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商在家庭中的作用
1.丈夫有魅商,妻子傾心相助
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夫妻雙方的相互支持與共同奮鬥。高魅商的丈夫能吸引妻子在事業上,生活上給予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幫助。妻子的付出促進了丈夫的成功,丈夫的成功又使生活有了質的提高。
中國美術館的畫家趙俊生在藝術界是苦心孤詣鑽研藝術,踏踏實實做好人的典型。說藝術,他擅長人物,能畫山水,兼及花鳥,就連虎豹牛馬豬羊等猛獸家禽都畫得別具一格;說做人,那是個熱心助人,可以團結一大批同道的好好先生。趙俊生德藝雙馨的高魅商深深吸引著妻子朱晴,為了趙俊生的事業,朱晴給予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與支持。
趙俊生的妻子朱晴作為一個著名畫家的太太,本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悠閑生活,比方說,開車兜風,坐咖啡館讀讀小說,去美容院或歌舞廳之類。她報社的同事們都對她羨慕的不得了,覺得你還用得著上班嗎?丈夫能掙錢,也不限製你花錢,想要什麼就能買什麼,你還要咋樣呢?
而事實上,朱晴比他們所有的人都忙,要幫助趙俊生料理許多事。小到打理趙俊生的父母和他的七八個兄弟姐妹的交際往來,大到趙俊生畫連環畫時,她要為他閱讀原著做解釋說明,策劃整體構思。所有出版社的往來信件都是朱晴替他拆閱,並以他的名義代為回信。包括趙俊生從美國回來給房東的信,也是朱晴憑想象,根據人家來信代寫的。此外還要替他填寫郵寄每年那上百張的賀卡。
這一切,如果朱晴不去做,趙俊生就會置之不理,全不往心裏去。他覺得不回贈人家的信和賀卡也沒什麼了不起,慢慢淡掉那些關係,他更省事;生活越簡單,他就越能專心致誌地去畫畫,有什麼不好?
可是,朱晴處處為丈夫著想,主動幫他做他自己不去做的事。
趙俊生人緣好,同行的朋友特多。有一陣子,他們家幾乎沒有一天不來客人的,隻要來了朋友,朱晴總是熱情招待,陪聊天,請吃飯。她甚至能記住每個人的口味,誰愛吃什麼,下次再來就添上對方愛吃的菜。慢慢地趙俊生的朋友反而倒更像朱晴的朋友了,要是有一段時間不來,就會給朱晴打個電話,說,我要去你那兒,我想吃什麼什麼,你可準備好。
看著朱晴進出廚房,忙著做飯炒菜招待別人,趙俊生卻不以為然地說:“人家又不是為吃飯而來的。”總覺得你忙這忙那,還不是沒事找事,弄得這麼複雜,不打理這些關係不也照樣過嗎。慢慢地那些畫家朋友都成了朱晴的“鐵哥兒們”,如果哪兒搞什麼活動,需要哪位畫家來捧場,隻要朱晴一句話,對方絕對有求必應。畫家們搞活動也總招呼朱晴去參加。
趙俊生兄弟姐妹8人都在天津,凡來北京辦事或玩的沒人找趙俊生,全找朱晴。趙俊生是誰愛來誰來,他不管也不問。若是哪個姐姐妹妹跟他說起家裏的矛盾如何如何,他會幹脆回答說:“你要來就說點兒高興的事,要不你就別來。”而他的姐姐或妹妹就會說:“我又不是衝你來的,我是衝朱晴來的。”他弟弟來電話也總是找朱晴,朱晴若問:“你跟你二哥還說什麼嗎?”他弟弟則說:“你問他有話跟我說嗎?他要有話跟我說,我就跟他說。”就這樣,家裏這些事,趙俊生從不放在心上也不放在眼裏。
趙俊生父母在世時,他們每年春節都回天津過。這樣,朱晴總想著給家中的兄弟姐妹每人備一份禮物,要考慮到讓他們喜歡,而各自的價值又別相差得太大,以免顯得厚此薄彼。趙俊生不管倒不說,還埋怨說:“你們來來回回帶東西,我成了你們的運輸隊長了,北京天津什麼東西買不到啊?這不是沒事找事嗎。”全然意識不到這裏麵的親情人情味,更不會感到朱晴這是在給他長麵子。
還有報刊邀請趙俊生講述繪畫感受的文章,也都是出自朱晴之手,以他的口氣替他寫來。朱晴替他做許多事,他都習以為常。
正是在妻子的努力下,才有了趙俊生事業上的成功與兩人家庭生活的幸福。
在民間傳說中,有一個寇準拜妻為師的故事。
