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將戚繼光
一、少懷大誌
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年號孟諸。明朝嘉靖七年(1582)閏十月初一,誕生於山東省一個的將門之家。其父戚景通精通文武,品學兼優,曾在山東、大寧、京師等地曆任軍職,官至神機營副將。當時的明朝官場盛行貪汙賄賂的不正之風,正直的戚景通不願同流合汙,於嘉靖十七年(1538),以奉養老母作為借口,辭官還鄉。雖然如此,戚景通仍關心國事,對當時不斷重兵犯境的韃靼人密切注意,他擯棄一切俗務,總結自己的軍事經驗,潛心研究對付韃靼入侵的作戰方法。
戚繼光出生之時,其父已經56歲了。戚景通老年得子,自然對戚繼光十分喜愛,並對戚繼光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戚繼光很小的時候,戚景通就常給他講,武將必須有舍身報國的氣節,打起仗來應當有身先士卒的勇猛精神。戚景通這位愛國老將希望兒子將來能繼承和發揚自己的事業,所以對戚繼光的要求十分嚴格。
當戚景通告老還鄉時,祖居的房屋已經近200年的曆史,很是破舊,戚景通打算將其修繕一下。於是,戚家請來了幾個工匠,讓他們安裝四扇鏤花門戶。當時,戚繼光剛剛12歲,工匠們私下裏對戚繼光說:"公子家是世代將門,應該氣派一些,就安裝12扇鏤花吧!"年幼的戚繼光非常高興地向戚景通轉告了工匠們的話語。不料,戚景通聽後不僅非常不高興,而且嚴肅地訓斥了戚繼光,教育他做人不能貪圖虛榮、圖富貴、講排場。戚繼光默默地接受了父親的批評。
戚繼光13歲時就訂了婚,外祖家為了表示對他的祝賀,送他一雙十分華貴漂亮的絲鞋。戚繼光穿著外祖家送的禮物,心裏自然十分高興。但當戚繼光穿著絲鞋走過庭前時,被戚景通看見了,他十分生氣地對戚繼光說:"小孩子穿這麼漂亮的絲履幹什麼!現在想穿絲履,將來就要著錦衣、吃肉食。你父親為了清白一世,一定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你就勢必要侵占士卒的糧餉,貪汙國家的財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說到這裏,戚景通竟然十分傷心,感慨萬千地說:"你如果這樣下去,就難以繼承我的事業了!"戚景通雖然後來知道了絲履是外祖家所送,又是母親叫繼光穿的,但還是將絲履毀裂,不讓戚繼光從小養成吃喝玩樂的壞習慣。
戚景通不僅竭力製止兒子沾染壞習氣,還十分注意把兒子往正路上引導。一次,父親問繼光:"兒呀,你長大了想幹什麼?"戚繼光答道:"誌在讀書。"父親語重心長地告訴繼光:"讀書的目的在於弄清忠孝廉潔四個字。否則就什麼用處也沒有。"並命令隨從把忠孝廉潔四個大字書寫在新刷的牆壁上,讓戚繼光時時引以為介。從此,戚繼光每天看著牆上刷寫的忠孝廉潔四個大字,想著父親這麼大歲數還關心國家大事,苦心研究備邊方策,決心不再追求享受,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他一麵學習武藝,一麵立誌發憤讀書,以繼承父親的業績。三年之後,通過戚繼光的刻苦努力,博覽群書,學業有了長足的進步。15歲時,戚繼光就以深通經術出名於家鄉一帶。年事已高的戚景通看著兒子的長進,內心自然高興萬分。戚繼光的嫡母張氏,一次和戚景通議論家裏之事,擔心地說:"家裏日後缺吃少穿怎麼辦呢?"戚景通十分驕傲地指著戚繼光說:"這不就是我們家裏最大的財富嗎?"
戚景通晚年一意致力於有關邊事的論著,無心過問家事,弄得家裏一貧如洗。一些淺薄的人在背後議論說:"孝廉,孝廉,你拿什麼東西留給後人啊!"戚景通聞聽此語,把年僅16歲的戚繼光叫到麵前,指著自己花費大量心思寫就的大量備邊軍事論著說:"繼光呀,你真的以為我什麼也沒留給你而感到遺憾嗎?要知道我留給你的這些遺產非常保貴,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你將來把這些遺產貢獻給國家,貯存於朝廷吧。"戚繼光叩頭說:"父親大人留給我的遺產如此豐富,兒將來還怕什麼盜寇呢?"
