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業創新製度的設置與完善。創新製度是創新及創新行為展開的製度保障。這種製度的建設對於我國企業過去少有創新動力和創新行為的現象而言,顯得非常必要。中國企業少有管理創新及其他方麵創新的產生,主要原因是製度問題,而這一製度的核心是產權製度,也包括創新管理製度等。企業創新製度的設置與完善包括:創新組織體係設置,創新的行為規範,創新的管理製度,創新的激勵製度等。
(5)創新文化禮儀及創新文化網絡設計。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文化禮儀在古代就非常發達和係統化。然而隨著曆次文化運動,禮儀已發生了重大變遷,略微失去了其原本的味道。中國獨特的企業創新文化中需要根據文化傳統和企業特點重新設計創新的文化禮儀和創新文化網絡,以便通過禮儀和網絡宣傳群體創新的價值觀,利用禮儀的生動形象來感染員工,從而促進群體創新,提高企業資源配置的效率。
總之,創建獨特的企業文化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國企業獲得迅速發展的關鍵所在,更是中國企業進軍世界500強的內在動力。因此,中國企業建立健全的企業文化刻不容緩。
中國企業必須創立世界名牌
名牌,是世界500強企業迅速占領國際市場的武器。中國企業必須創出自己的世界名牌,才談得上進軍國際市場。然而,企業創名牌,特別是創世界名牌,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市場競爭異常激烈、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大企業及其名牌產品具有極強實力的當今時代,發展中國家創立名牌就更困難。
因此,中國企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鑒全球500強企業創立名牌的經驗,從理論上搞清楚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創立世界名牌對於一個國家、民族和企業的興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增強創立世界名牌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樹立向世界名牌進軍的勇氣與信心,通過各方麵的不斷努力,才能創立自己的世界名牌。
1.中國企業的名牌現狀
中國企業至今沒有一塊世界級名牌,外國名牌在中國卻不少,要創立中國名牌,讓中國名牌走向世界,最關鍵的一條就是要樹立起強烈的名牌意識。這就是說,每一個企業家,不僅自身要認識到,而且要教育全體職工,使每一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在現代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環境中,在企業走向世界的征途上,名牌產品猶如無堅不摧的開路先鋒,是企業開辟、占領和不斷擴大市場的重要手段;它又好像威力無窮的法寶,是企業競爭取勝、獲得巨大效益、迅速成長的重要保證。
因此,中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成功,就必須擁有一個或幾個打得響、過得硬的名牌。
然而,可惜我們現在不少企業不重視自己的信譽,不怕倒名牌,隻顧暫時的經濟利益,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這種觀念如不徹底轉變,那就很難創出國內外特別是國際市場上經得住考驗的真正的名牌,這對企業的成長和國民經濟的發展都十分不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名牌產品本來就不多的情況下,一些規模較大、基礎較好、擁有較高聲譽名牌的企業,近年來卻出現自己丟掉名牌的現象,實在令人痛惜。
有些企業盲目發展聯營,自毀名牌,此其一。他們發展聯營的目的,是擴大生產規模,迅速增加產量,以適應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狀況,大幅度提高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盈利水平。但是,他們對聯營夥伴缺乏縝密的選擇,有的不僅生產技術條件差,而且管理意識薄弱,根本不重視質量,也沒有一套切實有效的製度與方法來保證產品質量;他們對聯營夥伴缺乏有效的控製,有的存在明顯的質量缺陷,有的質量不穩定甚至大起大落,都未采取得力措施徹底解決,產品卻源源不斷地大量進入市場。其結果,銷售額雖然一時猛增,企業也收了一大筆商標有償使用費,可好景不長,消費者對如此名牌越來越不滿意,購買力逐漸轉移到其他品牌上。不到幾年功夫,名牌產品就變成了信譽掃地、無人問津的滯銷產品。這種目光短淺、因小失大而倒了牌子的事情,在自行車、卷煙、服裝等不少行業發生過,現在這種隻追求數量、利潤、而不是注重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現象,仍然嚴重存在,危害甚大。
有些企業在合資過程中,自棄名牌,此其二。有些企業在合資的過程中,逐漸拋棄了自己的名牌,變成了外國名牌進軍中國市場的先頭部隊。雙手高舉外國名牌,即使你的質量、營銷、管理得再好,也是在為外國企業樹立信譽,充當為外國名牌打工的角色。從長遠看,那些隻能依附於外國名牌過日子的企業,是沒有燦爛前程的。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也有一些企業在合資過程中,既利用了外資,又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的名牌,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例如,中國十大名牌西裝之一“仕奇”,該公司是中、日、港三方五廠合資,技術、設備與管理方式都是引進的,但產品沒有用外商牌子,“仕奇”是中國自己的商標。現在,“仕奇”不僅在國內有了一定名氣,而且開始謀劃如何進一步擴大影響,從中國走向世界。可以說“仕奇”給我們提供了利用外國資本、創建中國名牌的典型經驗。
