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闕主要寫紅軍利用軍閥混戰的有利時機,迅速壯大自己的力量,推進土地運動,擴展農村革命根據地。“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龍岩在汀江東部,而上杭在汀江的西岸,兩個地方隔江相對,所以無論是攻打龍岩還是上杭,都需要躍過汀江,在這裏作者很傳神地描繪了這一關鍵環節。先是“躍過”,然後“直上”,形象地描寫出紅軍迅速地突破汀江,成功地開辟了龍岩、上杭等閩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情景,反應了人民革命戰爭所向披靡的現實。因為這種人民革命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是為了“收拾”被軍閥們割據得支離破碎的祖國大好山河,是為了推翻幾千年來的封建主義的壓迫剝削,實現“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因而紅軍所到之處,就會出現“分田分地真忙”的熱鬧繁忙的景象。詞的尾句雖然是一句粗淺的白話,但是用在這裏卻顯得簡單明了,暢快淋漓。
這首詞中最大的藝術特色就是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寫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爭所造成的兩種不同的景象:一種是軍閥混戰造成國家分裂,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一種是紅軍對軍閥發起進攻,革命根據地不斷壯大,人民歡天喜地,充滿了希望。通過這兩種鮮明的對比,有力地揭露了軍閥混戰的罪惡,歌頌了革命力量的壯大。
另外,這首詞的用典也十分成功、自然,其中“一枕黃粱”和“金甌”的典故如同信手拈來,但是又十分貼切,從而增強了全詞的藝術感染力。這主要是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博覽群書,特別是對史書有著廣泛研究的偉人。
初稿對照
清平樂·蔣桂戰爭
風雲突變,寧桂大開戰。灑向人間都是怨,軍閥好混蛋。
紅旗插向汀江,直指龍岩上杭。收拾張盧殘部,分田分地真忙。
戰地黃花分外香——《采桑子①·重陽②》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③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寥廓江天萬裏霜。
這首詞最早發表於《人民文學》1962年5月號。
題解
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與《清平樂·蔣桂戰爭》相同。1929年6月下旬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閩西龍岩召開,毛澤東未能繼續當選紅四軍前委書記,被迫離開紅四軍領導崗位,後來又大病了一場,於是他隻好在閩西一邊養病,一邊指導地方工作。1929年10月10日(第二天就是當年的重陽節),毛澤東坐著擔架來到剛剛解放的上杭縣城,沿途是滿山遍野的野菊,呈現出一派迷人的秋色,因此作者感慨無限,填寫了這首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詞。
注釋
①采桑子:詞牌名,又名《醜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共44字,唐代教坊曲中有《采桑》,又有《楊下采桑》,因此而得名。
②重陽:陰曆九月初九,我國有重陽登高賞菊的傳統。
③戰地黃花:戰地,指戰場,這裏專指上杭一代。1929年秋天,紅四軍在長汀一帶殲滅土著軍閥,攻克了上杭縣。黃花,這裏指野菊,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賞析
重陽節這個古老的民間習俗曾引起過無數詩人、詞人的詠歎,例如:岑參的“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望故園菊,應傍戰場開”,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蘇軾的“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悲”等。這些詩章詞或描述身在異鄉孤寂清冷,或寄寓憂國憂民的淒愴痛楚,或傾吐壯誌難酬的抑鬱苦悶,無一例外地都充滿了惆悵、憂傷的感情;而毛澤東的這首詞卻一掃這些詩章詞的衰頹蕭瑟之氣,以濃鬱的詩情畫意來表現自己樂觀、開闊的革命情懷,使我們讀後頓生活力,備受鼓舞。
詞的上闋以富有哲理,大氣磅礴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難老”開篇,從虛處著眼,概括了人生、自然的客觀發展規律:人生短暫,很容易衰老,但是大自然卻很難衰老。接著作者轉到重陽的本題,從實處落筆,具體闡述“天難老”的道理。開篇兩句看似充滿悲歎的情調,給人一種要“及時行樂”的感覺,其實作者的本意是在強調“人生易老”,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寶貴而有限的人生,努力進取,建立一番流傳千古的功績。
俗話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接下來作者筆鋒一轉,寫出了當年重陽獨特的感受和不平常的意義。而這不同之處就在於“戰地黃花分外香”,這是作者的獨特感受,因為這“黃花”既不是供隱士高人“吟逸韻”的東籬秋叢,也不是讓悲客病夫“感傷懷”的庭院盆景,而是在戰火中綻放、灌溉著烈士鮮血的野菊花,它是那些經過炮火的洗禮,在艱苦的戰鬥中意氣風發、鬥誌昂揚的革命戰士的象征。因此,這兩句可以說是作者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升華,從而也使全詞的基調變得更加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