當時,戚景通關於抗擊韃靼的各種方略,已寫成數百篇了,都還沒有奏上朝廷。他一則是想再待一段時間,以便使自己的作戰方策考慮得更加周詳些;再則大約也想找個機會由戚繼光代為奏上。嘉靖二十三年(1544)夏,已經72歲的戚景通身患重病,自知無法治愈。他想乘自己在世,安排好戚繼光的前程,便催促繼光趕快到京城襲職,並將自己備邊的軍事方策也帶去上奏朝廷。臨別時,戚景通握住繼光的手,仔細囑咐說:"我留給你的遺產,你一定要小心,不能輕易使用呀!"戚繼光肅然回答說:"作兒子的當力求光大您老人家所遺的'財富',哪裏敢輕舉妄動?"戚繼光拜別雙親,北上而去,誰知,這次竟成永別。
嘉靖二十三年(1544)八月,戚景通病逝。十月,戚繼光辦妥襲職手續,回到家鄉,對著亡父的墳頭傷心欲決。他追憶父親往昔的教誨,決心按照父親的生前囑托,來報答老人家生前對自己的殷切企望。
戚繼光17歲時,開始擔任登州衛指揮僉事。但他作了官,仍然不忘刻苦學習。戚繼光年少時由於家境貧寒,無錢雇用家庭教師,便在梁蚧開設的外塾學習。戚繼光為官之後,按當時政府的規定,就不能再徒步走到外塾去上學了;要到外塾讀書就必須準備車輛侍從,這對於戚繼光的家庭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梁蚧被戚繼光當了官仍不廢學習的刻苦精神所感動,自願到戚繼光家中教他讀書。梁老先生是一位很有學問,品德高尚的學者,在他的悉心指教下,戚繼光的文章武略,更加精熟。曆史上英賢人物的光輝業績,是戚繼光學習的榜樣,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報國之心。於是,戚繼光在自家堂前的柱子上刻寫了一副對聯:"功名雙鬢黑,書劍一身輕",詩以言誌。這副對聯表達了戚繼光要以自己的文才武略,報效國家建立功名的愛國之心。後來,戚繼光又寫了一首《韜鈐深處》的五言律詩:
小築慚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鏖坐談兵。
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這一首五言律詩。非常明確地表達了青年戚繼光為自己所立定的保衛祖國海疆安全的遠大誌向。
嘉靖二十五年(1546),19歲的戚繼光被任命在登州衛管理屯務。這是一個要同銀糧打交道的官職,但戚繼光為官極為清廉,沒有任何貪汙賄賂的惡習。他到任以後,竭力整頓屯政,因此屯務為之一清。明朝官員的俸祿甚低,當時戚繼光的生活並不寬裕,他對自己經手的錢糧卻絲毫不動心。戚繼光一次對自己的同僚說:讀書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聖賢,但必須經得住處境困難時決不沉淪這一關。假如沒有這一關,那就人人都可以成為聖賢了。正因為有這一關,有的人能夠控製自己的私欲,就成為君子;另一些人,則任由私欲膨脹而放縱地追求物利,就成為小人。戚繼光還非常感慨地說,做小人是容易的,所以世界上"亂日常多"。
