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奸鼻祖秦檜(3 / 3)

就在兀術準備渡河北去之時,嶽飛馬上向宋高宗報告:"金兵屢敗,兀術等皆令老少北去。正陛下中興之機,金賊必亡之時,請陛下降沼令各路大軍火速並攻。"嶽飛奏告高宗的同時,又鼓勵部下說:"直抵黃龍府(今吉林農安),與諸公痛飲耳!"然後率軍進駐離汴京隻有四-卜五裏的朱仙鎮,等候渡河進軍的命令。

朝廷之中,麵對宋軍所取得的勝利,感到危機已除,議和之風又一次刮起。秦檜勸諫高宗棄淮河以北之地,與金軍議和,同時又令其親信建議高宗令嶽飛班師。嶽飛得知有班師之事後,當即又一次上奏:"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疾走渡河,而我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秦檜知道嶽飛以收複中原為己任,不易退兵。於是,秦檜便命令張俊、楊沂中等將領先行撤軍,使嶽飛陷入孤軍深入的境地。張俊、楊沂中撤退之後,秦檜便上報高宗:"嶽飛孤軍深入,不可久留,乞請陛下令其班師。"宋高宗聽信秦檜的建議,在一天之內給嶽飛連下十二道金字牌(朱漆木牌上寫金字,有緊急軍機之事,由皇帝直接發出),逼著嶽飛班師。

嶽飛接到十二道金字牌之後,悲憤交集,黯然淚下,慨歎道:"十年之功,廢於一旦!"當地百姓聞知嶽飛要班師,紛紛跪於嶽飛馬前,乞求說:"我等頂香盆,運糧草,迎接官兵,金人全曉得,將軍若撤軍,我們豈能活下去?"嶽飛痛惜地說:"有沼在此,我不得擅留!"於是,便保護百姓一起南撤。嶽飛班師之後,收複的大片土地,再次被金軍占領。

紹興十一年(1141)二月,兀術統率金軍再犯淮北,宋高宗慌忙命令楊沂中等人合兵淮西,迎戰金軍,在柘皋鎮(今安徽巢湖東北)與兀術展開激戰。嶽飛此時身患疾病,奉命出援。嶽飛在行軍途中,楊沂中等人取得了柘昌鎮大捷的消息傳來,便班師而去。這時的嶽飛聲名顯赫,已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嶽飛統率的嶽家軍更是威震天下。

宋高宗對於嶽飛心存疑忌,怕他功高震主。一次,宋高宗對張俊說:"你知道唐朝的郭子儀嗎?子儀總重兵處外,而心尊朝廷,或有詔至,便馬上上道。若恃兵權之重而輕視朝廷,有命不即稟,不但子孫不能享福,自身也要有不測之禍。"因此,秦檜便附和高宗,謀奪諸將兵權,他和自己的心腹參知政事王次翁、給事中範同商議,計劃以犒賞柘皋大捷為名,把韓世忠、張俊、嶽飛召至臨安,讓宋高宗任命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一舉收回三大帥在外的兵權。但韓世忠、嶽飛一直堅決抗戰,是秦檜的死敵;張俊則附和秦檜,見風使舵,後來成為謀殺嶽飛的幫凶。

兀術接連兩次進軍南宋,均告失敗之後,認識到以武力侵宋無法取勝,便表示願意與南宋小朝廷議和。宋高宗、秦檜見議和有望,興高采烈。但兀術卻派人對秦檜說:"你朝夕請和,嶽飛卻正想圖河北,必殺嶽飛,才可議和。"所以,宋高宗和秦檜為了達到議和的目的,便密謀殺害嶽飛,以滿足兀術的議和條件。

