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互助的團體精神(1 / 2)

要有互助的團體精神

一滴水,永遠不會掀起滔天的巨浪,隻有眾流彙聚,才會形成浩淼的海洋。登山名家艾德蒙·海拉利和他的向導登上艾佛勒斯峰,為登山史留下一筆偉大的紀錄。但是在他們下山的途中,卻發生了一件鮮為人知的插曲。原來海拉利差一點失足滑下山崖,是他的向導及時把斧頭插進冰壁中,拉緊繩子,兩人才逃過一劫。

事後,這名土著向導拒絕接受任何表揚。他並不認為救人之舉是什麼異乎尋常的事,而隻是把它當作他的職責的一部分。他說:“登山客總是會互相幫忙的。”

這就是團體精神。多麼簡單而偉大的哲學!遺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哲學的重要性。可是現在你知道了,也許你可以從今天開始將它付諸實行,因此利人也利己。隻要有越來越多人實踐團體精神的真理,我們的世界就會越來越好,而這一切都是可以從你從我開始做起的。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做過一項有關團體精神的研究,研究人員曾要求安道公司的執行副總裁比爾·佛蘭尼根,說說他這輩子自己覺得最得意的事。在沉思了一會兒之後,佛蘭尼根表示他無法回答。吃驚之餘,人們問他為什麼。佛蘭尼根說道:“我不曾有過覺得最得意的事,有的隻是大家覺得得意的事,是‘我們’而不是‘我’。”

在超過550個已研究的個案中,人們發現沒有任何一個表現優異的個案不是集合眾人之力完成的。後續研究的案例亦是如此。成千個不同的故事,不論各行各業,發生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人們總是如此地說:“凡事不可能獨力完成,除非集眾人之力”。

在研究這些個案中研究人員發現,非凡的成就表現並非來自團隊成員彼此的競爭。相反的,成功來自團隊之中的人際互動,尤其麵臨挑戰和緊急情況的時候。許多研究對象都認為,非凡的成果來自大家的群策群力。

具有團體精神的多方合作已被證實,是追求持續卓越表現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書店裏充斥了許多有關跨功能小組、專案執行、網路的書。越來越多的書強調創新企業再造、世界級品質、工作知識、電子通訊,還有大量探討全球聯盟或區域合作的著作。這些書都證實了在這日趨複雜的世界,創富者所奉行的策略是“我們”,而非“我”的哲學。

團體精神就是要在團體內部,讓合作淩駕於競爭之上,這是各類創富者必須時刻謹記於心的。競爭幾乎不可能達到最佳成果,惟有合作才能達成卓越目標。

身兼作家及大學講師身份的亞飛·孔恩如此說道:“競爭為什麼無法獲致成就,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努力做到最好’和‘打敗別人’是兩回事。”前者令人向上,後者令人自虧。前者是代表一種成就,後者使人屈從。真正的領導人會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學生奉獻智慧和技能、關懷病人、讓人民有尊嚴。

在這項研究中,拿破侖·希爾得到了一個結論:競爭往往無法使資源像在合作時被好好利用。的確,競爭實際上是包含著多重目標,它需要比合作擁有更多的資源,因此競爭越多,合作便越少。也許這就是我們最近越來越常看到策略聯盟之故,因為合作會達成良好的企業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