為了防禦韃靼諸部犯邊,明朝政府命令河南、山東等地,每年必須派遣軍官率領士兵輪番守邊。從嘉靖二十七年(1584)戚繼光21歲時開始,連續五年,他都被推為中軍指揮官,率山東六郡衛所戍卒遠守薊門。春天去秋天回。年輕的戚繼光發揮了自己的軍事組織才能,鍛煉了自己,將自己所率領的軍隊訓練得井然有序,獲得了部眾的信服。戚繼光在"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的戎馬生涯中,激情滿懷,高吟著"每經霜露候,報國眼常明"的愛國詩篇,抒發自己胸中的激蕩豪情。一次,戚繼光率軍抵達永平府,經過一個叫太平寨的地方,登高遙望,北山古刹,一片清翠。麵對眼前一派寧靜悠遠的幽謐景色,有人勸戚繼光訪求長生之術。
年輕的戚繼光斷然拒絕說:"我身為武將,當戰死殺場。舍身殉國,以鼓舞士兵鬥誌,怎麼能跟人學習長生道術呢?倘若能鞠躬盡瘁,捐軀報國,死而無憾!為國家而死的人是永生的,這就是我等將門的長生之術。"
年輕的戚繼光不僅一身浩然正氣,而且在作戰之餘注重研究實事。他調查了薊門一帶的防務狀況後,心想:保衛疆士,是武臣的天職。薊門和都城唇齒相依,形勢重要,但卻缺少精兵,一旦有事,無以應對。應趁現在邊境暫時安寧,預先作好應敵準備。戚繼光考慮成熟以後,決定把自己的看法寫出來。他運筆疾書,文才飛揚,下筆千言,很快草就了《備俺答策》。《備俺答策》寫成之後;戚繼光便立即上奏朝廷,當政大臣雖沒有采納他的獻策,但對他在策文中顯示出的軍事才能十分欣賞。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十月,戚繼光參加山東鄉試,得中武舉。第二年秋天,戚繼光又赴北京參加會試。戚繼光進入北京不久,俺答率大軍自古北口攻進密雲、順義、通州等地,兵臨北京城郊,京師告急。朝廷調集大同、河南、山東等地兵馬火速人援,並命令會試武舉也參加守城。戚繼光被命名為總旗牌,督防九門。他又向朝廷進獻禦敵方策,所提十幾件措施,都是克敵取勝的切實良法,被兵部采納後,奏請朝廷刊布出來,供將士使用,用以退敵致勝。這位23歲的愛國青年,品德出眾,才華橫溢,當時已被人們譽為"國士",由朝廷紀錄為"將才"。許多朝臣上疏推薦戚繼光,稱讚他"才猷出眾,騎射兼人","韜略素明","誌向堅定",可當國家"幹城之寄",希望他為國家建功立業。
二、沿海抗倭
嘉靖三十二年(1553)六月,戚繼光升任署都指揮僉事,負責山東抗倭事宜,從此戚繼光開始了他抗倭的輝煌事業。
倭寇就是日本海寇,最早起源於日本的九州以及山陰、山陽二道,主要由日本武人、浪人、海盜商人和破產農民組成。他們以壹岐、對馬二島為根據地,同內陸的奸民相勾結,在中國、朝鮮沿海地區活動猖獗。從元末直到明朝萬曆年間為惡長達300年之久。
倭寇侵擾中國沿海,主要進行擄掠金銀財物和人口,所用的手段則極為殘忍野蠻。首先是公開搶劫財物,由於有漢奸窩底,倭寇每到一地,對當地了若指掌,常常按籍搶掠。所過之處,一洗而空,為害甚巨。他們有時采取訛詐勒索的方法,將人擄去為人質,勒令贖取。到了時間無錢贖取,或給錢不足,則鋸而殺之。劫財的同時,還擄掠人口。抓到男人,便迫使他們為向導、服苦役,打仗時用他們為兵前卒,以擋炮矢。抓住婦女,便將其監禁起來,白天命其繰絲,夜則進行奸淫。待劫掠將終,帶不走的,便放火將這些婦女活活燒死。被擄回日本的,都被販賣為奴。有時,倭寇打了敗仗,便狂殺俘虜,以為報複。倭寇所到之處燒殺搶掠,有意製造恐怖氣氛。沿海城鄉,大片大片房屋被燒毀,經常是一片火海。倭寇攻蘇州時,大火整整燒了一天。硤鎮被焚,三天後火猶未滅。昆山縣城被燒房屋2萬間,鄰近村落共350裏,房屋十毀八九。倭寇犯杭州時,殺得死屍遍野,城邊流血數十裏,一眼望去,大地盡是一片殷紅的鮮血。倭寇殺人慘不忍睹,將人手足釘在樹上,肆意折磨後再加殺害。他們連孩子也不放過,殺死嬰兒,以血和酒,作為飲料。甚至將抓住的嬰兒綁在長竿上,用開水往身上澆,以聽嬰兒的慘啼聲為樂。尤其令人發指的是,倭寇抓住孕婦,匪黨之間互猜所孕是男是女。然後用刀剖肚,以驗輸贏。這些血淋淋的慘狀,記錄著倭寇的滔天罪行。
