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感提高魅商
1.真誠的情感是提高魅商的重要源泉
讓我們看看高魅商的是哪些人,他們有什麼特點?隻要我們相信而且為之努力,我們也可以成為高魅商的人。
高魅商的人是關心別人的人。是在你心情不好時,注意到你心情的人,也是在你成功時,為你高興的人。
高魅商的人是善於發現別人優點,懂得讚美別人的人。
高魅商的人是開朗、幽默的人。
高魅商的人是待人熱情的人。
高魅商的人是真誠正直的人。
高魅商的人是在某一方麵非常出色的人。
知道哪種人高魅商容易,知道怎樣做會高魅商也容易,但是怎麼讓自己變成高魅商就不容易了。一個人很希望讓自己有情感魅商。但是不幸的是,他沒有成功。原因何在呢?因為他表現情感時,心裏一直想,“我要讓別人感動,我一定要讓別人感動。”他急於要取得這樣的效果,因而他心裏並不輕鬆。他隻是在表演,表演得好象他自己也很感動的樣子,而實際上他內心中卻充滿了緊張。他緊張,別人就無法感動了。
情感,必須是發身內心的情感;情感,必須是自然流露。刻意模仿,矯揉造作,隻能引來別人的反感。真誠的情感是提高魅商的重要源泉。
2.真情一生,魅商無限
一生中若時時以真情待人,則在無形中魅力就會自然地增長,且不會因時光的流逝而有任何減損。偉人周恩來的一生就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周恩來是把理性與情感、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得恰到好處的政治家。他立場堅定,原則性強,在關係黨和國家及人民的利益等大是大非問題上,他決不退讓;在該堅持的原則問題上,他決不動搖。但他又非常重感情,講信義,通情達理,為人敦厚熱情,黨內黨外,國內國外,都有他許許多多的知心朋友。提起周恩來,人們就會激起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感情。冰心說過:“我所見過的和周恩來總理有過接觸的人(不單是文藝界),無不感到總理對他和她,都是特別地關心和愛護。這並不奇怪,因為總理是中國亙古以來付予的‘愛’最多而且接受的‘愛’也最多的一位人物。”胡青說:“他善解人意,他懂得尊重人。在他那裏,找不到強加於人,找不到強迫命令,找不到‘我說了算’。他永遠以商量的口吻說話。商量了,可以不接受;不接受,也不要緊。”
周恩來之所以有如此高的魅商,是因為他富於同情心,對領袖、對同誌、對人民、對朋友、對家人,都懷有真誠的深厚感情。同那些冷酷狡詐、無信無義、又“厚”又“黑”的政客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周恩來對領袖有深厚的革命情誼。從他認識了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自覺退居助手地位,協助毛澤東工作,對毛澤東一直懷有非常真摯的革命情誼。不僅在工作上與毛澤東配合默契、相輔相成,而且在生活上也對毛澤東關懷備至。毛澤東到重慶談判時,環境險惡,危險性很大,周恩來對此極為警惕,坐在毛澤東隔壁房間裏一夜未睡,名為辦公,實際上是親自保衛毛澤東的安全。在各種宴會上,凡是敬給毛澤東的酒,他都代飲,主要是為了毛澤東的健康與安全。建國後,凡是毛澤東去人民大會堂開會或上天安門城樓,所要走的路,周恩來都事先走一遍,看看地麵滑不滑,燈光刺不刺眼。毛澤東晚年眼睛不好,給他用的眼藥水,周恩來總是自己先試一試,看看刺激性強不強。1975年,周恩來的病已經很重了,還時刻不忘毛澤東的安全,躺在病床上問:主席現在住在哪裏?主席的安全誰負責?遊泳池有個邊門是不是封好了?豐澤園的後門是不是關起來了?還沒等到回答,就暈過去了。
周恩來對戰友有真摯的同誌情誼。他把戰爭年代犧牲同誌的照片,長期帶在身上,激勵自己拚命地工作,總想把犧牲戰友的那份工作也擔起來,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他把烈士的子女當成自己的子女一樣撫養、照顧。他對那些在極端困難條件下無私奉獻出一切的革命者懷著深深的敬意。長征過草地時,周恩來患肝膿腫,連續高燒,無法行軍。兵站部部長兼政委楊立三等組成擔架隊表示,抬也要把周恩來抬出草地!抬著擔架在草地上行軍極端困難,每邁出一步都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周恩來不忍心讓戰友受那麼大累抬自己,多次掙紮著要爬下擔架,又一次次被戰友們按倒在擔架上。