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 婦科病證(4)(1 / 3)

第 15 章 婦科病證(4)

不孕——益五合方(劉雲鵬方)

【組成】 當歸、川芎、白芍、香附、覆盆子、車前子各10g,熟地黃、茺蔚子各12g,白術、五味子各9g,菟絲子、枸杞子、丹參各20g,益母草15g。

【功效主治】 用於不孕症。

【方解】

此方血中補陰,隻有奠定癸水滋長的物質基礎,才能促使卵泡發育;同時,五子衍宗丸又有益氣生精作用,“精化氣”,雙補腎之陰陽,一方麵陽中求陰;另一方麵,陽主動,有利於成熟卵泡的排出。

【加減】

腰酸怕冷者,加仙茅9g,淫羊藿15g,以溫陽補腎;納差、氣短、大便不爽者,加黨參20g,黃芪20g,以益氣升陽;頭暈眼花、腰酸背痛者,加桑寄生15g,狗脊15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滋補肝腎。

【驗案】

患者,女,22歲,已婚,2003年11月11日初診。訴自初潮開始月經即3~4個月一潮,如每月來潮需用黃體酮,經期3天,量多,色紅,無痛經。近8年,月經或3月一行或半年一行,2003年8月在本院婦科住院治療20天。檢查發現雙子宮,作雙側輸卵管通液示:雙側通暢。經治療後,現月經規則(推遲10天),量多,有血塊。本次月經有痛經(第1天痛),白帶可,二便正常。本次月經:2003-11-01,4天淨。舌紅,苔灰黃、有齒痕,脈沉弦軟數。中醫診斷:不孕症;月經後期,證屬腎虛兼肝鬱。西醫診斷:原發性不孕症;月經不調,治以疏肝活血、補腎益精。治療:首診予促排卵湯加熟地黃、熟附片、淫羊藿、仙茅,15劑,溫服。二診時訴本次月經:2004-02-08(用黃體酮後),常感心慌,氣短,夢多,舌紅、輕度齒痕,苔灰薄,脈弦。予益五合方加黃芪、太子參、女貞子,補腎益精、養血調經,兼益氣健脾,14劑,溫服。三診:訴自2004年2月8日來潮後,現一直未來潮,服上藥後,心慌、氣短、夢多好轉,舌紅,苔薄黃。守上方去太子參,加黨參,14劑,溫服。四診:尿HCG(+),B超示:宮腔內外未見異常。舌紅,苔灰。予益五合方去益母草、茺蔚子、丹參,加太子參補腎益精、益氣養血,14劑,溫服。服藥後,複查B超示:胎兒存活。2004年11月剖腹產一男嬰。

按:患者月經初潮即出現月經後期,證屬先天腎髒陰陽不足。腎陰不足,精血不充,則子宮無血可下;腎陽不足,不能促使陰血生長,故導致月經後期、不孕。因不孕,又遭鄉人非議,而致肝鬱氣滯。故以促排卵湯加熟地黃、熟附片溫腎益精、疏肝柔肝、理氣活血調經。二診時,患者感心慌,氣短,夢多,舌紅,苔灰薄、輕度齒痕,脈弦,呈一派精、氣、血虛之象,遂用益五合方加黃芪、太子參、女貞子,補精養血、益氣調經。經過上述治療後,患者症狀減輕,繼守上方並以黨參易太子參,加強健脾力量,而資生化之源。精充血足,故有子。為防墜胎,予益五合方去益母草、茺蔚子、丹參活血動血之品,加太子參益氣滋陰,鞏固治療,終獲一男嬰。

【方源】 程群.劉雲鵬促排卵方介紹.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6,13(6):85

不孕——促排卵湯(劉雲鵬方)

