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將軍”把門
鎖常被人戲稱為鐵將軍。“鐵將軍把門——進不去”,隻好找鑰匙請它下馬了。鎖和鑰匙是守家防盜的用具,是誰最早想到它們的呢?
從有家、私有財產開始,人們為了防止財物被別人盜走,就想到用“結”的辦法。但是用繩打結太簡單了,輕易就可解開,隻能防“君子”而已。於是,不論是中國人還是古羅馬人都在動腦子,想製出一種可鎖可開的用具。鎖是私有製的產物,最初是奴隸主保護自己私有財產的工具,古時候,奴隸也被用桎梏鎖上,防止他們逃跑。
在中國古代周朝,就有關於鎖和鑰匙的文字記載,那時,有一種木倉鎖是木質的,要用一種山字形的鑰匙,從倉門板上插進去才能打開。後來,因為不夠結實,改用青銅製成。內中的結構比較簡單,但也可稱得是“鐵將軍”了。漢朝時有人發明了一種片簧鎖,這種鎖是利用兩三片板狀銅片的彈力來達到封關和開啟作用的。以鑰匙孔形來決定鑰匙的式樣。
羅馬人發明的鎖是在鑰匙上加一個凸出的部分,隻有與鎖孔上的形狀配合才能打開。中世紀時,擁有珠寶金銀的貴族或富人,不僅需要鎖門,還要鎖抽屜、保險箱。出高價購買特種鎖和鑰匙,這就刺激了許多工匠們的創造性。於是,各種形式的鎖和鑰匙紛紛問世。鎖在從日常應用中不斷推陳出新,當我們走進裝飾商店時,會為各式各樣的鎖讚歎不已:有的鎖偽裝成飾物;或者具有隱蔽性,必須轉動一個方位才能見到鑰匙孔。這樣,想撬鎖就變得更困難了。
所以,對每一把鎖,隻有加工成特定形態的鑰匙才能插入其特定的鎖孔。有道是: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的鎖,其鎖孔不一樣。如果鑰匙與想要打開的鎖的鎖孔不合,它就不能在鎖孔中轉動,無法把鎖打開。這就是鎖的基本道理。
近代的鎖和鑰匙的發明者是英國的布拉默。他於1778年設計出一種轉片鎖。這種鎖是用幾片不同凸輪轉片裝在鎖芯殼內,以轉片的裝置來決定鑰匙的牙花。起初,鑰匙的牙花可以搞出80多種;由於精密機床的幫助,後來猛增到1600種,轉片鎖的特點是,轉片的上下滑動行程較長,鑰匙可以旋轉幾圈,鎖舌可分段撥出,故此鎖的承受衝擊力和安全性大大增加。尤其是轉片鎖的鑰匙造型美觀,被公認為鎖和鑰匙的標誌。許多國家把它製成大型的金鑰匙,贈送貴賓,象征和平與友誼。
1861年,美國人耶魯研製成功了彈子鎖。耶魯是銀行雇員,他與他的兒子一道,對各種鎖型進行了分析解剖之後,決定采用在圓筒形的鎖芯內安裝上撞針,以片狀的鑰匙撥動撞針來開鎖。由於其堅固耐用、鑰匙的牙花可以變化成千上萬種,成本又低,所以被譽為“鎖中之王”。至今仍是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機械鎖。現在彈子鎖又進一步改進,具有更多的功能,甚至能防鑽、防撥、防鋸、防撬、防卸、防盜等。據說:世界上最重的鎖要數美國黃金庫的鎖了,它足有四噸重。
今天,人們把聲、光、電、磁、波等先進科技應用到製鎖業上來,出現了許多新型鎖,像電子卡片鎖、磁性鎖、超聲波鎖、紅外線鎖、遙控鎖,不勝枚舉。“鐵將軍”不僅是人們的安全衛士,而且正在幫助我們實行科學管理。凡是需要保密和安全的地方無處不有鎖的存在。
由此可知,任何一項發明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不斷地又出現新發明。發明是無止境的,也是受時代局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