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長江橫渡——《水調歌頭·遊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①。
萬裏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②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③: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④靜,起宏圖。
一橋⑤飛架南北,
天塹⑥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⑦,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⑧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1957年1月號上。
題解
1956年,我國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運行。正在修建的武漢長江大橋改變了大江南北的交通狀況。徹底治理黃河、長江的宏偉計劃也在醞釀之中。在這種形勢下,1956年5月,毛澤東視察湖南後,又開始武漢視察。在武漢期間,酷愛遊泳的他在6月1日~4日三次暢遊長江。第一次,從武昌遊到江口,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遊至武昌。這首詞就是毛澤東在橫渡長江後寫下的。
注釋
①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三國時吳國國君孫皓曾想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到武昌,百姓們不願意,所以有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②楚天:戰國時楚國是疆域最廣闊的國家,因此在古代人們把中國南方的天空泛稱為楚天。
③子在川上曰:《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指時間流逝得飛快。
④龜蛇:指龜山和蛇山。
⑤一橋:指正在興建的武漢長江大橋,它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建造的橋梁,是20世紀50年代的重大工程之一。毛澤東曾聽從別人的建議將“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改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後來又根據別人意見複原了這兩句。
⑥天塹:古人把長江看做“天塹”。《南史·孔範傳》:“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⑦西江石壁:指計劃中的長江三峽大壩。
⑧神女:巫山神女,相傳是炎帝的女兒,曾在巫山幫助大禹治水,死後葬在巫山。
賞析
毛澤東酷愛遊泳,而且他對長江有著特殊的感情,他曾把浩瀚的長江比做天然的遊泳池,並多次暢遊長江,這首詞就是作者在暢遊長江後所作。詞中,作者通過描寫在長江中遊泳的感受,抒發了迎著大風大浪前進的革命豪情,謳歌了我國人民改造山河、建設祖國的偉大業績。
詞的上闋寫作者的行蹤、遊泳的感受以及對江水奔逝的聯想。起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化用舊時民謠“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反其意而用之,表現出風塵仆仆巡視各地的興奮、輕快心情。開頭兩句以工整的對仗交代了作者南巡時從長沙來到武漢的行蹤,點明了遊泳的地點,為下文做了鋪墊。
接著作者從正麵點出“遊泳”的題意,“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作者橫渡萬裏長江,浮遊在江麵上,看到的是廣闊無垠的天空。這兩句既寫事又寫景,既突出了長江的浩大氣勢,又寫出了橫渡的壯舉,顯示了作者藐視天塹的恢宏氣度。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這三句寫作者遊泳時的內心感想,強調風吹浪打的生活要比閑庭信步的生活強得多,在動靜兩種環境的強烈對比中,鼓勵人們要到大風大浪中去鍛煉,養成迎難而上的拚搏精神。
上闕的最後,作者由眼前奔流的江水想到古代哲學家孔子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的話是對光陰易逝的感歎,作者在這裏賦予其嶄新的意義,說明社會主義建設的緊迫感,鼓舞人們要以隻爭朝夕的精神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
詞的下闕作者又帶我們回到眼前,他用豐富的想象力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壯觀的社會主義“宏圖”。“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這三句以“風”字領起,矚目兩岸景色:長江上是風吹千帆齊飛動,兩岸是龜蛇二山靜相望,描寫完這壯美的自然景色後,作者又轉寫中國人民在風浪滾滾的大江上,開始實施全麵改造長江的宏偉計劃。在這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一個“起”字則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建設祖國,改變山河的豪邁氣概。
接著作者又由眼前的景象開始對未來展望:“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第一座長江大橋就建在龜山、蛇山之上,雖然大橋剛開工不久,但是作者已經想象到它將淩空而起,跨越長江兩岸,使自古以來南北分隔的天塹變成通暢無阻的大道。不僅如此,作者還要改造長江、利用長江,要“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也就是說,要在長江三峽興建攔江大壩,攔住上流的雨水,在急流奔騰的長江三峽中,建造一個遼闊平靜的人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