秦檜指使自己的心腹、右諫議大夫萬俟離首先上書彈劾嶽飛。接著禦史中丞何鑄、侍禦史羅汝楫也在秦檜的授意下,上奏高宗說:"柘皋鎮之役,嶽飛擁兵自重,遲緩不前,此其一罪;其罪之二,嶽飛與張俊守楚州(今江蘇淮安)時,建議張俊放棄楚州而不守。"其實,這兩件事均子烏虛有。尤其是嶽飛主張放棄楚州之事,純屬張俊捏造。就這樣,嶽飛被罷去樞密副使一職,趕出朝廷。然後,秦檜又讓張俊收買嶽飛的部下王貴、王俊,讓他們誣告:"嶽飛舊部張憲,對嶽飛罷官憤憤不平,曾寫信給飛子嶽雲,謀還嶽飛兵權,準備造反。"所以,秦檜根據王貴、王俊的誣陷之詞,將張憲、嶽飛逮捕下獄。

張憲、嶽雲下獄之後,秦檜遣楊沂中將罷官後居住在廬山的嶽飛誘騙至臨安,以謀反罪名下獄。開始,嶽飛還據理力爭:"對天盟誓,我無負於國家!"但當嶽飛看到審訊自己的萬俟離、何鑄、羅汝楫等人,都是秦檜的親信,不禁仰天長歎:"我方知落在國賊秦檜之手,使我為國忠心,一旦告休。"從此不複言語,任其拷掠,秦檜沒有找到嶽飛謀反的任何證據,便對嶽飛父子、張憲嚴刑拷打。秦檜還誘騙張憲說:"隻要你一句言語,證明嶽飛謀反,立即放你出獄。"張憲嗤之以鼻,拒不答言。此時,韓世忠因屢言抗戰,也被罷官,他對秦檜殘害嶽飛的行徑很是憤怒,質問秦檜:"嶽飛何罪之有?"秦檜說:"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憤慨地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自此,"莫須有"三字成為奸陷之人誣陷正直人士的代名詞。

嶽飛被捕入獄後,秦檜加緊與金和議的步伐。紹興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訂立和議:南宋正式向金朝稱臣,每年向金朝納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宋金東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這段邊界中段的唐州(今河南唐河縣)、鄧州(今河南鄧縣)以北也劃歸金朝。另外,割商州(今陝西商縣)、秦州(今甘肅天水)之一半予金。秦檜勾結宋高宗汀立的這個和議,就是曆史上臭名昭著的"紹興和議"。和議訂立後,宋高宗恬不知恥地向金朝皇帝進表:"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金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

紹興十一年(1141)十二月,宋高宗、秦檜秉承金人旨意,不顧一切地將嶽飛、嶽雲、張憲定為死罪。紹興十一年除夕(1142年1月28日),秦檜密寫一張紙條,交付獄吏,將嶽飛毒死在獄中。接著,又將嶽雲、張憲押赴刑場斬首。嶽飛臨死之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以示最後的抗議。嶽飛既死,金人聞訊,無不酌酒慶賀。

秦檜在陷害嶽飛之時,其妻王氏曾對秦檜說:"捉虎易,放虎難也,相公何不下決心除掉嶽飛呢?"後人將秦檜與其妻王氏謀殺嶽飛之事,名之為"東窗之事",後來它竟成了搞陰謀詭計的代名詞。於是,王氏、張俊、萬俟卨與秦檜,永久地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六、專權跋扈

"紹興和議"之後,秦檜權力日盛,一門顯赫。其母被封為秦、魏兩國夫人;其妻王氏被封為韓、魏國夫人;其子秦熺也權勢顯赫。連秦檜的三個孫子,最長者不足9歲,也被高宗賜以三品之服。秦檜本人也以左相加封太師、魏國公,愈加得到宋高宗的寵信。

在秦檜謀殺嶽飛之時,張俊依附秦檜。嶽飛一死,秦檜覺得張俊已無利用的價值,便一腳將其踢開,罷免了張俊的樞密使一職,自己專斷朝中軍政大權。從此,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進入了曆史上最為黑暗的統治時期。統治者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把戰備忘得無影無蹤。有個叫林升的詩人,寫了一首《題臨安邸》的詩,悲憤地寫道: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宋高宗、秦檜互相勾結,提倡道學,為他們的投降賣國大造輿論。同時,秦檜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培植黨羽,打擊排斥反對派,什麼手段都用盡了,宋高宗也忌憚他三分。

