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竹下登
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精明強幹,長著一副娃娃臉,在日本政壇上被人稱為“阿信”。他以自己特有的玩弄權術的手段登上了首相寶座。正當他欲展宏圖之際,一樁政治醜聞——裏庫路特特大賄賂案,使他從高山之巔掉進了萬丈深淵,顯赫政壇幾十年的“阿信”被賄賂案的浪潮所吞噬,從此在政壇上消聲匿跡。而這一醜聞則成為自民克30多年執政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頁。本文將給您展現“阿信”的發跡和他垮台的寶過程。
6.1 青木伊平自殺
1989年4月的一天上午,天氣晴朗,空中飄浮著朵朵白雲。日本首都東京的一條街道上熱鬧非凡。這個時候正是日本各地櫻花盛開的季節,到東京旅遊的外國客人,還有來自日本各地的遊人紛遝而至,他們不失時機地來到東京,享受這場大的美景,這使本來就擁擠不堪的東京街道顯得更為狹窄。身著各種春季服裝的俊男靚女,在大街上徜徉。
忽然,一件東西從一座大樓的樓頂上飄然而下。“什麼東西從樓頂上掉下來了!”一位身穿米黃套裙的年輕姑娘叫道。
“有人跳樓了!有人跳樓了!”
馬路對麵有人在喊。當大街上的多數人反應過來時,看到的是一具血淋淋的屍體躺在大街上。這是一位中年男子,身穿西裝,麵部發青,口吐鮮血。大街上的行人“呼啦”圍成一圈。人們議論紛紛。
“是從20層樓頂上跳下來的!”
“會不會還有救?”
“不可能!從6層樓跳下來都沒命了,這是從20層的樓頂上。”
“真可惜!年紀輕輕的。”
“這人大概是活得不耐煩了吧?”
“也許是公司破產了吧,看樣子象個經理。”
“也許是吸毒的,你看那臉色發青。”
正在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的時候,從遠處傳來了“嗚啦、嗚啦……”的警笛聲。不知是誰報的警,這麼快警察就趕到了,人們看見兩輛警車從人群中呼嘯而過,在出事點停了下來。警察迅速從車上跳下來驅散圍觀的行人,檢查了屍體。他們很快在現場進行了偵察,確定死者是自殺,因為找不到他殺的任何跡象。很快,警察就查清了死者的身份。兩天之前,他還是竹下登首相的秘書,名叫青木伊平。他剛剛被首相解除了職務,現在跳樓自殺了。
這時各報社、電台、電視台的記者們紛紛趕到現場,錄相拍照。一大群記者還把警長圍了起來。“請問死者是竹下登的秘書?”
“是的!”
“請問他自殺的原因是什麼?”
“目前還不很清楚,隻知道他兩天前剛剛離職。”
一群記者圍著警長追問,希望能得到這一案件的有價值的新聞報導。
“請問他的死因與目前正在調查的裏庫路特案件有關嗎?”一個身穿豔麗女裝的年輕女記者問。
“請問他是因為離職而自殺的嗎?”一名身穿夾克衫的男記者問。
“請問他的家庭情況?”
“……”
在這群記者的追問下,警長大聲喊著:“無可奉告!正在調查,請諒解。”警長在記者的圍攻下鑽進了汽車。汽車發動了,記者們被迫讓開一條道,眼看著警車一溜煙似地消失在繁華的街道上。
6.2竹下登辭職
青木伊平自殺的當天中午,電台、電視台就在午間新聞中播報了這一消息。當時,竹下首相正坐在電視機旁吃午飯。
聽到青木伊平自殺身亡的消息後,竹下登手中的飯碗掉在了紅白相間的榻榻米上,摔得粉碎。他先是一驚,看到電話中青木伊平躺在大街上血淋淋的屍體,不由得失聲痛哭。
“多麼忠誠的人啊!你跟隨我30多年,這都是為了我呀!
為了自民黨……”他嘴裏嘰咕著。他後來回憶說,他當時的心情難以用言辭來表達。他說他“憂思如腸斷。”
4月25日,東京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他們要求徹底查清裏庫路特案件,懲治貪汙受賄官員。他們的口號是“打倒貪官汙吏!”“鏟除腐敗!”“懲治罪犯,維護法律!”
