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2 / 3)

“董、趙兩家,本就指腹為婚。少君入宮之前,與臣已有婚約。隻是後來董大人欲效力皇室,這才改變主意,退了聘書。”

劉協聞言失笑道:“難道你就是為了這件事,要來與朕算賬麼?”

“不是!”趙彥大喝,他今天算是放開了架子,“我趙彥豈是奪妻背德之人!今日覲見,為的是董少君臨終前的一個囑托,來問問陛下。”

劉協神情微微變化。他隻知道董妃死於唐姬的廬舍,卻不知道在那之前曾有過遺言。他看了眼伏壽,伏壽搖搖頭,表示自己也是第一次聽說。

趙彥閉上眼睛,思緒又回到了那一天晚上,那一晚,董妃手提燈籠守在董府門口,揪住趙彥的衣襟,喊出了這一生中對趙彥說的最後一句話:“陛下就象是換了一個人。你一定要代我搞清楚這件事,否則我母子死不瞑目!”

趙彥睜開眼睛,仿佛被董妃的鬼魂附體,他從懷裏掏出一尊寫著董少君名字的靈牌,雙手捧起,開口問道:“真正的陛下在哪裏?”

是言一出,整個屋子都安靜下來。伏壽忽然沒來由地想到了張宇,也是在這間屋子裏,那位老人也曾經問過同樣的問題。在不到半年時間裏,連續發生了兩次,讓她有一種微妙的荒誕感。

“九泉之下的少君想知道,真正的陛下在哪裏?”趙彥又問了一次,手中靈位高舉,聲音增大了幾分。這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如果他們一直不肯回答,他最終將會喊出來,響徹整個司空府。

“該來的還是來了……”劉協暗暗感歎。他為了不露餡,一直不敢接近董妃,想不到女人的直覺如此可怕,不僅猜到了真相,還留下這麼一個危險的隱患。劉協沉吟片刻,再次試探了一句:“趙議郎,朕即在此,何出此言?”

趙彥冷笑道:“你們瞞得過荀彧,瞞得過郭嘉,卻瞞不過我!你與陛下為何相貌相似,微臣不知,但你絕不是陛下!”伏壽疾步向前,訓斥道:“簡直是放肆!他不是陛下,你說是誰?”趙彥充滿自信地伸出食指,指向漢室的九五之尊:“你, 是楊俊之子,楊平!”

聽到這名字,劉協、伏壽大為動容,他們本以為趙彥隻是懷疑皇帝身份有偽,可實在沒想不到他居然查到了這一步。兩人麵麵相覷,一時居然無話可說。伏壽向冷壽光使了一個眼色,身體輕輕移向床榻旁的梳妝台。

這個人太危險了,必須立刻幹掉!哪怕驚動曹氏的耳目,也必須把他的命留在這寢殿之內。

伏壽的舉動沒有逃過趙彥的雙眼,他下巴一昂,挺直了胸膛迎上去:“天子之劍,可以刺穿我的胸膛;皇帝斧鉞,可以砍下我的頭顱。但這隻會讓你們遮羞的帷幕更快被扯開,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其中齷齪。”

聽到他這麼一說,伏壽隻得停下了腳步。這個趙彥果然在外頭安排了手段,所以才如此有恃無恐。她用一種怨毒的眼神瞪著他:“董少君生前不懂事,想不到死後托付之人,也是這麼胡來。”

“閉嘴,你這個妖婦沒有資格評價少君!”趙彥毫不客氣地喝了回去,怒目而視。伏壽麵露嘲諷:“本後執掌鳳印,統領宮闈。我沒資格評價,難道你這外人倒有資格了?還是說,你們……”

趙彥不怒反笑:“哈哈哈哈,你不必費盡心機來激怒我。我與少君清清白白,問心無愧。彥今日絕非負氣而來,豈會為你這惡婦所挑撥?你越是誹謗少君,越證明爾等心虛!”他笑罷,直視伏壽向前邁了三步,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自信,無比亢奮,一股前所未有的強勢席卷而來。

在這個小小的寢殿之內,此時的他才是掌控一切、臧否一切的人。

伏壽退縮了,她緊咬嘴唇,把求助的目光轉向天子。劉協還是那一副淡然神情,不見半點慌張,他注視著趙彥,口氣一如既往地溫和:“趙議郎,縱然是尋常獄訟,亦需憑據。你諸多非議,言之鑿鑿,總不至於空口無憑吧?”

趙彥聞言,目光一凜,他早就在等這句話了:“如果陛下您還存有半分僥幸,以為臣的要挾乃虛張聲勢,不妨請看此物。”說完他從懷裏掏出一樣東西,扔到劉協腳前的地麵,發出清脆的“當啷”聲。

這是一件大殺器。司馬懿把它交到趙彥手裏時,說它是一件刺破偽帝偽裝的最強武器。當假劉協看到這一件東西的時候,一定會徹底垮掉。

現在,就是這個關鍵性的時刻。

冷壽光趨前欲撿,卻被劉協攔住。他親自從地上把它撿起來,在趙彥狂熱的目光注視下慢慢檢視。

這是一枚鐵製箭簇,頭呈雙翼形,暗灰顏色,翼側還鐫刻著兩個兩個小巧的隸字“重黎”。劉協把它架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間,輕輕一撥弄,這箭簇便飛速地在指間飛轉。伏壽和冷壽光驚疑地對視一眼,他們都看出來了,這一類箭簇劉協一定經常使用,才會玩的如此熟稔。

劉協的指頭靈活地上下翻飛,巧妙地控製著平衡,讓它始終不會落地。隨著箭簇在指間越轉越快,他的唇邊不經意露出一絲微笑,仿佛忘了這是在許都的寢殿與一個危險的敵人對質。

趙彥看到他的反應,冷哼道:“你笑什麼!心虛了嗎?”

劉協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用指肚輕輕摩挲箭頭邊緣的粗糙,感受著它的鋒銳,過了好一陣子他才重新睜開眼睛,開口問道:“這是仲達給你的?”趙彥重重地點了點頭,露出一絲殘忍的微笑,答案已經揭曉,這個偽帝該被終結了。

劉協用箭頭有節奏地敲著案幾,麵上泛起無限感懷:“果然是他,仲達可真是用心良苦。”

箭頭上所刻“重黎”,乃是顓頊之後,司馬家族的最早祖先。因此司馬氏鑄造的鼎器武備上,都會鐫刻“重黎”二字,以明族裔。劉協在河內之時,時時騎射狩獵,這種箭簇不知射出去多少。

劉協一眼便認出來,這枚箭頭,是他最後一次打獵時射出的最後一箭,那一箭本來瞄準一頭母鹿,結果他一時心軟故意射偏,被司馬懿大罵軟弱,收走了箭頭。就是在那一次狩獵結束後,劉協被楊俊匆匆帶來許都,再沒與司馬懿見過彼此……

此時重新看到箭簇,劉協幾乎在一瞬間便解讀出了司馬懿隱藏其中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