同誌們頂風冒雨,抬了6天6夜,終於走出了草地。剛走出草地,楊立三就昏倒了。在這6天的拚搏中,楊立三磨破了肩膀,扭歪了脖子。戰友的深情厚意,周恩來深深銘記在心。1954年11月,楊立三不幸逝世,周恩來出席追悼會,並致悼詞。他在悼詞中講述了楊立三從井岡山時期對後勤工作的功績,當他講到過草地的情景時泣不成聲,淚流滿麵,在場的同誌無不為之動容。會後,他親自執拂為楊立三送葬,表現出對戰友真摯的情誼和深深的敬意。在周恩來生命的最後日子裏,他常常懷念起那些為革命獻身的戰友們。有一次他對工作人員講,想喝六安瓜片茶。這並不是很有名的茶,工作人員奇怪,總理為什麼忽然想喝這種茶?喝完茶,他才對工作人員說想喝六安瓜片,是因為想起了葉挺將軍。抗戰初期,葉挺任新四軍軍長時,送了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這茶,就好像見到了葉挺將軍。聽著一個生命垂危的人這樣深情地懷念戰友的話語,工作人員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對人民有著魚水情,公仆情。他一生中最痛恨的是誤國誤民的官僚主義,最難過的是看到我國一部分人民群眾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看到解放多年了,老區人民還吃不飽肚子,他深深地自責,難過地落下了眼淚。
他對朋友,始終保持著相互信任和牢固的友誼。特別是當朋友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便送去溫暖、支持和信任。熊瑾汀和夫人朱端綬是我地下黨的傑出工作者,在白色恐怖下,熊瑾汀以“老板”、朱端綬以“老板娘”身份為掩護,為黨作出了特殊貢獻。“文化大革命”中,熊瑾汀被打成“資產階級大老板”。在他們被批鬥、被誣陷的最困難日子裏,周恩來並沒有忘記他們。有一天,他翻著日曆說:“熊老板該過生日了!”吩咐工作人員準備了兩瓶酒,親自趕往熊瑾汀家。熊瑾汀一開門,見是總理,夫婦倆都愣住了:“這個時候,你怎麼還到我們家裏來呀!”他說:“同事嘛,怎麼能不來!我來看看你們,並給老板過生日嘛。”一向熱情的“老板娘”搓著手說:“可我們現在什麼都沒有,吃什麼呀?”周恩來馬上接過來說:“哎!你不是會煎荷包蛋麼,老板娘!炒花生米,花生米總有吧!”“老板娘”流著熱淚,興奮地說:“有,有,我這就去炒。”這個“生日”成了熊瑾汀夫婦一生中最難忘、最溫馨的回憶。
他對黨外朋友胸懷坦蕩,一片真誠。周恩來與張治中雖屬兩個黨派,可在感情上卻是多年的朋友,有著很深的私交。早在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兩人就已相識,周恩來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治中是入伍生總隊長。在周恩來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張治中對共產黨有了認識,並對周恩來大公無私,獻身革命的精神十分欽佩。土地革命時期,張治中為了不與共產黨作戰,既不帶兵、也不參政,當了10年軍校教育長。1954年重慶談判時張治中騰出自己的房子給毛澤東住,又接受周恩來建議,親自陪送,以確保毛澤東的安全。在新疆兼任省主席時,張治中受周恩來囑托,釋放了被國民黨關押的共產黨幹部及其家屬,並安排專人專車,將他們送回延安。對這樣一位為中國革命作出特殊貢獻的有功之人,周恩來始終給予真誠的關懷。1949年4月1日,張治中率代表團到北平與中共代表團談判。張治中雖認清了國民黨的腐敗及必然滅亡的結局,仍受封建忠君思想束縛,不能毅然決然站到人民一邊來。周恩來誠懇地同他多次交談,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明確指出:“代表團不管回上海或廣州,國民黨特務分子是不會放過的。”他動情地說:“我們共產黨人,從不做對不起朋友的事。西安事變時,我未能及時拉住一個姓張的朋友,今天我再也不能對不起你了。”為了解除張治中的後顧之憂,周恩來又親自作了精心安排,把張治中的夫人及女兒安全地接到北京。周恩來的真情深深感動了張治中,使他毅然站到了人民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