產品質量經受不住時間、市場與消費者的考驗,此其三。有的企業當初為了創名牌,不惜血本,奮力拚爭,產品質量好,服務優,贏得了消費者的讚譽。然而,麵對來之不易的榮譽,企業不是倍加珍惜,繼續努力,而是高枕無憂,忘乎所以,以為名牌是鐵打金煉的,一朝在手,永世受益。於是對產品的質量不那麼注意了,對產品的改進不那麼積極了,眼睛隻盯在利潤上,盲目追求產量,忽視質量,甚至以牌換錢,追求短期效益。結果自己砸了自己的牌子,前功盡棄,追悔莫及。有一家電冰箱廠,生產初期講求質量,設計新穎,價格合理,很受消費者歡迎。該廠領導頭腦發熱,把質量第一換成了產量第一,利潤第一,結果惹惱了消費者,從此一蹶不振,名牌半路夭折。
廣東強力牌啤酒口感好、品質優,曾在全國啤酒市場上頗有名氣,一時風行全國,不但跨入了名牌啤酒的行列,而且成了賓館、酒樓的搶手貨,還昂首挺胸地跨出了國門。但是,該廠采用回收瓶生產方式,卻沒有建立嚴格的洗瓶、驗瓶製度,再加上質量檢驗不認真,致使酒液內多次出現有害雜質。由於質量問題,當地商檢部門曾於1989年給予該廠停產接受檢驗的處罰。但該廠質量事故仍時有發生,恢複報檢僅一個月,生產出的產品又出現了惡性雜質。1990年11月,一批強力啤酒被緬商因質量問題退回,其中一瓶酒液中竟有24枚田螺。接連不斷的事故和質量問題竟發生在這樣一個曾頗有名氣的企業,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因此,名牌的質量戰略必須是持久的戰略。任何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雖能輝煌一時,最終會因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而難逃失敗的命運。
至此,我們對中國企業的名牌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其形成原因,也做了一些分析,然而,中國至今沒有一塊國際上公認的世界級名牌,原因是多方麵的。千言萬語,歸根結底一句話:為了使我國企業充滿生機與活力,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經濟騰飛,國家、社會和企業都必須高度重視、大力發展我國的名牌事業,讓中國名牌更快、更多地走向世界!
2.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名牌戰略的啟示
全球500強企業的名牌並非與生俱來的。它們中的任何一種名牌產品的成功,都經曆了一個長期的、艱苦的奮鬥過程,都由企業中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因此,要創世界名牌,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艱苦的努力,必須具有堅韌不拔、鍥而不舍的奮鬥精神,才有可能成功。下麵,讓我們來看一下世界500強企業是怎麼創立名牌的。
(1)滿足消費需求
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是世界500強企業名牌產品的首要特征。
一種商品之所以能夠成為名牌產品,首先是因為它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某種需求,這是名牌產品成功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企業要想開發名牌產品,首先必須全力以赴地進行市場的調查、研究與預測工作,廣泛、深入、全麵地了解、分析、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包括消費者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此基礎上,選擇目標市場,並準確地進行市場定位,才有可能開發出令消費者稱心如意的名牌產品。
也就是說,名牌並非是由生產者單方麵製造出來的,消費者擁有選擇商品的最終權利。一種商品,隻有當它在消費者中創出了名,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同,才能成為名牌。世界上所有的名牌產品,都是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創造出來的,其成功的秘訣說到底是因為它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因此,企業要想創名牌,首先就要了解市場,分析市場,研究市場,為企業尋找市場。這是創名牌的第一步。
(2)追求完美無缺的質量
名牌是以商品為保證的質量信譽,世界500強企業對質量的追求都力爭達到完美無缺。
為什麼消費者青睞名牌,甚至不惜以高出普通商品幾倍的價格去購買名牌,原因就是因為名牌產品在質量上有相對的保證。
名牌從來都以優質為後盾。優質,是企業創名牌的根本,是使消費者產生信任感和重複購買的最直接的原因,是名牌大廈不可動搖的根基。
名牌追求的不是一般的質量,而是超群的質量,完美無缺的質量,讓用戶無可挑剔的質量,是最高層次的質量。要想創名牌,首先就必須闖過質量關。
(3)持之以恒是名牌信譽的保證
創名牌不容易,保名牌更難,因為名牌產品的質量必須幾十年如一日,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絕不能忽好忽壞,忽優忽劣,否則,名牌的牌子終會被消費者摘掉。
因此,一個名牌的真正創立,需要企業數十年的精心培育,需要經曆一次又一次的市場考驗,需要麵對競爭者一次又一次的挑戰,需要經受消費者反複的篩選和認同,才能最終修煉成為名牌。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這是名牌信譽的保證。否則,如果質量忽好忽壞,今天好,明天壞,就會失去公眾的信任,失去牌子,失去市場,失去企業生存的土壤。
我國至今沒有一塊國際上公認的世界級名牌,其中原因很多,但產品質量經受不住時間、市場與消費者的考驗,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4)特色鮮明的產品魅力
世界500強企業中的名牌產品大都獨具特色,或是功能齊全,或是新穎別致,或是工藝獨特,或是設計精巧。總之,它在同一類的產品中,總是鶴立雞群,燦爛奪目,永遠是消費者的首選品牌。
美國著名的消費心理學家戴爾·亞當斯指出,隻有突出的、不一般的產品,才能打動消費者的心,隻有突出產品的差異性,才能樹立一個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產品形象與品牌形象,才有利於消費者識別、比較和接受。
