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2(2 / 3)

武漢三鎮地處長江腹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1926年10月10日北伐軍攻占武昌後,全國革命的重心由廣州轉移到武漢。這裏革命氣勢很盛,工人運動十分活躍。在北伐前夕,武漢地區隻有13個工會;到1927年初,工會發展到300多個,會員達30萬人。從1926年10月起的半年時間裏,武漢工人舉行罷工300多次,大多數取得了勝利。為適應形勢的需要,從1926年9月起,大部分中共中央委員相繼到達武漢。

1926年10月21日,劉少奇抵達武漢,為中華全國總工會遷址武漢做準備,並兼任全總漢口辦事處秘書長、湖北全省總工會秘書長。1927年2月,中華全國總工會由廣州遷到武漢。在全總領導成員未到齊之前,由劉少奇、朱少連、項英、李立三等組成臨時常委會,負責主持日常工作。

在這期間,劉少奇將相當精力用於加強工會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早在廣州時,他曾在省港罷工委員會開辦的勞動學院講授《中國工會組織法》,通俗、係統地說明工會的組織原理和組織方法,深受學員歡迎。到武漢後,他即應邀到工人運動講習所講授《工會組織法》和《工會經濟問題》等課程。

1926年12月26日至28日,劉少奇在漢口友益街16號湖北省總工會辦公室提筆疾書,先後寫了《工會代表會》、《工會經濟問題》和《工會基本組織》3本小冊子,交由湖北全省總工會宣傳部印行,對會員進行教育。

在這些小冊子中,劉少奇著重闡明工會的組織原則及其作用,指出:“工會是群眾的、奮鬥的機關。工會的權力,應該十分集中,才能奮鬥;同時又一定要是民主的集中,才能容納大多數人的意見,不致為少數人所包辦,變成專製。”他強調:“工會必須有嚴密的組織,才能克盡所擔負的使命。”所謂“嚴密的組織”,就是在執行委員會之上,有真正的工人代表會,在執行委員會之下,有群眾中的支部基本組織。他說,要使大家懂得,“支部、小組是工會的基礎,工會是建築在支部、小組之上,支部、小組若不堅固,工會的基礎就不堅固,有了好的支部和小組,工會的基礎就有了保障”。

1927年1月1日,湖北全省總工會在漢口華商總會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劉少奇是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1月3日,劉少奇在會上作組織報告,指出: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要求各級工會給以正確的指導;武漢的工人,大部分已參加工會;但是,各工會的組織,還沒有在群眾中建立的基礎;因此,武漢各工會及總工會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使工會在群眾中建立穩固的基礎。

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幾個工人急急忙忙跑進會場,氣喘籲籲地對劉少奇劉:

“少奇同誌,快,不好了!出大事了!”“怎麼回事?”劉少奇站起身來警覺地問。

幾位工人答道:“英國水兵打傷了好多中國人。”

“這幫帝國主義強盜!”劉少奇把棉大衣往桌上一甩,手一揮,憤怒地說:“走!

我們到現場去。”說著,大步向出事地點奔去。

原來,從1927年元旦起,連續3天,武漢各界為慶祝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行和國民政府遷都武漢舉行各種活動。1月3日下午3時,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的宣傳隊在漢口英租界附近的江漢關前麵的廣場上講演,宣傳廢除不平等條約,收回租界。聽眾越聚越多。

這時,全副武裝的英國水兵從租界衝出來,當場打死碼頭工人李大生,打傷群眾30多人,製造了“一三”慘案。

劉少奇趕到現場,望著地上的血跡,怒不可遏地說:“這筆血債,我們一定要他們償還!”他向工人糾察隊員招手說:

“跟我來!我們去向英國當局提出抗議!”夜深了,漢口友益街16號三層樓上仍燈火通明。劉少奇和李立三主持召開全總漢口辦事處和湖北全省總工會聯席會議,研究對策。劉少奇在會上報告了“一三”慘案有關情況,並就如何領導群眾鬥爭發表了意見。會議決定,以湖北全省總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名義發表《為反對英水兵慘殺同胞通電》。通電說:

“為爭得生存,為要求自由,本代表大會誓領導我全省有組織之三十萬工人,與英帝國主義奮鬥到底!茲經全體一致決議,提出下列條件:

(一)請政府自動收回英租界。

(二)在英租界未收回之前,要求英租界當局立即撤銷電網、沙包及各軍事上之準備,並絕對不得在租界內幹涉言論、出版、集會遊行、講演等自由。

(三)要求立即撤退在華軍艦,以後租界內永遠不得有外國武裝軍警駐紮,由公安局派警駐紮租界。

(四)要求賠償死傷損失。

(五)要求英政府向我政府道歉,並擔保以後不得有此等事件發生。

(六)要求凶手即移送我政府懲辦。

漢口的英國租界,是1861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天津條約》時設立的,麵積計有115英畝。它瀕臨長江,南起歆生路(今江漢路),北至界限路(今合作路)對麵的大智路一帶,四周築有一道磚牆,各界路口裝有鐵柵和鐵門,不許中國人進入。租界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1月4日上午,李立三、劉少奇代表中華全國總工會和湖北全省總工會,前往國民政府商談,要求政府立即與英方交涉,通過外交途徑收回英租界。

中午,劉少奇出席武漢農工商學各界聯席會議。會議決定以湖北全省總工會第一次代表大會的6項條件為基礎,補充為8項,要求國民政府向英國領事交涉,限其在72小時內答複。會後,國民政府表示全部接受8項條件,以之與英方交涉,與人民一致行動。

1月5日下午,武漢三鎮30萬市民從四麵八方向漢口濟生三馬路空坪彙集,舉行追悼“一三”死難同胞暨反英示威大會。劉少奇站在隊伍前列,和各界群眾一起憤怒聲討英帝國主義者的罪行。大會向全國各團體發出《通電》,要求英國租界當局圓滿答複武漢各界聯席會議提出的8項條件。會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隊伍像波濤洶湧的揚子江水,向英租界行進。劉少奇帶領工人糾察隊奮勇在前,衝入租界。在英國巡捕房的屋頂上很快升起了中國國旗。被英帝國主義強占了幾十年的中國領土,回到了中國人民手中。

當晚9時,國民黨湖北省黨部、漢口特別市黨部在普海春大酒店舉行招待會,招待全省工人代表大會代表。到會的工人代表有400多人。劉少奇在招待會上發表演說。他講道:

我們的立腳點是什麼?就是解除一切束縛,完成革命。“現在雖然解除了一部分的束縛,但是還有帝國主義者及未打倒的軍閥,仍然向我們進攻,我們還是準備我們的頭顱、我們的血,往前奮鬥。”

4月3日下午,日本水兵在漢口乘坐人力車不給車錢,並行凶殺死前來幹涉的中國工人。附近群眾聞訊趕來,同日本水兵搏鬥,當場捉住幾名肇事者。日本租界當局調動大批水兵,對中國民眾開槍射擊,死4人,傷40多人。造成“四三”慘案。

第二天下午3時,武漢各團體舉行緊急聯席會議。劉少奇代表全總在會上報告了“四三”慘案的情況。晚上7時,全國總工會又召開武漢各工會代表緊急會議,到會代表六七百人。劉少奇報告了武漢各團體聯席會議的情況。會議通過決議,要求工人階級即時與各界革命民眾一致起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中國同胞的慘殺,取消中日間的一切不平等條約。4月9日,劉少奇在全總召集的代表大會上報告,號召工人群眾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者的屠殺,反對妥協。在劉少奇等人領導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者屠殺行為的鬥爭很快開展起來,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