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英雄項羽(3 / 3)

五月,項羽進攻更緊。一天夜晚,滎陽東門突然大開,從城裏出來兩千名全副武裝的漢軍,楚軍衝過去一看,原來都是婦女。這時,又來了一輛黃蓋車,車前打著漢王的大纛旗,護衛的人喊道:"城裏的糧食吃光了,漢王要投降!"楚兵一聽十分高興,都高呼萬歲,紛紛湧向東門觀看。項羽趕上去一看,發現不是劉邦,而是劉邦的大將紀信,便怒道:"漢王在哪兒?"紀信說:"漢王已經走了。"原來,劉邦已乘亂出了西門。項羽知道自己上當,一怒之下,就把紀信燒死,並下領令攻滎陽。

劉邦逃回關中後,便招兵買馬,南出武關,來到宛縣(今河南南陽市)、葉縣(今河南葉縣南)一帶,以便吸引楚軍,分散楚軍的兵力,讓滎陽的守軍能夠緩和一下,並尋找機會打敗項羽。項羽果然從滎陽南下,找劉邦交戰。劉邦卻深溝高壘,決定對項羽采取對峙的方針。

早在彭城失敗以後,劉邦就決定按照張良的計策,把關東(函穀關以東)之地分給英布、彭越、韓信三人,派韓信去平定黃河以北的割據勢力,從北麵進攻楚軍;派人勸說項羽的主將九江王英布投降,讓他從南麵進攻楚軍;同時聯合彭越,讓他出兵攻楚,威脅楚軍後方。這樣,項羽便處於左右夾擊的狀況,不得不放開劉邦,向東攻打彭越。劉邦乘機回兵成皋。項羽打敗彭越後,繼續西進,一舉攻下滎陽,進而圍困了成皋。劉邦又從成皋逃到了黃河以北的修武(今河南獲嘉縣的小修武)。於是,項羽攻破成皋,準備進兵追劉邦。

此前,劉邦已經奪了韓信的軍權,勢力壯大,並派兵據守鞏地(今河南滑縣東北),進入楚國的地盤,聯合彭越,燒毀了楚軍積蓄的糧草,攻下了外黃等10餘座城池。這年九月,項羽決定東征彭越,留下曹咎領兵守住成皋。臨行之前,他反複叮囑曹咎,對於成皋城要嚴加防守,如果漢軍挑戰,千萬不要和它打,隻是不讓它東進就行了。並說:"我半月之內一定打垮彭越,平定梁地,那時再回師與你聯合除掉劉邦。"

果然,項羽很快攻占了陳留,包圍了外黃。外黃防守堅固,一時未能攻下。項羽大怒,便傾其全力猛攻外黃,攻下外黃後,便讓外黃城裏15歲以上的男子統統到城東。準備活埋他們。正在此時,外黃的一個13歲的小孩去見項羽,對他說,如果這樣做,這一帶的百姓就不會臣服大王了,從這兒往東,梁地的10多座城市的軍民就會害怕楚軍而與之死戰,沒有人肯投降了。項羽聽罷,深以為然,遂收回成命。

項羽離開成皋以後,劉邦於公元前203年十月派兵向曹咎挑戰。曹咎堅守不出。漢軍就在楚軍營外挑釁,一連辱罵了五六天,曹咎一怒之下,決定出兵迎戰。當楚軍渡汜水時,剛渡過一半,便遭到漢軍的猛然襲擊,楚軍大敗而歸。曹咎和董翳、司馬欣等人都自殺了,楚軍損失慘重。劉邦乘機奪取了成皋,並駐軍廣武山。

曹咎兵敗而死的消息傳來,項羽十分震驚,大罵曹咎咎由自取,並立即回師西進。這時,楚將鍾離昧所率領的人馬正被漢軍包圍在滎陽東麵,項羽趕到以後,漢軍被項羽的威力懾服,立即撤到險要地方。項羽便駐軍廣武山,和劉邦的大營遙遙相對。