寇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親過著貧苦的日子。他母親為了把他撫養成人,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省吃儉用。即使如此,娘兒倆也僅能湊湊合合地填飽肚子,相依為命。因此,小寇準根本沒有錢去念書。十多歲了,還一個字也不認識。
當時正值五代十國的後期,兵連禍結,烽煙四起,戰爭連年不斷,很多百姓流離失所,四處逃命。寇準的家鄉也聚積了不少難民。一天,一個女子逃到寇準家裏,她大約十五六歲的樣子,長得眉清目秀、唇紅齒白,亭亭玉立。寇準母親覺得這個女子怎麼看怎麼俊,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惹人愛,於是就想把人家留到家裏。寇母一問這女子,這女子滿口答應,因為她已深深喜歡上了有魅商的寇準。不久,寇準就和這個俏麗的姑娘結婚了。此姑娘姓李,所以,當地人稱之為“李氏”。
天下越來越亂,老百姓苦不堪言。寇母一直想給寇準請個先生,讓寇準學點知識,以便將來能成點大事,治理國家,報效民族。但畢竟家境太貧寒了,除了勉強吃飯,半文不存,哪裏請得起?所以寇母心中很著急,整天愁眉苦臉,哀聲歎氣。媳婦李氏看出了婆婆的心思,她對寇母說:
“母親不用擔心,我小時候父親曾教我《四書》、《五經》、天文地理。如若您信得過我,兒媳願意為師,教好丈夫是我的心願,教不好,拿我問罪!不過有一點,若讓我教得寇準,他須先行拜師之禮!”
這李氏乃是官宦之家的後代,隻是由於父母死於戰亂,才流落他鄉。她從小聰明,讀了許多書籍,真可以說是《四書》、《五經》無一不通;天文地理,無所不曉。李氏看出寇準有較高的魅商,如果好好雕琢,將來定成大器。於是她擔負起教育寇準的重任,不辭勞苦,盡心盡力。隻幾天的工夫,李氏的才識就使寇準由衷地佩服。寇準對李氏言聽計從,真以師相待。於是李氏勉勵寇準要效法蘇秦,立誌發憤,規定早起晚睡,不得偷懶,安排的“作業”他須如數完成。這寇準天生聰明,過目不忘,用心攻讀,長進很快。把寇母高興得眉開眼笑,嘴都合不上了。
在妻子的悉心教育下,寇準發奮讀書。雖然比不上蘇秦頭懸梁、錐刺骨,但也天天早起晚睡,刻苦攻讀,孜孜不倦。幾年過去後,寇準已是經綸滿腹,才華橫溢了。那字寫得更是出類拔萃,無可挑剔,什麼秦篆、漢隸、魏碑、唐草,樣樣拿得起,放得下。以後寇準作了宰相,履建奇功,不能不說與其妻子的鼎力相助有直接關係。
2.妻子有魅商,丈夫做幕後英雄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成功男子的背後總會有一個偉大的女性給予他支持,而一個成功女子也同樣少不了為其高魅商吸引而全力支持甘做幕後英雄的男性。
1958年,18歲的邢燕子從寶坻縣農業中學畢業後,本來可以到天津市區工作的父親身邊繼續上學,但她卻帶著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毅然回到老家——寶坻縣大忠莊鄉司家莊村務農了。
當時正是大辦農業、大上糧食的年代。她用自己稚嫩的雙肩全力載負起解決家鄉饑饉的任務,沒有保留一絲力氣。冬季裏冰上打魚,春季裏人拉著犁耕地,夜晚挑著油燈打葦簾。多少次的午飯就是在地頭上啃著窩頭和鹹菜,她和她的“燕子隊”經過一年的努力就讓司家莊變了樣。
黨和政府給了邢燕子很多榮譽。她先後入了黨、出席了共青團九大、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並為大會主席團執行主席。
至今邢燕子仍清晰記得,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時,身材魁偉的毛澤東主席用溫暖的大手領著她向主席台走去的幸福情景。當時她又一次暗暗囑咐自己要一輩子聽黨的話,聽毛澤東的話。
被樹為全國知識青年先進典型後,邢燕子的事跡和照片紛紛被全國各大報刊、雜誌刊登、轉載。人們學習邢燕子,崇敬邢燕子,更有許多青年人從心裏愛慕邢燕子,幾十封求愛信從祖國四麵八方飛來,傳遞著渴望結為伴侶的強烈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