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說明了什麼?
聖德約恩·鮑戈斯洛夫在《啟示錄》第十章第十一節這樣寫道:“第三天天使吹響了號角,一顆燈盞般明亮的巨星自天而降,落在世界三分之一的河流和一些水源上。這顆星名字叫‘艾蒿’。三分之一的河水變成了艾蒿之水,許多人因飲用河水而死,因為河水變苦了”。這段話寫下來已有2000年了,在此以前人們都不知道它講的究竟是什麼意思。然而,當曆史翻到1986年的時候,許多人都讀懂了這段話,因為這一年4月原蘇聯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件,也因為在烏克蘭語中,切爾諾貝利的意思正是“艾蒿”。
1986年4月25日,原蘇聯烏克蘭共和國基輔北80英裏的小城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4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190噸燃料,連同分裂物、反應堆石墨、反應堆各種材料全部從反應堆豎井中拋出,這些核垃圾汙染了大片地區。據西方通訊社報道,當時死於核放射汙染的人達2000多,許多人被大劑量核輻射整得死去活來,慘聲陣陣,死在醫院。
一年、兩年過去了,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這場嚴重的核泄漏事故,但是,生活在這一地區與人類同遭汙染的許多生物沒有忘記。在泄漏事故發生兩年之後,人們突然發現,原來嬌小可愛的青蛙竟長到好幾斤那麼大,比原來的形體不知大了多少倍,看上去十分可怕,而且叫聲驚人,把人們著實嚇了一跳。不但是青蛙,在這一地區生活的老鼠、魚類等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事後研究表明,這些生物體內的基因組織在強核輻射下,發生了嚴重的變異。這種變異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它會不會遺傳?會不會因此而出現新的物種?人們不知道,我們目前能夠肯定的是:在強核輻射下,有些生物會發生變異,變得十分巨大。
這個結論,使我們對神話中一些一直搞不清的疑問有了新的看法。
《準南子·本經篇》載:“堯之時,契貐、齷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同書《覽冥訓》曰:堯帝時“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彩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淮南子體經訓》又日:“逮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契貐、齷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譯,上射十日而下殺契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長期以來,研究者一直不如突然出現在古史中的這六種怪物究竟是什麼。如果說它們隻是一般的猛獸,可現知的野獸沒有一種能和它們對應。再說,古人為什麼不用獅、虎、蟲、蛇等已有名稱,而偏偏要發明這麼古裏古怪的稱呼呢?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六種自然災害;有的學者則認為,這是些不友好的氏族部落,“大風”可能是以風為圖騰的部落,而鑿鑿部落的人則喜歡在成年時敲下幾顆門牙。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泄漏事件,導致有些動物基因發生變異的結論啟發了我們:中國古史中所記載的怪異的動物很可能是強核輻射汙染後基因變異的猛獸。由於基因變異,有些我們常見的動物,象蛇、鳥、豬等,體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沒辦法再用從前的名稱來表達,隻好發明了六種怪模怪樣的稱呼。這些變異的動物給人類帶來過某種危害,加之出現得突然,給人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以神話的形式保留了下來。
從事件的前後看,六種怪獸與十日並出同期(後羿射日、殺怪),而十日現象正好發生在天地分離之後。如按我們的假設,正是核戰爭導致了天地分離。因此從時間上推斷,六怪正出現在強核輻射汙染的時期。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古史所記六種怪物隻出現在一個時期內,以後再無類似的記載,看來在核輻射下發生變異的動物基因並不能穩定地遺傳給下一代,並創造出一個新的物種。這一推測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證實。
開天辟地
《淮南子·天文訓》:昔共工怒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報載:我國包頭師專一位年輕的地理學副教授,以其《古陸環球,赤道變遷》為題的一項科研成果,震驚了國際地理學術界。
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印證著神話中地軸曾經偏移的傳說。
埃及古籍中講到鍾表的製造,是按照一年中最長的白天與最短的白天之比製造的,其比率為14:12。按照這一比率,所表現的地理時區應該在赤道及南北緯線15度範圍內。而上古埃及文明最發達的尼羅河三角州,大致也在北緯30度線上。