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糧食缺乏,糧食供應不上,而劉邦則依靠蕭何的力量,把糧食從關中源源不斷地運來。項羽急於決戰,但又沒有什麼良策。有一天,項羽在楚營外邊放了一個高架子,把劉邦的父親放在上麵。項羽隔著溝對劉邦說:"你如果不趕快投降,我就把你老子烹了!"項羽企圖用這一招,來激怒劉邦。不料劉邦竟然回答:"我和你都是楚懷王的臣子,他曾要我們結為兄弟。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老子烹掉,就請你分給我一杯羹!"項羽一聽,怒火中燒,一氣之下就要殺太公。項伯在一旁趕忙勸說:"天下勝負還沒有定,況且打天下的人都棄家不顧,你殺了他又有什麼用呢?"項羽隻好作罷。

楚漢兩軍相持不下,卻苦了老百姓,年輕力壯的苦於長期作戰,年老體弱的長途運輸也很疲勞。因為這個原因,項羽便在兩軍陣前對劉邦說:"為了我們兩個人,天下動亂不。安已經好幾年了,為了社會安定,我願意與你決一雌雄,不要再讓百姓們因此受苦受難了。"

劉邦卻笑著說:"我寧肯鬥智,決不逞匹夫之勇,死鬥蠻力!"

項羽無奈,便叫楚軍每日挑戰。劉邦手下有一個善射的將士,名叫樓煩,楚軍將士多次出來挑戰,都被他用箭射死。項羽大怒,親自披甲躍馬,持戟上陣,樓煩正要拉弓射箭,項羽瞪起眼來大喝一聲,嚇得樓煩心驚膽顫,抖個不停,連滾帶爬地逃回大營,再也不敢出來了。劉邦問明情況,知道項羽親自出馬,也嚇得膽顫心驚。

此後,項羽與劉邦多次在廣武陣前相見。項羽口口聲聲要和劉邦決戰,劉邦卻趁機曆數項羽十大罪狀。他說:"當初我與你共同受懷王之命入關,相約誰先占領關中,誰就是關中王。項王你負前約,反封我為轄巴、蜀之地的關中王。這是第一罪。

"你私自誅殺了上將軍宋義,取而代之,自封為上將軍,這是第二罪;

"你本當救了趙國之後回去複命,可你卻劫掠了諸侯的將士入關,這是第三罪。

"懷王當初說,入秦後不得燒殺搶掠,你卻燒了秦宮室,掘了始皇墳,將秦珍寶搶劫一空,這是第四罪。

"你殘暴地殺害了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這是第五罪。

"在新安坑殺了20萬秦降兵而單獨把3個降將封了王,這是第六罪。

"把好的地方分封給諸將,而把原來的諸侯王都從他們故有的土地上驅逐出去,致使諸侯、臣下反目成仇,這是第七罪。

"私自將義帝趕出彭城,自己在彭城建都,奪了韓、梁、楚的地盤據為已有,這是第八罪。

"偷偷派人在江南殺了義帝,這是第九罪。

"為人臣者而殺其主,殺已降之人,政治不清明,已立下的約定不信守,實為大逆不道,天下所不容,這是第十罪。"

劉邦最後說:"我是調集了義兵服從諸侯們的意願來誅滅你這殘暴的逆賊,使那些受盡你殘害的人與你為敵,我何必與你挑戰呢?"

項羽聽了這些話,惱羞成怒。令弓箭手亂箭齊發,其中一箭正中劉邦前胸,他馬上意識到這會引起漢軍的混亂,而讓楚軍士氣大振,於是屏住呼吸,故意彎下身摸著腳說:"賊兵的箭射中我的腳趾了。"並急忙讓左右扶回營中躺下。為安定軍心,他包紮好前胸,堅持巡視軍營,以示傷得無足輕重。其實傷勢頗重,一巡完營,就急忙偷偷地回成皋養傷去了。