【組成】 菟絲子、枸杞子各20g,覆盆子、劉寄奴、澤蘭、牛膝各10g,柴胡、蘇木、生蒲黃各9g,赤白芍、女貞子、雞血藤、益母草各15g。

【功效主治】 發育卵泡,調暢氣機,促使卵巢排卵。

【方解】

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鬱、斂陰調經;赤芍、雞血藤、益母草和血調經;劉寄奴除新舊之瘀血;澤蘭入厥陰經,能行血利水;牛膝為肝腎引經藥,“以瀉惡血”,引藥下行,使瘀結消散,氣血得以暢行;女貞子、覆盆子滋補肝腎,療腎水虧虛;枸杞子滋肝補腎、填精補血;菟絲子溫補三陰經,以益精髓,且其性柔潤,故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益陰精,又助腎陽,使陽生陰長,有促進性腺功能的作用。全方能夠發育卵泡,調暢氣機,促使卵巢排卵。

【加減】

陰虛內熱者,選加青蒿9g,地骨皮15g,知母9g,玄參12g,以養陰清熱;煩躁、胸悶、乳脹痛者,選加青皮9g,木香9g,製香附12g,王不留行10g,陳皮9g,以理氣消脹;痛經腹脹者加延胡索12g,製香附10g,木香9g,川楝子15g,以行氣活血止痛;閉經者,選加三棱9g,莪術9g,茜草9g,當歸12g,桃仁9g,紅花9g,以活血化瘀;性欲減退者選加仙茅9g,淫羊藿15g,鹿角霜10g,肉蓯蓉12g,山茱萸12g,以溫精補腎;腎陽虛加補骨脂10g,鹿角片15g,肉桂6g,熟附片9g,葫蘆巴9g,以溫腎壯陽。

【驗案】

患者,女,24歲,已婚,2004年2月23日初診。2003年3月人工流產後,未避孕一直未孕。2003年8月,B超監測排卵3次:無成熟卵泡發育。2003年9月,查性激素全套:泌乳素85.45g/L(高於正常),餘均正常。經口服溴隱亭,2003年10月,複查泌乳素正常(19.44g/L)。後因無成熟卵泡發育,曾口服克羅米芬。其丈夫精子檢查正常。患者平素月經規則5~6/30d,量中等,色紅,有痛經史,經前乳脹,口幹欲飲,平素怕冷,納可,睡眠可,小便可,大便幹,舌紅,苔薄黃,脈沉軟。孕產史:孕1流1產0。中醫診斷:不孕症,屬腎虛肝鬱證。西醫診斷:繼發性不孕症。治療:首診以促排卵湯加紫河車、仙茅、淫羊藿,20劑,每日1劑。二診:本次月經時間為2004-03-14,量中,4天淨。痛經較前減輕,納可,舌紅,苔薄黃。繼守上方治療,並予女科丸6瓶,囑當天即與丈夫同時口服,連服3天。2004年4月8日三診:3月28日B超檢測提示排卵,仍予上方口服。2004年4月22日四診:訴月經已逾8天未至,感兩側下腹時有隱痛,腰酸痛,嗜睡,精神可,疲乏,納可,二便可,舌紅,苔薄黃,脈滑。考慮為妊娠之象。查:尿HCG(+)。患者欣喜不已。予膠艾四物加續斷、桑寄生、菟絲子,7劑,以養血補腎、固衝安胎治療。

按:患者平素怕冷,屬先天腎氣不足,複經人工流產術損傷胞宮脈絡,營血外溢瘀滯於內,由於胞宮與衝、任、督脈直接連屬,並通過經脈與腎、肝、脾等髒腑間接絡屬,所以,胞宮受損,必然累及衝、任、督脈和腎、肝、脾等髒腑的氣血運行與陰陽平衡,使虛者益虛。因腎主生殖,腎虛則生殖功能低下,不排卵而不孕。營血瘀滯於內,表現為痛經,經前乳脹。本病病機是腎虛血瘀,治以促排卵湯補腎養血活血。方中紫河車補腎填精,修複胞宮;加仙茅、淫羊藿振奮腎陽,促使排卵。全方在溫振腎督、修複胞宮的同時,佐以化瘀生新之品,調暢衝任氣血,兩者相得益彰。孕後患者下腹時有隱痛、腰酸痛,為血虛不營、腎虛不固之征,故治以膠艾四物合壽胎丸養血補腎、固衝安胎。