雅利安人古籍《讚德·阿維斯塔》記載,雅利安人很久以前生活在溫暖的地方,但後來這個地方變成太陽、月亮一年隻出現一次,於是他們遷徙了。說明那個地方後來成了“極地”。
月球曾懸浮於地球地拍北方靠近中國附近。地月分離,巨大的吸附力使地軸向現在的方向移動,北半球許多星辰向西北方向落下去,好象西北方地勢越來越高,所以神話說:“天領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月分離引發了大洪水,地軸變化並且吸附力消失後,東南方向夜晚有了新的星辰,洪水也開始向東南方低窪處退潮,所以神話說:“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每一條成語的產生大多都伴有一則故事。“滄海桑田”語出《神仙傳》,試想,如果不是親身所見,誰能想象得出用這樣形象的四個字形容曆史的變遷。
正是地月分離造成了一係列地理物理變化,山海移位、火山活動、造山運動、地震……
複活節島的發現,引發了人們對古希臘聖賢柏拉圖關於“大西洲”論述的聯想。這位公元前四世紀的古聖賢說過:遠古時代曾有阿特蘭蒂斯王國,存在於大西洲,後來在強烈的地震與大洪水中沉入海中。
開天辟地作為成語,是指開創新紀元的意思。我們問:人們最初是怎樣想到用這四個字表達這樣一層意思的?應該說,這絕不是單憑想象就能“創作”出來的。並且單從字麵上理解,“開天辟地”指的也是“開”字的原始本意“離開”,而不是引申義“開辟”。關於這一點,中國神話“共工怒觸不周山”中說得非常明確:“天柱折”,自然“天”就離開了。“開天辟地”是“離開天之後地的獨立”,這是我們確信的“開天辟地”的本意。
“開天”之說,自然也就承認了“天”曾經與“地”相連,也就承認了“天”是一個實體,對此我們前文已有明確論定,“天”即是月亮。接下來我們在本節將要探討的,就是地月相連時的形態以及地月分離對地球造成的諸多影響(其中大洪水惟其重大,列入另篇單獨論述),也就是論據。
論證地月相連的形態,借助天體物理學或者工程力學的理論顯然是不適宜的,首先人類現今的科學技術絕對不可能影響月亮的軌道,因此對地月相連的“理論設計”無從假設。其次就古人而言,更不能期望他們有較為“科學”的理解能力。但是如果給不出相應的任何哪怕是細微的跡象,諾大一個月球與地球靠在一起同步運行,這種天文奇觀令人難以理解。
再就地月分離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我們特別指出了地軸的偏移和消失了的大西洲。對於地軸偏移,這在地質地理學界是已成定論的,但對偏移的原因向無定論,各執一詞。此前較多的猜測是外星撞擊,這一猜測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也聯係到了地球可能引發的其它諸多變化,如核冬天、恐龍滅絕、洪水、地震等等,因此也較為“係統”。但這樣劇烈的撞擊,外星隕石及砸在地球上的隕石坑應當不會因歲月悠久而消失殆盡,然而找不出這進一步的痕跡。對於大西洲的消失,曆史上多把其僅僅視為一種傳說,認為大西洲更是類似“阿裏巴巴”那樣的一則故事。自200多年前“複活節島”被發現以來,人們舊話重提,才開始較為嚴謹地探索大西洲的奧秘。
天、地為什麼分離?
我們又回到了開天辟地的話題上。
人類曆史上究竟有幾次開天辟地?許多人都認為有兩次:一次是由混沌開辟出天地;一次是由共工撞倒不周山,使天地發生了分離。有的人把兩次開天辟地作為人類多次被毀滅的證據。
我們不同意上述看法。所謂的混沌開天,其重點在說生命的誕生,而且是講述宇宙形成的模式。人類開始被創造出來,隻有肉體而沒有精神意識,此時的人處在混混沌沌的狀態下,什麼東西都是灰朦朦,暗乎乎的。突然,外太空人給人類注入了意識,人一下子從無意識的黑暗世界,來到了有意識的光明世界,第一次清晰感覺到了天和地的存在,所以形成了從混沌中開辟出天地的神話。
我們認為,天地開辟隻有一次,就是共工撞倒不周山那次。這次的重點在講述天地分離的原因及過程。如果仔細對比兩次開天辟地的神話內容。我們發現第二次開天(共工開天)已經沒有相伴隨的造物主的出現。使人隻感到天地分離時那種恢宏的氣勢,而缺少了萬物出現時那種奇異、神秘、驚喜、細膩的感覺。這也說明混沌開天和共工開天,表達的是兩個不同的中心內容。
根據以前我們的一係列假設,我們認為,共工開天的神話是一次突然發生的天文事變,巨大的月球離開了近地軌道,兩顆星球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覆蓋在人們頭頂上被稱之為天的物體升高了,不見了,新的天空產生了。廣奧的宇宙一下子豁然開朗,仿佛天和地都獲得了新生。
中國關於第二次開天辟地的神話有以下幾則:《史記》司馬貞補《三皇本紀》曰:“當其(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以刑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占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這則記載主要講述天地分離的原因。《淮南子·天文訓》載:“昔共工怒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這則記載主要講述天地分離的過程,其中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天文現象,即“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我們在後麵將詳細解說。