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這個蒸籠中不中?”善善爸抱著六個木製的蒸籠踏進門麵房問。
“中,比我哥哥家的還要大一些”媽媽回憶著幾個月前在娘家學手藝時蒸籠大概的樣子。
“沒有什麼別的東西沒買了吧。”
“沒了吧。”
“要不你再好好想想,看看;不然少了東西,明天早上可就鬧笑話了”善善爸從未接觸過做早點,對於明天開張心裏總沒譜。
“該有的東西都有了。”媽媽很確定的說,畢竟開張不準備做很多早點,所以也不用考慮麵粉、餡什麼的夠不夠。
2002年8月8號:
一個值得被記住的吉祥日子。
早上8點多,睡在出租屋裏的善善無法像小區裏的孩子一樣,安安靜靜的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因為左鄰右舍的各種聲音都能傳遞進來。
醒了的善善爬起床,開始在院子裏刷牙洗臉;看到左鄰右舍圍著那一口水井或是洗衣服或是洗菜,伴隨著棒槌拍打著衣服的聲音外更多是扯著嗓子在那笑聲笑語,好不熱鬧;這也滿足了善善對新事物的好奇心。
像往常一樣,洗漱後的善善要去爸媽那裏吃早飯;在經過那條兩公裏的巷子時,瘦小身材的他總被人潮擁擠的人群湮沒,但善善走在人群中特別開心,他好奇所看到的每幅景。
偶爾若是誰在人群中看到這麼滿臉笑容的可愛小男孩,總是會忍不住的多看幾眼,心情也變得好起來。
“善善,起來了啊”本來無精打采靠著門麵房牆壁的媽媽看到不遠處的善善,立馬有了精神。
善善點了點頭,歪歪倒倒的繞過門前賣早點的桌子。
第一天開張總共做了22個肉包,22個菜包,22個豆沙包,22個饅頭,並不守舊的爸媽還是討了個吉利數字88,一塊錢四個。
但從未做過生意的爸爸不知道怎麼賣早點?上午已過去小大半,卻隻賣出4個肉包和2個饅頭;雖然人來人往,雖然爸爸時刻準備著微笑麵對過往有可能買早點的顧客,但是沒人光顧。
早上4點起來忙活到現在,心態不好的媽媽更是無奈的靠著牆邊。
“刷牙洗臉了嗎?”門麵房前有一張桌子,旁邊一個大煤爐;上麵架著五個蒸籠,桌子上也有一個蓋著蓋子的蒸籠;而站在桌前的爸爸看到善善時,蹦了很久的笑臉也由僵硬變得輕鬆些許。
“恩”善善點著頭,走向媽媽。
“拿這個碟子去讓爸爸給你拿肉包子。”
“爸爸,我要吃肉包子”善善屁顛屁顛的走到爸爸這。
“想吃幾個。”
“四個。”
“好,爸爸給你拿”爸爸仔細找那蒸最好最圓潤的肉包給善善。
“善善在這坐著吃,這還有碗水,別噎著”媽媽正說時,善善就幹掉了一個肉包。
餓了還是怎麼的,善善特別喜歡吃包子;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四個肉包。
“直接手拿著吃”爸爸見狀又夾了一個肉包給善善。
“還想吃就去爸爸那拿”媽媽看見善善能吃心裏也高興了起來。
就這樣,來來回回善善吃了八個大肉包,貨真價實。
善善,對於爸媽而言,特別是此時此刻;讓他們覺得幸福與責任同在,覺得今天所發生的並不挫敗,一家人在一起就夠了。
再說,萬事開頭難,一切都會好起來;隻是,剩下的幾十個包子饅頭得自家吃。
第二天,依舊做了88個包子饅頭,生意稍稍好了一點點,但到了半上午還剩不少。
“饅頭怎麼賣的啊”不遠處一個擺菜攤的大媽過來問,還時不時回頭看看她的攤前有沒有人。
“一塊錢四個,你要幾個”爸爸一邊掀開蒸籠一邊笑著說。
“這麼小啊,給我拿四個吧”如果不是餓急了,大媽絕對要熬到中午回家吃飯,省下這一塊錢。
“好。”
“來了,來了,我先拿一個吃,還有三個師傅你裝好給我送過來啊”看見菜攤前有人停駐,大媽等不了爸爸在那用塑料袋生疏的裝饅頭,隻好拿起一個饅頭邊吃邊跑回菜攤。
緊接著爸爸也跟了過去,麵帶笑容的站在菜攤旁等大媽的那單生意做完,差不多有一分多鍾。
“你的饅頭。”
“一塊錢吧,給”看到爸爸一直站在旁邊等她做完生意,所以也很客氣的先掏錢遞給爸爸。
“對了,你家有水嗎?剛那個饅頭吃噎住了”大媽邊拆開塑料袋邊略帶尷尬的說。
“有,你等會,我回去給你倒一碗水來”爸爸一路小跑著回去取水。
不一會兒,
“水有點燙。”
“沒事,這個碗我走之前送給你。”
“好,什麼時候給我都可以”爸爸開心的回去了。
“謝謝老板了。”
對於農村出身的爸爸,真的不知道怎麼做生意,雖然無法嚐到賺錢的滋味,但感覺到大媽吃上了飽肚子的饅頭,喝上了解渴的水時;他特別知足開心。
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城市,農村出身的爸爸是那麼的憨厚淳樸;會因別人填飽了肚子而開心滿足;至少在那個時代,那一刻,爸爸發自內心的笑臉注定成為這座城市最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