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山水詩(1)(2 / 3)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

一片飄颻②下,歡迎有晚鷹。

這首詩最早發表於《黨的文獻》1993年第6期。

題解

杭州是我國著名的古都之一,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山水風光景秀壯麗。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多次來到這裏,在工作、療養之餘,他也遊覽了當地的名山勝水。

1955年4月至6月,正當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又先後兩次來到杭州,並興致勃勃地接連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莫幹山等名山,這首詩就是他在遊覽北高峰時所作的。

注釋

①北高峰:在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後,與南高峰相對,是西湖群山之一,高300餘米。在北高峰附近有飛鳳亭、桃花嶺、扇子嶺、美人峰等名勝。

②飄颻:同“飄搖”,飄蕩、飛揚的樣子,這裏指鷹翔。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純粹的山水詩,全詩有層次地表達了作者登高賞景後的愉悅心情,這在毛澤東的詩詞裏並不多見。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首聯開門見山,總寫登高的感受。一個“三”字,表明作者登臨北高峰已經不止一次,由此可見作者的遊興之高。北高峰最高海拔約300米,人們站在峰頂,極目遠眺,能夠總覽杭州全景,所以作者說“杭州一望空”,這也說明了作者為什麼對北高峰情有獨鍾。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頷聯寫遊覽的具體景點“飛鳳亭”和“桃花嶺”。飛鳳亭邊青翠蔥蘢,桃花嶺上春風輕拂,寥寥幾筆,作者就描繪出一幅夏秋之際的江南山景圖。

頸聯“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扇子”和“佳人”分別指北高峰附近的扇子嶺和美人峰,在這裏,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扇子嶺和美人峰寫得十分形象具體;一“冷”一“熱”則突出了山上的氣候多變,溫差懸殊,但是這並不能影響作者登山觀美景。

在尾聯裏作者變換視角,從眼前的山景寫到空中的晚鷹。“一片飄颻下,歡迎有晚鷹。”作者抬頭望去,看到秋冬的晚空中一隻雄鷹就像一片樹葉一樣,飄飄蕩蕩地撲向群峰,那姿勢就好像是在歡迎遠方來的客人。這裏作者把人們的視線引向廣闊的天空,進一步開拓了全詩的意境,用雄鷹加以點染,也使畫麵增添了生氣,並且使景物與人物互動,增添了遊山的樂趣。

總的來看,這首詩體現了作者溫文爾雅、柔情閑適的情調,將這首詩與作者在長征時期寫山的《十六字令三首》相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兩者有著迥然不同的詩意。

初稿對照

五律·看山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美人。

一片飄飄下,歡迎有晚鶯。

回首峰巒入莽蒼——《七絕①·莫幹山②》

一九五五年

翻身複進③七人房④,回首峰巒入莽蒼。

四十八盤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⑥。

這首詩最早發表於《黨的文獻》1993年第6期。

題解

這首詩與《五律·看山》屬於同一時期作品,是毛澤東在杭州工作、療養期間,遊覽莫幹山時所作。

注釋

①七絕:七言絕句的簡稱。絕句是近體詩的一種,由四句組成。

②莫幹山:位於浙江省德清縣西北,距離杭州60公裏,是遊覽、療養的勝地。相傳春秋時吳國在此鑄“莫邪”、“幹將”二劍而得名。

③複進:初稿為“複入”,改後避免了與下句的“入”字重複。

④七人房:指作者使用的臥車,可坐七人。

⑤四十八盤:指曲折盤旋的盤山公路。

⑥錢塘:舊縣名,這裏指杭州市。

賞析

這首七絕描寫的是杭州郊外德清縣境內的莫幹山,但是毛澤東並沒有寫登山遊覽的過程,也沒有全麵、具體地描寫登山時所見的景物,而是寫回程之中的感受,借遊山後的暢快來反襯遊山時的喜悅。

首句“翻身複進七人房”,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坐進能容納七個人的臥車。在這裏作者先從乘車啟程寫起,“翻身複進”,表現了作者行動的矯捷和精力的充沛,這也說明作者暢遊了莫幹山的風景名勝之後心情歡愉,毫無倦意。

次句“回首峰巒入莽蒼”,當作者啟程返回的時候,情不自禁回過頭再看一眼莫幹山,卻發現它已經隱入茫茫不清的暮靄中。返程回望表明莫幹山的美景深深地吸引著作者,他仍沉浸在暢遊莫幹山的美感之中。

“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這兩句是長距離的空間轉換,作者乘坐的汽車沿著曲折盤旋的山路剛到山下,就風馳電掣般來到了錢塘江大橋,這時,已經萬家燈火的杭州就在眼前。“才走過”與“又已到”相呼應,這與“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有異曲同工之妙,表現出了作者精神上的輕鬆和嫻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