【方源】 程群.劉雲鵬促排卵方介紹.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6,13(6):85

不孕——疏肝調經方(胡溱魁方)

【組成】 柴胡9g,香附、鬱金、川楝子、台烏藥各10g,青皮、陳皮各6g,白芍、當歸各10g,川芎6g,荔枝核1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疏肝理氣,養血調經。主治肝氣鬱結所致的不孕症、月經不調、痛經等均可用本方加減應用。症見月經先後無定期,經量時多時少,經色紫暗有塊,經前乳房脹痛,甚者兩乳可觸及腫塊,胸悶脅痛,少腹脹滯或經行腹痛,煩躁抑鬱,輸卵管不通等。

【方解】

方中柴胡有良好的疏肝解鬱作用,又為疏肝諸藥之向導,配合香附、青皮、陳皮、鬱金、川楝子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烏藥、荔枝核順氣降逆,散寒止痛,當歸甘溫而潤,辛香善於行走,除補血調經外,尚能與理氣藥物配合治肝氣鬱結的各種婦科疾患。白芍養血而柔肝,緩急而止痛。川芎則活血行氣止痛。

【加減】

經前乳房脹痛的加橘葉、橘核;乳房有塊者加路路通、王不留行;兼血虛的加桑椹子、枸杞子、女貞子;經行腹痛劇烈、月經有塊的加延胡索、失笑散、乳香、沒藥等;胞宮有寒的加吳茱萸、小茴香;輸卵管不通者加皂角刺、穿山甲。

【驗案】

宋女,27歲。結婚3年未孕,公婆丈夫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經事前後參差,經前乳房脹痛,經行腹痛腹脹,神情抑鬱,麵色萎黃,脈象弦細。血虛肝鬱之故。予養血疏肝調經法治療,用四物湯加柴胡、香附、橘葉、橘核、延胡索、川楝子等,治療2月後乳脹腹痛減輕,月經周期漸趨正常,遂加用補腎之品,續治3月而妊娠。

【方源】 《上海曆代名醫方技集成》

不孕——補腎種子方(胡溱魁方)

【組成】 地黃、山藥各12g,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鹿角霜、當歸、雲茯苓、益智仁各10g,紫石英、川續斷、狗脊各12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主治】 補腎養精種子。主治婚後不孕、痛經、卵巢發育不全等症。凡是月經周期落後,經量不多,色淡紅,經行腰酸,神疲乏力,頭暈眼花,性欲淡漠等症均可應用。

【方解】 方中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紫石英、益智仁、鹿角霜、川續斷、狗脊溫補肝腎;地黃、當歸補血養精;雲茯苓、山藥健補脾腎。諸藥合用,共奏補腎養精之功。

【驗案】

高女,33歲,結婚12年不孕。月經後期量少,麵色萎黃,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診其脈象沉細略弦。前醫選用右歸、附桂八味之類,然該患婦除腎氣虧虛外,腎精亦已不足,多用溫燥之劑恐愈耗其精。遂改用製首烏、枸杞子、當歸、黨參、黃芪、紫石英、紫河車、山茱萸、菟絲子、杜仲、桑寄生等調理3月,月經正常,諸恙悉減,於39歲得一子。

【方源】 《上海曆代名醫方技集成》

不孕症——調經種子湯(胡秉超方)

【組成】

當歸9g,白芍9g,熟地黃12g,川芎4g,黃芪9g,黨參9g,白術9g,香附9g,陳皮6g,菟絲子16g,枸杞子15g,川續斷10g,紫石英20g,陽起石12g,蛇床子12g,覆盆子15g,炙甘草3g。