一次,秦檜過生日,宋高宗竟下詔令群臣為秦檜賀壽。高宗本人也非常肉麻地對秦檜說:"相公始生之日,可不為天下慶乎!"有人替秦檜畫了像,宋高宗也親作讚詞:"識量淵衝,盡辟異議,決策和戎。"並把秦檜視為不可多得的賢相,認為:"一相既賢,則所薦皆賢。"隻要是秦檜推薦的官員,都全部重用。秦檜便利用宋高宗對自己的寵信,把持了朝政。

秦檜把自己的黨羽安插在台諫部門,壓製言論。隻要秦檜流露出對某一官員的不滿,他的親信們便急忙羅列罪名,進行彈劾。當時,抗戰派官員張浚被貶在野,見高宗、秦檜一味投降賣國,粉飾太平,便奏告說:"當今之事,當養大疽於心頭,不決不止。臣寢食不安,請陛下備戰,以絕金人虎狼之心。"秦檜大為生氣,立即命禦史彈劾張浚說:"居常怨恨,以和議非便,惟欲四方多事,僥幸再進。"於是張浚被免職為民。

嶽飛的部將牛皋,在抗金戰場上屢建奇功。秦檜一時找不到將其治罪的口實,便在一次將領的集會上,授意他的黨羽在食物中秘密下毒,將牛皋毒死。

秦檜為打擊異己,大興文字獄。曾上書抗議議和,要求斬秦檜的胡銓,在嶽飛被害之時,又一次上書言事。秦檜大怒,問其心腹範同怎樣處置,範同說:"相公莫睬,半年便冷了,若相公重行謫遷,必成豎子之名。"秦檜以為很對。後來,胡銓寫了一首《好事近》的詞,詞中有"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輕別?……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欲駕巾車歸去,有豺狼當轍"之句,秦檜再也坐不安穩了,讓禦史給胡銓扣上"毀謗執政者"的罪名,將其發配至海南島。並將與胡銓一起賦詩唱和之人,一律加以貶黜。

做過參知政事的李光,被貶至藤州(今廣西藤縣)後,知州周謀有意與他作詩應答,引誘他寫出對秦檜不滿的詩句,然後偷偷獻給秦檜。於是,秦檜便進一步迫害李光,使其家破人亡,方才罷休。

秦檜大興文字獄的同時,又在京城之中大布密探,稱為"察事卒"。任何人隻要稍微譏議秦檜,就被逮捕治罪。朝中許多官員害怕招來橫禍,連互相拜訪也有所顧忌。甚至於秦檜因病偶不上朝,諸位大臣竟不敢言政事,隻稱秦檜功德而已。這樣,秦檜仍存疑慮,等上朝之時還要問:"昨日所奏何事?"大臣們驚恐地說:"惟頌太師德業,曠世所無,語終而退,實無他言。"然後,秦檜才嘻笑說:"甚好!"

秦檜對於以前與自己不和的朝臣,還施行報複。曾彈劾過秦檜的呂頤浩,在紹興和議之後已經死去。但秦檜依然懷恨不已,指使心腹將呂頤浩的兒子呂摭罷官,除名編管。曾和秦檜並為丞相的趙鼎,此時貶居吉陽(今廣東莊縣境內),秦檜仍加以迫害。麵對秦檜的淫威,趙鼎對其子趙汾說:"秦檜定要殺我。我死,則可保全家。否則,將禍及全家。"因此,趙鼎絕食自殺。其餘不願同秦檜狼狽為奸的官員,紛紛被扣上"謗訕"、"怨望"、"無君心"、"立黨沽名"等罪名,加以迫害,真是舉不勝舉。

