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新的遷移,舊的城(1 / 2)

餘夏的熱浪繼續席卷著九月的小城,響徹過整個夏天的蟬鳴已見稀疏。

伴隨著小城複歸的安寧,屬於這個夏天的時間一天一天的縮短。

以後說起這個夏天,就隻能說那年夏天。

------------------------------------------

那年夏天,開始於畢業季,那年夏天,結束於一地到另一地的遷移。

我遷移的地方並不遠,從小城這頭到了小城那頭,而那絕大多數的人已經在那年夏天的末尾,悄然離開,逐漸遠去。

背著空空如也的舊書包向高中走去,鼻梁上是初中最後一年饋贈的禮物,一副一百多度的黑框眼鏡。

站在二中高高的階梯下,階梯盡頭是頗為壯觀的教學樓。

對於這樣的結果,深深歎息,很不滿意。

我有更想遷移去的地方,遺憾的是,那並不是這裏。

--------------------------------------------

拖著沉重的步伐走進曾經的敵校(二中的初中部和高中部共用一個校區,而我初中就讀的是城南中學),不得不感慨敵校的麵積居然能像攤大餅那般攤得這麼大而寬廣,足以抵過去南中三四個校園的麵積。

偌大的校園麵積雖有足以炫耀的資本,但對於找教室來說卻是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在這種並無設計圖紙來規劃區域的地方裏。亂七八糟的校園格局大概是每個學校的通病,偶有一兩個規劃合理的校園,也是胡亂堆學校時踩了極大的狗-屍米-運。

爬上二中的標誌性階梯,歎謂大餅居然也能攤在這種除了種草外沒啥用處的斜坡上,我向著歐美式建築外觀的教學樓走去,要看看敵校是怎樣處理引導新生尋找教室的問題。

教學門口,人滿為患,新生們到處嚷嚷擠擠,頗有桃李滿天下之感。

教學樓門口,不知借鑒還是模仿何處著名建築的巨大圓柱上,拉起一根白線,白線上串燒烤似的串聯著數張新生分班名單。

我拍拍手,敵校好大的陣容,吸引到其他學校過來投敵的人數果然不少。

費力的擠到投敵名單前,開始尋找自己的名字,目光從第一排的名單打量下來,先是看到了幾個相同的名字,再看,是一排同姓同字輩的名字,最後看到了整張紙都是同姓的名字。

明白了,我摸著下巴故作推理,這是按每個人名字的拚音首字母排的序。

上天給了我一個好姓氏,字母表末尾的xyz,我在中間。

擠到串烤名單的末尾,本年級尊姓為楊的人都在這裏。

拍了拍身邊麵相還算和善的校友,問道:“兄弟,18班怎麼去?”

敵校收納投敵人數之多,足足開設了二十八個班級,要找個班級是真不容易。

這位和善的校友驚喜道:“嘿!我也1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