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個人形象
1.選擇適宜的表層綴飾
表層綴飾不會對領導個體的魅力產生質的影響,也就是說,表層綴飾和領導魅力沒有本質的聯係。但是,由於人對外界的認知過程,必須是由表及裏的,因此,表層綴飾對於一些部下或群眾來說,會起較大的影響力。所以,表層裝飾也應作為領導魅商結構的一個層次來加以研究。
(1)領導表層綴飾選擇有方
訴諸於視覺的領導個體的先天條件之外的具體形象因素都屬於表層綴飾的範疇。例如,領導者的衣著、裝飾等等。
在特殊與偶然的情況下,領導者的衣著和其影響力沒有任何關係。譬如領導者在家居、旅遊或運動的時候。但領導者在公眾場合下的服飾,則往往是其審美能力與自我意象的反映,會對其領導魅力發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一般來說,除了偶然和特殊情況來不及調整自己的服飾而外,領導者的衣著、服飾都要和活動背景相適應。穿著昂貴的毛料大衣或皮夾克去訪貧問苦,會使觀眾覺得不是滋味。穿著板板正正的西服或製服,去開調查會和討論會,也往往會使人敬而畏之。
樸素、舒展、大方、整潔,是領導者服飾的基本要求。奇裝異服和過於緊狹的服裝盡管穿著很富朝氣,但也易於使人產生輕褻的感覺。隻能在特殊的情況下,如聯歡、私人聚會時偶爾為之。
當進行規格較高的外事活動或公務活動時,必須穿著體現國格與人格尊嚴的服裝。高貴、莊重的服飾在這種背景下是十分必要的。
服飾盡管和領導者的人品、能力沒有必然的聯係,但起碼和領導者的文化教養和審美水準有關係。因此,也不可掉以輕心。
有不少部下和群眾,是通過服飾來獲取對領導者的第一印象的。如對毛澤東的儉樸作風,不少人是從他的樸素大方的普通中山裝及舒適而價廉的布鞋上發現的。
服飾可以直接作用於人的視覺,給人以特殊的影響力,但又不能真正反映服飾主體的深層素質。因此,也有一些心術不正的人,把服飾作為掩飾自己不軌意圖的“謀略”。
例如:隋煬帝楊廣未當太子前,長期矯飾偽裝儉樸。因為他知道其父隋文帝極為克儉,討厭奢華的太子楊勇。宋朝權奸、賣國賊秦檜也很注意用服飾來掩蓋自己的喪德。當時百姓還未被禁用黃色衣料,秦檜就因皇家以黃色為衣服主調而不準家裏人穿用黃色衣著。
雖然服飾並不表明一個人的實質,但知識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領導者一般都很重視服飾的視覺作用。在人與人相互認識的第一印象中,服飾在其中是起了不少作用的。能否以穿著得體自然而適合群眾鑒賞習慣的服飾,出現在大眾麵前及各種公務活動之中,是領導者注意形象魅力時的最淺表露也是最基本的因素。
這是因為,服飾對於人的交往過程來說,也是一種認知符號。一個穿金戴銀渾身珠光寶氣的人,表明了他(她)的富有或對富有的追慕。一個穿著邋遢、衣冠不整的人,表明了他(她)缺乏文化素養、窮困潦倒或玩世不恭。一個衣著古板、一絲不苟的人,反映了他(她)嚴謹或孤傲。一個衣著樸素、端雅的人,讓人覺得和藹可親。歹徒在身著警服的人員麵前,會不自覺地感到心慌氣短;小夥子在身穿潔白醫服的護士小姐麵前,可以自然地解衣挨針。這都是服飾的認知作用所使然。倘若一個領導者的衣飾滑稽可笑,我們會找不到為什麼要尊重他、服從他的理由。在《宰相劉羅鍋》的電視劇中,編導讓裸體的劉墉和乾隆皇帝平等地交談,這是有著心理學上的可行性的。
(2)選擇合適而又具有個性的服飾會使自己魅商獨具
一些世界知名的人士大都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特別是衣著打扮。選擇合適而又帶有個性色彩的衣著會最大限度地展示一個人的魅商,從而成為領導者走向成功的有力催化劑。
漢密爾頓將軍,是二戰期間英軍的著名將領。他領導自己的部隊在北非與隆美爾周旋,是蒙哥馬利元帥手下的愛將。他的穿著就很有特色。此人在任何場合都喜歡穿禮服,當然也從不戴鋼盔,往往戴一頂絲棉製品的貝雷帽,給人的感覺即像西裝革履的紳士,又像寬厚仁和的長者。士兵們對他既親切,又有幾分畏懼。這一形象使他在任何時候都能走進士兵的心中,化為他們的一分子,又能隨時從中走出來,使他們認識到這是我們的司令。
艾森豪威爾將軍喜歡穿一件自己設計的短夾克,最後整個美國陸軍都采用了這種夾克,並稱其為“艾克夾克”。
蒙哥馬利元帥在北非戰場作戰時,從來不戴鋼盔,也不帶手槍,並且穿著一件套頭襯衫。他的理由是,“我不戴鋼盔,是因為鋼盔會傷害我的腦袋,降低我的工作效率,同時,我領導的是多國部隊,頭上不應該隻有英軍的徽章。我也不帶槍,因為我不是戰士,我是指揮員。至於我為什麼穿一件套頭襯衫,那是因為我怕沙漠的熱浪對我有所傷害。”
