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鼻祖秦檜(1 / 3)

漢奸鼻祖秦檜

一、靖康之恥

秦檜(1090--1155),字會之,南宋江寧(今江蘇南京市)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秦檜參加了是年的科舉考試,結果中舉,被授以密州(今山東諸城)教授。後來,累升至太學學正,負責當時的太學生教育之事。

就在秦檜中舉的那一年,女真族完顏部首領阿骨打稱帝建元,正式建立金朝。金朝建立之後,對壓迫他們的遼王朝頻頻出擊,攻下了遼王朝專為對付女真人而設置的重要軍事據點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遼天祚帝於是親率十萬大軍前去討伐,結果被阿骨打擊潰。金朝便乘勝進軍,不久就占領了遼朝遼陽以東的全部州縣,並於公元1116年一舉攻下遼的東京遼陽府。麵對金朝的強大攻勢,遼王朝日落西山,朝不保夕。

遼朝在金兵攻打之下形勢危急的消息傳至北宋後,宋徽宗、蔡京等人以為同金朝聯合攻遼,不會花多大力氣就可以奪回後晉石敬瑭割讓給遼的燕雲十六州,完成宋祖、宋太宗的未竟大業。在這種火中取栗的僥幸心理驅使下,從重和元年(1118)起,宋朝就以買馬為名,一再派人從登州(今山東蓬萊)渡海到遼東,同金朝談判共同伐遼之事。宣和二年(1120),宋、金終於訂立"海上盟約"。雙方約定:

(1)宋、金從兩個方向同時向遼進攻,金兵攻取長城以北的遼朝州縣,宋兵攻取遼朝的燕雲地區,齊力滅遼,任何一方不得單獨接受遼的投降。

(2)滅遼以後,長城以南州縣歸宋管轄,宋朝要把原先給遼的歲幣每年如數交給金朝。

(3)如果宋兵出師失期,就無法按原約執行,即不把燕雲交宋管轄。

"海上盟約"訂立後,金王朝即對遼展開新的攻勢,不久便攻陷了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南大明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逼使遼天祚帝率殘部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包頭附近)。宋徽宗於宣和四年(1122),在鎮壓了方臘起義之後,方才派童貫等人領十萬大軍向燕京地區進攻。這時的遼王朝在長城以北已無立足之地,燕京地區由皇族耶律淳控製,他自立為帝,其內部四分五裂。照理如果認真攻打,不會出現什麼差錯。但童貫等人以為燕京地區輕易可得,根本就沒有作戰鬥準備,還對軍隊下達了不準殺遼一人一騎的混蛋命令。結果,在燕京遼兵的拚命阻擊下,宋軍被打得大敗。宋徽宗聞前方吃了敗仗,趕緊下令撤回境內。

宋軍敗退不久,耶律淳病死,燕京發生了混戰。宋朝以為有機可乘,又派二十萬大軍出征燕京地區,但這次出征的主將劉延慶十分懼怕,一碰到遼兵,未曾開戰就焚燒營寨,慌忙逃回。遼兵乘勢迫殺,宋兵自相踐踏,損失慘重。金朝見宋軍接連兩次失敗,阿骨打便於宣和四年(1122)十二月,從長城的古北口、南暗口、居庸關三處關口出擊,攻占了燕京。不久,金兵俘虜遼帝,遼朝終於壽終正寢。

在宋、金聯合攻遼的戰爭中,由於宋軍麵對行將滅亡的遼軍,竟被打得大敗,這使金王朝徹底看清宋朝的腐敗無能。金朝占領燕京之後,拒不向宋朝交還燕京地區。經過雙方一再討價還價,宋朝在無奈之中也一再退讓,最後金朝隻同意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宋朝。另外,宋朝每年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全數交給金朝。金朝撤兵之時,把燕京的金帛、子女等一掠而空,隻把幾座空空如也的空城交給宋朝。