日本首相的官邸前,人山人海,遊行示威者的喊聲不斷。
他們要求竹下首相出來答複。竹下登在遊行群眾的壓力下,被迫走出了官邸這時首相府前的遊行隊伍中又發出陣陣口號聲。竹下登臉色臘黃,表情嚴肅,他緩緩地走到首相府門口的階梯上,他的新任秘書在一旁陪著他。這時許多記者在錄相,在拍照。
竹下首相聲音沙啞地一字一頓地對遊行者提出的問題一一做著答複。但是他的答複在一片噓噓聲中被打斷。他感到山窮水盡,無力抵擋。這時人群中又爆發出一陣口號聲。於是他向輿論界,向遊行示威的群眾宣稱:“裏庫路特問題延續到今天,作為政府最高首腦和自民黨總裁痛感責任重大。為恢複國民對政府的信任,我決心隱退。”在他宣布隱退後,遊行的人群才漸漸平息下來。接著人群又提出一大堆敏感的問題:“請問前幾天自殺的是您的秘書?”
“請問他為何自殺?”
“他的自殺與裏案有關嗎?”
竹下登以這些問題與裏案無關而拒絕回答,並把回答問題的事推給新上任的秘書,讓他應付局麵,他自己才得以脫身。
5月3日,國會傳問了前任首相中曾根,質詢他從裏庫路特公司所得政治捐款和股票交易的1億多日元的原委。中曾根一概加以否定,他把責任推給秘書,但他表示願承擔政治和道義上的責任,並願向國民謝罪。中曾根在自民黨內和國民的強烈抨擊下,他宣布辭去中曾派會長和自民黨最高顧問,放棄自民黨黨籍。他對這一切感慨他說:“沒想到今天到這地步!”
聽到中曾根所做的決定。竹下登一方麵表示支持,另一方麵他感到中曾根的辭職,使他失去了一切可以繼續抵擋的屏障,以他為首的自民黨內閣看來垮台已成必然。青木伊平為他獻身了,但這仍挽救不了竹下內閣倒台的命運。青木伊平真死的怨啊!竹下登這樣想著,他心裏一陣陣地難受。
接著的幾天,又爆發了遊行示威活動,他們要求竹下首相拿出實際行動來表示他的誠心。人群中還喊出了“竹下內閣快下台!政府腐敗!”的口號。這使竹下登感到再也沒法幹下去了。他決心辭職了。
6月2日早上,竹下登夫人為竹下登準備了可口的飯菜,可他怎麼也吃不下去。
她知道今天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吃過早飯,竹下登在家門口與妻子告別時,她的手似乎比以往握得更緊,這他感覺到了。這是她心情沉重的原因。她心裏明白:今天早上出去時還是首相的竹下登,今天中午回來時僅僅是她的丈夫。竹下登今天打扮得特別精神。西裝筆挺,頭發油光發亮。他給人一種無所謂的感覺,這才是政治家的風度。
與妻子告別後,他登上日本國產的“黃冠牌”小汽車直奔首相官邸一路上,他思緒翻騰,心神不定,但他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靜。他回想起小時候美好的童年,早稻田大學的生活以及後來步入政壇,出任首相的經曆。心想:沒有不散的宴席。自己在政壇上馳騁了大半輩子,也該告老還鄉了。他這樣想著,心裏平靜下來。不覺汽車已到了首相府大樓前。
他穩步走進會議大廳,所有的內閣大臣、各部要員也都到了。他們在橢圓形的會議桌前坐了一圈。氣氛顯得有些緊張而沉悶。
竹下首相不急不慌地走到主席位置坐下。在還不到8點整的時候,他就向全體內閣發表了辭職的聲明。他在聲明中感謝大家對他的支持,並說明由於裏庫路特案件,他不得不宣布辭職。並要求所有閣員繼續努力,為自民黨下屆選舉打下基礎。在竹下首相宣布辭職以後,取代竹下的自民黨成員字野宗佑發表了就職演說。他要求為洗刷自民黨的汙點,恢複國民對自民黨內閣的信任而努力。
顯赫政壇幾十年的“阿信”,就這樣離開了政壇。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裏庫路特案又是怎麼回事?這還得從頭說起。
6.3裏庫路特案內幕
裏庫路特公司原是一個不知名的區區“大學新聞廣告社”。1960年由剛從東京大學教育係畢業、年僅23歲的江副浩正創辦,開始隻雇了兩名社員、6名臨時工。
他們收集企業招聘廣告,出版《企業介紹》(後改稱《裏庫路特手冊》)等刊物,向應屆高中、大學畢業生出售,以謀生計。創業時,一無房產,二無雄厚資金,加之同業競爭激烈,經營頗為艱難。
3員兵將不分高低,每月隻能分得9000日元生活費,連大企業普通工人平均工資的一半都不到。然而,6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和“招工難”
