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時雙手叉腰、上身微向前傾的人,如同事業上的短跑運動員,他想以最短的途徑、最快的速度來達到自己的目標。當他似乎無所作為時,往往是在計劃下一步的重要行動,並且積蓄了能突然爆發的精力,那叉起的前臂就像代表勝利的V字型一樣,成為他的特征。
一個人心事重重時,走起路來常會擺出沉思的姿態。譬如頭部低垂、雙手緊緊交握在背後。他的步伐很慢,而且可能停下來踢一塊石頭,或在地上揀起一張紙片看看,然後丟掉。那樣子好像在對自己說:“不妨從各個角度來看看這件事。”
一個自滿甚至傲慢的人,可能采取墨索裏尼式的走路姿勢。他的下巴抬起,手臂誇張地擺動,腿是僵直的,步伐慎重而遲緩。這樣走路是為了加深別人的印象。
速率和跨度一致的步伐往往為首腦人物所采用。這樣走路,容易讓隨從和部屬跟在後麵時保持步調一致,形成小鴨跟著母鴨的隊形,以顯示追隨者的忠實和服從。
(3)坐的體態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坐的時候居多,對坐的觀察決不可忽視。對“坐”稍加留心,你就可以從坐的姿態、坐位的排列、彼此間的距離等方麵看出人的情緒、欲望、個性、地位、彼此間的關係、親密程度等等,而且這些坐的細節傳給你的將是真實的信息。
假設你的女友鄭重提出和你分手,而你深愛著她,沒辦法隻好向朋友去請教解決辦法。你們相對坐在靠椅裏。你身體前傾,手放在膝上,急切地訴說著事情的經過,而你的朋友開始時坐著一動不動,饒有興趣地在傾聽。等你嘮叨了一會兒,他突然往後一靠,一腿放在椅臂上,盡管他仍然目光專注地看你,好像很專心在聽,但他的動作卻告訴你,他對此事漠不關心,覺得自己的時間被你的這些老故事白白浪費掉了,他已經開始出現厭煩情緒。如果他一直保持著這種姿勢,他內心會漸漸從不關心轉為敵意的態度。
我們有時也可以看到,有的人不是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而是把椅子挪了個個兒,將椅背朝前,雙腿叉開,跨騎在椅子上。經過多次觀察可以得出結論:跨騎椅子是當人們麵臨語言威脅時所作出的一種防護行為。在談話過程中,當某個外向性格的人處於劣勢時,他就有可能不由自主地跨騎在椅子上,並且這種由正坐轉入跨騎的過程大多數是在他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下進行的。一旦他轉入跨騎椅子的狀態,他就會感到處於支配地位,使他人處於劣勢,因此化被動為主動。事實證明,當某些人對他人的講話感到厭煩或想壓下別人在談話中的優勢而顯示自己的時候,他們就會采取這種坐姿。跨騎椅子的人經常給別人一種放肆或處於主導地位的印象。習慣於跨騎椅子的人總想惟我獨尊,很難和他人和睦相處。
在坐著交談的過程中,其中有人將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並且將蹺起的腳朝向在坐的某一個人,那麼表示他對這個人發生了興趣,或願意接近。如果那個人對他也發生了興趣,那他也會作出同樣的動作。當兩個人談得很投機時,一方甚至還會效仿對方的動作和手勢。
一坐下來便蹺腳的男人,大多防禦心很強,而且具有不妥協的對抗意識;一坐下便蹺腳的女性,表示對自己的容貌相當自信,且有誇耀和引人注目的意思。
還有一些細微的動作,如聳肩、歪頭、皺眉等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動作,亦能表現出人的心情狀態。當然,還需要根據當時的情景及其麵部表情和聲音表情才能作出最後的判斷。
如果我們把語言看作是人際關係的第一橋梁,那麼體態語就是第二橋梁。體態語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通過人的手勢、身體的各種姿態、麵部表情等來傳遞信息,因而也叫作非詞語交際。體態語是“看”的語言,所以它有無聲、含蓄、深沉等特點。一個人如果體態呆板,肢體僵持,一定會讓人感到平淡乏味,魅商很低。優美的體態,加上形象化的動作或姿態是特別富有魅商的。體態是把肉體與精神這兩個世界聯係起來的媒介,它既能體現人的精神(內在)的魅商,又能體現人的肉體(外在)的魅商。在兩性接觸的場合,女性的體態語是很有魅商的,她們的動作會變得十分活躍。女子用手撫弄頭發、觸摸臉頰、擺弄裙裾、撫腮抿唇、玉筍輕搖,都會使男人著迷。一個人的姿勢和動作,能從多方麵來反映她的內心世界,是激動還是冷漠,是精力充沛還是軟弱無力,是愛還是恨!體態語的嫻熟運用,是生理成熟的一種自然表現,是無意間的情感流露,是人際關係和諧的一種標誌。