金兵撤出燕京之後,宋徽宗君臣沉溺在收複燕雲的神話中,給童貫等人加官封爵,哪料北部邊境將又起狼煙。金兵撤退之後,金太祖阿骨打於宣和五年(1123)死去,繼位的金太宗更是野心勃勃,積極備戰的同時,不斷遣使者前往宋朝,進行偵察活動,把宋朝的道路易險、府庫虛實、朝中內政等逐一摸清。當金太宗準備好了一切之後,便尋找侵宋的借口。於此同時,一個降金的遼將,因出於對金兵擄掠燕京人口北去的不滿,在平州(今河北盧龍)起兵反金,並私下與宋朝聯係,準備獻平州投降宋朝,但被金兵迅速擊敗,那個遼將逃到燕京。金朝令宋朝交人,宋朝雖然殺了那個遼將並將其頭顱送給金朝,但金朝仍以宋朝招納叛將為借口,於宣和七年(1125)十月,分東、西兩路兵馬向宋朝發起進攻。東路軍由右副元帥斡離不率領,由平州攻擊燕山(今北京市);西路軍由左副元帥粘罕率領,由雲中(今山西大同市)進攻太原(今山西太原市)。

粘罕所部在進攻太原時,遇到北宋軍民的堅決抵抗,不得前行。斡離不所部則比較順利,宋將郭藥師見金兵攻來,束手投降,並無恥地充當金軍向導,致使金軍長驅直入。加之宋朝在河北的其他州郡全無準備,匆忙應戰,紛紛被金軍攻破。斡離不攻城掠地,很快攻到了浚州(今河南浚縣東北)的黃河渡口附近。

當金兵南侵的急訊傳到汴京(今河南開封)寸,宋徽宗竟認為有郭藥師守燕山可以安然無事,完全不作任何防禦準備。直到金兵逼近黃河渡口,宋徽宗這才慌了手腳,趕緊把京城的禁軍交給宦官黎方平,讓其屯兵黎陽(今河南浚縣),守衛黃河北岸;同時慌忙把皇位禪讓給太子,自己當了太上皇,同寵臣童貫等避到南方。

守衛黎陽的黎方平膽小如鼠,一見金兵的先頭部隊擁來,未作任何抵抗,即狼狽南竄。黃河南岸的宋兵隻看到金軍的旗子,也急忙逃跑。更為可笑的是,守衛滑州(今河南滑縣以東舊縣城),連金兵的影子都未見著,二萬軍馬一哄而逃。由於守衛黃河的宋兵紛紛潰逃,當斡離不來到黃河北岸時,使用小船一批又一批的從容渡河。渡過黃河之後,斡離不喜出望外地說:"宋朝實在是沒人了,即使留一兩千人駐守,我軍也無法渡河啊!"接著,斡離不揮師直逼汴京。

當金兵逼近汴京之時,宋欽宗及宰相白時中、李邦彥等人也準備逃離京城。生死攸關之時,地位不高的李綱挺身而出,向宋欽宗表示自己願意承擔組織守京城的重任。於是,宋欽宗就委任李綱為尚書右丞、東京留守,讓其負責汴京的守備事宜,宋欽宗本人也表示決心留在京城固守禦敵。然而當天晚上,宋欽宗又變了卦,下令次日淩晨出逃。在李綱的阻止之下,宋欽宗才打消了出逃的念頭。守衛汴京的禁衛軍在李綱的率領之下,士氣日漸高漲,紛紛表示願與京城共存亡。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斡離不所率金兵包圍了汴京,並不斷地對京城發動攻擊。然而李綱在斡離不包圍汴京之前,已準備好了防禦設施,加之李綱親自參加戰鬥,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氣,金軍屢屢被擊退。斡離不見汴京防守嚴密,士氣高昂,一時無法攻克,就施展"以和議佐攻戰"的策略,放出和議之風。要求宋朝以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頭,絹彩各一百萬匹,馬駝驢騾各以萬計,犒賞金軍,同時尊金朝皇帝為伯父,割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今河北河間)、太原三鎮給金朝,並以宰相、親王為人質護送金軍過河。隻要這些條件一滿足,金朝馬上撤軍。宋欽宗對於金人的苛刻條件,竟全部答應,並命令搜刮汴京城內的金銀送給金軍。但李綱堅決反對議和,並不斷派死士出城攻擊金兵。