倭寇的燒殺搶掠,給東南沿海人民帶來無限的痛苦。沿海居民對倭寇產生極度的恐怖,紛紛出外逃難。許多繁華的村鎮變成一片荒野,田地無人耕種以致雜草叢生。倭寇的野蠻行徑極大地破壞了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對當地人民來說是苦不堪言。因此激起了沿海居民的強烈的憤怒和抵抗。地方官員和受威脅的地主紳士、商人、文土、生員、農民、醫卜,以至於乞丐,都深受其害。他們一致行動起來,殺滅倭寇。倭寇的搶掠也嚴重影響到明政府的利益,官軍經常遭到襲擊,大批縣城、衛所的淪陷被劫,終於引起了朝廷的憂慮,決定采取行動。
嘉靖二十六年(1547)七月,明政府派朱紈巡撫浙江。朱紈大力清除禍害,曾指揮都司盧鏜等攻克倭寇據點雙嶼島,殺死倭寇稽天等數百人,漢奸許棟、王直等沿海路逃走。當時,閩浙沿海的不少官僚地主,都靠通倭牟取暴利。朱紈的抗倭行動,使這批奸豪"驟失重利"。於是,閩浙籍官僚便誣蔑朱紈"誣良為盜"、"擅殺"。朱紈被革職拿問,氣惱不過服毒自殺。此後數年,無人敢言海事,倭寇勢力更加猖厥。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月,大批倭寇在王直等勾引下,侵犯浙江台州等地。這一年的七月,明政府又派都禦史懺提督軍務,巡視浙江。懺再度整頓海防,並督參將俞大猷、湯克寬等,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二月,痛擊倭寇,在普陀山大敗倭寇。漢奸王直等喪失普陀山老巢後,在海山積聚力量,於這一年四月,又勾結大批倭寇,舟船百餘艘,從海上駛來,攻掠沿海諸地。浙江、南直隸諸省沿海州、縣、衛、所,被倭寇攻陷20餘處。從浙江的台州、寧波,中經南直隸的蘇、鬆,直至淮北,沿海數千裏,同時告急。
在上述倭寇勢力日益猖狂的形勢下,戚繼光於嘉靖三十二年六月,被調到山東前線,督率登州、文登、即墨3營25衛所,備禦倭寇的。當時山東沿海衛所士兵僅及原額的一半,又多是老弱,紀律鬆弛,號令不嚴,戰鬥力非常差。戚繼光深知,用這樣一批毫無紀律的驕將惰兵去應敵,是必敗無疑的。因此,他一上任,便從"振飭營伍,整刷衛所"著手,進行整頓。但軍中已成習性,人們對年僅26歲的戚繼光並不以為然。在將校中,有一位戚繼光的遠房舅父,自恃長輩,拒不服從命令。為了整肅軍紀,懲罰這種無紀律的惡行,戚繼光當眾處分了他的遠房舅父。當晚,戚繼光又以外甥的身份,把這位舅父請來,賠禮道歉,請他原諒。那位遠房舅父深為感動,跪地而前,說道:"現在我知道你秉公執法,今後再也不敢違抗你的將令了。"這件事傳揚開去,官兵們私下議論:"戚將軍執法不諱私親,說明他秉公斷事;先按國法從事,而後自己賠罪道歉,說明他敬長謙讓。對自己的舅父都以法行事,何況是其他部下呢?如果再不約己守法,將會自招懲處了。"經過戚繼光的一番整頓,軍中的風氣頓改。