《淮南子·覽冥訓》稱:“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糮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它說到天地分離的後果及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還有兩條記載說得比較模糊,《尚書·呂刑》說:“蚩尤唯始作亂,延及平民,目不寇賊鴟羲,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製以刑,殺戮無辜。民興,胥漸泯泯棼棼,罔中於信,以覆詛盟。虐威庶戮,方告無辜於上;上帝監民,罔有馨香隻,德刑發聞惟腥。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報虐以德,遏絕苗民,無世在下。乃命重、黎絕地天通,同有降格。”這則記載後人添加的成分過多,象仁德、兼愛等思想,而且把黃帝和顓頊等三個人的神話溶為一體,“絕天地通”的是顓頊而不是黃帝。《國語·楚語》中有一條旁證:“顓頊受之,乃令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通觀這幾則神話,線條是相當清楚的,一場戰爭後天地發生了分離。在上一章裏,我們認為,這場戰爭是外太空人之間的內部衝突,他們進行的戰爭,類似人類的熱核戰爭,我們在地球上已經找到了許多這方麵的證據。有趣的是中國納西族《創世紀》史詩正好可以印證我們的以上假設,它講的也是第二次開天辟地:
野牛大喘氣,
氣喘震山崗。
野牛眨眼睛,
好像電閃光。
野牛伸舌頭,
好像長虹吸大江。
天又在搖晃,
地又在震蕩。
不重新開天不行了,
不重新辟地不行了。
鬆樹遭雷轟,
轟成千段;
栗樹被地震,
震成萬片。
細讀這首史詩,給我們的感覺是,它不是在說一條野牛,簡直就是在描述一場戰爭:巨大的閃電,火紅的光芒,炸開了地上的石頭和樹木,天在爆炸中搖晃,地在爆炸中震蕩,在劇烈的震蕩和搖晃之中,天地被開辟,地、月發生了分離。
說到這裏,有一個現象引起了我們的重視,在世界上關於第二次開天辟地的神話中,唯獨中國的神話講得最為詳細、具體;在世界所有民族中,也唯獨中國有對天的奇異崇拜,這是為什麼呢?我們認為,這是因為當時的月球就懸浮在北方地軸附近,而且靠近中國,我們的先民比世界其它民族感受得更為深切。這個推測的證據,就是中國關於“天梯”的各種傳說。
在世界範圍內,“天梯”或“天柱”的看法幾乎隻存在於中國的神話中。“天梯”、“天柱”是聯係天與地的中間橋梁,起著支撐天地的作用,同時還有天地間通道的功能。中國關於“天梯”的神話十分豐富,最早盤古開天的神話裏就有天柱的影子,是他在天地中間一站就是一萬八千年,實際上,盤古本身就是一根天柱。後來的神話,將天梯分為兩類,一類是樹木,一類是高山。
古人認為,天地之間有“建木”相連。《淮南子·地形篇》記載說:“建木在都廣,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山海經·海內篇》說:“有木名建木,百仞無枝,(上)有九樓,下有九拘,(建木)引之有皮,若纓黃蛇。”事實上,支撐天和地的不但有建木,還有一種叫“若木”的大樹,《淮南子·地形篇》雲:“若木在建木西,未有十日,其華照下也。”這種叫建木或若木的大樹,一方麵支撐著天地,一方麵作為天上神國和地上人間往來的一條通道。《山海經·海內經》就說:“建木……太皞爰過。”太皞是中國五方天帝之一,“爰過”就是上下於天的意思。《淮南子》也說:“建木……眾帝所自上下。”
除了大樹以外,天和地中間有石柱或高山相連。共工戰敗後,一頭撞倒的不周山就是連接天地之間的大石柱。昆侖山在神話中也常常被用來聯係天地,《淮南子·地形篇》說:“昆侖之嶽,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調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大家知道,太帝就是“天帝”,是中國神話中神格最高的一位天神,他居住的地方自然是神仙府地——天國啦!那麼,昆侖山自然也就成了聯係人間和天國的橋梁,在本質上講也是一根擎天大柱。神話中當作天梯的,除不周山、昆侖山外,還有肇山。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在華山青水的東麵,有一座大山,名叫肇山。有個人名叫柏高,他勇敢地攀登上肇山到了天國。另外,還有一座叫登葆山的也是天梯,《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到:“巫鹹國在登葆山,群巫所以上下也。”除了以上這些“天梯”或“天柱”外,中國神話裏還有一條天通道,就是顓頊“絕天地通”的那一條,隻是我們已經不知道這撐天巨柱現在何方,也許就是以上提到的“天梯”或“天柱”。
為什麼在全世界唯獨中國有如此豐富的“天柱”記載呢?按照我們以前的種種推測,這隻能說明,當時月球就懸浮在中國的上空。因此,天地分離的事件也正發生在我們的頭頂上。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月球人與反叛者之間在地球上發生了一場酷烈的戰爭,月球宇宙飛船也被迫加入了戰爭的行列。美洲奧裏諾科河上遊的沙裏瓦·阿卡瓦部落曾有這樣一個古老傳說:“善良的神和邪惡的神為爭奪對宇宙的統治權,雙方發生了戰爭,善的神從天空發出強勁的閃電來保護盟友(大地)”。在“可怕的戰爭”中,我們曾見到過這種叫做“閃電”的武器,它是一種能產生高爆、高熱的武器。當然,反叛者也會轟擊月球大本營,很可能月球宇宙飛船在這場戰爭中受到了嚴重創傷,已經失去了一部分功能,也許是損壞了先進的反引力裝置,使它再也無法留在地球近地軌道上,否則,地球的巨大引力可能會將它徹底摧毀,所以它不得不上升到一個受地球引力影響相對小的安全軌道。從盤古神話中我們看到,月球在上升的過程中,可能由於損壞嚴重,幾次差點墜毀地球,最後,它還是順利地盤旋而上,天地發生了分離。
地軸會偏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