斡離不看到汴京的軍民抗金情緒高昂,知道隻憑自己所率的一路軍馬難以攻下汴京。這時,各路的勤王之兵也陸續趕到汴京,斡離不擔心孤軍深入,後路一旦被截斷,那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斡離不的勒索條件得到部分滿足後,於靖康元年(1126)二月率軍撤離汴京北去。

就在斡離不提出苛刻的和議條件時,擔任太學學正的秦檜感到十分憤怒,慷慨陳詞,向宋欽宗上奏兵機四事:"一日金人貪得無厭,其野心不止要割三鎮,是欲滅宋;二日金狡詐無比,應加緊防禦,積極備戰;三日召集百官議論戰事,擇取其中合適的意見作為誓書;四日對於金使來宋,不能讓其人城進殿見駕,在城外建館令其居住則可。"但由於秦檜的地位不高,他的激昂之詞竟不達於宋欽宗。後來,張邦昌讓其作為使者出使金朝,商議割地之事,秦檜堅決推辭,不滿地說:"此行專為割地而去,與我最初的建議不相符合,恐失臣本心。"並把自己的意見上奏欽宗,宋欽宗看他屢次辭讓,就應允了他的請求。

宋欽宗對於軍事抵抗缺乏信心,企圖以割地弭兵。於是,宋欽宗任命秦檜為禮部侍郎,讓其和程踽作為割地使,陪同肅王一同北上出使金朝。當秦檜一行人出發之後不久,斡離不撤軍北去,他們便半道而返。秦檜在汴京首次被圍當中的表現,頗為朝中大臣賞識,當時人們還把他當作抗戰派看待。禦史中丞李回、翰林承旨吳(千幹)二人在欽宗麵前力薦秦檜,認為其才可大用,在二人的推薦之下,秦檜被任命官職為殿中侍禦史。殿中侍禦史屬於殿院長官,主要職權為依儀法糾正官員失儀之事,職權頗大。很快,又升遷為左司諫。左司凍一職設於北宋元豐年間,隸屬於門下省,與右司司諫同為諫院長官,不同的是右司諫屬於中書省,但二者的職責都是對朝政得失、大臣以至百官的過錯提出諫言。從秦檜擔任的官職來看,當是朝中之人都視之為正人君子。

斡離不北撤之後,把金兵開往黃河以北,圍攻中山、河間二鎮,因久攻不下,又有宋軍來援,於是撤兵北還。河北一線的戰局雖暫告平靜,但河東的戰事卻繼續緊張地進行著。粘罕在圍攻太原的同時,又分兵南下,攻取了威勝軍(今山西沁縣)及隆德府(今山西長治)。宋朝派往河東的援軍也被打得大敗,但因為酷暑將至,粘罕返雲中消夏,河東戰場暫處宋金對峙之勢。本來,這種對峙狀態是暫時的,它僅是金朝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的間歇。但以宋欽宗為首的腐朽統治集團卻以為這下平安無事了,又恢複了往日歌舞升平,文恬武嬉的故態。不但對金兵可能發動的第二次入侵戰爭,不作任何防範,甚至將各路聚集汴京的勤王之師全部遣回,連頗有聲望具體負責勤王的老將種師道也被罷了兵權。對於那些要求作好戰爭防禦準備的呼籲,也全部斥之為危言聳聽。這時,逃往南方避難的宋徽宗也回到汴京,繼續過著無恥的享樂生活。對於堅決抵抗的李綱,宋欽宗不僅將其趕出朝廷,還一貶再貶,直至流放江南。

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經過一個夏天的休整之後,又以宋朝不如約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為借口,在宋朝沒任何戰爭準備的情況之下,再次以粘罕和斡離不分道率軍大舉南侵。九月,粘罕攻破太原。隨後,粘罕率軍直逼黃河北岸的河陽(今河南孟縣)。斡離不的軍隊不甘示弱,也接連攻陷了真定府(今河北正定)、慶源府(今河北趙縣),然後經過恩州(今河北清河),直逼大名府(今河北大名)魏縣(今河北魏縣西南30裏)的李固渡渡口,打算從那裏渡過黃河。

