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許多外國朋友也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在戰爭年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向世界真實地報道了我解放區的情況,傳播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建國後,斯諾又為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作了貢獻。當斯諾身患癌症時,周恩來征得毛澤東同意,親自派去醫療隊為他治病,使斯諾十分感動。斯諾去世後,周總理在北京接見了斯諾夫人,並用英文與她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周恩來逝世的消息傳到美國,斯諾夫人把周總理的照片放大到一麵牆壁那樣大,她要經常看著這位世界偉人,不忘他的友誼與關懷。
周恩來與鄧穎超互敬互愛的夫妻情,過去鮮人為知。其實,他們的結合,是思想和靈魂的結合,是共同信仰、共同理想的連結。婚後,他們把互愛、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諒、互信、互讓(簡稱“八互”)作為相伴終身的準則,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他們的愛情不斷升華,成為人們心目中最成功、最忠誠、最美滿、最幸福的革命伴侶和生活伴侶。
周恩來日理萬機,仍無微不至地關懷鄧穎超的健康。他有夜間辦公的習慣。有一次,開了一天會,淩晨4點才驅車回到家。西花廳分前後院,司機將汽車滑行到前院便停下來。當工作人員抱著文件準備從正門走向後院時,周恩來豎起一根指頭在嘴前,輕噓一聲說:“走這邊。”工作人員立刻明白了,是怕驚動鄧穎超,便與他躡手躡腳地從屋後的小道繞行。到了辦公室,他才說:“小超最近身體不好,你們要注意一些。”周恩來怕吵醒鄧穎超經常走西廂房後麵的小道的事,給外交秘書陳浩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給這條小道起名為“周恩來小道”。
有一次會見客人,按組織上安排,鄧穎超與周恩來一起見客。平時是在樓上會見客人,秘書正要做準備,總理到了,吩咐說:“今天小超也參加,就在樓下見客吧,省得讓小超上樓了。”事情雖小,但讓人體會到關心之細微,愛情之深厚。
參加萬隆會議時,周恩來在一個星期中隻睡了13個小時的覺,他怕鄧穎超擔心,回國前對秘書說:“不要讓小超操心,她身體不好,我睡得少,回去補上就行了。”周恩來與鄧穎超的愛情經久不衰,老而彌堅。1951年,鄧穎超身體不好,在杭州療養,周恩來給她寫了一封“情書”:超:
昨天得到你23日的來信,說我寫的是不像情書的情書。確實,兩星期前,陸璀答應我帶信到江南,我當時曾戲言:俏紅娘捎帶老情書。結果紅娘走了,情書依然未寫,想見動筆之難。現時已綠滿江南,此間方始發香,你如在4月中北歸,桃李海棠均將盛開。我意4月中旬是時候了。忙人想病人,總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數多,但想念誰深切,則留待後證了。周恩來和鄧穎超之間表達感情和思念的方式,有時也是十分獨特、非常高雅而又有生活情趣的。1954年,周恩來到瑞士出席日內瓦會議。此時,西花廳院子裏海棠花已盛開。鄧穎超知道周恩來非常喜歡海棠花,特意壓了一枝,連同原來壓好的紅葉,一同裝在信封裏寄去。信中還寫著:“紅葉一片,寄上想念。”周恩來回報鄧穎超的問候,托人帶回了壓製好的日內瓦有名的芍藥花和玫瑰花。這兩地相思的花和葉,後來裝在一個鏡框裏保存著,成為一件象征他們永不褪色愛情的工藝品。
正因為周恩來有如此深厚而真誠的情感,才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具有魅力的人之一。他那光輝燦爛的形象,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3.因地製宜展現真情
提高魅商,還應因事因時恰當地表現真情。如在推銷中,積極地流露出真情,則會使你魅商大增,從而使自己的推銷工作也能順利地開展。
鬆下幸之助說:“推銷時,即使一枚卡片的贈品,顧客也會高興;沒有隨贈之物時,笑臉亦是好禮品。”美國某汽車工廠的產品推銷員喬·吉拉德先生,把汽車的推銷工作幹得十分出色。在他從事銷售汽車工作的11年間,每年都賣出了相當數量的新轎車和卡車,遠遠超過了他的眾多同事們。有一年,他比位居第二的推銷員多賣出一倍的汽車。喬·吉拉德先生用一句話透露了他的成功秘密,即“我每個月寄出1萬3千張明信片”。喬·吉拉德從不忘記買車的顧客,他說,真正的銷售開始,並不是出售汽車之前,而是汽車銷售之後。顧客購買後還未出門,他就已寫好了一張感謝的明信片。他十分重視汽車售出後的服務,他每一個月都給用戶寄一張明信片,隨時保持聯係。喬·吉拉德對明信片傾注了許多的真誠,富於人情味。明信片的大小和顏色經常變換。新年的第一個月,寄出一張明信片,當顧客收到信,第一眼看到的是:“我喜歡你”,下麵寫道:“喬·吉拉德祝賀你新年好”;第二個月寄去一張卡片,祝賀顧客在華盛頓聖誕節過得愉快;第三個月是“帕特克裏節日快樂”,等等。顧客都非常喜歡這些明信片,感到愉快和親切。用戶汽車一出問題,馬上就可以得到十分周到的服務。喬的1萬3千張明信片就是一種情感工具,明信片成了企業和顧客之間連結的橋梁,使喬在顧客的心目中樹立起最美好的魅商形象。老顧客的現身宣傳和重新購車使產品的銷售始終是旺季。
使自己富有人情、魅商大增的一條重要法則是:永遠不要說出讓對方傷心、自尊受損的話,實話實說,在提高魅商中並不一定取勝。如果你是一名服裝推銷員,有一位顧客走進了你的店門,你發現他身上穿著一件很舊的外套,你就想賣給他一件新外套。看著他身上的破舊外套,你心裏一定在想:“他怎麼還穿這種破衣服?這還是好幾年以前流行的款式,他居然穿了這麼些年,這衣服早該當抹布使了。”你心裏這樣想,但嘴上不能這樣說,如果你實話實說,那你離“優秀推銷員”這一體現魅商稱號的就相差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