、70年代末期以來的情報化潮流,使這個小小廣告社走上紅運,雜誌暢銷、財路漸開,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暴發戶。一個60年代的小企業,70年代成長為中型企業,80年代跨入大企業行列。1984年,該社正式取名為裏庫路特公司(英文recruit,征募之意)。該公司在1988年擁有27個子公司,6200多名職工,經營廣告、不動產、旅遊、飯店、農嚐計算機通訊服務等多種業務。1987年銷售額達1839億日元,申報收益達305億日元,名列日本企業的第130位。1984年,江副浩正加入經濟同友會,兩年後被選為該會幹事,其間該公司也加入了日本最大經濟團體——經團聯。
經營上的突飛猛進,使江副這個隻埋頭做生意的企業家也學會了拉攏收買政界要人和社會名流的關係學。這也許是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不斷開拓生財之路所必需的。據估算,80年代該公司每年支付的“社交費”多達10億日元,8年間開銷80億日元。公司部長級幹部每年的社交費達1500萬日元,江副等高級領導人的社交費達上億日元。行賄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請客吃飯、招待高爾夫球、釣魚之類不過是“小意思”;竟選議員,分頭去送捐款,一送就是200萬日元;出任大臣,“車馬費”送100萬日元;政治家為搜刮資金辦宴會,少則幾十,多則上千張的認購宴會卷;請政客、官僚到公司講演,每次付酬一二百萬日元;加入政治家們開辦的這個會那個會,定期捐款;為政界要人的子女安排工作、介紹職業等等,不一而足。
不過,江副的關係學不算太精明。他是廣種薄收,不怕花冤枉錢。據說,有一次一位財界幹部死了,他就送香火錢多達100萬日元。不僅沒有得到讚賞,反而成了人們的笑料。
這次轉讓股票是拉攏政界要人的新花樣。1984年12月和1986年9月兩次轉讓對象多達155人,其中多為政治家、政府官員、財界、新聞界和教育界的名人。這些人以每股1200—3000日元的低價接受股票,購買股票的資金又是由該公司係統的金融機構貸款墊付。他們在1986年10月底股票正式上市後看其價格上漲拋售,上市時達每股5000日元,翌年4月上漲到7000日元,坐收漁利。從表麵上看,股票的買與賣合理合法,但從實質上看,該公司把投機賺錢的機會和手段拱手捧給特定的權貴們,實屬行賄和受賄,在合法的外衣下隱藏著權力和金錢之間的肮髒交易。
讓我們揭開合法的外衣,看一看裏案中權錢交易的內幕吧。
在裏案涉嫌人中地位最顯赫的政府文官有兩名:一是勞動省事務次官加藤孝,一是文部省事務次官高石邦男。事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在日本政府的文職官中是最高一級幹部。
由於日本實行的是公務員製度,內閣更迭頻繁易人,而政府文官的升遷不受內閣換班的影響,因此各省廳的業務大權實際上掌握在事務次官以及局長、課長等人的手中。
加藤孝升任勞動省事務次官的時間是1986年6月,在這之前(1983—1986年)擔任該省職業安定局局長。他同裏庫路特公司結緣正是他當局長的時候。那時,勞動省經常收到群眾和全國最大工會團體總評指控裏庫路特公司的告狀信,說該公司的就業情報常有出入,不少人受騙上當,勞動省職安局根據這個意見,準備修訂《職業安定法》,嚴格有關就業情報刊物的發行條例。毫無疑問,這對裏庫路特公司的生意是個不祥之兆,有可能砸了它發家時的鐵飯碗。於是,該公司決定設法阻止這項法律的修訂工作,並立即開始了對勞動省官員以及有關人員的收買工作,加藤就是該公司收買的主要對象之一。裏庫路特公司的收買工作立杆見影,加藤於1984年就決定暫緩該局原定對《職業安定法》的修訂工作,隻要求有關企業自我約束。
差不多同一時期,由裏庫路特公司牽頭,幾家情報企業計劃在東京都文京區設置“雇傭情報中心”,申報勞動省審批。
這項計劃必須得到勞動省的支持,因為勞動省不向這個中心提供情報,設置這個中心就毫無意義。但是,勞動省作為政府部門,它的情報可以向社會提供,但不能向特定企業提供。
而從該中心的情況看,申請資金共5000萬日元,其中裏庫路特公司占4000萬日元,實際上被裏庫路特公司控製了。因此,勞動省不少官員對這項計劃表示異議,審批工作遇到了麻煩。
加藤在這個問題上助了裏庫路特公司一臂之力,說服了那些麵露難色的官員,終於通過了這項計劃,使該中心於1984年3月宣告成立。在加藤的斡旋下,該中心的理事長由從勞動省退休的官員出任,由此勞動省官員和裏庫路特公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得到了加強。
