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尊重
一個人能否得到他人的認可,並不在於他講過多麼具有震懾力的話,而在於他和大多數人能否保持親密的距離。社會上總是有著這樣一些人,他們滔滔不絕而又斬釘截鐵地說著自己不容辯駁的觀點,他們的態度表明自己在這些事情上是不會出錯的,別人隻需要無條件地服從就可以了。有時候,他們還會繃緊麵孔、頤指氣使地指揮著別人,好像他們就是君臨天下的帝王。這些人就是那些唯我獨尊者。
那麼,采用這種態度能夠得到什麼好處嗎?恐怕是非但得不到什麼好處,反而會把自己在交際中孤立起來,弄得難以和別人相處。身上具備唯我獨尊這種弱點的人往往想當然地以為這種態度是那些偉大人物或領袖們所獨有的,它是充滿自信的表現。然而,可悲的是,他們錯了。那些真正的人物或領袖之所以能蜚聲海內外,獲得眾多人的尊敬和認可,並不是因為唯我獨尊,而是在於他們從來不說太過自信的話,在於他們敢於不顧自己的身份而拿自己開玩笑。正是這種肯於和多數平凡人打成一片,而不是在他們中間顯得高高在上,才使他們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有許多事我以為是對的,但是實驗之後,我卻錯了,因此無論對任何事我都沒有一種很自信的判定,如果某事臨時讓我覺得不對,我便可以馬上拋棄。”這是科學家愛迪生的表白,其他大科學家也都是如此。一個人一定要有隨時改變自己原先所做出的錯誤判斷的勇氣,這比堅持一貫不矛盾更為重要。
但是從其他方麵觀察,別人都希望我們能夠始終保持唯我獨尊的一貫處事作風。為什麼呢?如果別人知道我們是處在何種位置,知道我們不會改變這一位置,那他們就容易預知我們將來的行動。這就是別人希望我們能夠始終一貫的保持唯我獨尊的原因所在。
富蘭克林有一種很好的擺脫唯我獨尊的方法,這使他在必要時可以改變他的心思,他養成了一種習慣,在他表明他的意見時,用一種比較模糊靈活的言詞,以致四十年之中,沒有一個人認為他說過任何武斷的話。
這裏有一條很好的交際原則:不要說太過自信的話。如果你能堅持這一條原則,則你將來發現你曾經說過的話有錯誤時,也不必收回你以前所說的話。你應該知道:你所表達的意思或信仰,畢竟還隻是你個人的意見和信仰而已,而別人也還仍然保留著他自己的意見和信仰,並且擁有取舍的權利。做到了這一點,別人自然不會盯著你的錯誤不放,而你呢,也不用為了自己的麵子而堅持著錯誤,這樣一來,自然就避免了陷入唯我獨尊的可怕境地。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意見,所根據的基礎越淺,就越容易導致武斷和自以為是。我們這種過度的肯定,無非是想遮掩對自己意見的某種疑惑。如果你能夠擺脫這種想法,你就會養成“我和別人是平等的,我不應該用命令式而應該用協商式去和別人相處”的好習慣。
下麵我們不妨再來看一下那些偉大的人物們吧。偉大的人物每每接觸群眾時,非但不是采用唯我獨尊的交際方式,還往往故意打趣自己,或是批評自己,從而使得群眾愉悅。他的形象是否有損,暫且不說,但至少在當時,他使群眾感覺比他優越,並進而打動群眾的同情、敬仰、擁護的心弦,博得他們的喜歡。
華盛頓任美國總統時,副總統淘惠斯頓頗能吸引群眾,他用了各式各樣的權術,以擴張他個人的權力,使得他把副總統的閑差弄成具有實權的職務。而這其中他最常用的謀略是“演說做副總統時鬧過的笑話。”這可以說是對那些喜歡唯我獨尊者的最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