支優秀歌曲。

〔作品欣賞〕

這首歌曲的前奏,它的曲調主要用重複模進手法發展而成,它的節奏采用了×××××這一節奏型,使歌曲一開始便給人以朝氣蓬勃歡樂向上的強烈印象。雖然這段熱烈、喜悅的前奏隻有六小節,卻概括了全曲的基本情緒,把勞動的歡樂,農村的繁榮景象,很形象地展現在人們的麵前。

歌曲第一樂句中的“我們的家鄉”是這首歌的音樂主題,其旋律的骨幹音由大三和弦構成:

開始的五度跳進(5—1)以及在“家”字上的甩腔,都有著梆子腔的特色,從而使這一音樂主題富有濃鬱的民族風格。緊接著的這段曲調是:

這一段旋律具有廣東音樂的秀麗的風格,是在主題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成的。旋律主要由八度和四、五度跳進組成:5—5—2—5—2—5—1用以表現祖國田野的寬廣、明媚和壯麗。

質樸、親切,帶有泥土芳香的曲調,使人們聯想到這一帶的老災區,如今情況怎麼樣?而這些在歌聲中都得到了明確的回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近年來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村已經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歌曲第一、二段結尾向上翻八度的結束方式,是吸收了我國民間真聲換假聲的唱法,聽起來別有一種情趣。

民歌風的音調和進行曲的節奏相結合,是這首歌曲最顯著的特點。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匠心和創新精神,不僅使曲調具有濃鬱的民族風格,並賦予了曲調以強烈的時代氣息,使人唱起來感到新穎別致,農村欣欣向榮的美麗畫麵,也曆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