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9(3 / 3)

春是青年少年的。毛主席說青少年是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常言也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青,青年少年是人生之春,可樹青雲之誌,可作雲天之想,可做春雲之夢,正如人生格言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詩人說,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那雨一定是絲絲春雨,春風梳柳,夜雨潤花,春情蕩漾;中年聽雨客舟中,那一定是瀟瀟夏雨,江闊雲低,難免人生在路上的漂泊感覺,既悲壯又滄桑;老年聽雨僧廬下,那一定是瀝瀝秋雨,“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青年少年不知道傷春歎春,“少年不知愁滋味”,要說愁也隻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而女人和文人士人把春和花看作紅顏年華,春的逝去、花的飄落預示著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最是無情花落去。因而惜春歎春傷春是詩人吟詠的一個重要題目,無情春色一去矣,幾時逢,留不住,苦匆匆。辛棄疾歎息”惜春常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孟浩然伸著懶腰,“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杜工部皺著眉頭,“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李商隱春夜難眠,“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歐陽修無可奈何地說,“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李煜更是悲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林黛玉收殘花

做香塚,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落花流水紅,痛煞癡心人。

春是中原江南的。白居易讚美江南的春天“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韓愈陶醉在春意裏,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洞庭湖的春是“明日嶽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秦淮河的春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煙花三月,中原江南已是草長鶯飛,煙柳籠湖,繁華風流地,溫柔富貴鄉。文人士人闊人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蘇小小花枝亂顫,祝枝山亂花迷眼;灞陵橋邊折柳送別,煙波江上離人淚潸。然而在塞北邊城、大漠天山,此時還是冰天雪地,寒流滾滾,三月三仍然是春日遲遲,春意悄悄。王翰的《涼州詞》日“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李白的《塞下曲》稱“五月天山雪,無花隻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王之渙慨歎“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還是左宗棠有遠見卓識,“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窮人怕春。春天美好,首先要有美好的心情和賞春的意趣。文人士人女人情人賞春惜春歎春,基本上都是衣食無憂的白領有閑階層,他們有條件、有才情、有心情。而對窮人來說,春天往往是春荒,青黃不接。我經曆過上世紀七十年代的食品嚴重短缺時期,那時候最怕的就是春天的青黃不接,食不果腹,衣不禦寒,糧價上漲,借貸無門。楊白勞就是死在春天的前夜,許多餓死人的事就是發生在這春花燦爛的青黃不接之際。因而窮人怕春,窮人沒有賞春惜春歎春的條件。據說唐代詩人王維在窮困之際還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雅興;沈從文在“五七”幹校時也有“這兒荷花真好”的情趣。這是兩位曆經滄桑的文化大家,逆境中能詩意地生活,自然令人敬佩。但對既居無竹又食無肉的普通百姓來說,在春荒之際賞春,那是多麼不切實際!我曾在春風裏挨餓,在春花時輟學,在春寒中放羊,我熱愛那陽光明媚的春天,追憶那蒹葭蒼蒼的日子,但在心底深處一直遺留著悠遠而憂慮的怕春殘夢。

農人怯春。農人一年四季在土地裏刨食,期望的是風調雨順,人壽年豐。農人最喜歡金色的秋天,秋高氣爽,一派豐收景象,即使收成不好的年份,秋天一般不會有餓肚子的擔憂。農人最怯的是春天。一怯春寒,糧食種到地裏剛長出一點嫩芽,一場春寒,雪辱霜欺,禾苗死亡,一年收成無望。二怯春旱,一個春天無雨,或關鍵時期無雨,禾苗旱死,同樣沒有好收成,人無衣食馬無草料。三怯春乏,春天是大忙季節,需要人力,也需要畜力,春天的青草芳香誘人,牲畜見到青草就不願意再吃幹草,但青草隻是一些水分,沒有營養,一旦讓牲畜轉食青草(稱殺青),就標誌著放棄了幹草,這樣一來牲畜的營養和熱量跟不上,日漸消瘦,形成春乏,耽誤春耕,農人十分擔心。四怯春荒,由於春寒春旱,當年收成無望,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家中糧食撐不到新糧收割之際的人家,借貸無門,就要鬧春荒,甚至逃荒要飯。在北方的農村,春寒春旱的發生率非常高,甚至十年九旱,鬧春荒的年份也比較多。因而農人更看重果實,而不是花朵。他們不會為春花激動,不會為殘花傷感,不會為落花歎息。農人眼裏難有春天的浪漫和春花的美豔,沒有賞春的情趣和快樂,隻有守候的恐慌和擔憂。

忙人無春。春天是投入的季節,投人種子,投入資本,投入精力。不論是農人牧人,還是學人工人商人以及公務人員,許多人都要抓住這一年之中的開頭時節,抓播種、定計劃、安排工作,忙忙碌碌。真正的忙人眼中無春,如衝刺高考的學子,日理萬機的公仆,學究天人的專家,追逐權力的官員和拚命賺錢的商人,以及在現代化工業流水線上忙碌的工人。對忙人來說,人也匆匆,春也匆匆,不知不覺春花落了,春播完了,春筍老了,春燕穿行樹叢,蟈蟈在田間嗚叫,春天就這樣悄悄地溜走了。忙人要賞春踏春,就要忘卻功利目的,偷得浮生半日閑,在百忙之中擠出時間欣賞春天的景色。據說韓愈55歲那年春季的一天,從早晨起,天一直陰沉著,傍晚轉晴。作為吏部侍郎的韓愈,心情愉快,約請白居易和張籍兩位朋友到長安城南的曲江去賞春,結果白居易沒來。韓愈便寫詩責問: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台。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韓愈一生壽命虛歲57,當時已到晚年,官做得比白居易還要大,還能擠出時間欣賞自然美景,難能可貴。白居易當初忙碌得不能抽身的大事早已湮沒在曆史煙塵之中了,而韓愈的這首詩卻一直流傳至今,千年不朽。可見,擠不出時間去欣賞春天,忙人哪有春天啊!

詩日:“春有桃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生命中有兩樣東西是最激動人心的,那就是春天和夢。春天和夢是上天賜予我們的花季和意境。我們一生走過風雨,走過泥濘,走過嚴冬,有多少尋尋覓覓,多少沉沉浮浮;我們迎來了春光爛漫,花好月圓,又幸逢太平盛世,興旺繁華。在這春風綠天涯的大好時節,要盡情地欣賞大自然的美麗,感受心動的春夢,把心中那些閑事、煩事、瑣事放到一邊,愛護大自然,擁抱大自然,不要辜負大自然。正如李敖說的“花開可要欣賞,然後就去遠行。唯有不等花謝,才能記得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