由於加藤在這些幕後交易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裏庫路特公司除經常招待他打高爾夫球、釣魚、派漂亮的姑娘陪著遊玩外,1986年10月30日即該公司股票上市的前一天,以每股3000日元低價轉讓股票3000股;資金全部由該公司係統的金融機構貸款墊付。加藤在股票上市後立即拋售,一夜之間淨賺了690萬日元,中飽私囊。
在阻止修訂《職業安定法》等問題上,除加藤外,原勞動省職安局業務指導課課長鹿野茂、自民黨“社勞族”議員遠藤政夫、有馬元治、大坪健一郎、板本三十次、愛知和男、洪田卓二郎,社會黨議員上田卓三,公明黨議員池田克也等人,均為裏庫路特公司收買的對象,有些人接受捐款、賄金,有些人接受股票,都得到了好處。其中公明黨議員池田克也利用其眾議院文教委員會委員職務,接受裏庫路特公司的委托,多次在國會幾個委員會替裏庫路特公司遊說,並從裏庫路特公司接受賄金700萬日元和股票5000股。
前文部省事務次官高石邦男是裏案涉嫌人中另一個地位顯赫的高級官僚。高石與裏庫路特公司的交往可追溯到1976年,那時他擔任文部省管理局振興課課長。裏庫路特公司聘請他為講師,介紹各類專科學校情況。該公司根據他的指導,發行《專科學校指南》,開辟了新財源。但因這類學校開停無常,加之情報常有出入,求學者控告裏庫路特公司的事時有發生。高石作為該公司的高參,不僅在業務上進行指導,還替該公司平息這類糾紛,袒護其過失。
高石1986年6月升任文部省事務次官後,仍與裏庫路特公司保持密切聯係,還聘請江副浩正為教育課程審議會委員,大學審議會委員。作為酬謝,該公司於1986年9月30日向他轉讓股票1萬股,全部資金也由該公司係統的金融機構貸款墊付。在文部省與裏庫路特公司之間的幕後交易中,前文部大臣森喜郎也起過穿針引線作用,並於1984年12月從裏庫路特公司接受股票3萬股。
日本電訊電話公司的前總裁真藤恒,是裏案中又一重要涉嫌人物。日本電訊電話公司原為國營企業,稱為日本電訊電信公社。作為中曾根內閣行政改革的一項內容,自1985年4月1日起改為私營企業,但其1/3股份仍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它是同一般私營企業有所區別的半官半民的“特殊法人”。而且,這個公司同國營企業一樣,有禁止利用職務之便受賄的明文法律。在這樣一個特殊法人中,其中大總裁真藤恒通過其秘書於1986年9月從裏庫路特公司接受股票1萬股,兩名董事長穀川壽彥和式場英也分別接受1萬股和5000股。那麼它們之間到底有過什麼幕後交易呢?
原來,裏庫路特公司迄今依靠各種情報雜誌的出版發行雖取得了驚人的成功,但鉛字媒介顯然已落後於時代,要想繼續發展就必須掌握新媒介、新技術,即計算機情報技術和電訊技術。但這對一無設備、二無技術人材的裏庫路特公司來說,是“第二次創業”,艱難且帶有風險。於是江副找到了靠山,全麵依靠擁有先進設備和雄厚技術力量的日本電訊電話公司,並得到了真藤總裁的支持。
從日本電訊電話公司方麵看,由於從1985年4月開始在國內推行電訊業的自由化,出現了不少向日本電訊電話公司挑戰的競爭對手。為了戰勝對手,也需要拉攏與自己能夠合作的企業,進而把它變成自己的“別動隊”。由於互有需求,江副與真藤開始了全麵合作。
江副在真藤的有力支持下,大膽地進行了設備投資。1985年57億日元,1986年166億日元,1987年238億日元,1988年484億日元,4年內翻了三番。日本電訊電話公司不僅派長穀川和式場這兩名專家指導裏庫路特公司的通訊業務,而且把自家的線路“賣大戶”給裏庫路特公司。裏庫路特公司則利用日本電訊電話公司的線路經營分線零售業務,降低成本、占領市場,壓倒了競爭對手。
除此之外,裏庫路特公司於1986年和1988年從美國克雷公司購進兩台超型計算機,也與日本電訊電話公司的支持分不開。這是因為,首先,裏庫路特公司在缺乏專門人材的情況下敢於進行如此巨額的設備投資,這裏沒有日本電訊電話公司的全麵支持是無法設想的;其次,超型計算機屬於“巴統”的統籌物資,裏庫路特公司購進這種計算機仍需要由政府部門或日本電訊電話公司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