營私舞弊、貪贓受賄也是秦檜的一大嗜好。紹興十二年(1142),秦檜之子秦熺參加科舉考試,秦檜授意主考官從中作弊,錄取秦熺為狀元。紹興二十四年(1154),秦檜的孫子秦塤參加科舉考試,秦檜就任命自己的心腹湯思退等人為主考官。這些主考官知道這是討好秦檜、謀取富貴的大好機會,就進行作弊,把秦塤定為狀元。廷試之時,宋高宗看了秦塤的對策,覺得沒有自己的見解,才被拉下來,降為第三名。秦檜還公開賣官鬻爵,官員的補闕及升遷改秩,各有定價,交相貿易,如商業市場一般,誰要想謀取"監司帥守"一類的職位,必須用珍寶或數萬貫錢向他行賄,才可以到手。許多官員為了謀取權勢,也想方設法賄賂秦檜。每年秦檜的生日,各地官員都要進獻貴重禮品為他祝壽。平時,各路大帥、監司、郡守也紛紛送禮至秦檜家裏。

從各地運送黃金、白璧、明珠、犀角、象牙等海內外珍異之物進獻秦檜的車船,首尾相銜,相連於水陸之道,晝夜不絕。秦檜在收受賄賂的同時,還利用職權,霸占他人財產。紹興十二年(1142),南宋大將劉光世病死,他在建康的園第,被秦檜強行霸占。陷害嶽飛依附秦檜的張俊死後,其房地產日進二百貫錢,全部被秦檜奪去。秦檜的收入一年有幾十萬,其財產比朝廷的左藏庫還要多過數倍。

朝廷之中趨炎附勢、利欲熏心的無恥之徒,舉目皆是。他們不但討好秦檜,連其子孫也敬若祖宗。有一次,秦檜之子秦熺到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守臣湯鵬舉得知,竟去途中等候數日,畢恭畢敬地迎接。秦檜的孫子崇國夫人丟了一隻心愛的獅貓,竟要臨安府尹訪查。因此,臨安府官員出動兵馬,步行尋找,並到處張貼獅貓的畫像,找遍大街小巷,鬧得滿城風雨。

對於秦檜的專橫跋扈,大臣們敢怒不敢言,連韓世忠也閉口不淡政事,在家讀佛經借以避禍,自號"清涼居士"。然而也有一些誌士欲刺殺秦檜。紹興二十年(1150),一個名叫施全的軍校意欲行刺秦檜,事敗被捕。秦檜親自審問,施全說:"全國都和金朝是仇敵,隻有你要降金,我就要殺你!"於是,秦檜便以殘酷的磔刑處死了施全。但自此以後,秦檜嚇破了膽,每次外出都要列兵五十,手執武器進行護衛。秦檜的這種舉動,不僅表現了他的凶殘,同時電暴露出他在反抗金人反對議和的下層人民麵前,是多麼的驚慌和虛弱。

秦檜專權之時,特別喜歡別人吹噓自己,如果能讓他高興使得美官。一天,秦檜問宋樸:"我可與古人中哪個相比?"宋樸連忙回答:"相公比郭子儀有餘,比張子房不足。"秦檜聽了宋樸的回答,大感驚異,反問:"何故?"宋樸解釋說:"郭子儀的先祖墳墓被宦官挖掘,他竟無計可施,今太師能使此輩屏息畏憚,過郭子儀遠矣。然終不及張子房者,子房功成名就,掛印而去,不為勳業相累,太師則不然,故比不上張子房。"聽了宋樸的解釋,秦檜非常滿意,手拍大腿高聲說道:"好一個過郭子儀,不及張子房,甚好!甚好!"於是,秦檜便推薦宋樸為參知政事。

秦檜曾建一閣,名之曰"一德格天之閣",朝中之人便紛紛進獻詞。有一個人的賀詞說:"我聞在昔,惟商之伊尹格於皇天;民至於今,微管仲其為右衽。"秦檜非常高興,把獻詞之人官升三級。還有一個待選的官吏,聽得秦檜之閣建成,便賦詩一首,討秦檜歡心。詩中寫道:

