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商的審美原則(2 / 3)

3.每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美

俄國美學大師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曾說:“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應該是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壞和諧,毫不違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當美與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時候,再下一代就將會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誰也不會有所抱怨的。……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今天就給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有新的要求,隻有新的美才能滿足它們。”這就是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魅商共性。上一代人崇尚的那種美,到了下一代,由於它已經遠離了上一代的魅商環境,因而失去了它的魅商共性,它的個體的獨特魅商也就無法實現了。這是因為一個人的美,隻有得到人們的認可,她的魅商才能得以實現。由於魅商具有直覺性的特點,這就決定了魅商的實現具有即時性的特征。時過境遷也許就無魅商可言了。

個性與共性的關係,這是魅商的另一個重要的審美原則。

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喜歡高峨博帶,身佩長劍,還自詡“餘自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他的這種裝束,和他那潔身自愛、至死不渝、不願同流合汙的個性是完全一致的,從外形上就反映出了他個性的魅力。

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可見打扮在魅商顯現中的重要性。可是如何才能體現魅商呢?打扮要根據自己的個性特征,這是一個重要的審美原則。如果你是一個活潑型性格的小夥子,就應該經常穿皮夾克、登山服、運動裝一類較灑脫的衣服,如果你是一個比較內向文靜的姑娘,就應常穿花色素靜的衣服,項鏈也應以白潔的珍珠串為佳。電影《青春之歌》的女主角林道靜婚後常穿一身淡青色或藏青藍色的旗袍,黑布鞋,加上她那烏黑整齊的短發,正好同她淳樸、嫻靜的個性十分和諧,越發襯托出她內在心靈和外貌形象的美。

個性的魅商常常通過風格表現出來。一個有風格的女人善於將適合自己個性的服裝挑選出來,然後加上自己的特殊處理,使之更出類拔萃,與眾不同。

獨特的風格是最有效的交際手段之一,著名影星、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簡·方達和多莉·巴頓都以她們獨特的方式穿著打扮,即使你對她們一無所知,但隻要在馬路上和她們擦肩而過,隻要看上她們一眼,你就能察覺出她們的魅力,並能對她們的個性略知幾分。這就是因為風格與個性具有內在關係的緣故。

我們說魅商偏愛個性,並不是說魅商完全否定共性。個性與共性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矛盾,不存在脫離共性的個性,也不存在沒有個性的共性。

魅商的共性是指這種魅商是一個時期、一個時代、一個區域內很多人共同具有或欣賞肯定的,這正是一個人的魅商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

魅商的共性常常以魅商審美習慣的方式表現出來。魅商的審美習慣是由於某種魅商形式的反複出現,從而在人們的審美意識中積澱起來並變成新的魅商審美需要的行為方式。魅商審美習慣與魅商的共性緊密相連。掌握魅商的共性,有利於審美習慣的培養。有了良好的魅商審美習慣,欣賞者對新的魅商主體的審美過程,便變得自動化了。魅商主體也產生了要去完成自動化審美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不去完成這種審美動作,往往會使主體感到精神不安。人根據活動的需要,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以往的魅商審美習慣。“環肥燕瘦”,這是說漢代的趙飛燕生得纖細輕盈,幾乎可作掌上舞,而唐代的楊玉環則長得豐滿豔麗,顯得雍容華貴。她們兩個人之所以能分別在漢代和唐代作為當時富有魅商的美女的典範,與漢代喜歡纖瘦的女子,而唐代喜歡肥胖的女子這種審美習慣密切有關。如果讓楊玉環生於漢代,趙飛燕出在唐代,那麼她們的主體魅商就完全不可能得以顯現了。這就是魅商共性所起的作用。

魅商的個性與共性的對立統一,對於增強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凝聚力從宏觀上講,離不開魅商的共性,從微觀上講則離不開魅商的個性。人與人之間正因為對人的性格、誌趣、理想、外貌、行為、舉止等魅商因素,有著共同的魅商理解,所以才能由這種魅商的共同感受產生愛、信任和尊重。大至社會、民族,小至企業、家庭,僅僅靠地域的接近,法律的製約是不可能產生真正的凝聚力的,更不可能產生極強的凝聚力。凝聚力是心與心之間的撞擊,是魅商感受的強烈吸引。正是魅商的共性使人們之間的凝聚力的產生有了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並不就是現實性。要使凝聚力從可能性變為現實性,還需要有魅商個性的催化作用。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魅商,其他人才會被這種個性魅商所感動、所吸引,一群沒有個性的人結成一個集體,由於每個人都缺乏獨特的魅商,因而都無法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魅商的吸引。個人越是獨特,個性的差異越是懸殊,個性的魅商就越能持久。由這些具有個性魅商的人組成的社會有機體,就越是生機勃勃。在愛情領域中,性格差異較大的男女結合成的家庭,由於他們彼此間個性魅商的作用,產生出較強的吸引力,家庭也比較牢固,而且富有生活情趣。毫無個性魅商的一對男女廝混在一起,隻能是無聊的湊合,而不可能有溝通和吸引。因為一個平庸的靈魂,並無值得別人理解的內涵,所以也就毫無魅商可言了。由此可見,缺乏個性魅商是很難產生真正的凝聚力的。許多家庭的離異,就在於男女雙方在婚後缺乏個性的魅商吸引,缺乏對對方魅商內涵的深切理解,這樣,原來的凝聚力就逐漸被瑣碎的家務、平淡的生活和子女的教育所侵蝕而消散了。

既要符合時代、地域、民族、團體對共性魅商的要求,又要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魅商,使自己成為社會凝聚力的一個分子,這就是魅商的個性與共性的對立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