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葡萄糖苷酶抑製劑

阿卡波糖:

又名拜糖平,降糖作用主要是抑製小腸粘膜中的葡萄糖苷酶活性,從而減慢腸道中的雙糖和澱粉類多糖轉變為葡萄糖,降低餐後血糖。腹脹、上腹灼痛是其胃腸道的副反應,因此腸道疾病和潰瘍病患者忌用。多與其他降糖藥合用。服用時一定要隨餐同時服用。

米格列醇:

胃腸反應少,故可用於老年人。作用機理同拜糖平。

4.胰島素增敏劑:

為噻唑烷酮類化合物,英國與日本已用於臨床,作用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元的產生。

5.胰島素治療:

胰島素種類臨床上以作用的時間特點分為長效、中效和短效三類。品種有豬、牛和人胰島素三種。在2~8℃以下可保存2年,但不可凍結。室溫25℃以下可保存1個月。

胰島素用於Ⅰ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療,用於Ⅱ型糖尿病出現各種並發症,處於應激狀態時等。其副作用是過量時產生低血糖反應,局部或全身的過敏,注射局部的脂肪萎縮和形成胰島素的抗體等。

調治宜忌

糖尿病的治療是綜合性的,除了前麵單一介紹的藥物治療內容外,還包括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療法和糖尿病的監測,共五個方麵。這後四種又都是最基本,最重要和最關鍵的治療,患者及其家屬應當很好地掌握。雖然藥物治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擇,但患者及其家屬也應該了解藥的作用,服藥的諸多注意事項等,患者掌握著治病的主動權,對糖尿病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治療信心,掌握飲食療法,運動療法的具體內容,最終達到長期良好的控製血糖並預防並發症的目的。這就是糖尿病人要進行糖尿病知識教育的初衷。希望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能積極主動的參加關於糖尿病教育的活動中去,如糖尿病學習班,科普講座,電視電台廣播,電話谘詢等等。

1.患者及其家屬宜掌握下列飲食治療知識:

飲食治療是所有糖尿病病人以及處於糖尿病人與健康人之間的過渡人群,醫學上稱之為葡萄糖耐量低減者都應該接受的基礎療法。應該說是糖尿病治療中必不可缺,必不可少的一種療法。

(1)飲食治療的目的:在於糾正糖、脂肪代謝紊亂,控製體重,減輕胰島負擔。

(2)飲食治療的原則:在控製總熱量的前提下,提供足夠的營養素,對青少年應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對成年人應達到維持理想體重及其體力活動的需要。

(3)飲食治療的關鍵一環是合理的熱量攝入。“合理”兩字非常重要。過去常講控製飲食,多被人們錯誤的理解為“饑餓療法”,“越吃的少越好”或“少吃主食,多吃副食”,有些糖尿病人在患病之後首先想到的是“這回算完了,這一輩子什麼也不能吃了”,這些說法和想法都是不對的。

(4)合理飲食即是平衡飲食,根據每位病人的體力活動強度、理想體重計算出每日需要多少熱量,再計算出多少食物量產生這麼多熱卡,不多不少達到每日的出量和入量的平衡。所以又把飲食療法稱為平衡飲食療法。

(5)具體算法:第一步計算出理想體重數:身高(公分)-105=公斤體重,例如身高175cm-105cm=70公斤,該患者的理想體重是140市斤。第二步根據病人的勞動強度和生理狀態找到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要的總熱量:輕體力活動者20~30大卡/公斤/日;中等體力勞動者30~35大卡/公斤/日;重體力勞動者35~40大卡/公斤/日。對青少年、孕婦、哺乳者在此基礎上加10%,對超重和肥胖者,在此基礎上減10%~20%。舉例:前麵70公斤理想體重者如為中等體力活動者即為:70公斤×30大卡/日=2100大卡/日,該病人原本是個大胖子,那麼在2100大卡中減去20%,則為1890大卡/日。第三步根據需要熱卡數分配三大營養素比例: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55-60%,蛋白質占15%,脂肪占30%以下。最後一步查表找出每種食物所產生的熱卡及營養成分。我們的食品中無外乎主食中的糧食(主為碳水化合物)、副食中的奶、蛋、肉、油、菜等。粗略的可由內分泌專業醫師幫你計算,詳細的可請教營養醫師。

(6)關於飲食療法還要強調的幾點:

①進餐次數不得少於3餐/日,同樣的主食量吃兩餐血糖控製不好,改為三餐後每餐食量減少了,血糖也控製滿意。提倡少吃多餐。

②三餐的分配比例1/5: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