相對而言,當時山東遠不如南直隸、浙江諸地富庶,故沒有成為倭寇攻掠的首要目標。眼前雖然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倭寇入侵事件,戚繼光身處海防前哨,仍然密切注視著倭寇的動向。戚繼光曾在詩中寫道:"遙知夷島浮天際,未敢忘危負歲華。"正是他當時心境的具體體現,可以看得戚繼光居安思危,高度警惕倭寇的責任心。他時而巡視海上衛所,時而訓練陸地軍隊,時刻沒有放鬆警惕,以便一旦有事,就能痛擊來犯之敵。戚繼光在山東備倭兩年多,將營伍中的一種種弊端盡行革去。廢弛的海防,經過整頓之後,力量大增。這些都充分顯示出戚繼光的卓越軍事才華,深受朝廷的讚譽和器重。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七月,戚繼光前往抗倭最為激烈的浙江赴任。就在戚繼光在山東備倭之時,浙江的禦倭戰爭在時斷時續地進行著。普陀山之捷以後,懺率領軍民比較有力地捍衛了浙江海防,但他同樣遭到沿海豪猾的誣陷。他們到處散布流言說,因為懺命俞大猷搗了倭寇在普陀山的老巢,倭寇才大舉侵犯。由於權貴們的排擠,嘉靖三十三年(1554)六月,懺被調離浙江,沿海的倭寇勢力重又猖厥起來。明政府改命南京兵部尚書張經為總督,升除州兵備副使李天寵巡撫浙江,前往滅倭。張經曾為兩廣總督,以為兩廣一帶狼土兵驍勇善戰,便奏靖朝廷調來剿倭。嘉請三十四年二月,明政府又派嚴嵩親信工部侍郎趙文華到浙江祭祀東海海神,企圖依靠神靈鎮服倭寇。趙文華是嚴嵩義子,他到達浙江之後,作威作福,隻顧斂錢。張經自以為位在趙文華之上,不肯趨炎附勢,李天寵也不願附趨趙文華。隻有浙江巡按禦史胡宗憲巴結趙文華,趙文華也對胡宗憲另眼相待。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張經督率副總兵俞大猷、參將盧鏜、湯克寬等率兵大敗倭寇,取得王江涇大捷。胡宗憲也在謀劃之列。由於嚴嵩、趙文華的陷害,張經、李天寵雖獲大勝,卻被陷害致死。趙文華則將王江涇之捷的功勞全部歸與自己和胡宗憲,而且胡宗憲還被超擢為浙江巡撫。代替張經任總督的周( )也很快罷職調走,南京戶部侍郎楊宜代職行事。張經死後,他請來的狼土兵不受節製,楊宜不得已又請募山東、河南、福建、湖廣等省的兵。一時間客兵大集,楊宜卻駕馭不了這些客兵,使得各省客兵之間競相爭鬥,一盤散沙,這些客兵不打倭寇,卻專門擄掠百姓。嘉靖三十五年(1556)初,楊宜又被罷職,趙文華便推薦胡宗憲以兵部侍郎兼任浙江總督。阮鶚被委任為巡撫。胡、阮二人對怎樣對付倭寇發生分歧,阮鶚主張剿殺,胡宗憲主張招撫。這時,侵擾浙江一帶的倭寇主要頭目是漢奸王直,他被倭寇們稱為"老船主"。胡宗憲和王直是同鄉,為了表示招撫的誠心,他將王直的母親和妻子從獄中放出,厚情款待。同時,胡宗憲又派幕僚蔣洲、陳可願下海勸說王直。王直得知母親、妻子都安然無恙,便有心歸降,並派養子王激(即毛海峰)隨陳可願登陸,告知徐海等不久將入犯。這一年的四月,徐海果然串同陳東、麻葉率1萬多倭寇來犯,從乍浦侵入,將巡撫阮鶚包圍在桐鄉。胡宗憲又遣中書羅龍文帶著大量金銀財寶勸說徐海歸降。就在這時,戚繼光來到了浙江抗倭前線。