金兵的這次南下,已擺開了一舉滅亡北宋的態勢,但宋欽宗等人卻認為可以繼續用金帛賂其撤兵。於是,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分頭到金兵大營向粘罕和斡離不賂以金帛寶玉,乞請緩師,並表示願把河間、中山、太原三鎮的全部賦稅以歲幣的形式送給金朝。甚至表示願意以黃河為限,把河北、河東之地割讓給金朝。同時,宋欽宗於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在延和殿召集群臣商討割地之事。朝中100多位官員當中,竟有70位官員同意割地,另外36位官員以秦檜為首認為不可。秦檜也因此升任禦史中丞,成為禦史台的最高行政長官。秦檜的升官,得力於抗戰派的極大支持。

就在宋朝兩派官員各執一詞之時,由於宋欽宗一味地想議和,不作認真的抵抗,以至粘罕和斡離不所率軍隊分別從河陽、李固渡順利渡過黃河,對汴京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汴京局勢危急。斡離不所部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再抵汴京城下。閏十一月初二日,粘罕所部也抵達汴京與斡離不會師。汴京再一次陷入金兵的包圍之中,然而這一次是在劫難逃了。這時的汴京城中投降派官員已占了多數,宋欽宗不發動軍民進行保衛戰,卻信任汴京城中的無賴郭京、劉無忌等人會用"神兵"的謊言,異想天開地以為這群無賴組織的"六甲天兵"、"六丁力士"、"北鬥神兵"能打敗金兵。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郭京、劉無忌等人的"神兵"開城門出戰,結果被金兵擊敗。郭京等人見事情敗露,帶著殘餘的一群流氓無賴逃走。金兵乘機登城,攻破汴京城頭。

金兵攻破城頭之後,因看到汴京軍民已打算展開巷戰,不敢立即進占全城,就一麵據守城頭,緊緊把汴京圍困起來,另一麵又重彈和議老調,向宋朝勒索財物,並要求宋欽宗下詔令河北州郡的軍民停止抵抗,向金兵投降。粘罕和斡離不企圖用這些手段,瓦解汴京軍民的鬥誌,同時把汴京城中的物資搜刮幹淨,使軍民陷入困境喪失戰鬥力之後,乘勢消滅宋朝。可是,宋欽宗卻仍停留在和議的迷夢當中。他委派使者至金營商議割兩河之地,貢納歲幣,獻金銀財物、良馬、兵器等事宜,並且把汴京城中的作戰物資都盡可能地劫掠一空,獻給金兵。宋欽宗還接受粘罕等女真貴族的旨意,下令各路勤王之兵停止向汴京進發,當汴京居民自覺組織起來打造兵器,準備抵抗之時,宋欽宗竟派兵予以鎮壓,並處死領頭之人,並下令居民不得再私自打造鐵兵器。就連將官吳革暗中組織勇士準備抗擊金兵之事,朝廷發現之後,竟將其殘忍地殺頭。以宋欽宗為首的統治集團執迷不悟,一味地奉承金人,把汴京城軍民的反抗手段無情地剝奪了,使汴京居民隻能在外無援兵、內無物資的情況之下坐以待斃。其時正值嚴冬季節,大雪紛飛,汴京居民飽受饑寒的襲擊,凍死、餓死之人不計其數。宋欽宗的腐朽無能,使宋朝陷入無法挽救的境地,災難也無情的落在了人民的頭上。

靖康二年(1127)正月,粘罕和斡離不見汴京軍民已完全無力抵抗,消滅宋朝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先後把宋徽宗、宋欽宗拘押在金軍大營之內。不多時,金太宗下詔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並讓粘罕和斡離不另立原宋朝宰相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北宋王朝就這樣滅亡了。