項羽聽說劉邦僅受輕傷,又擔心自己糧草供應不上,兵士疲憊厭戰,感到左右為難。正在這時,漢使求見議和,項羽不得不順水推舟,同意了劉邦的議和條件:送還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以鴻溝為界,西屬漢,東歸楚,平分天下。這就是"楚河漢界"的由來。在這場鬥爭中,劉邦先是把劣勢變成優勢,而在自己受傷的關鍵時刻。不僅機智地保全了自己,穩定了軍心,而且換回了作人質的父親和妻子,從而為楚漢最後決戰解除了後顧之憂。

八、四麵楚歌

漢王四年(前203)九月,項羽拔營東歸,向彭城而去。劉邦也打算撤回到關中。張良、陳平進諫說:"如今漢已擁有大半個天下,諸侯都歸附於漢,而楚兵疲憊,糧草供應不足,這正是天賜之亡楚良機,如果不立即乘勝追擊,讓他東歸就等於養虎遺患啊!"劉邦聽了覺得很有道理,遂決定東進。

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十月,劉邦軍隊在固陵(今河北南淮陽縣西北)追上了楚軍。項羽指揮軍隊大敗漢軍。劉邦以割地封王為條件,趕忙調來韓信和彭越協力攻楚。12月,項羽駐紮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劉邦和韓信,彭越等各路大軍30餘萬人把項羽團團包圍。劉邦命韓信率3萬人向項羽挑戰,向楚營大喊:"人心已背楚,天下已歸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項羽大為惱怒,率眾衝殺出去。韓信且戰且退,把項羽引進埋伏圈。伏兵四起,一擁而上,把項羽圍在中央,他左右衝擊,體力漸漸不支,最後終於殺出一條血路回到垓下營中,所剩人馬不足3萬,外邊圍得鐵筒一般,幾日後糧草斷絕。正值隆冬,將士忍凍挨餓,軍心渙散。項羽眼看如此淒慘景象,卻一籌莫展,無計可施,心中無限淒楚。

一天夜裏,漢軍在四麵唱起了楚歌。歌聲傳到楚軍大營,楚兵聽到鄉音,思念家鄉,不願再戰。項羽聽了,也大為聽驚,他想:"難道楚國已被漢軍占領了嗎?為什麼漢軍裏有這麼多的楚國人呢?"他越想越焦急,心緒煩亂,久久無法入睡,便披衣起身,和美人虞姬在帳中飲酒解悶。他一會兒望著跟他形影不離的心愛的虞姬,一會兒撫摸著跟他南征北戰的千裏烏雅馬,內心激動不已,心境更加悲驚,於是,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道: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一遍又一遍地唱著,禁不住落下淚來。左右的人也都低聲哭泣,楚軍大營被悲傷的氣氛所籠罩。

夜深了,項羽決定乘夜突圍。他跨上烏騅馬,隻率領800多名精壯騎兵向南馳去。次日清晨,漢軍發現項羽已經突圍,劉邦立即命令灌嬰率領5000騎兵追擊項羽。項羽渡過淮河以後,他的隨騎隻有100多人了。走到陰陵(今安徽和縣北)時,項羽迷了路。他向一個農夫問路,農夫騙他說:"向左走。"項羽又一次受騙,向左沒多遠陷入一片沼澤之中,被漢軍追上了。項羽隻好又領兵向東突圍,來到了東城(在今安徽安遠縣東南)。這時,手下隻剩下28個人了,而漢軍的追兵卻有幾千人。項羽知道大勢已去。估計自己末日將臨,就對他的騎土們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8年了,身經大小70餘戰,所向無敵,無堅不摧,從未打過敗仗,因而才能稱霸天下。然而今天困在這裏,無路可退,這是天要亡我,並不是我不會打仗。不信,我再打一場痛快戰給你們看,我要斬將、奪旗,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為你們解圍,叫你們知道知道,這是天要亡我,並不是我的仗打得不好!"