當時的浙江將領之中,總兵俞大猷反對胡宗憲招撫,參將盧鏜則讚成招撫。戚繼光赴任後,表麵上並沒有反對胡宗憲,而且還幫助胡宗憲出謀劃策,使包圍桐鄉的敵兵撤退。戚繼光在浙江先任都指揮使司僉書,專門管理有關屯田等後勤事務。戚繼光對自己負責的事務,盡心盡職,勵精圖治,督造軍器,成績卓著。不僅如此,戚繼光還幫助胡宗憲出謀退敵,他所表現出來的多方麵軍事才能,深得胡宗憲的賞識。嘉靖三十五年(1556),朝廷決定在定海一帶靠近倭寇盤踞的舟山島,添設專官鎮守。因為這一武職責任重大,必須慎選良將,於是經總督胡宗憲舉薦,在這一年的七月,戚繼光受命擔任參將,分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之地。從此,戚繼光走上了抗倭的最前線。開始實施他多年來報國殺敵的壯誌。
參將的任務,平時負責揀選和訓練士卒,有戰事則率軍作戰。但剛剛擔任參將的戚繼光,首要任務是整飾前任參將遺留下的爛攤子,但是戰況緊急,戚繼光也來不及訓練士卒,遇到戰爭隻得臨時湊集兵士,以解燃眉之急。開始抗倭之時,戚繼光完全憑借自己精湛的武藝和勇猛精神,團結軍中勇武之士才得以殺敵致勝。
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徐海、陳東、麻葉等率萬餘倭寇,侵犯浙江。由於各個頭目之間分贓不勻而發生爭鬥。胡宗憲利用他們的矛盾使用離間之計,殺死徐海,俘獲陳東、麻葉等。這支倭寇在乎湖的沈莊、梁莊一帶,被俞大猷率領的明軍擊潰。不久,剩下的倭寇800餘人竄至慈(奚穀),進攻龍山所。龍山所屬於寧波府,恰好是戚繼光負責的範圍。剛剛升為參將的戚繼光聞訊馬上調兵前往高家樓待敵。當時有數支明朝官軍應戰,人數超過萬人,但這些軍隊還沒來得及進行整飾,各軍都想保存各自的實力,軍心自然不齊,致使明軍的戰鬥力極弱。倭寇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裏,在三個頭目的率領之下,兵分三路,衝向明軍各部。明軍一下子被衝散,陣腳大亂,紛紛潰退。戚繼光見此情景,立即飛身跳上一塊高大的石頭,彎弓射箭,三發三中,三個倭寇的頭目應聲倒地。已經四散潰退的明朝官軍見狀又重新聚起來,三路倭寇則群龍無首,狼狽逃走。戚繼光也因此而聲威大振。
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又有一股倭寇進攻龍山。由於龍山千戶所北臨大海,東對烈港和伏龍山,形勢險要。當倭寇攻來之時,浙江巡撫阮鶚親督俞大猷和戚繼光率軍阻敵。雙方在龍山附近展開了激戰,明朝官兵奮勇抵抗,三戰三捷,倭寇乘夜間倉皇逃跑,官兵乘勝猛追。追至縉雲,雙方再次展開激戰,明朝官兵又大敗倭寇。但倭寇十分狡猾,退至桐嶺之後,又一次戰敗,他們便在雁門嶺設下埋伏。當明朝官軍乘勝追擊時,進入了倭寇的埋伏圈。倭寇突然自兩邊夾擊,明朝官員由於遭到突然襲擊,四散潰退。隻有台州知府譚綸與戚繼光所率領的兩部官兵臨危不懼,密切注視倭寇動向,適時出擊。倭寇見這兩路明軍處變不驚,不敢輕易來攻,便向東退去。戚繼光、譚綸因為後無援兵,也不敢再窮追不舍,倭寇便由樂清逃往海上。在共同的抗倭鬥爭中,戚繼光、俞大猷、譚綸三位著名的抗倭愛國英雄,開始建立起真摯的友誼。
經過實戰,戚繼光痛心地感到:要消滅敵人,就必須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強勁的軍隊。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一月,戚繼光向浙江軍政當局建議創設兵營、訓練士兵。第二年的二月,戚繼光再次建議練兵。胡宗憲等雖然勉強接受,但卻並沒積極支持,他根本不相信能練成如戚繼光所設想的那樣的軍隊。直到嘉靖三十六年(1557)底,才將兵備僉事曹天佑所部3000軍隊撥歸戚繼光。戚繼光帶領這3000士兵,平時則加強訓練,有戰事則領兵作戰。