埃爾頓將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還是位年輕的上校,他的製服便與眾不同,使其在同等級別的軍官中顯得尤為引人注目,這也是他日後得以提拔為中將的緣由之一。那時的軍服有些呆板,埃爾頓將軍不滿於這身戎裝,於是在大前提不變的情況下稍作改動。例如,他從不帶笨重的鋼盔,他的理由是“笨重的鋼盔抑製了我的思考,使我不能有清晰的頭腦去指揮作戰”。再如,勳章在許多人眼裏舉足輕重,如同士兵手中的槍,作家手中的筆一樣重要,但埃爾頓將軍以為,炫目的勳章固然令人感到榮耀,但這代表了過去而不能作為未來的功勞。於是,他私作主張,在自己的製服上別出心裁地掛著女友愛莎的頭像。精致的頭像加之精美的金屬外殼更使埃爾頓將軍在莊嚴肅穆的軍營顯得人情味十足。他手下的士兵維勒曾說:“我一見到埃爾頓將軍胸前的那枚精美的頭像,便減少了對戰爭的緊張感和恐懼感,頭像也使我在戰鬥閑暇想起了家鄉。”這便是埃爾頓將軍成功的秘訣之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埃爾頓將軍已被提拔為陸軍中將,同時也獲得了一個綽號:“不佩槍的將軍。”綽號的得來是這樣的:埃爾頓將軍一直不改變他與眾不同的作風,盡管已升為中將,仍是守“舊”如初。別帶精致的手槍在當時的將領中是一大時尚,人人以擁有精致的手槍而自豪。埃爾頓將軍獨不以為然,他的製服上除了那枚跟隨多年的頭像外,別無他物。一切披掛對他來說都是多餘,手槍就更不用說了。別人問他:作為一名馳名沙場的將軍怎能不佩戴手槍呢?埃爾頓將軍答道:我的職責是指揮別人用槍,而不是我親自戰鬥,如果職責不分,將軍與士兵則無界限可定。
整個二戰過程中,埃爾頓將軍從來不打領帶,他說:領帶束縛了我的脖子使我不能大聲地指揮戰鬥,發號施令。埃爾頓將軍的那頂金邊帽子,那副太陽眼鏡,那隻冒著青煙的大煙鬥,這一切都使他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無論走到哪裏,特別的裝束總使人們很容易地記住了他。當問及為什麼如此與眾相異呢?埃爾頓將軍答道:這些貌似神秘的象征能使對手望而生畏,如同施放煙霧彈,障住了他們的眼睛。同時,特定的裝束使人們容易記住你,提及大煙鬥、金邊帽子、太陽眼鏡,這些整體協調的裝飾,會令人肅然起敬,無形中具有一股威懾性的魅力。
現任美國西點軍校軍事防禦工程係主任的文戈準將則鍾情於他的迷彩戰服。一年四季,風雨不誤,無論上課、下課,出席會議,甚至參加學生自辦的娛樂活動,他都是迷彩戰服不離身,並且穿著迷彩服時絲毫不馬虎,有板有眼地把每個扣子係好,連領帶也打得筆直。有一次參加軍校盛大慶典宴會時,其他的將軍都脫下戎裝,西裝革履,衣冠楚楚地參加宴會,而文戈準將依舊我行我素,全不理會別人的訝異。在熟悉的、陌生的麵孔中,穿著別人已習慣了的迷彩服應付自如。結果怎樣呢?由於他與眾不同的裝扮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陌生的麵孔也變得熟悉起來,軍界中從此便流傳著富有傳奇色彩的迷彩服將軍的故事,文戈將軍從此名揚軍營。
與文戈將軍有同樣嗜好的裏丘克上校對迷彩服更是情有獨鍾,甚至到國防部就職仍不改舊習。芸芸將領中你一眼便可將他辨認出來,即使從未謀麵的人亦不例外,加上裏丘克上校有著一副威猛的身板,屬於猛虎型將領,野戰服更增添了他“坐鎮軍中,八麵威風”的氣概。裏丘克上校曾說過:我的任務便是作戰,穿上野戰服為的是使士兵隨時提醒自己不可片刻的鬆懈,並做好隨時整裝待發的準備。
當代世界的政治家們都很注重衣著儀表,克林頓總統衣著瀟灑,富於時代精神,其個人魅商博得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讚賞。葉利欽總統特聘自己的女兒為形象顧問,威嚴的裝束,體現出這位鐵腕政治家不凡的氣質。中國的領導者在不同的場合穿著不同的服裝,表明新一代領導人也在向世界靠攏,西裝、中山裝、休閑裝在不同的場合體現了不同的功能。
總之,作為一名領導者,穿出個性、穿出品味,穿出威嚴,是自我發展的要求,也是時代的要求,更是一名領導者高魅商的外在表現。
2.適當注意體貌形象
領導者的體貌對領導者的本質形象起著一種特殊的作用。儀表堂堂的人更易被他人接受,這確實是一種社會的客觀現象,我們不必諱言。盡管領導者在理論上也明白“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的道理,但不知不覺地還是喜歡使用外表招人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