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陽光,生活需要陽光,心理也需要陽光。人一生爭名爭利並沒有錯,隻要方式陽光就行。一個女孩,_臉的陽光,一身詩意,蘭心蕙質,笑一笑陽光燦爛,那是多麼美妙的情景啊!正如畫家韓美林說的:我是有一滴水就能活命的人,我的愛人衝我笑一笑就夠了,多麼陽光的男人和女人,多麼陽光的感覺和心情。據說,上帝在創造人類之時,在創造女人時心情比較好,因而把女人造得美麗溫柔、風姿綽約,結果發現女人感謝上帝的方式隻是媚笑一下。因此上帝在造男人時心情不好了,就粗製濫造,以致男人求人辦事要請客送禮,而女人隻是笑一笑,一臉的陽光,一臉的燦爛,就把事情辦了。可見女人衝你笑一笑那已經是多大的恩惠噢!那令人動心的風韻和令人嫉妒的窈窕,真正是溫柔一刀、無堅不摧。人一生總會遇到灰暗、坎坷、假惡醜和不順心,但終究是陽光、藍天和白雲的明媚天下,崇高、純潔與真善美仍然無處不在,陽光總在風雨後。
洋芋情結
我是靠洋芋養活大的,大半輩子沒有離開過洋芋,至今走在街上,看見烤熟的洋芋就想吃;走進飯店,看見菜單上的洋芋就想點;走到田邊,看見生長和成熟的洋芋就動情,在任何地方一提到洋芋,就感到親切、熟知,貼近土地,貼近生活,融於民間。我經常給我的領導說:我是靠洋芋吃大的,洋芋生長要靠壅(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根上),我也希望領導把我“壅”(家鄉土話,鼓勵、鼓動的意思)一下,我就知足了。可惜不少領導總是盯著部下的缺點,這不好、那不好,看不到部下的優點,惜語如金,忽視了鼓勵的功效。
洋芋,學名馬鈴薯,以疏鬆肥沃的沙質土種植為佳。洋芋是看家食品,既可當糧食,又可作為蔬菜,還可製作澱粉和酒精,陪伴我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災荒之年,養活了一代又一代農家之人。洋芋原產南美洲,用中國人近代的觀點看,那是典型的洋貨,舶來品,稱作洋芋是名副其實,家鄉人稱呼“洋芋”或“洋芋蛋”,就像稱呼自己的孩子為“狗狗”、“蛋蛋”一樣,是家中不可缺少的成員,布衣荊釵,質樸天然,沒有洋氣生疏的感覺,明顯透著親近的味道。洋芋雖然出身國外,沐浴過歐風美雨,經曆過四海漂泊,也不需要外國招牌來維持地位,本身就有洋血統,然而一旦來到我們的窮鄉僻壤,就能人鄉隨俗,安家落戶,受秋風之浸潤,感月華之陶洗,久曆風塵
卻不染一絲惡氣,也沒有什麼嬌氣,骨子裏帶著鄉土情調,善良溫順,忠誠敦厚,不怒不爭,無怨無悔。在異國他鄉一見到洋芋,就像他鄉遇故知,就像見到出嫁的女兒,“女兒不忘娘家路”啊!在那一望無際的平川高原,在那綿延起伏的崇山峻嶺,放眼望去就能見到她樸實的花蔓和豐碩的果實。滿目霜葉的季節,翠減紅消,秋風蕭瑟,她幹枯了枝葉,撐開了地麵,急切地呼喚主人收獲。收獲的時候,挖出地麵的洋芋袒露著生命,袒露著情感和誘惑,袒露著自然的爽真。看著那滿地陽光燦爛的果實,再沒有比她更能讓人體會生活的實在和真實。煮一鍋洋芋,當揭開鍋之後,整個屋子彌漫著清香和熱氣,那裂開笑口的洋芋就像朵朵蓮花,顧盼生姿,一身光彩,一身燦爛,讓人一飽眼福,一飽口福。記得三年困難時期,農業社的洋芋地挖過之後,家家戶戶的大人小孩,黃昏時節都要到地裏去挖尋殘留的洋芋,每挖到一個大個洋芋都要驚叫一聲,那真是“洋芋蛋”、“寶貝蛋”。秋雨初晴,在犁過的洋芋地裏,遠遠能看到被雨水衝洗露出一片白色的洋芋,讓人激動不已,興奮異常。
曾幾何時,中國人為了破除崇洋媚外的思想,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強力推行改洋名的熱潮,將洋芋改名土豆,洋火改名火柴,洋堿改名肥皂,洋糖改名水果糖,等等。其他改名都很成功,唯獨對洋芋的改名農村人難以接受。因為把“洋”改為“土”反差太大,無憑無據,把“芋”改成“豆”更是莫名其妙。因此我的家鄉人從來不把洋芋叫土豆,我也一直不改初衷,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稱洋芋,就像對待一位知己一樣自覺嗬護,維護她的名字,維護她的聲譽,倒是對西餐廳“炸薯條”的稱呼頗能接受。