嘉靖三十六年九月,漢奸王直先遣養子王(氵敖)隨蔣洲來到杭州,隨後自率死黨3000多人進攻舟山島的岑港。胡宗憲繼續使用招撫手段,勸說王直投降,王直竟然接受了招撫。在這之後,明朝官員內部在如何對待王直這件事上,爭論不已,王直不久被捕並於次年被處死。王直被殺之後,其餘黨非常憤怒,聲言要為王直報仇,這夥死黨在王(氵敖)的率領下,固守岑港進行頑抗。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天,胡宗憲督眾進攻岑港,戚繼光也率軍參加了戰鬥。由於岑港位於舟山島的兩端,地形極其複雜,易守難攻,明朝官軍久攻不下。
就在明軍忙於進攻岑港的時候,當年的四月,又有大批倭寇自北方竄來,在浙江台州登陸。胡宗憲急忙調戚繼光率部增授台州。四月二十三日,戚繼光督率所部兵馬,從舟山渡海,準備前往台州。但接到消息說,倭寇已移攻溫州,戚繼光便又率眾日夜不停,直奔溫州。在半道上,得悉倭寇正在盤石衛的烏牛一帶大肆燒殺搶掠。二十九日,戚繼光兵分三路,自率中路,猛撲烏牛山。倭寇遙見明軍來勢凶猛,便奔過館頭,隔山拒守。戚繼光揮師衝鋒,倭寇陣腳大亂,明軍大隊人馬乘勢擁上,涉水擊敵。這次戰鬥從早晨直打到午後,明軍五戰五勝,倭寇大敗而歸。
到了五月初,又有4000餘倭寇,乘數艘戰艦,屯泊烏牛、館頭,四外剽掠。戚繼光率師在十裏橋、白塔迎戰,兩創敵兵。倭寇溜回舟中,不敢出來。五月十日,又有倭船40餘艘從龍灣方向來,屯泊大崎、黃華一帶。連日來龜縮在烏牛、館頭之倭,聯舟百餘艘,開始在海上剽劫。戚繼光命把總梅奎、邢鎮率領征集的漁舟由水路,連同自己率領的陸路軍隊兩路追擊倭寇。倭寇欺負明軍漁舟矮小,用大福蒼船出擊。明軍漁舟兩路夾攻,直追至小崎山下,終因船體過小,無法對付倭寇的大福蒼船。戚繼光親臨前敵,指揮作戰。他彎弓射箭,射倒了倭船的舵工;其部下把總劉意又射死倭船櫓手。舵櫓皆歇,倭寇的大船隻能在海上轉悠,使得倭寇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明軍小船四麵環攻,一邊殺敵,一邊縱火,熊熊烈火把倭寇的大福蒼船燒毀,燒溺而死的倭寇到處都是。其餘倭寇嚇得急忙開船逃走。這一年的秋天,戚繼光又被調回岑港戰場。岑港雖已被圍攻半年多,但很難短時間攻克。朝廷便以岑港久攻不克為由,將俞大猷、戚繼光等革職,令其立功贖罪,並命其在一月之內必須攻取岑港。戚繼光等率眾奮力殺敵,拒守岑港的倭寇在明軍的猛力進攻之下,終於抵擋不住,不得不放火燒寨,移往柯梅。明軍本可乘勝一舉攻滅這支敗寇,但總督胡宗憲卻不肯力剿,隻要倭寇趕快離開浙江就行,以使自己的駐守之地得以安寧。這支敗寇便由柯梅開往福建,大肆焚掠,福建為之震驚。禦史李瑚疏劾胡宗憲嫁禍鄰省,因為李瑚和俞大猷同為福建人,胡宗憲便懷疑李瑚所劾,是俞大猷提供的情況。胡宗憲為了推卸責任,竟誣陷俞大猷等"縱寇南奔,播害閩廣"。由於嚴嵩的庇護,結果胡宗憲升官,俞大猷含冤下獄,戚繼光也被加上"通番"的罪名。恰好攻克岑港的捷奏至京,戚繼光才得以官複原職,仍舊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