就在金太宗下詔立張邦昌為帝之時,宋朝官員嚇得不敢言語,隻有監察禦史馬伸挺身而出,抗議金太宗的作法,並對朝中大臣說:"我輩身為宋朝諫臣,怎能坐視緘默,不吐一詞,當共入金營,乞存趙氏皇統。"禦史中丞秦檜認為馬伸之言很對,立即寫了一道狀子送往金營。秦檜這樣寫道:

"檜荷國厚恩,甚愧無報。今金人擁重兵,臨已拔之城,操生殺之柄,必欲易姓,檜盡死以辨,非特忠於主也,且明兩國之利害爾。趙氏自祖宗以至嗣君,百七十餘載。頃緣奸臣敗盟,結怨鄰國,謀臣失計,誤主喪師,遂生靈被禍,京都失守,主上出郊,求和軍前。兩元帥既允其議,布聞中外矣,且空竭幫藏,追取禦服所用,割兩河地,恭為臣予,今乃變易前議,人臣安忍畏死不論哉?

宋於中國,號令一統,綿地萬裏,德澤加於百姓,前古未有。雖興亡之命在天有數,焉可以一城決廢立哉?昔西漢絕於新室(指王莽篡權),光武以興;東漢絕於曹,劉備帝蜀;唐為朱溫篡奪,李克用猶推其世序而繼之。蓋基廣則傾難,根深則難拔。

張邦昌在上皇(指宋徽宗)時,附會權幸,共為蠹國之政。社稷傾危,生民塗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為之也。天下方疾之如仇讎,若付以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豪傑必共起而誅之,終不足為大金屏翰。必立邦昌,則京師之民可服,天下之民不;可服;京師之宗子可滅,天下之宗子不可滅。檜不顧斧鉞之誅,言兩朝之利害,原複嗣君位以安四方,非特大宋蒙福,亦大金萬世利也。"

秦檜的這段話對金人曉之以利,意圖在於乞立趙氏之後為皇帝,以存正統。在當時情況下,可以說難能可貴,與他後來的言行判若兩人,說明秦檜後來變為投降派是有一個過程的,並不是與生俱來。秦檜的狀子非但沒有使金人改變主意,反而惹怒了他們。於是,秦檜本人也被拘押於金軍營內。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日,金兵把宋徽宗、宋欽宗及宋朝的後妃、宗室,連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虜北去,秦檜也在其中。臨撤之時,金兵把汴京城內的金帛、寶貨、文物、圖書等,洗劫一空。此即史書所載的"靖康之禍。"

二、建立南宋

宋徽宗、宋欽宗被掠北去後,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於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日,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改元建炎,趙構即宋高宗,他所建立的小朝廷史稱南宋。宋高宗即位之時,徽、欽二帝正在押解北。狩途中。徽宗得知,立即修書一封,並讓秦檜進行潤色,準備與粘罕和議,乞求南歸。秦檜賄賂粘罕的左右,才得將書信送至粘罕手裏,但粘罕未加理會。徽、欽二帝及宗室、大臣、後妃押至金朝之後,金太宗將秦檜賞賜給他的弟弟撻懶聽用,其他大臣也是如此給分配了。

宋高宗同其父兄一樣,害怕同金兵打仗。他所信任的汪伯顏、黃潛善二人,也都是主張屈膝議和之人。剛剛建立的南宋小朝廷,急不可耐地派使去金朝求和,竟然還讓臭名昭著的張邦昌寫信給粘罕和斡離不,表示南宋願與金朝以黃河為界,把河東、河北宋軍堅守下的州郡奉送金朝。對於堅決抗戰、反對向金朝投降的官員,宋高宗一夥則加以排斥、打擊。建炎元年(1127)十月,宋高宗不顧抗戰派官員的反對,帶著他的寵臣從應天府沿運河逃到揚州,宋廷終於由北方遷至南方,偏安一隅。

