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2 / 3)

風不僅在自然世界惹是生非,在人類社會也是是非不斷。比如風言風語,隨風流傳,不僅惹出了許許多多的是非麻煩,而且還能殺人。古語說:上等人用嘴殺人,中等人用筆殺人,下等人用刀殺人。其實芸芸眾生也能用風言風語殺人,一代名伶阮玲玉就是被風言風語殺死的,曆朝曆代不少平民百姓也死於風言之下。如我本人也曾遭受過不止一次的風言風語傷害,讓你困惑、惶惑,可你卻連對手都找不到。清朝乾隆年間的風聞言事不知製造了多少冤假錯案,屈死了多少正人君子。一位文人寫了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這個“清風”二字便招來了橫禍。常言說: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其實風和風言摧傷的都是愛出風頭的,出頭的椽子先爛嘛。風也善於溜須,把那些權貴們溜得得意忘形,不知南北。風更善於溜裙,你看那一襲縞素的女郎,裙裾在風中悠悠地飄著,多麼浪漫風光。還有那“耳旁風”、“枕邊風”、入耳的“賊風”各有手段,各有千秋。

風還是鼓動人的重要因素。據說張靈甫上了孟良崮便意氣風發,迎風述懷,副官馬上送上兩句馬屁詩:“立馬沂蒙第一峰,大將軍八麵威風,大英雄千古流芳。”沒想到自己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李白在行路難》中期盼:“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王昌齡為邊關大軍壯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這何嚐不是他自己橫刀立馬的壯誌呢!陸遊夢中都在期望收複山河:“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劉邦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荊軻彈鋏歌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曹孟德歎息:“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毛主席高吟:“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駿馬秋風冀北,杏花春雨江南,鼓動著不安分的文人武人山一程、水一程,漂泊江海,浪跡天涯。雲從龍,風從虎,虎是威猛之獸,風是震動之氣,虎嘯穀生風,標明了英雄豪傑風雲際會,逐鹿天下的豪情壯誌。

唉!說不完道不盡的風,我曾在瓜州曠野體會過被風飄起的感覺;曾在嶽陽樓上體會到“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心境;在滕王閣感覺閑雲潭影日悠悠,幾度風雲幾度秋的滄桑;在智利海岸追想狂飆海嘯、排山倒海的力量;在德國慕尼黑經受陣雨瀟瀟、冷風嗖嗖和饑寒交迫的煎熬;也曾在東海之濱做過“長風破浪”的向往;曾在華山之巔迎風高叫,追尋那英雄論劍的豪邁氣概。噢!亙古千年的風,綿綿如歌的春風,清涼爽快的夏風,蕭蕭瑟瑟的秋風,尖厲凜冽的朔風,吹著我的身,吹著我的心,吹著我的靈魂,說不清道不明,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與你相依相伴, “問彩雲何處飛,願乘風永追隨”。

陽光的味道

200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盛大聯歡晚會上,著名歌手彭麗媛演唱了歌曲《陽光路上》: “陽光路上,無限風光;陽光路上,旗幟飄揚。”參加聯歡的群眾隨著歌曲節拍一起舞蹈,一起歡呼,一起歌唱,讓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及演員心潮澎湃,豪情滿懷。在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陽光在億萬人的臉上綻放,陽光在每個人的心中蕩漾,讓全世界的華人和友人共同感受中國崛起的輝煌,體會陽光的味道。

陽光、空氣和水是生命的三要素,陽光綠化了山川,陽光豐富了世界,陽光成就了人類,陽光創造了奇跡,陽光創造了多少精彩的故事和浪漫的情結。如果沒有陽光,地球上就沒有白天,沒有光明,沒有熱量,也沒有智慧和生命。因此,花朵需要陽光,草木需要陽光,動物需要陽光,人類需要陽光,心情也需要陽光,所有生命任何時候都離不開陽光。人類生存居住既要選擇有水的地方,還要選擇避風向陽的地方;草木生長也要選擇雨水豐沛、陽光充足的地方。在熱帶雨林、在原始森林、在深穀溝壑,那裏的樹木為了爭奪陽光,一棵棵筆直向上,長成了參天大樹,變成了棟梁之材,那就是陽光的激勵,那就是陽光的味道。

小時候,學唱的第一首歌是“共產黨,像太陽,照到哪裏哪裏亮”,感覺最愜意的就是暖暖的陽光、溫和的風。記得最清楚、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六七歲時春夏青黃不接之際,每天太陽出來後,和老太爺、老太太(爺爺的父母親)一起坐在房簷之下曬太陽,一邊唱著“日頭窩兒曬我哩,我給你裝煙打火哩”,一邊等著太陽被房簷遮住的陰影線,從窗戶上麵慢慢地向下移動,越過窗戶,到達牆根,再移動到陽光線與地麵垂直,這時候母親就要回來做中午飯了。那個時間可真長啊!陽光線移動得太慢了,特別是陽光線到了牆根之後,好像太陽在天空定住了,時間停止了,空間凝固了,肚子咕咕叫,身子軟綿綿,連眼皮都抬不起來。雖然饑餓難耐,但還有陽光的熱力,陽光的溫柔,陽光的親切,陽光的安慰,那是我最早體會的陽光的味道。