說罷,他把28人分成四隊,麵向四方。這時,漢軍把他們重重包圍起來。項羽對他的騎士們說:"我為你們殺漢軍一名將領!"於是,叫四隊騎士向四方衝去,並約定在山的東麵分別集合。一切安排就緒,項羽大喝一聲,縱馬衝向漢軍,漢軍紛紛潰散,四下逃命,項羽果然斬殺了一名漢將,這時漢將楊喜正在追逐項羽,項羽對著他瞪起眼睛,怒吼一聲,嚇得楊喜人馬俱驚,後退了好幾裏。

項羽按事先約定跟他的部下在三處會合,漢兵不知項羽去向,也隻好兵分三路,分別把楚軍包圍起來。項羽縱馬衝殺,斬了漢軍一名都尉和幾十名士兵,再次聚集他的部下,隻喪失了兩人。於是項羽得意地對他們說:"我打仗的能力如何?"騎士們說:"正如大王所說的那樣!"

項羽來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40裏的烏江浦)邊,烏江亭長把船靠在岸邊,請他上船,並對項羽說:"江東雖是彈丸之地,有方圓千裏的土裏,幾十萬民眾,可以東山再起。希望大王趕快渡河,現在這裏隻有我的船,我們一走,漢軍就沒法過江了。"提起江東,項羽無限感慨,他笑著對亭長說:"天要亡我,我渡江也沒有用呀?況且我項籍和江東子弟8000一起渡江西進,如今沒有一個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憐愛我,尊我為王,現在我無顏再見到他們?"說罷,他拉著烏騅馬,對烏江亭長說:"這匹馬我已經騎了5年了,英勇無畏,曾經一天跑過1000裏路,我不忍殺掉他。我知道你是個忠厚長者,就把它送給你吧。"然後,他讓將士們下馬步行,手持短兵器與漢軍接戰。在此期間,光項羽一人就殺死殺傷漢兵成百人,他自己也受傷十幾處。項羽回身看見了漢將呂馬童,便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把項羽指給漢將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羽說:"我聽說誰要能得到我的頭,漢王就賞千金、封萬戶侯,我就成全你吧!"說罷,拔劍自刎於江邊。項羽就這樣在烏江邊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當時年僅31歲。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曾經寫道: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是一位豪氣衝天、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在陳勝領導的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以後,項羽和項梁很快興兵響應,成為反抗秦朝殘暴統治的生力軍,當陳勝失敗,項梁戰死,農民起義處於千鈞一發的危機關頭,項羽率領起義軍不失時機地發動了著名的巨鹿之戰。他破釜沉舟,以少勝多,終於消滅秦軍主力,贏得了勝利,扭轉了戰局。這不僅加速了農民戰爭的曆史進程,為劉邦順利攻入鹹陽、推翻秦朝反動統治客觀上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且表現了項羽的英雄氣概和非凡的軍事才能。項羽的曆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他不愧是波瀾壯闊的秦末農民戰爭中湧現出來的起義領袖之一。

但是,項羽又犯了許多致命的錯誤,有許多的缺陷,所以又是一位悲劇式的人物。在秦朝滅亡以後,他自稱霸王,分封諸侯,違背了勞動人民要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的迫切願望,背離了社會發展的潮流,又回到春秋戰國時期割據和混戰的局麵。在進軍關中和楚漢戰爭中,他不僅坑殺降卒,而且燒殺搶掠,荼毒百姓,以致天下多怨,民心不服;他有勇無謀,屢被捉弄,性喜猜疑,聽信讒言,連謀士範增也被他趕走,搞得民心大亂,眾叛親離。同時,項羽始終沒有建立一個可靠的根據地,作為支持自己戰爭需求的基地。

項羽固然威武雄偉,能征善戰,但他不過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馬上英雄。比項羽大20多歲的劉邦,雖也粗魯,不喜詩書,但卻豁達大度,百折不撓,又知人善任,能屜能伸,有勇有謀。所以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善於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常常使外強中幹的項羽疲於奔命,腹背受敵,處於被動局麵。所以,在長期的楚漢戰爭,劉邦雖屢戰屢敗,卻由弱變強;項羽雖屢戰屢勝,卻由盛而衰,最後意落到四麵楚歌的地步,在烏江之畔,自刎而死。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兩千多年過去了,項羽的英雄形象固然深入人心,但他失敗的曆史教訓,也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