多少儒生新及第,高燒銀燭照蛾眉,

格天閣上三更雨,猶誦車攻複古詩。

秦檜也大喜,那個賦詩之人很快便得到差遣。於是,朝廷之中,在野之士,欲得升遷改秩者,莫不費盡心機,苦思冥想,賦寫媚詩,進獻讚詞。不僅如此,秦檜還豢養了一批詩僧,成天裏作詩唱和,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充滿汙濁之氣。現錄一首秦檜十分欣賞的祝壽濤,看看秦檜的醜惡麵目及無恥心理:

不祝公兮椿與鬆,鬆椿老大空無用。

不祝公兮龜與鶴,龜鶴汩沒徒泥中。

祝公願作天上月,歲歲年年常皎潔。

錦城初動五更鍾,引領眾星朝北闕。

詩中露骨地將秦檜比作月亮,其中的"引領眾星朝北闕"暗指秦檜帶頭和議,正好說到了秦鬆的心坎上,秦檜大為!喜悅,經常吟誦此濤,玩味個中餘韻。可見秦檜將自己主張和議之事,看得十分重要,始終認為他自己是宋高宗朝中的第一人,其無恥至此。

秦檜為人極為陰險,其堂前有一棵石榴樹,枝繁葉茂,每結果實,必親點其數,有一年,樹上石榴少了兩個,秦檜不問,即命人取斧伐樹。伐樹之時,秦檜偷偷觀察左右的神色。突然,有一小吏脫口而出:"相公勿伐,果實味甚佳,伐之可惜!"秦檜馬上喝斥道:"汝盜我石榴!"小吏後悔不迭,急忙叩頭謝罪。

嶽飛子孫發配嶺南之後,有人上書秦檜:"叛逆之後不可留,請相公斷其所需,令其速死,以稱相公之心。"秦檜不以為然,生怕激起天下人議論。於是,秦檜竟將其書密封,交付嶽飛子孫,並告知他們是誰欲置之於死地,轉嫁嶽飛子孫對自己的仇恨。時人稱這件事"狗彘不食其餘,檜為丞相,竟公然為之,其奸險無與倫比。"

紹興二十五年(1155),秦檜老病交加,行將死亡,然而他仍念念不忘陷害他人。秦檜命令將趙鼎之子趙汾逮捕入獄,嚴刑拷打,逼趙汾誣告已被罷官的張浚、胡銓、胡寅等人參與謀反。趙汾經受不住酷刑,隻得招認,凡曾反對過秦檜的人均在其列,共五十三人。秦檜妄圖在他死前,將他們一網打盡,置之死地而後快。但當案結之時,秦檜竟手不能書,病情日漸加重,陰謀未能得逞。

臨死的秦檜,向宋高宗上書說:"願陛下益固鄰國之歡盟,杜邪黨之窺覦。"要求宋高宗繼續與金人和議,執行賣國政策。秦檜還乘宋高宗探視自己的病情之時,厚顏無恥地請求高宗任命其子秦熺繼任丞相之職,但遭到宋高宗的拒絕。當秦熺再次奏請代居相位之時,宋高宗說:"此事卿不當與!"紹興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檜死去,宋高宗賜其諡號"忠獻",贈申王。雖如此,宋高宗卻在一次私底下的談話中對楊沂中說:"朕今日始免靴中之刀矣!"竟畏之如此。

秦檜專權十五年之中,由於宋高宗的放縱,使得秦檜肆無忌憚地打擊排斥異己,南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職,都被秦檜的黨羽及附和秦檜者占據。隻要朝中官員中稍有英名者,便立即排斥出朝廷,調往偏遠之處,誰要有回朝的念頭,便招來橫禍。秦檜甚至連自己的親信也不大放心,時常命人監視他們。秦檜專權期間,南宋朝政充滿血腥、黑暗、恐怖、齷齪、醜惡,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腐敗黑暗時期。

七、遺臭萬年

秦檜死後,群情激憤,紛紛揭露秦檜的罪惡。宋高宗迫於輿論的壓力,隻得恢複一批遭秦檜陷害的官員之職。到了宋寧宗開禧年間,秦檜被迫奪王爵,改諡"謬醜"。這是秦檜死後首次被朝廷視為奸臣。但到宋理宗之時,秦檜的王爵、諡號又得以恢複,成為宋理宗投降蒙古的招牌。