紅塵萬丈的城市總是趕時髦的地方,城裏人早已把洋芋叫土豆了,飯店的菜單上都寫著“土豆絲”、“土豆片”,從語氣中可以感覺到城裏人對洋芋的態度,就像對待農村的孩子一樣,帶著一絲蔑視的味道。其實農村人對洋芋也並不看得金貴,雖然是看家食品,但難登大雅之堂,不能當供品,不能當禮品,不能當奢侈品,浪費了也並不可惜。有一年我回家招待鄉親,準備菜單時我提議上一個洋芋絲.,弟弟卻說洋芋不能上宴席。就像自家幹粗活的丫頭,隻能拾柴、喂豬、撿菜、燒火等,不能到人前去,真是太不公平。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洋芋好種,適應性強,產量高,畝產幾千斤。就像空氣一樣,如果沒有空氣,人幾分鍾就會斷氣,但大自然給予的空氣無處不在,一分錢不花,可以盡情享用。而人這個最無情的動物,擁有便會忽略,常見便會厭倦,熟視便會無睹,竟然將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層捅得千瘡百孔,卻不願自覺維護。
據說蘋果是四大水果之一,不僅香甜可口,名稱也洋氣、尊貴,有紅富士、紅元帥、金冠、粉紅佳人等,還在牛頓的腦袋上砸出了個“萬有引力定律”。我的家鄉自古並不出產蘋果,我在二十歲以前好像就沒有吃過蘋果。上中學時一位同學的箱子裏麵香氣四溢,後來才知道裏麵放了一個大蘋果,那時我對蘋果是多麼向往啊!上世紀七十年代,家鄉人在政府的號召下,減少洋芋的種植而栽種蘋果樹,一直到我離開家鄉,也沒有吃到一個蘋果。在城裏工作十幾年後,一次有位鄰居買了一袋洋芋,回家發現下麵半袋竟然
是以蘋果充數,讓我感到既驚奇又好笑,同時也感到很欣慰。洋芋和蘋果相比,一個是鄉裏人、醜小鴨,一個是城裏人、白天鵝。蘋果冒充洋芋,就好像自詡為高貴的城裏人冒充鄉下人提高身價一樣。如今,洋芋的身價不停地上漲,不僅超過了小麥價格,而且登堂人室,成為麥當勞、肯德基和洋餐廳的座上賓。定西已將洋芋發展成為最大的產業,而且培育出了每斤幾十元錢的黑美人。
洋芋是個寶,家家戶戶離不了。曆經滄桑的洋芋,寵辱不驚的洋芋,遠山近嶺有她的身影,窮鄉僻壤有她的身影,通都大邑有她的身影,西餐廳、中餐廳都有她的身影,風塵世界,煙火人間,處處無家處處家。她仍然很鄉土、很文化,很古老、很現代。她像一位從曆史深處走來的美麗村姑,也像一位高樓深院裏的大家閨秀,從文人雅士到雞鳴狗盜者,無不鍾情,無不眷戀。英雄不問出身,身價不菲的洋芋,誰還能蔑視於她呢!
靜寧一中70周年校慶致詞
今天,秋高氣爽,彩帶飄揚,靜寧一中迎來了70周年校慶,我和甘肅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陳繼宗同誌一起,代表甘肅省教育廳表示熱烈祝賀,對支持靜寧一中發展的各級領導、校友表示衷心感謝,對作出貢獻的各位老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對各位同學表示親切的問候。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人收獲稻粱,牧人收獲牛羊,學人收獲文章,靜寧一中盤點70年的業績,回首70年的滄桑,總結70年的經驗,慶祝70年的輝煌,讓我們大家豪情滿懷,意氣飛揚。70年來,靜寧一中可以說桃李滿天下,僅恢複高考製度以來考取本科的學生就達兩萬多人,十年前就躋身省級示範高中的行列。靜寧一中的學子如今有院士、博導,有將軍、省長,還有企業老總和廳長、檢察長;靜寧一中的學子,有保家衛國的,仗劍從戎,獻身國防;有從事教育的,培育英才,桃李芬芳;有經商辦企業的,扶貧幫困,回報家鄉;有搞科學研究的,文以載道,濟世經邦;有出國創業的顯親揚姓,為國爭光;也有當領導幹部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靜寧人的驕傲,更是靜寧一中的榮光。就像《十五的月亮》那首歌裏唱的,這豐收果裏,這軍功章中,有老師的貢獻,有同學們的貢獻,有各級領導和校友的貢獻,有全縣人民的貢獻。我為靜寧一中喝彩,我為靜寧一中鼓掌。
希望今後各級領導、各位校友、各方賢達繼續關心靜寧一中,繼續支持靜寧一中。希望靜寧一中老師和同學艱苦奮鬥,奮發圖強,靠骨氣挺直脊梁,靠正氣樹立形象,靠朝氣書寫華章,靠誌氣實現理想,把素質教育搞得豐富多彩,把靜寧一中辦得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