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三王對立(1 / 3)

第二十一章 三王對立

正當秦日綱軍接防南京城南防務的時候,向榮率領的清軍一萬五千人也從武昌水陸兼程趕抵南京江麵,在大勝關西南的板橋鎮登岸。翼王得報後,立即命令秦日綱派兵堵擊,清軍且戰且退,繞道城南四十裏外的秣陵關,轉往城東二十裏的沙子崗,進入孝陵衛以東的紫金山區。那殿後的張國梁卻返身過來,揮刀喝住清兵,死守住一座山麓,開槍還擊,再不肯退了。太平軍架炮猛轟,山上也開炮還擊,鏖戰一個時辰,太平軍前哨部隊人少,隻得撤回沙子崗,請兵再戰。

這天正是天王進城的日子,禦駕已經進了儀鳳門,將近鼓樓了,一騎快馬由紫金山前線如飛而來,快馬上坐著一名十六歲的年輕軍帥,踟躕著下馬佇立道旁,不敢驚動車駕,見主將秦日綱騎馬來到麵前,立刻喊道:“丞相,有要事稟報!”秦日綱料想有了敵情,策馬來到道旁詢問究竟。達開回首見那年輕軍官,一雙大眼極其機伶,虎頭虎腦不脫稚氣,想起了是兩年前從藤縣去永安途中投軍的大孩子,姓名大概是叫陳玉成吧。後來吵著不肯在聖庫辦糧食,讓他隸屬秦日綱部下,作戰勇敢異常,升了軍帥了。秦日綱三言兩語將陳玉成打發走了。回到翼王身邊,悄悄道:“向榮這個老狗,來意不善,在紫金山和我們炮戰了一個時辰,不肯後退,大概是打算在那裏紮營和我們長期對著幹了,這可是個後患。殿下,再給我一萬人馬,把他們包圍起來消滅了吧。”

翼王點了點頭,縱馬上前,和東王並肩道:“剛才前線來報,妖兵在紫金山和我炮戰一個時辰不肯後退,看來是準備在那裏紮營了,發動一場大戰,把他們幹幹淨淨消滅了吧。”

東王沉吟道:“且慢,今天進了城先安頓下來,明天辰時你與六弟齊集天王府議事,有好幾件大事須作決定,到時候再說吧。”

昌輝詢問前線發生了什麼事,達開說了大概,昌輝道:

“打,非把他們打跑不可!”

當天諸王恭送天王洪秀全進了由兩江總督衙門改成的天王府。時間倉促,隻在門額上糊了一張黃紙,上書“天王府”,又在門廊下懸掛了四幅黃綢,每幅上朱筆大書五字,乃是:大小眾臣工,到此止行蹤,有詔方準進,否則雪雲中。”(雪雲中即是雲中雪,太平天國隱語指“刀”)。大門外有禦林侍衛數十人帶刀警衛,一切都是草創氣象。

天王與後妃進府之後,東王向宣嬌道:“西王府人口少,目前沒有合適的衙署可作府址,且先到我府中暫住幾時,以後再覓新址吧。”

宣嬌知道秀清不懷好意,撇撇嘴道:“承情了。我與翼王妃是結拜姐妹,性情相投,過去住在一起慣了,還是住到翼王府去吧。望你東王九千歲顧念朝貴舊情,賞我幾間草屋存身就感激不盡了。”

秀清知道宣嬌話中有刺,心中不悅,板了臉,掉頭便走,帶了眷屬,前往夫子廟附近瞻園路上原藩台衙門的臨時東王府去了。昌輝安慰道:“王姑放心,四哥才進城,忙不過來,過一陣有了合適的房屋,一定會撥給西王府的。”

“哼!”宣嬌冷笑道:“我才不擔心呢!”

南王遺屬由賴漢英差人引導前往舊臬台衙門改作的南王府,剩下了北王與翼王。南京城中三個大衙門都有了主了,他們隻能退而求其次,翼王暫且住到通濟門內大中橋西斛鬥巷、清初靖逆侯張勇的故居,北王也住在附近另一處公侯舊居,中間僅僅隔了一條文思巷,三家眷屬在斛鬥巷分手,翼王與北王相約,明天在禦前會議上,一定要力爭出兵,把向妖的主力殲滅。

次日一早,翼王約了北王,各帶了侍衛儀從二百人,改乘黃綢大轎,來到天王府。同時,東王的儀駕也浩浩蕩蕩來到了,十副大鑼鼓開路,一麵黃綢大旗前導,乃是:“真天命太平天國勸慰師、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楊。”士卒七八百人前後擁護。東王楊秀清威儀非凡地坐在十六抬大轎中,猶覺不甚滿足,因為他這副儀仗,比了昨日天王進城時的鑾駕遜色多了。九千歲比萬歲不過一步之差。他要在軍民心目中,豎起自己高大尊嚴的形象,儀仗中也要有龍,也要有旗,還要有更多更大的鑼鼓,更大的轎輿。這以後他都做到了,而且更勝過了天王出巡的儀衛。

這時諸事草創,天王府一切因陋就簡,不過將總督衙門議事廳的匾額蒙上一層黃綢,上書“金龍殿”三字,就算是天王臨時的正殿了。屋內陳設本就簡單之至,梁上懸了一塊“皇恩浩蕩”的金字匾額,梁下幾把太師椅和茶幾,現在也把匾額蒙上,改寫成“天恩浩蕩”四字,感謝天父天兄,引領他們走上反清勝利的輝煌之路。諸王朝見的禮儀,在永安擬定朝規時,分成兩等,東、西、南王是站著見駕,而北王與翼王是跪著見駕的。所以到了南京以後,諸事上了正規,各王奏章上就按這個規定寫著:“小弟楊秀清立在陛下暨小弟韋昌輝、石達開跪在陛下,奏為某某事。“西王、南王犧牲後,隻剩下東王一人享受著這份站著見駕的優禮了,可見東王的地位非同小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優禮權臣曹操,也隻是“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拜還是要拜的,但不需要報出自己的姓名罷了。封建王朝所賜給大臣的尊禮不過如此,再進一步就是篡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