上學了,聽毛主席說: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想到那八九點鍾的太陽,跳出山巔,躍出雲層,霞光萬道,生機勃勃,前途遠大,讓人憧憬不已。記得二十來歲家人送我上大學和去遠方工作的情景,親朋好友總是把我送到陽光路上,多少叮嚀,多少牽掛,多少關愛,多少期望。出遠門的人既有一份闖蕩世界的勇氣,也有幾許前途迷茫的忐忑。但不管是前途茫茫,還是陽光路上,走出去是既定目標,走出去就有風光,走出去就有希望。曾經讀過一個故事:新婚燕爾的丈夫要到城裏去打工,妻子十裏相送到陽光路上,難舍難分,灑淚相別。丈夫到打工地之後,至少半個月寫一封信,寫的地址是“陽光路十七號”,並把住地描繪得十分美好,工地幹淨文明,住房寬敞明亮,飲食衛生可口,陽光路上風景如畫,鶯歌燕舞。妻子也經常想象著陽光路十七號的風景和光彩。半年多後,妻子實在難耐寂寞和思念,悄悄地到丈夫打工的城市探望,結果發現陽光路十七號在遠離鬧市的城郊,沒有路燈,沒有鮮花,沒有風光,工人都住在簡易工棚之中。妻子沒有去見丈夫,又悄悄回了家,把陽光路十七號埋在了心裏,把陽光留在心頭,維護了丈夫的美麗謊言,用陽光的心情、陽光的態度,期盼陽光的未來。我在大學讀書時,我們幾位相交甚厚的同學照過一張照片,題的字就是“風華正茂”,顯示著年青的理想和抱負,也有一點“糞土王侯”的意氣。現在想起來,年輕真好,年輕有多少青春夢想,年輕可以暢想

未來,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年輕人的事業就是朝陽事業,年輕人就有敢想敢幹、敢作敢為的精神,那就是我體會的朝陽的味道。

人到中年,走過了多少山山水水,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體驗了多少赤日炎炎和雨後斜陽,對陽光的味道可以說是酸甜苦辣。當年在家鄉做莊稼活的時候,鋤草、收麥子時看著那懸掛在晴空的一輪烈日,熱力四射,天如下火,地如冒煙,一身汗水,一腔苦水,那真是最無情的陽光。我曾到過古巴的海灘和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體會過赤道的陽光,一個多小時就能將人的身上曬起一層皮,那是最酷熱的陽光。我也體會過青藏高原的陽光,白雲、藍天、青草、牛羊,風吹草低,牧歌悠揚,牧鞭回響,柔柔的陽光、柔柔的風,暢快無比。但那裏的陽光紫外線特強,常常在花季少女的臉上留下“紅日團”紀念,讓那些多情公子惋惜不已,那是最陰險的陽光。我曾在英倫三島灑滿陽光的劍河裏劃船,靜靜地體會徐誌摩筆下的詩情畫意: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裏的豔影,在我心頭蕩漾”;也曾在希臘愛琴海的陽光裏遊覽,追憶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光輝思想,那是我經曆的最浪漫的陽光。我曾在荒山野嶺伴著落日匆匆孤身回家,因為害怕走夜路,一邊加緊步伐趕路,一邊盼著太陽慢慢落山,真有“斷腸人在天涯”的憂傷,那是我見到的落山最快的陽光。我曾在家鄉的高房,清晨開門放朝陽進來,黃昏閉窗送夕陽晚去;在秋意濃濃的河邊流連,在盛夏驕陽的柳下納涼,追尋童年的足跡,回憶青春時光,那是我體會的最溫馨的陽光。中年是下午茶,中年是下午的陽光,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自身有事業,為人有責任,風雨兼程,披星戴月,風塵仆仆,人總是有“在路上”的感覺。

年紀大了,身體蒼老了,心情也蒼老了,看朝陽的時候少了,看夕陽的時候多了,我常常想起家鄉的夕陽:雨後黃昏,醉人的落日映出一片火紅的晚霞,映照得那一個個山頭如女子臉上的紅暈,讓人浮想聯翩。夕陽山外山,何處是家園,夕陽總是有一點涼州詞、屈子賦的感覺,有一點放牧悲傷、收割彷徨的情緒。毛主席晚年接見風雨同舟的戰友,曾用(佩陽花鼓》詞相送: “送君送到陽光路,你也苦來我也苦,手中鑼兒敲得苦。”老人家說的“陽光路”總讓人覺得也是夕陽的味道,蕩著悠遠而幽寂的詩意。詩日:“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雖然到黃昏,但夕陽仍能把天空燒得一片火紅,創造最後的輝煌,那是多麼精彩、令人神往;那種對生命的眷戀,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命的放大,不也是一種決不輕言放棄的堅守嗎?這種燦然的堅守著實對人類具有極大的啟迪。這就是夕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