中國企業要想創世界名牌,就必須使自己的產品獨具特色,靠特色去吸引顧客,靠特色去搶占市場,靠特色擊敗對手,靠特色創出自己的名牌。
(5)創造和駕馭先進的科學技術
世界500強企業中的名牌產品有傳統名牌與現代名牌之分。傳統名牌產品往往使用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特殊工藝、特殊技術等,而現代名牌產品大多是以高科技為後盾的。
在當今這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名牌產品首先是技術領先的產品。如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生產的現代化通信設備,IBM公司生產的電子計算機,柯達公司的攝影器材,日本索尼公司生產的音像製品,佳能公司生產的光學儀器,以及我國北大方正集團生產的激光照排係統,聯想公司的計算機軟件,無一不是高科技的結晶。隻有一流的技術,才能生產出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產品,才能在市場中遙遙領先,獨占鼇頭。
3.中國企業創立世界名牌的未來之路
中國企業要想衝出國門,進軍國際市場,就必須拿出自己的通行證——世界名牌。因此,創立世界名牌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關鍵所在。
那麼,中國企業應該怎樣去創世界名牌呢?
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沒有先進的技術,就難以製造出高水準的產品,就難以在眾多的同類產品中名聲顯赫,就難以在市場競爭中取勝,更不用說創立名牌了。因此,在當今這個時代,企業要創出名牌,必須在科技方麵占據領先地位。這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又是一項必須做好的工作。否則,創世界名牌隻能是一種幻想。
長期以來,我國的科研與生產嚴重脫節。企業隻負責生產,大專院校和獨立的科研院所從事科研活動,三者之間互不聯係,互相脫節。企業在技術創新、技術開發等方麵能力薄弱。大多數企業沒有設立專門的技術開發機構。
相比之下,在經濟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世界500強企業都設有專門的研究開發機構。
堅持對科技方麵的高投入,是企業創名牌的基礎。不舍得在科技上投資,就難以取得高科技方麵的優勢,就難以生產出風格獨特、品質超群的產品,就難以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必須看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低技術含量、低質量、低水平的產品將越來越難以有競爭力。
世界500強的名牌企業,從來都把科技投入看成企業的一項重要戰略工作,看成名牌產品長期保持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中國企業實行名牌戰略,離不開技術創新和新產品的開發。隻有不斷地開發出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企業才能青春不老、魅力永存。
因此,能否成功地、經常不斷地創造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已經成為企業能否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中國企業在這方麵必須下大力氣。
市場上的一切競爭,都可以歸結為人才的競爭,而名牌之間的競爭更是如此。
每個名牌產品的背後都站立著一支超一流的人才群體。在這個人才群體中,既包括優秀的企業家,也包括那些在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產品銷售、公共關係等各方麵有特殊專長的傑出人才。
名牌與企業家密不可分。沒有優秀的企業家,就不可能創造出優秀的名牌產品。正是這些優秀的企業家們以洞察時代的頭腦、高瞻遠矚的胸懷、叱吒風雲的氣魄和堅韌不拔的毅力,高舉起名牌的旗幟,帶領全體職工艱苦奮鬥,頑強拚搏,才成功地闖出了名牌的天下。
企業家隻是企業人才的傑出代表。企業要創出名牌,還必須擁有大量的掌握現代化知識與技能的專門人才和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一個人才濟濟、各種專家門類齊全、陣容整齊的企業,必能令人刮目相看。
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能夠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技術、管理等多方麵的優勢,是企業創名牌的保證。
在現代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中國企業創名牌的偉大事業中,人才是事業成功的關鍵。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在市場競爭中長期占據優勢,就必須十分注重人才,善於發現人才,精心培育人才,合理使用人才。
名牌產品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哪怕其中有一個人在一道工序上出了問題,名牌的信譽就可能受損。因此,名牌產品對企業職工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隻有高素質的職工,才能創造出高水平的產品。
但是,中國企業為了創名牌,如何才能擁有一支高素質的職工隊伍?最主要的是實行以人為中心的科學管理,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地位,開發人的智力,挖掘人的潛力,提高人的素質,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企業成敗的關鍵所在。
總之,中國企業要創世界名牌,不僅要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超一流的人才群體,而且還要擁有一批高素質的職工,並借鑒世界500強企業創名牌的經驗,才有可能達到創世界名牌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