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癢小手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用具,往往是不起眼的。但是,它的用處卻特別有趣。有一種抓癢用的“老頭樂”,對於一般人或許並不太需要。然而,從發明的構思上講,有新穎之處。況且對老年人還是很有用的“工具”之一。故取名為:老頭樂。它是怎麼發明的呢?
約800多年前,在我國南宋的時候,有個叫賈似道的人,他特別喜歡玩蟋蟀。後來他做了朝中大官,身居宰相之職,仍然對玩蟋蟀著迷。南宋的京城臨安,即今天的浙江杭州,夏天天氣很熱。賈似道是個大胖子,呆在屋裏頭鬥蟋蟀,背上常常出汗發癢,怎麼辦呢?他就吩咐家裏的仆人說:“我集中精力玩,你站在我的背後給我抓癢。”
仆人用手指甲給他抓癢,手輕了,不滿意;手重了,難免抓破了皮膚。賈似道一發火,有的仆人挨了打;有的仆人被關進了牢房。
賈府裏有個老木匠,看到仆人三天兩頭地受罪,心裏又氣憤,又著急。賈似道有權有勢,誰敢把他怎地?
一天夜裏,氣候悶熱,老木匠坐在小院裏乘涼,抽旱煙。突然間感到背上發癢,手夠不著,就把長長的旱煙管伸到背上去摩擦。可惜,這樣的摩擦很不過癮。正巧,老木匠的孫兒跑過來找他,讓孫兒用小手在背上抓抓癢……嗬,這孩子的小手抓得真舒服。
第二天,老木匠很仔細地看了看孫兒的小手,然後就用木料仿造了一隻,再加上長長的柄,一隻長柄的癢爪子就誕生了。
老木匠先在自己身上抓了抓,感覺不錯。他又精心加工了兩把,請求府上仆人主管送給宰相試用。這種癢抓子用起來很方便,賈似道再也不要仆人隨時隨地陪著他了。
一傳十,十傳百,抓癢的小東西,不胚而走,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因為製作簡單,可以仿造,有人就做了買賣,取名老頭樂。南方人則叫它抓撓,或者癢爪子。
常言道:需要是發明之母。老頭樂原出自大官賈似道的個人要求,而許多老人、胖子何嚐沒有同感。癢爪子順應了社會,才會流傳幾百年,至今仍為大眾服務。南宋時代的那位不知其名的老木匠,才是它的發明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