建炎四年(1130),撻懶率軍攻山陽,令秦檜隨行。自從秦檜至撻懶府中聽差之後,因其很有文才,深得撻懶喜愛,所以出征之時命秦檜隨行,而且任命他為隨軍轉運使。

行前,秦檜與妻王氏密商,準備乘金人不備之時逃歸。但秦檜為安全計議,企圖說服王氏留在金營,自己獨自逃跑。王氏不依,大吵大鬧,說:"我家翁父把我嫁給你時,陪嫁二十萬貫資產,欲使我與你同享甘苦,你卻棄我而去,我不答應。"王氏大吵大鬧的聲音讓撻懶妻一車婆聽見,就問王氏:"何故吵鬧。"王氏心裏知曉若說實話,怕要殺頭,便隻說了一半:"我家相公隨大王南征,我亦欲往,他卻不答應,所以吵鬧。"

一車婆說:"原來如此,我去給大王說說,你也一同前往。"

王氏聽了一車婆的話,心裏暗喜。經一車婆求情,撻懶不但同意王氏隨行,還讓秦檜的奴婢興兒、翁順等人也一同前往。當撻懶軍至漣水(今江蘇漣水)時,已是建炎四年十月,秦檜買通一個叫孫靖的船工,和其妻王氏等人乘船逃跑。後為一個叫丁(礻異)的人組織的地方武裝所獲,以為是金朝奸細,將殺之。秦檜見勢不妙,趕忙大喊:"我乃禦史中丞秦檜也,適才從金營逃歸。此地有秀才否?他們必然知道我的姓名。"

有人說:"此地有個賣酒的王秀才,可叫來一認。"

王秀才,名安道,字伯路。他其實也不知道秦檜何許人也,但覺著既是禦史中丞,入朝之後肯定對自己有好處。於是,王安道便假裝認識秦檜,見到秦檜之時施禮,說:"中丞勞苦了,能逃出金人魔掌,實在不易。"眾人見王秀才這麼一說,便放了秦檜一行人,而且對他們以禮相待。

這時,宋高宗將行都設在越州(今浙江紹興)。秦檜聞訊之後,便由王安道、丁(礻異)的手下馮由義陪同,航海到達越州,來到南宋小朝廷參拜高宗。

對於秦檜的南歸,史書上眾說紛紜。有人說,秦檜到了金朝之後,不久即依附撻懶,成了其心腹。他之所以能回到南宋,是撻懶縱歸之故,欲使他作金朝的奸細。

秦檜回到南宋小朝廷之後,到處宣傳他是殺掉金朝的監視人員,奪船逃歸的。當時,朝中的許多官員覺得十分可疑。一者,被拘押北去的官員很多,而秦檜獨歸;二者,自金都至越州三千裏路程,腧河跨海,如何能殺監而逃;三者,即令秦檜從軍撻懶,金人一般必以其妻為人質,王氏豈能一道回來了呢?一時間,朝中議論紛紛,都認為秦檜是金朝奸細。但宰相範宗尹、同知樞密院李回二人,與秦檜交好,他們力排眾議,向宋高宗極言秦檜忠心耿耿。宋高宗便召見秦檜,問其策略。

秦檜朝見宋高宗之時,一改以前的抗戰言論,對高宗說:"如欲天下無事,須南自南,北自北。"並且建議宋高宗草擬與撻懶和議書。

宋高宗聽了秦檜的言論,大喜,不無得意地說:"秦檜南歸,使朕聞知二帝、母後消息。且檜樸忠過人,朕得之喜不能寐,真乃天賜朕一佳也。"馬上對範宗尹說:"授一尚書可也!"於是,秦檜官拜禮部尚書。與秦檜一同歸來的王安道、馮由義以及丁(礻異),均得以拜為京官,連船工孫靖也被任以承信郎之職。

三、初即相位

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二月,秦檜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龍圖閣待製得到消息,忙去道喜,前往賀喜。一見秦檜,孫覿就說:"相公盡室航海,還複中州。四海方傳聞,感涕交下。漢蘇武節旄落盡,止得屬國;唐杜甫麻鞋入見,乃拜拾遺。相公可一比也。"秦檜聽此話,認為在譏諷自己,就大為生氣,二人鬧了個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