秦檜死後不久,恰逢開發運河,挖出的汙泥都堆於秦檜宅子的牆邊,有人憾慨萬千,遂題詩曰:

格天閣在人何在,偃月堂深恨已深。

不向洛陽圖白發,卻於郿塢貯黃金。

笑談便欲興羅織,咫盡那知有照臨。

寂寞九原今已矣,空餘泥濘貯牆陰。

詩中將秦檜比作漢之董卓、唐之李林甫,並對其羅織他人罪名、力主議和投降之事,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秦檜的墳丘在金陵牧牛亭。相傳在秦檜死後,其子孫為其立碑,碑成之後求人篆寫碑額,竟無一人肯寫。因此,秦檜的子孫便將空額之碑立於墳前。後來,南宋詩人楊萬裏從秦檜墳前經過,見其墳上荒草叢生,碑石倒在草叢之中,一片荒涼,便題詩道:

函關隻有一穰侯,瀛館寧無再帝丘。

天極兒重心未死,台星三點拆方休。

隻盾壁後新亭築,恐作栘中屬國羞。

今日牛羊上丘壟,不知丞相尚嗔否?

到了明代,秦檜被朝廷視為大奸,於是當時的人們演繹了許多秦檜的故事。甚至在明成化年間,有人盜掘了秦檜的墳墓,朝中竟無人理會,對盜墓之人也未治罪,時人怨之之故。

相傳明萬曆年間,杭州有人宰殺了一頭豬,去毛之後,死豬潔白的肉身之上有五個大字:"秦檜十世身",字深入膚。剖開之後,豬的肺管上亦有"秦檜"二字。眾人前往觀看,無一人敢買。有一個人不顧眾人阻攔,將豬全買下來,讓人煮熟,攜至嶽王廟,率眾拜祭嶽飛。拜奠之後,盡食其肉,聞者大快,一時傳為美談。

也是在萬曆年間,有一士人夜作一夢,夢見閻羅王發布告示:判秦檜轉生為烏龜。醒來之後,覺得十分奇異。後來,聽說有一個漁翁在江中捕得一大烏龜,見其腹部有"秦檜"二字,與烏龜皮膚渾然一體,才知其夢屬實。

在明代,人們對嶽飛遭秦檜殘害之事,沒齒不忘。嶽飛墓前長有一棵檜樹,自根以上從中劈裂為二,人稱"分屍檜"。有人竟在檜樹劈裂處格一木,以表支解秦檜之意。

明正德八年(1513),杭州有一位名叫李隆的官員,冶銅鑄秦檜、其妻王氏、萬俟卨三人銅像,皆赤身跪拜狀,放置於嶽飛墓前。遊人拜祭嶽飛時,對三尊銅像紛紛棍砸腳踢。久之,竟然破碎成片。萬曆二十二年(1595),按察副使範淶重鑄,並增張俊像,共四尊。遊人仍然在祭奠嶽飛時,以磚石瓦塊投擊之,有的甚至在其頭上撤尿,有的對秦檜之妻王氏兩乳撫摩不已,以至於精光可鑒。後來,因銅像屢被人們砸碎,就將秦檜、其妻王氏、張俊、萬俟卨鑄為鐵像,任人解恨。

秦檜死後的幾百年中,人們漸漸地將其視為投降賣國的代名詞,這隻怕是秦檜萬萬想不到的。朱熹在《戊午黨議序》一文之中,對秦檜的奸惡進行了剖析,說道:"秦檜之罪上通於天,萬死而不足以贖其身,其倡邪說異謀而誤國,挾虜勢以要君,使人倫不明,人心不正。"實在是一針見血,力透紙背,足以為後世戒。

南宋的秦檜死了,帶著他的奸謀永遠地進了墳墓,但人們切勿忘記秦檜之後的秦檜,正所謂:以銅為鑒,可以整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