5.服裝——不可缺少的人體包裝
“佛靠金妝,人靠衣妝”,服裝是展現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裝可以幫助你增強自我表現力,從而使你的魅商錦上添花。服裝也可以幫助你獲得心理的平衡,當你心情沮喪的時候,穿一件使人精神振奮的衣服,就會使生活重又變得井然有序。山口百惠在她的自傳《蒼茫的時刻》中寫道:“從很久以前起,我覺得每天所穿的衣服的顏色與式樣,似乎可以左右我那一天的一切:穿紫色西裝褲加運動衫時,就有仿佛回到了孩提時代的感覺;同樣是西裝褲,如果配以白布襯衫,把胸扣解開三顆的話,就像是變成一個大膽的女性。光是感覺還罷了,我竟連走路和說話都自然而然地會有這種風度。有時自己意識到這種變化也會感到快活,但有時也會因為時間與場合不合適而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我們從山口百惠的這段自述中可以看出,她是把衣裳作為增強自我表現力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來運用的,衣裳已經成了她表達思想情感和調節心理狀態的有機組合部分。衣裳甚至能幫助她樹立起必勝的信心。有一次她為了出庭打官司,曾為穿什麼衣裳出現在法官和公眾麵前而煞費苦心,是穿平時她最喜愛穿的黑色西服,還是穿粉紅色的連衣裙?她把這兩套衣服在身上比來比去,還是很難下決心。可是後來她轉念一想,今天是出庭打官司,一點也不能泄氣,衣裳應當幫助我樹立起必勝的信心——今天決不能穿得太素。這樣一想,她很快穿上了粉紅色的連衣裙。她決心要利用衣裳鮮豔奪目的定型印象,出奇製勝。果然,她豔麗的衣裳大大有利於調動她積極、奮爭的情感和法庭判決的傾向性。
美國前總統卡特最愛穿牛仔褲,連在白宮參加重要的會議時,他也穿著牛仔褲出席。牛仔褲是超越性別、年齡、職業的衣服,而卡特的意圖,是想表明他不僅是美國的總統,同樣也是所有人的朋友。我們從深層心理的角度來看,卡特也是有意要否定自己身份的特殊性,來達到其政治目的的,他心中有此自信,而他也借著牛仔褲展現了此種自信。
許多角逐奧斯卡獎的電影明星都對自己的服裝倍加注意,因為電影的特寫鏡頭,把服裝上的一邊一褶,演員的一舉一動,都清晰地顯示在觀眾麵前。服裝設計師麥凱回憶說,由於主演《諾馬·雷》一片而獲獎的薩利·菲爾德事前找他設計服裝,“菲爾德非常緊張”,兩人經過長時間的商量,最後決定設計一身白色羊毛縐呢服,配上一件白紡綢外套,外套上綴以珠飾。麥凱得意地說:“她穿上這套服裝立刻消除了緊張心理,看上去輕鬆自如。我認為這套服裝對菲爾德來說,再合適也沒有了。”
1967年有很高權威的服裝設計師黑德的一次失誤卻產生了意外的效果。當時,超短裙行將風靡世界,但在奧斯卡獎的頒發儀式上還沒有人穿過。影片《寶貝》的女主角宋莉·克裏斯蒂這年被評為最佳女演員,然而她拒絕接受黑德為她設計的長禮服。輪到她領獎時,她急匆匆地登上台,從黑德的小隔間前擦過。黑德隻看到她的領口,認為做工精細,點頭示意她可以通過。其實,黑德在小隔間裏看到的隻是克裏斯蒂臀部以上的部位,並沒有覺察到她穿的竟是從倫敦小商店裏買來的超短裙!克裏斯蒂在台上一亮相,觀眾先是一驚,繼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震耳欲聾的喝彩聲,表明超短裙在這樣莊嚴的場合也得到了認可。這一件事具有象征性的意義,它表明一個時代的結束。從此以後,作為頒獎儀式的“時裝比賽”,進入“自由式比賽”。
我國的青年女歌手毛阿敏在參加南斯拉夫舉辦的世界通俗歌手大獎賽前,除了對參賽歌曲的選擇、演唱技巧等做了充分的準備外,她還對自己在舞台上的服裝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為了既樸素純實,又富於變化,毛阿敏穿了一件無袖的銀白色旗袍,即體現了中國女性特有的嫵媚,又迎合了歐洲觀眾希望女性裸露自己身體一部分的審美習慣。結果她的演唱在比賽中引起轟動,在大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評委和觀眾稱讚她的服裝是這次大獎賽中最富有魅力的服裝。
可見,服裝也是魅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外在要素,不同的人根據不同的體形、不同的膚色以及不同的個性搭配不同的服裝,就能充分展示其魅商,在生活、工作中獲得認同,獲得自信,伴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